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92页
-
中药治愈手足口病验案
王某,女,4岁。2010年6月5日初诊。 因反复感冒来诊,现在既无咳嗽亦无发热,唯口中异味,晨起眼眵过多,口唇色红如妆,咽部充血明显,无咽痛、咽痒,扁桃体Ⅱ度肿大,上颚靠里侧有一硬币大瘀斑,颜色鲜红,但无痛感,食欲很好,纳食较多,腹部叩击呈鼓音,明显腹胀,大便干,每日1次。手心较热,舌质红,苔有剥脱。 综合患者上述表现,应属于典型的食积化热,热极化火伤阴,食积、火旺、阴伤三者并存,所以患者很容易反复感冒。鉴于患者上颚靠里侧的鲜红色出血点,笔者认为患者可能为手足口病。但患者家属说上午刚去了儿童医院找专家看...
-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炎症性痤疮 患者,女,26 岁。2006 年 3 月 9 日初诊。主诉: 面部痤疮 3 年,加重 1 年余。面颊、下颌痤疮明显布散突起,并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问诊患者有月经不规则出血、痛经、便秘等症,很易辨为血热瘀滞之象。但观前医处方多以气血两清为主,可见辨证之中必有不周之嫌。末次月经 2006年 2 月 20 日。刻诊: 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浊腻,脉沉濡。 处方: 炮附片 6 g,苍术 15 g,白术 15 g,黄芪 15 g,厚朴 6 g,徐长卿1 5 g ,佩...
-
饮中药茶 治盗汗症
用中药茶治疗盗汗症58 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8例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12~64岁,平均 32.7岁;盗汗时间2个月~3 年,平均1年1个月。均经有关检查排除结核病可能。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生地各20 克,地骨皮12克,黄柏、麻黄根各7克。 加减:汗出过多者,加浮小麦12克;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2克;脾虚便溏者,加白术10 克。 用法:上药略加粉碎后,用沸水浸泡20分钟以上,待药茶凉后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服 1次。 三、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盗汗消...
-
小舞蹈病中医治疗方
1984年7月10日有一家长带一陈姓少男求诊于中医,家长述曰:小儿今年14岁,于1981年左侧上下肢不自主地转动,曾在地区医院治愈。1984年6月20日被雨淋后而发高烧,经治疗烧退,相继出现右侧上下肢不时转动,以右上肢为重,右手虽能握物,但握而不牢,右侧颜面肌肉跳动,复去医院检查,治疗数日无明显效果,而来求中医诊治。查患者发育尚可,营养较差,精神不振,四肢活动自如。右侧颜面肌肉频繁震颤,右侧上下肢不自主蠕动,右侧下肢踝关节微肿而疼,压疼明显,测体温37.5℃。脉弦细数,舌质红绛无苔。 此乃湿热蕴蒸,...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滋阴潜阳熄风汤
文仲渝,女,1953年生。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因其在中医儿科界的影响,被载入原卫生部编撰的《中国女医师风采录》一书中。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儿科疑难杂症及常见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自拟“滋阴潜阳熄风汤”“开胃健脾方”“止泄方”分别治疗小儿抽动症、厌食症、泄泻症,疗效显著。临床上还特别重视中医儿科的特色疗法,如善用小儿捏脊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药、中药洗浴、雾化吸入...
-
中医药治疗异常汗症病案一则
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民间有个说法:“服药不对方,哪怕用船装;服药对了方,只需一羹汤。”笔者曾被一异常汗症困扰3年之久,后得明医指点方得痊愈,记录如下。 18年前的一个艳阳天,笔者为了不让被褥和衣物发霉,将家中的棉絮、棉衣和衣物等从5楼运送到大操场的水泥栏架上暴晒,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回家后倒在凉席上就睡着了,醒来后感到身体有股寒气,心悸气短,四肢无力,还有些神不守舍的感觉,自此之后每日凌晨3至4时许,笔者便会从颈到脚自上而下缓慢地冒着汗水,醒来时睡衣、盖被和床垫全都会浸湿。...
-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每年夏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
-
中西医共研儿童中成药临床指南
2015年12月20日,“儿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研究专家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和全国中药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和中国中药协会标准化专项办公室承办。《儿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批准中国中药协会立项的标准化研究课题《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重点研究内容。 本次会议就指南研究团队在工作上如何兼顾进行了磋商,并就指南的研究角度和方...
-
小儿积滞发病机理 中医验案举隅
积滞是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小儿积滞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积滞不仅作为一种疾病单独存在, 而且常 可诱发其他疾病, 如发热、 咳嗽、 感冒、 泄泻、 呕吐等疾 病, 所以积滞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宋明锁主 任医师是第 5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 硕士生导师。曾师从 “山西小儿王”张刚老 先生以及脾胃病专家郝玉明主任, 全面继承二位名老 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
小儿疑难脑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解颅
李省让 刘玉堂 西安脑病医院 张某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2012年12月16日就诊。 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 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1300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落日目,视物不清,食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可。 查体:头围4...
-
性早熟的患儿最好应首选中药 调节阴阳平衡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目前,中国女孩以9~10岁开始乳房发育,13~17岁出现月经初潮为正常,男孩青春期发育比女孩迟2年。性早熟一般是指女性小于8岁、男性小于10岁出现青春期发育征,即女孩出现乳房、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来潮等,男孩出现阴茎、睾丸发育,伴喉结、声粗等。 性早熟可导致儿童体格增长过早加速,骨骺融合提前,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患儿成人后的身高低于按正常青春期发育的同龄正常儿童的身高,且性早熟儿童虽性征发育提前,但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
-
婴幼儿夏季热中医治方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西医学称暑热症。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禀赋不足,不能耐受夏季炎热气候的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而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暑伤肺胃与下虚上盛两型。 暑伤肺胃 症见渐起发热,热型不定,烦渴不宁,口唇干燥,多饮,尿多且清,少汗或无汗,体倦乏力,舌红,苔薄白,指纹紫,脉滑数。 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取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克,知母6克,石斛6克,麦冬6克,竹叶3克,黄连3克,鲜西瓜翠衣15克...
-
中医主张小儿疝气内外兼治
小儿疝气有腹股沟斜疝、脐疝之分,凡腹内脏器沿着腹股沟管斜行而自其外环突出者为腹股沟斜疝,凡自脐环突出者称为脐疝。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气虚、后天失养、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主张内外兼治,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疗效。 方一 蓖麻子7粒,去壳,加米饭或面粉适量,共捣为丸,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左疝取右,右疝取左,两疝共取),纱布胶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天。 方二 白胡椒3克,研末,分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处,外盖棉花,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敷3-5次。 方三 丁香3克,白胡椒12粒,吴茱萸、苍术各12...
-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l~2分钟。注意按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
小儿腹泻不止中药验方
近日接诊一患儿,16个月大,腹泻20余天,大便呈蛋花水样,输液近1个星期,仍腹泻不止,同时伴发热,体温达38.5℃,且不时呕吐。就诊后,用白术6克,茯苓10克,葛根5克,白参、藿香、车前仁(布包)、甘草各3克,砂仁、白豆蔻各2克,共3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3天后复诊,患儿母亲告知腹泻已止,烧退,无呕吐。再加3剂,完全康复。 时下已进入秋季,小儿腹泻病例逐渐增多,每年的9-11月份是小儿腹泻高发期,多数患儿1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但如果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则后果较严重。在此,特奉上湖南省名老中医石熙瑞(已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