用 第129页
-
综合医院中医科 应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以西医为主体的综合医院,目前,几乎所有综合医院都有中医药人员。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实践证明,中、西医发挥各自优势,中西医结合,符合我国国情,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进程。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服务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目前全国95%的综合医院设有中医专科和中药科室,中医药从业人员中超过一半的人员在综合医院。在首届三十位国医大师中,除蒙医、藏医等民族医外,属于综合医院...
-
道生四诊仪在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时间长,且以慢性病为主,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大。长寿不健康,会导致消耗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继而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成本。长此以往,如果老年人健康水平得不到提升,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巨大冲击,老龄问题将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国计民生最为严峻的问题。 2015年10月26~28日,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在福州举办。本届研讨会经全国老龄办批准召开,由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共同举办,以“服务、融合、创新”为主题,...
-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善用“云服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完成中医药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以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和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目前已经安排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并正常投入使用,每年通过本系...
-
38种急重症中药不得用人工牛黄
为严格处方投料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含牛黄等药材中成药品种监督管理。38种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投料。 38种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包括,安宫牛黄丸、八宝玉枢丸、保赤一粒金散、保赤一粒金丸、保婴夺命散、大活络丸、癫狂龙虎丸、瓜子锭、广羚散、猴枣牛黄散、回春丹、回天再造丸、金黄抱龙丸、局方至宝散、六应丸、梅花点舌丸、牛黄抱龙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清热散、牛黄清心丸(局方)、牛黄醒脑丸、牛黄镇惊丸、片仔癀、人参再造丸、十香返生丸、天黄猴枣散、万氏牛黄...
-
如何利用“中医热”发展中医药事业
连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喜事连连,备受关注,在社会上可以说掀起了一场中医热。回首刚过去的2015年,首先是国务院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两个重要文件,然后屠呦呦发现治疟青蒿获诺奖,紧接着中医药法提请人大审议,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批示发展中医药;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中药谷,再次寄语中医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李克强总理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
-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时,药物之间所产生的效应叫做药物相互作用,其结果既可能出现药效增强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能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作用增强者称为药效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作用减弱者称为药效的拮抗作用。 非处方药中的复方制剂,都是以选择作用彼此增强、相互抵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原则配伍组成。现代治疗很少使用单一药物,都是少则2-3种,多则6~7种同时应用,这情况就难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近几年来已经发现,许多抗过敏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并用后可产生严重心...
-
治疗夜间哮喘用阿托品可
典型的夜间哮喘,白天无呼吸困难症状,而是在后半夜至清晨发作,以 3—4时发病者最多,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喘鸣、胸部发紧而被迫坐起,部分人伴有大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端坐呼吸。对此,有些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p受体兴奋剂等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夜间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在于迷走神经紧张度的改变,其张力增高或胆碱能受体受到刺激,使收缩支气管介质释放增加,B受体的兴奋性降低。此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食管下段固有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食管反流,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针对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
中药的服用方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呢?
生活中,使用中药的患者很多,但中药是不是煎好后,趁热喝下去就行了呢?中药的服用方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呢?其实,中药的服用方法是很有讲究的,根据不同病证采用不同的服用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如果服药的方法不当,则很可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那么,中药有哪些服用方法呢? 热服法 热服法指药液趁热服用,以利发汗解表,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发散之剂。中医认为,欲驱风寒出之于外,必热服且暖覆其体,令药气行于营卫,热遍周身,挟风寒而从汗解。 寒服法 寒服法指将药液放凉或冷藏服用,适宜内热证或暑天外...
-
多数西医生希望学习和运用中医药
多数西医生希望学习和运用中医药 中药以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备受西医师推崇。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临床上9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性医院的西医临床医生开具的。然而,西医临床医生给患者使用中药的依据,一般仅仅是根据药品说明书来判断病情和选择应用,缺乏辨证论治。由此引发不少的问题,如辨证不准引起疗效不佳、用药不当导致毒副作用等,少数人还将责任归咎于中医药技术,这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 笔者在临床上工作多年发现,许多西医医生都有强烈的学习中医渴求,集中在两个群体上。一是参加工作时...
-
初冬多用热毛巾敷脸
刚一入冬,干燥的天气使得我们皮肤的水分悄无声息地消失,面部、颈部、四肢变得干燥紧绷,让人很不舒服。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湘建议,用热毛巾敷敷脸。 先把脸洗干净,再将一条毛巾折成条状,浸在37~39摄氏度的热水中一两分钟,挤出毛巾中多余的水,再敷在脸上或脖子上。如果这期间毛巾冷却了,可用热水浸湿再敷。这样做可以让脸部毛孔张开,血管扩张,促使血液涌向表皮。皮肤发热后,表皮上的灰尘和皮屑就会脱落。当热敷的毛巾温度降至皮肤温度后,皮肤表面的水分停止蒸发,角质层便会膨胀,皮肤就变得柔软而且湿润了。另外,热毛巾敷...
-
近七成蜂胶用树胶勾兑掺假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胶好是好,但是产量稀少,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用浸泡好的“树胶”...
-
推进中成药合理应用 医药出口
推进中成药合理应用,为临床疾病治疗发挥更有效、更大的价值。围绕这一主题,2月23日,抗心律失常中成药安全合理应用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我国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中药又含有多种组分,作用机制复杂。治疗中既要考虑致病原因、疾病诊断,又要顾及辨证分型,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专家在会上呼吁,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应突出体现在中医的辨证施治、合理配伍、联合用药等方面。临床用药首先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要以降低经济成本、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目标。 论...
-
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
我国批准的食品防腐剂有十几种,不同的防腐剂使用范围也略不相同。 苯甲酸、苯甲酸钠: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食醋、果酱、果汁饮料、浓缩果蔬汁等。 山梨酸、山梨酸钾:除了多见于以上食品外,还主要用于鱼、肉、蛋、禽类食品和果蔬类产品的保鲜。此外,也可用于果冻、豆制品、糕点、海蜇、乳酸菌饮料等。 丙酸钙、丙酸钠:用于生面湿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罐头等。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常用于果蔬保鲜、食醋、碳酸饮料、果酱、酱油、糕点馅等。 脱氢醋酸钠:广泛应用于鲜面包、湿面...
-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作用凸显
在4月24日由国家卫计委与世卫组织联合召开的中国-世卫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卫生计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世卫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表示,针对这次禽流感防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基层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和指导相应的中医药服务工作。随着临床观察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防控禽流感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效果、效益将会进一步得到证实。 梁万年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保障我们民族的健康方面...
-
小心保健品中含禁用中药
保健食品在超市或药店中一般都可买到,但在方便的同时要注意,某些保健品所用的原料含有中药成分,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国家列出了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八角莲、八里麻、干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