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52页

中 第252页

  • 中医凉茶配方

    中医凉茶配方

      中医专家表示,凉茶配方里含有中药成份,不能当饮料随意喝。   很多人不辨别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症状,就随便喝凉茶,结果喝多了使脾胃受伤。那么,何谓“实火”“虚火”?两者都是阴阳失调,但前者是阳气太旺,中医治疗原则应该“清热降火”;而后者是伤了阴分,阳气相对过剩,需要“滋阴降火”。也正因如此,伤阴者如果误以为阳盛一味喝清热的凉茶以“降火”,非但灭不了“火”,还会损伤正气。...

  • 中医良书

    中医良书

    5月8日 《中医心悟》 曹洪欣教授的《中医心悟》一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用流利的话语临摹着中医学水一样的脚步,以真实的心悟诠释出中医学水一样的深邃!国医大师朱良春写信评价说,此书“是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中医振兴发展战略研究的蓝图,一股清逸芬芳、耐人品赏的歌颂中医药辉煌成就的饕餮大餐”。国医大师李振华也写信致贺,说书中表现出的实践精神,是作者“深得经典真谛和中医理论要领,辨证确切、用药灵活,继承名医,成为名医”的重要因素。 5月1...

    养生秘方 2024-03-07 16 0 中医
  • 使用中药时“配伍禁忌”

    使用中药时“配伍禁忌”

    在逐渐步入小康生活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越来越关注中药的功效和使用。但大家在使用中药时,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在复方中,某些中药不宜互相搭配运用。早在《本经 序例》对“七情”的描述中就说:“勿用相恶、相反者”,这一直是后世配伍药物的禁忌依据。其中,相恶、相反,是被建议禁止配伍的种类,“十八反”便是其中代表。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

  • 师带徒是培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师带徒是培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石家庄新石南路一个临街的中医诊所内,河北中医学院2011级的王玥将右手放在了病人的寸口上,他的老师李士懋刚刚诊了脉。老师微笑着看着她:“你觉得这是什么脉啊?”小姑娘略一沉思:“寸脉浮弦数,应是上焦热盛化风。”李老师笑了一下,示意她把左手给他,说道:“感觉我脉诊力度,试着来给他按。” 手腕上,李士懋的手指轻轻搭了上来,小姑娘放轻力度,将指浮于病人脉上,然后她左手感到老师的三指以均匀的力度平平按下,由轻到重,王玥控制好右手手指力度,依样下按。&...

  • 中医教育新思考 因材施教中医思维

    中医教育新思考 因材施教中医思维

    上篇:师带徒,出名医 师承教育不可取代 中医药人才成长,必须坚持走“读书、从师、临证、再读书、再从师、再临证”的途径 今年6月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师冯世纶的一位特殊的弟子学习期满。他是56岁的田雨河,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每次出门诊,排队挂号的病人都有50~60人,在一家县级中医院,能熬到这个份上,已经相当不容易。用当地人的话说,“看病的本事够他花了”。但田雨河认为,看了这么多年病,感觉现在才刚入门。 机缘巧合,有一次,国家卫...

  • 强调在动中养生 老中医李文瑞

    强调在动中养生 老中医李文瑞

    全国名老中医李文瑞,1927年11 月出生,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他早年毕 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后又在北京 中医学院中医本科毕业,酷爱中医。首批 500名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者和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 国首批享受国务院医疗卫生事业特殊 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坚信老年人生 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养生。因此, 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 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 信条,且付诸于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 老人应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而不 宜睡懒觉。早...

  • 中医妇产科学 最突出贡献的医家:陈自明

    中医妇产科学 最突出贡献的医家:陈自明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学科。据史料考证,旴江名医中有擅长妇科者96位,有妇科专著19部,其中对中医妇产科学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医家,当首推南宋临川医家陈自明。 南宋之前我国的妇产科虽有一些论著,但只是一些零散的治疗经验,未成系统,妇科与产科分离。陈自明认为“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谆略而未备。医者尽于简易,不能深求遍览”,故摒弃“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陈年陋习,“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潜心钻研妇产科疾病,学验俱丰,成为妇产科医学大家。他的《...

  •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某些收容贫病的病坊、广慧坊、安济坊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东渐才开始建立起来的。1900年设立的山东官立中西医院、1906年开设的内城官医院及1908年创办的外城官医院,都分设中医、西医两部,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公立中医院。中央国医馆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筹设、建立的首都国医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中医院。 筹设首都国医院 1930年5月7日,焦易堂联合谭延闿朱培德、邵元冲、陈立夫等著名人士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26次政治会议提出了设立“中央国医馆&r...

  • 学习中医无止尽 传承中医扬国粹

    学习中医无止尽 传承中医扬国粹

    王树文,男,生于1960年,河北人。1976年开始学医,曾参加光明中医函大、成都中医刊大的学习,1992年通过中医专科自学考试,1998年通过中医本科自学考试,同年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自1977年1月担任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乡村医生至今。1998年被卫生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单位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12年获石家庄市“乡村知名中医”称号。临床擅长治疗外感病、脾胃病、慢性腹泻、皮肤病等;擅用针灸治疗小儿病腹泻、咳嗽等。 “不管严冬与酷夏,休...

  • 煎中药这些饮片“后下”

    煎中药这些饮片“后下”

      煎煮中药时这些饮片要“后下”。很多家庭都有过煎煮中药的经历,并且发现有时煎中药时,某些饮片并不是一起放在煎药器里,而是要“后下”。这些饮片为什么会“后下”呢?哪些饮片需要“后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芳...

  • 推荐中药泡酒方

    推荐中药泡酒方

    很多人用毒蛇、野黄蜂、蝎子等毒物泡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外用药酒也许可以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但内服还是建议尽量选用常见的植物性药材,因为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未必就能被酒精杀死,同时这些昆虫和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不太安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泡酒,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乱泡。 一般来说,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药材与酒的比例通常为1:10~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当药...

  • 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毒副作用少,因此很容易造成滥用乱用的情况,殊不知中成药如果乱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要引起重视。下面是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感冒类中成药。感冒类中成药有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医一般把感眉分为风热、风寒两种,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热性。用反了,不但对治疗没帮助,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具有解表清热的功能,但如果因风寒感冒而服用,就会加重病情。 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认为吃越多见效越快,但实际上这些感冒中成药通...

  • 李克强 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

    李克强 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热议。3月7日,人民网和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主办 “改革发展 2015两会中医药代表委员座谈会”,与会的代表委员发言热烈,为新常态下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 闫希军:中医药要分类指导、分类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团董事长 中医药一定要分类指导、分类发展,该传统的一定要保证传统,进历史博物馆也好,那是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

  • 中医养生冬季进补 禁“滥补”

    中医养生冬季进补 禁“滥补”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春打虎”。一到冬季,“将养生滋补进行到底”成社会热潮。药补加食补,西洋参、鹿茸、黄芪统统被好补者拿来泡茶熬汤。药店、商场的中草药、滋补保健品专柜前人流剧增。饭店大打养生药膳招牌,老百姓在家也时常羊肉锅、老鸭汤滋补一下,甚至有人认为冬季进补就是大吃大喝。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人出现了口腔溃疡、上火、肚子胀、便秘、睡不着等症状。 冬季进补虽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点,但也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行补益,切忌走入进补的误区。 按现时我国的生活水平看,冬...

  •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秋冬如何养生进补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秋冬如何养生进补

    如果感性地用温度来形容西医和中医,西医是冷的,是有距离感的,而中医则是温暖的,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冬日里的一碗药膳粥、养生汤,不仅能驱寒暖身,更可以表达亲情爱意,也因此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更多的人认可与接受。 如果理性地看待中医和西医,它们是各有优势的不同学科,治病救人各有方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陕西省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路波主任医师给大家介绍哪些病适合看中医,秋冬季节该如何养生进补。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路科长介绍,中医治病采取整体...

  • 养生常识 口中异味的疾病

    养生常识 口中异味的疾病

      你知道口中异味对应的疾病吗?养生常识告诉你口中异味对应的疾病。   1.口苦咽干   表现:五心烦热,口苦咽干。   原因:由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对策: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2.口甜粘浊   表现: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

  • 角、徵、宫、商、羽五音中的“角”

    角、徵、宫、商、羽五音中的“角”

    《素问·阳明脉解》:“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此之“木音”以及“钟鼓”之音,是指中国传统乐器中的“八音”。在西周时期将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音(如钟、镈bó)、石音(如磬qìng)、丝音(如琴、瑟)、竹(如箫、箎chí)、匏páo(如笙、竽)、土如(埙xūn、缶fǒu)、革(如鼗tá...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中的
  • 阻击“上火”分型选中成药

    阻击“上火”分型选中成药

    生活中,人体上火可分多种。所以,阻击“上火”要分型选药。 实火上蒸此类人群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病人的口渴感非常严重,会不停地喝水。但喝过水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这类病人应选用一些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等。 阴虚火旺此类人群的口干多不大严重,渴的感觉相对较弱,喝水量也不多,喝水仅仅是为了润润嗓子。此类患者可选用金果饮、麦味地黄口服液、知柏地黄丸等进行滋阴降火、养阴生津治疗。 湿热口黏这类病人除了嗓子干疼外,还伴有&ldq...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清阳之气走在人体上边,很轻,非常纯净,中医认为是空气中最有用的东西,进入体内可与身体里固有的肾精、脾胃吸收食物的精微物质结合,形成宗气、肾气等,非常重要。然而,孩子呼吸到的空气和大人不一样。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的事。   小孩的肺对身体来说太重要了,一般外感来袭,侵袭的就是肺经。古人认为孩子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只要抓住外感和脾胃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说:“阴阳证,二太擒。”他说的二太,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意思是...

  • 切实推进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大有可为

    切实推进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大有可为

    “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王明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政协中共界别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他提出了在报告中“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部分加入“注重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建议。 从省委领导到政协主席,王明方管理的事情涉及各个领域,但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在工作中,只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他都会积极推动,并且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宣传中医药。 小组...

  •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

    •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医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 •中医行业在承担改革和发展双重任务与压力下,要强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的能力,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解决好中医事业发展面对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中医思维、改革精神、法制意识,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的基础上,做好中医工作。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的肯定

    编者按:我们把农历马年的最后一期报纸,聚焦于千里之外的西安社区中医馆。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来到了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社区中一所普通的基层中医馆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总书记兴致勃勃地走进中医馆,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肯定和赞许了中医馆的模式,谈了他对中医的一些看法,并称“我自己也很喜欢看中医”。消息传出,总书记对中医的认识和对基层中医馆模式的肯定,让每位中医药人备感振奋。 “走过很多社区,但像这样在社区里办中医馆的,我还是头...

  •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 中医古代天文历法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 中医古代天文历法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学习中医一定要通晓历法,包括以太阳运行周期为主的阳历以及合太阳月亮运行周期为一体的阴历,特别要学习中国独特的干支历法。《内经》里不但有四时养生,四时即源自太阳运动;还有随月亮圆缺而选择补泻之法;且五运六气理论又要依赖干支纪年。因此说,从历法而入中医,即是溯源;源明则其流自清。 @中医唐云 中医理论并非来自经验,而是来自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探究,以自然之理参悟人身之理而得来之医学。 2014年12月18日和19日分别发表了熊继柏先生的《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盈虚相...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在中医药领域里,称得上“名医”的大有人在,但究竟什么人才能算“国医大师”呢?首先,他们的医术要非常高超,有其独到之处;其次,他们的临床经验要非常丰富,至少从医55年以上。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在目前中国已是凤毛麟角,如果从他们中再精挑细选,可就称得上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了。 他们不仅医术高明,也擅长养生。今天就让我们看看首批国医大师们的日常养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方式,却蕴含着很多智慧的养生道理,希望这些养生的方法,能对读者有帮助。...

  • 追思陆广莘先生《中医学之道》新版序

    追思陆广莘先生《中医学之道》新版序

    引 子 究天人之际兮,明物我相分; 通健病之变兮,识利害药毒; 循生生之道兮,助生生之气; 用生生之具兮,谋生生之效。 ——陆广莘先生名言 求学业医 时在丙寅寒冬月,师出吴地属松江。 五岁入学奠基础,为求深造转沪上。 初为强国操机械,既则矢志振岐黄。 不贵儒医问铃串,勿震远西法东方。 弱冠行医颛桥镇,更走京师负学囊。 灯窗五载板凳冷,转益多师名俱扬。 总把新知来融会,擅将古意再发皇。 笃志基础研究 医学千载何处去,废医存药耐思量。...

  • 中医药科技天下养生文化养生园

    中医药科技天下养生文化养生园

    如今,走进皇甫谧养生院,在古色古香、干净舒适的中医养生馆里,前来治疗的群众络绎不绝…… 躺在理疗床上接受针灸治疗的平凉市崆峒区柳树巷居民郭某某告诉记者,长期患有腰椎和颈椎病,致使他行走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已经可以行走自如了。中医特色治疗不但缓解了他的痛苦,而且收费也低。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平凉市的各个中医馆、中医诊室里,对平凉中医工作者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如今,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利用皇甫谧针灸技术、地道中药材治...

  •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无论是在气功的理论、实践,还是在其操作要领中,处处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芬芳,传统哲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中医药学中综合调理的摄生观、儒家学说中以和为贵的中庸观……无不为历代气功家所借鉴,并将其合理融合后指导练功实践及其应用。   道法自然   即气功的方法源于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要之一,其要点是人类为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由于“天地氤氲,万物化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rdq...

  • 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名老中医的长寿养生经验

    经对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分析(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人以上97 人),发现他们的长寿因素有七点。 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这些长寿老人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起居有序,顺其自然:老中...

  • 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

    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

    尚志钧(1918年-2008年),皖南医学院教授,本草文献学家,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长期致力于本草文献的研究。60年来,他依据历代经、史、子、集及各种类书、专书,相互参证,运用独特的考据方法对本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钩沉辑复亡佚的本草14种,撰写专著8种,发表论文180余篇,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为中国本草文献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再读中医史学家尚志钧所赠《罗氏会约医镜》,整理尚老写给我的30余封信,睹物思人,勾忆起我和先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撰此文缅怀先师。 我和尚老是通...

  •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中医素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时,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炒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是一首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后世将其誉为“治脾圣药”。李东垣善用平胃散,其用方指征为脾病、湿胜、脉缓。《删补名医方论》曰:“名日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可见平胃散治脾之良方,临床应用理应广泛。笔者在临床上喜用平胃散,对于内伤疾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