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30页

用 第130页

  • 廉价药品的消失是药品招标的“副作用”

    廉价药品的消失是药品招标的“副作用”

      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指出,我国的药品大致分为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虽然都是政府招标采购,但后者被层层加码,价格一路飙升,前者却面临利薄无人生产的尴尬境地,如他巴唑、舒喘灵这些廉价药现在很难买到。建议加大医改力度,完善定价机制和政府招标采购机制,真正保障老百姓利益。(3月7日《青海法制报》)   近年来,各地药品市场廉价药短缺或“失踪”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发现,虽然有些廉价药难觅踪影,但换剂型、换名称的同类药品却层出不穷、价格悬殊。一瓶普通维生素C、维生素E等片剂...

  • 中医用中医术语 用中医理论方法

    中医用中医术语 用中医理论方法

      有位慢性病患者专门到某中医院找老中医看病。老中医把脉、看舌象后,却用西医理论给患者解释病情。这位患者说,真不知道自己看的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有对证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而疾病的本质和属性,也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此外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根据同一疾病出现的不同证型,不同疾病出现同样证型,还会采取“同病...

  • 中医院人用励精图治

    中医院人用励精图治

      巴陵大地,古城岳阳。洞庭湖之滨,岳阳楼之侧,枫桥湖路269号,耸立着一座现代建筑群,这就是岳阳市中医院。   建于1958年的岳阳市中医院,历经50余年的风雨兼程,医院业务用房从4000平方米增至46000平方米;病床由100张增至1000张;专技人员由263人增至1182人;年门诊人次由不足5万增至42万;年出院人次由1500人增至26000人。医院由全省地市级中医院倒数第二跃居为全省先进行列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重点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从“...

  • 唾液的作用与功效 百科全说严蔚冰

    唾液的作用与功效 百科全说严蔚冰

    身上有红肿,早上第一唾液去涂,比平时的唾液去涂效果更加好。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被人们俗称为口水,虽然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现代却向来给人有不洁不雅之感。 它主要由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三条唾液腺共同分泌出来,分泌的同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为正常现象。 唾液的作用: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②溶解食物并不断移走味蕾上的食物微粒,从而能不断尝到食物的味道。③清洁和保护口腔。④抗菌...

  • 运用酸味和甘味两类不同性味药物配伍

    运用酸味和甘味两类不同性味药物配伍

    酸甘化阴法是运用酸味和甘味两类不同性味药物配伍,以化生阴津的治疗方法。创酸甘药合用的首见张仲景,并在《伤寒论》中,创制芍药甘草汤。首先提出“酸甘化阴”概念的是成无己,他在解释芍药甘草汤时说:“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后世医家对这一有效配伍方法引申到了其他方剂,而各有发挥,从而丰富了这方面的治则及方剂学。 肝阴虚:肝阴虚多以双目干涩、两胁隐痛、爪甲凹陷、潮热盗汗、舌红苔薄或少苔,脉细弦数为特征。治宜酸甘化阴以柔肝。笔者曾治王某,男,56岁,头...

  • 巧用大蒜驱寒

    巧用大蒜驱寒

      大蒜酒大蒜、细砂糖各250克,35度白酒1200毫升。大蒜剥去外皮,每瓣切成两半,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入瓶子,加入白酒和细砂糖后充分搅拌,密封放在阴凉处,等酒变成米黄色后就可饮用。这款酒蒜味很重,所以最好在睡前饮用,每天不超过40毫升,还可加入一些蜂蜜,以改善口感。   大蒜葱辣汤大蒜、葱白、生姜各50克,辣椒30克,荆芥10克,大蒜切片,姜切丝,葱切段,放入锅中煮5分钟。趁热饮服,祛寒解表。   醋泡蒜姜醋500毫升,大蒜、姜各150克切片放入醋中蜜封浸泡1个月以上。可佐餐随菜食用,对治疗风寒感冒有益。   蒜...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大蒜
  • 中药用于调理 是否随便吃也没关系?

    中药用于调理 是否随便吃也没关系?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朋友们也经常会开玩笑说“水可以乱喝,药可不能乱吃”。药物和疾病好比一对亲兄弟,总是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出没,虽然平时经常出现但是绝不讨喜。 我们的一生多多少少要与疾病打交道,从寻常的感冒,到需要长久服药的慢性病,口服药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药物是人类长期与疾病对抗的过程中逐渐磨砺而成的武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医生开给您的药到底应该怎么吃,您是否完全清楚呢?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由于...

  • 京剧大师服用中药宣传中药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

    京剧大师服用中药宣传中药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

    许多京剧大师服用中药、宣传中药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甚至参与了中药产品的研发。梅兰芳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京剧大师,曾与我国多位知名中医药大师交往深厚,利用中药防病治病,利用自身影响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192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梅兰芳为时任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的父亲祝寿时专程来济南演出。因时值寒冬,加之当时取暖保温条件远不如现在,梅兰芳患上了伤风感冒,嗓音沙哑而无法登台,张宗昌就将宏济堂创始人兼东家乐镜宇请到府上为梅兰芳等诊治。乐镜宇根据他的情况开方配药,梅兰芳很快痊愈。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专门向...

  • 巧用鲜药治顽疾

    巧用鲜药治顽疾

    夏秋季是多数中草药蓬勃与采收的 季节,随手采些鲜中药来防治疾病,简便 易行,且疗效确切。 防治暑热:鲜荷叶、鲜竹叶、鲜芦根、 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青蒿等,任选一 种,取20-60克,煎水或泡水代茶频饮, 日1剂。或取鲜西瓜皮、鲜金银花、鲜丝 瓜皮、鲜竹叶心、鲜扁豆花各6克,煎水 代茶饮,日1剂。 防治感冒:用鲜薄荷叶适量,揉烂成 团,在双侧迎香、合谷穴揉擦半分钟,日 3次。 治疗肠炎、痢疾:鲜马齿苋100克,或鲜车前草100克,或鲜马鞭草60克,鲜土牛膝15克,水煎取汁400毫升,分 3-4次服,日1剂。...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中药香囊的形制与功用

    中药香囊的形制与功用

    杨贵妃引发的香囊秘史 安史乱起,唐 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 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后来有诗人还写下诗句: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香囊来啦 香囊作为一种极具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表现特色的物品...

  • 巧用中医养生运动缓解压力

    巧用中医养生运动缓解压力

      近年来,发生猝死的人有“年轻化”趋势,在意外死亡者之中,甚至还有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压力已经变成了隐形杀手,潜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今觉指出:“压力就像我们身体会得病一样,要想彻底摆脱是不可能的,抵制疾病的最好办法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现代人可以通过中医养生运动有效缓解压力。”   书法 既怡情又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怒伤肝&...

  • 人老易痰多 通用“二陈汤”

    人老易痰多 通用“二陈汤”

      “百病生于痰”“怪病生于痰”“久病生痰”……痰多是众多疾病的征兆,而痰的种类多种多样,痰有寒痰、湿痰、热痰、燥痰、风痰“五兄弟”,要想治好,难就难在找到生痰的根源。专家提醒,治疗痰多最好不要相信偏方,先辨证后治疗才是治痰硬道理。    原因   老人痰多是“虚”儿童痰多是“热”   在人们印象中,痰多伴随着感冒、咳嗽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老师临证,发现一些体倦乏力、身体沉重的患者,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现举例说明王辉武老师对此类患者的详细诊断及用药思路。 病案一 谭先生年近五旬,穿着考究,身材魁梧,若隐若现的小肚腩提醒有点体重超标外,看上去与健康人无异。走近后,方见到一张垂头丧气的浓眉大脸,经一番仔细问诊得知,谭是退役军官,转业后在一家国企做管理,收入颇丰,衣食无忧,典型的金领族,是王辉武的老病号。 谭先生瓮声瓮气开了口...

  • 张仲景的药物服用及药后调摄方法

    张仲景的药物服用及药后调摄方法

    张仲景的药物服用及药后调摄方法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其中对服药方法以及药后调摄的论述尤为详细,可见张仲景对煎药、服药方法以及药后调摄的重视以及其在疗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关于服药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服药后如何进行调摄,我们一起来看。 服药时间 《伤寒杂病论》有不少方药着重强调了服药时间,如十枣汤要在平旦服,桃核承气汤与乌梅丸应在饭前服,大黄䗪虫丸强调酒饮服,桂枝人参汤强调“日再,夜一服”,黄连汤强调“昼三,夜二服&rdqu...

  • 巧用食物驱寒意 御寒误区逐个数

    巧用食物驱寒意 御寒误区逐个数

    专家:驱寒宜多吃羊肉、鲤鱼等甘温食物,淋雨之后喝碗姜茶可预防感冒 最近一周,严寒突然伴着冷雨袭来,让久违了寒冬的南方人措手不及。最近,因为天气寒冷,不少市民减少外出活动,尽量“猫”在家里“叹”暖气;不得不外出的人则“全副武装”,里三件外三件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有的甚至连口罩都戴上;还有不少人提倡喝高度酒来御寒,甚至认为喝得越多越能暖身子……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陈瑞芳指出,上...

  • 中医膏方虽好 但服用非常有讲究

    中医膏方虽好 但服用非常有讲究

    “立冬”过后便进入了一年中进补的最好时机,而膏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八种剂型(丸、散、膏、丹、酒、露、汤、锭)之一。膏方的历史悠久,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金匮要略》、《千金方》等都有关于膏方的记载。膏方虽好,但服用非常有讲究。 膏方优点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可分为荤膏和素膏,加入蜂蜜或冰糖等收膏的膏滋为素膏;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动物胶收膏的膏滋为荤胶。膏方虽不如汤剂药效快,但能长期调补身体,由于加入了蜂蜜...

  • 外来药物皆可为我中药所用

    外来药物皆可为我中药所用

    中国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是其支流之一。自“神农尝百草”以来,中药的品种日积月累,时至今日,已达上万种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收载常用中药材六百余种。 这些常用中药,看似姓“中”,实际上许多都曾经是外来药物,他们随着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渐渐繁荣来到中国。外来药物在经历了被中医药文化接收、吸纳和消化之后,他们的外来血统渐渐隐藏起来,变成了地道的“中”药材。有的甚至在中国寻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落地生根,到如今已俨然...

  • 安全使用中成药

    安全使用中成药

      很多中成药已经成为人们家庭必备药品,那么在使用中成药时,就要注意一些安全原则了。   以下为大家列出四个安全使用中成药的原则,供您参考:   1、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避免叠加用药。   目前我国约有200多种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虽然比例不大,但很多老百姓缺少专业经验,不了解药物成分,容易与西药叠加服用,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2、读懂药品说明书。   拿到中成药后,首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的特殊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吃药。   3、吃中成药要...

  • 生姜有驱风散寒作用适合冬季食用

    生姜有驱风散寒作用适合冬季食用

    林女士是典型的虚寒体质,一到冬天穿多少手脚也是冰凉的。今年入冬后,她老公经常煲些红糖姜水给她喝,喝后感觉暖融融的,很舒服。林女士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同事,结果遭遇多人的“反击”。许多人引用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以此证明冬季不适宜吃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病科刘友章教授介绍说: 其实,生姜有驱风散寒作用, 适合冬季食用, 而干姜则有温胃散寒、温养脾胃的作用, 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冬季食用。 但他提醒,...

  • 抗病毒中药不是人人可用

    抗病毒中药不是人人可用

      临床实践表明,西药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并不好,而中药对防治此类感冒具有较好的疗效。于是,不少人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感冒了不去医院诊治,而是自行到药店买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服用。   感冒虽然不是疑难重症,但乱用中成药也是不科学的。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均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只对发热重、恶寒轻的风热型感冒有效,属于风寒感冒的病人服用后则效果欠佳。抗病毒中药并非人人皆宜,更别指望抗病毒的药能包治各种感冒。一旦用药不当,还会贻...

  • 用好“膏”招儿

    用好“膏”招儿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按照中医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当下已到了更有利于精微物质吸收与闭藏的进补时节,若调理得当,则可大大弥补夏日造成的虚损。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五大主要剂型之一的膏方,凭借其“一人一方”的辨证特点,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秋冬进补的首选,从江浙沪一隅渐向全国漫延。   据悉,安徽、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广西、广东、宁夏等多地已经启动或准备启动膏方工作。同时,也不乏有企业发力膏方领域,如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一直致力于膏方标准推进和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辨清秋燥用对药

    辨清秋燥用对药

     进入秋季,雨水逐渐减少,空气干燥,常使人体难以适应,而被“燥邪”伤及。中医认为,“主气司呼吸”的肺与大气直接相通,是最容易被燥邪侵犯的脏器,燥邪一旦经口鼻入侵于肺,耗伤津液,肺失于濡润,影响其正常功能,咳嗽、咯痰等情况就会出现。尤以秋分前后,人体最易感受燥邪。常见的燥邪大致分为温燥、肺燥、肠燥和凉燥四种,在此提醒大家,对秋燥的治疗,要根据不同情况用药。      温燥:燥邪伤及肺卫时,会出现鼻咽干燥、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这时要注意,燥邪伤肺有温、凉之别。一般来说,初...

  • 膏方不是人人适用 廉价膏方照样起到调理功效

    膏方不是人人适用 廉价膏方照样起到调理功效

    说到膏方,大众的一个普遍印象就是价格昂贵。尤其是近年来,一个膏方少则四五千元,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四五万元,让膏方一度成为了“高价方”。那么,是否人人都需要如此天价膏方?而这些天价膏方究竟又是从何而来?在膏方消费旺季来临前,浙江省中医院中医专家徐志瑛、肿瘤科主任郭勇及中医内科门诊主任龙惠珍等专家表示,膏方并非越贵越好。 膏方不是人人适用 膏方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具有因人制宜、处方灵活、服用方便等特点,然而到了近代,因各种缘由,膏方一度少人问津。在1983年,浙江...

  • 黄连药用指南

    黄连药用指南

      黄连药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黄连入药主要用于烦热神昏,心烦失眠,湿热痞满,腹痛泻痢,目赤肿痛,湿疹等。《本草正义》:“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力强,既善清中焦湿热,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等,尤为治湿热泻痢要药;又善清心热,泻胃火,为治心热烦躁失眠及胃热呕吐之良品。且能泻火凉血,治清盛血热出血。亦常用于痈肿疮毒,皮肤湿疮,目赤肿痛等。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除了上述...

  • 膏方以“补”为主 选用中医膏方

    膏方以“补”为主 选用中医膏方

    正值冬季养生进补时节,膏方是不少人钟爱的补品。但膏方作为一种保健方法,跟一般保健品不同,不能千人一方。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用膏方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表现出的不适症状来进行有目的的调理,这样效果才会好。患者在准备膏方调理前,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医生把把脉,看自己属于什么体质,开出适合自己身体的进补药方。 膏方以“补”为主,但不是补益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机能、纠偏以却病,达到“补”的目的。应用膏方时,强调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消补并用,通补...

  • 中医师指导才能用药有度 补养适宜

    中医师指导才能用药有度 补养适宜

    近年来,随着养生热潮的兴起,中药进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天两勺三七粉,每天一块阿胶块”成了很多中老年人追逐效仿的习惯,阿胶、三七、人参、海参等滋补中药也成了人们衷爱的养生佳品。 这固然反映了中医药养生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盲目服用中药而造成不良反应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中药进补尤其需要中医专业人员的指导。 首先,中医师指导才能发挥中药因人而异的优势。 中药各有其性味特点,只有在专业中医人士的指导下恰当地选择符合自己体质特征的中药,才能起到理想...

  • 药酒补酒不分 服用药酒前须认清功效

    药酒补酒不分 服用药酒前须认清功效

    “无酒不成席”,道出了酒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酒为百药之长”,则道出了酒在中医药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古人就曾经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中药泡酒可谓是养生俗例,年纪大的人都喜欢用中药泡酒,有的人喜欢用枸杞泡酒,有的人喜欢用海马泡酒。但是绝大多数泡酒喝的人都是听来的方法,并没有关注自己的身体属于什么类型,属于什么体质,应该喝哪种酒,药酒应该怎么泡制。药酒中医专家指出,目前养生药酒的饮用误区多。 药酒...

  • 中医用药不宜教条“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中医用药不宜教条“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秋天了,有些人受寒了,觉得应该让自己的身体暖一下,就想晚上熬点姜汤。然而,一些懂点中医的朋友开始劝说:“晚吃姜,赛砒霜。”“中医认为,秋天是不能吃姜的!” “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这种说法的根源,是认为人体的气机,在一天里面,是有所变化的,早晨阳气上升,晚上阳气收敛潜藏,吃的东西要有所对应,比如,早晨吃一点温阳的食物,晚上尽量使得气机收敛,所以不适合吃一些温热发散的食物。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们大体上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指导...

  • 药物养生的应用过着眼在补泻

    药物养生的应用过着眼在补泻

    药物养生的具体应用过着眼在补、泻两个方面。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   一、不盲目进补   用补益法进行调养,一般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倘若一见补药,即以为全然有益无害,冒然进补,很容易加剧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

  • 膏方不能滥用

    膏方不能滥用

      膏方曾在我国江苏、浙江两省比较盛行,最近几年“膏方热”已席卷大江南北。服膏方者应以治未病思想作指导,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种健康理念,预防观点应当发扬光大,为增进民众健康长寿服务。然而目前,有些地区个别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过分夸大膏方效果,误导大众服用膏方。膏方并非人人适宜,必须合理使用,防止滥用。   服用膏方“四宜三不宜”   膏方是药,不是一般的营养品、滋补品,不是人人都可服用的。膏方既有适宜人群,也有必须慎服、禁服的不适宜人群。适宜人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