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54页

中 第254页

  • 中医齿痕舌 肚脐看健康

    中医齿痕舌 肚脐看健康

    中医诊断中齿痕舌是比较常见的,通常表现为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md...

  • 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 中医文化发展

    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 中医文化发展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治疗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但治法纷繁杂乱,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因此探索本病的辨证规律,建立中医治疗的规范,是亟待完成的工作。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院长王莒生领衔的“银屑病(白疕)‘从血论治’辨证体系的系统确证研究”获2014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为建立中医治疗银屑病规范作出了贡献。 该项研究基于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的理论进行了创新。赵炳南提出,银屑病(白疕)发病的病位在“血&rdqu...

  • 中医膏方 讲究辨证论治

    中医膏方 讲究辨证论治

      那年膏方节,我在胡庆余堂名医馆坐诊,来自桐庐县的姚先生拎着两支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山参,要求开膏方。他说,一支给自己,一支给母亲,做到膏方里去补补。   姚先生是慢性胃炎患者,我曾用中药治疗半年,病情稳定,数月未再发病。望、闻、问、切后,我给他开了一个膏方,让人参在膏方中发挥补气健脾的主导作用。另一个给老人服用的膏方,我告诉他必须看到人、对全身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后才能处方,否则难能做到对症下药,大补元气的人参会变成伤害身体的毒草。姚先生点头称是,满意地走了。   膏方可以是补方,但补药的选用有讲究。...

  • 武侠小说中的养生妙招

    武侠小说中的养生妙招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描述了一个仗 剑江湖,快意恩仇的武林世界,其中的 一些武术招数,现代人可借鉴成为养生 妙招。 六脉神剑——手指穴位能治病 《天龙八部》里的“六脉神剑”乃大 理段氏的最高武学,由不同的手指隔空 激发内力,变化精微。 解读:从中医角度看,这六路“神 剑”其实是以六个穴位命名的。这些穴 位虽然没有武侠小说描述的神奇威力, 但确实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少商穴在双手拇指外侧距指甲角 0.1寸处,对扁桃体炎、感冒发烧、咽喉 肿痛等治疗...

  • 我并不懂中医 但感悟有三

    我并不懂中医 但感悟有三

    近几日身体抱恙,从医院拿回几种西药,服后仍不减轻。后又找到一位较有名气的老中医,望闻问切之后,开出一位方子,拿回五服中药,回来文火煎熬灌服之后,竟很快痊愈。欣喜之余,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翻阅中国医学史,其上光耀千古的名医皆是医术高明又医德高尚。在那根本无法知道西药为何物的年代,他们或轻轻捻动银针,或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与良方济之,拯救病人于病痛之中。最早被称为神医的齐国的扁鹊,云游各地,为人治病,可谓妙手回春;生于隋朝,活了100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在医学实践中,倾其心血著述《千金良方》《千金翼方》两部...

  • 早、中、晚不同的保健方法

    早、中、晚不同的保健方法

      养生保健,不能一把抓。也就是说,懂得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才会事半功倍。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寒冷的冬季,老人每天都可根据早、中、晚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   早搓手。早晨起床后,人体各器官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随着人体活动的增加,心率会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调养心肺。可采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过刺激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兴奋,并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时,将两掌合并,来回对搓,尽可能地摩擦手心。此外,早晨,将两双手的手指相互对揉按摩,也能起到...

  • 中医教育以“四化”适应需求

    中医教育以“四化”适应需求

    •《意见》对健康服务业内涵的界定,破除了既往认为健康服务业主要指医疗卫生行业的认识,其行业类别还涉及养生养老、药品药械乃至旅游、餐饮等等,是一个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同时还具有极大延伸拓展空间的产业。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需要中医药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数量支持,这就要求中医药教育做到规模的适度扩大化、专业结构的合理化、人才规格层次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在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要为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规格提供政策依据;各级各...

  • 多角度丈量非医攻博 探索中医人才培育

    多角度丈量非医攻博 探索中医人才培育

    编者按:从当年4所高校(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参与非医攻博试点,到如今仅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家招生。这条曾被无数非中医学子寄予厚望的学医之路,越来越窄。非医攻博,或许不是最为畅达的中医人才培育之路,但却是中医人才多元化培育模式的探索和创举。本报自今起将连续三期推出“非医攻博”系列报道,多角度丈量非医攻博,探索中医人才培育模式经验与不足。 本世纪初,受到美国医生培养模式启发,一些中医药界老专家提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下,上报教育部得以批准。开设“非医攻博&rd...

  • 药材泡酒 根据中医药方配置

    药材泡酒 根据中医药方配置

    很多人用毒蛇、野黄蜂、蝎子等毒物泡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外用药酒也许可以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但内服还是建议尽量选用常见的植物性药材,因为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未必就能被酒精杀死,同时这些昆虫和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不太安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泡酒,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乱泡。 一般来说,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药材与酒的比例通常为1:10~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当药...

  • 中医养生 宣发肺气

    中医养生 宣发肺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苑惠清 综合调理,不只是养肺 秋季调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因为五脏是相互关联、相生相克的,五脏相安无事,机体才能健康。比如,如果多吃辛辣导致肝火旺盛,不仅伤肝,还会伤害脾胃和肺;再如,湿热会导致脾胃功能弱,身体容易湿重,也会影响伤肺。所以,调理一定是综合的、平衡的。 补“阴”最好用食疗 秋季干燥,容易伤阴,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但前提是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有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可以吃一些百合、莲藕、蜂蜜等,或者饮一点冰糖菊花茶,用食疗来滋...

  •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理论启发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理论启发

    “要问中医有没有用,看看李老这精气神,就很有说服力!”3月7日中午,政协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作家莫言委员(右)手捧鲜花,专程看望国医大师李辅仁委员(左),一见到这位96岁高龄的老专家,莫言由衷感叹。 “我也受到过中医理论的启发” 当听到李老仍坚持不辍每周出诊,莫言说:“您为广大人民解除病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96岁还能坚持出诊,真是难得!” “您的著作在国内广受欢迎,拍了那么多电影、电视剧,这也是您努力奋...

  • 当今中医骨科界的泰斗:刘柏龄

    当今中医骨科界的泰斗:刘柏龄

    我希望中医教育体制更完善一些,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有其优势和天赋。如果有的人对于学习中医感兴趣,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我觉得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学习来的,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最怕马虎。我们应该给予年纪大的人、本科非医的人才学习中医的机会。 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学习中医的学生们,要打好基础,有好的基础才能有好的实践。《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必须熟读,明白其理论精髓。不一定要背下来,但是要理解这些原理,才能学得扎实。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 中医养生 艾草水泡脚

    中医养生 艾草水泡脚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一般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 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慢性支...

  • 《内经》中的五种历法

    《内经》中的五种历法

    •《内经》在构建生命知识体系时,广泛运用多种历法用以说明生理,解释病理,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将十二月太阳历和十月太阳历结合运用,构建了五运六气学说。其中的一岁分为五运五步,深受十月太阳历的影响。 •“不懂天文历法,读不懂中华文化”的道理,对于研读《内经》原文同样也适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学者陈久金、刘尧汉、卢央等对十月太阳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有了深刻地研究和结论。这一研究的成果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如当时中国天文学...

  • 西医是对抗疗法 中医是顺势疗法

    西医是对抗疗法 中医是顺势疗法

    近日学兄刘观涛的一段话引发了我的深思:“我们常说,西医是对抗疗法,中医是顺势疗法。但是,中医虽然讲顺势疗法、讲求给邪出路,但有时候也讲求直折其热、截断扭转。所以,对于中医而言,虽然讲求先礼后兵、恩威并济,但有时也和西医一样进行直接对抗。正如两国交争,能通过外交、经济手段解决的,先和平解决。迫不得已的时候,也直接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对抗的是病,而顺应的是人对于病做出的努力,中医西医都应该是如此。 促我深思的还有学兄张苍讲的一个病例:小儿出疹,发热咳嗽,夜卧谵语,学兄以伤寒法考虑,以小柴胡...

  • 自制膏药 中医适宜技术

    自制膏药 中医适宜技术

    酒钢医院中医科自2013年5月起自制“祛风逐寒膏”,投入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不断持续改进以达到最满意的疗效,自开展该资料项目以来,门诊及住院患者逐渐增多。截至目前约治疗1200余人次,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症、痛风等一系列骨关节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传统膏药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今中医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任意调配、副作用小等优点,其...

  • 中医里的“津液”

    中医里的“津液”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写到,紫鹃跟宝玉开玩笑,谎称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不一会儿便“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这里的“津液”其实是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水,严格说起来,不过是“津液”的一种。      津液的概念   中医里说的“津液”指的是人体内的一切水液,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

  • 名老中医有哪些独特的养生之道

    名老中医有哪些独特的养生之道

    我国名老中医都有哪些独特的养生之道呢,请看五位德高望重的国医大师的养生经验。 “忆苦思甜” 崔公让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委员会主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谈到养生,面色红润的崔公让风趣地说:“我的养生之道只有一条,那就是每年365天,天天‘忆苦思甜’。我特别喜好豆卷馍、黑窝头和杂面条这类农家饭。其中杂面条是将绿豆、豌豆、黄豆、小豆、扁豆等8种杂粮磨成面后,由我老伴亲手擀制。我还喜欢吃一种在我们老家叫做&l...

  • 老中医个人养生的杂食之道

    老中医个人养生的杂食之道

    著名老中医高益民的杂食之道 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 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 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去看看 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 授,部级课题博士生导师,国家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高 益民教授的养生秘诀吧。见到面 泛红光、声如洪钟的高益民教授, 谁都想不到他已经79岁高龄了。 他神采奕奕,回答问题时也是思 路清晰,反应敏捷,爽朗的笑声、 飞扬的神情,让人实在忍不住想 一探他背后的养生秘诀。 杂食让人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运用到我的身上 就是杂食。我从来不会天天吃大 米白面,...

  • 中医讲“冬至一阳生”进补

    中医讲“冬至一阳生”进补

    12月22日,冬至到来。 “今年冬至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民间养生谚语流传已久。近日不少人开始忙着“冬至进补”,喝老母鸡汤、吃饺子、艾灸……您在准备这些冬至特色进补举措之前确定适合自己吗?您,真的补对了吗? 进补前先看看舌头 冬至按照一些地方的民间习俗,要喝老母鸡汤。专家提醒,老母鸡汤虽然有补益功效,但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否则反而适得其反。 瞿师傅冬至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喝老母鸡汤进...

  • 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

    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

    中医自古以来师徒相传,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最早始于晚清,函授教育更是闻所未闻。现在通行的说法是:1910年丁福保首先在上海仿照实业函授学校之法,开展新医学函授;1916年汪洋在上海开办中西医药函授学校;1925年恽铁樵开设“中国通函教授学社”(即后来的“铁樵函授中医学校”)。其实,第一所中医函授学校应是1914年8月开学的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 招生广告 1914年6月30日的《申报》(14866号)第一版,刊有“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学...

  • 古籍中的百花疗百疾

    古籍中的百花疗百疾

    古籍《淮南子》一书中,就有神农 尝酉草的传说记载。战国时期,爱国 诗人厢原的《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 之附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可见,当时的人们已将花卉作为药物 来使用了。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 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菊花、辛荑花、 款冬花、旋覆花、芜花等。明代 伟大的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收载花卉药物约100种。清代的赵 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 书,收载可入药的花卉达33种之多。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 二病方》中,已载有芫花、辛荑花等的药 用价值。东汉张仲...

  • 河南老中医的养生宣典

    河南老中医的养生宣典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 师、教授郝明光,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 50年,对内科领域内的多发病、常见病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 疾病,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疗效. “79岁”这个标签在郝明光老人身上留 下的更多的是人生财富的积累,一种豁 然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说起自己的 养生经,老人笑着说:“我呀,就是爱玩儿 爱运动,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我都会去试一试。这样的心态让我越活 越年轻!” 酷爱游泳的“老顽童” &ld...

  • 护肝养生中医妙法

    护肝养生中医妙法

    握固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愚昧别的四指,稍稍使劲,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法宝一样平常。握固可以恪守精气神在体内,平常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握固。 提踵颠足 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材放松,轻轻咬牙,先徐徐下降一半,尔后轻震地面。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推拿五脏六腑。 用脚后跟健走 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好像踢球;后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

  • 坚守中医针灸阵地 治愈无数疾患 李伟红

    坚守中医针灸阵地 治愈无数疾患 李伟红

    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的一间诊室内,艾香飘散,烟雾缭绕。一位女医生在病床间穿梭,分别在病人头上、腹部、腿上扎上一根根的银针。抬手瞬间,她又将一段段燃烧着的细小艾段分别嵌入所需温灸的针上,手法精准、轻巧无声……她是该院中医科副教授李伟红,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多年。 爱心温暖万千患者 爱总是给人以永恒的温暖,真诚总是给予人伟大的力量。李伟红一直用心中的爱与真诚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为服务更多病人,李伟红常年“拨快”自...

  • 煎服中药别煮太浓

    煎服中药别煮太浓

    有的人在煎服中药时,以为把药液煎浓一点,这样有效浓度就更高,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首先,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当煎煮到一定时间,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煎煮,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 其次,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如解表药物薄荷等,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 三是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煎煮时不要把药煎得太浓,一般每次煎煮药液量不能少于200毫升,儿童药量...

  • 秋季干燥 中药加湿

    秋季干燥 中药加湿

    秋季天干物燥,是鼻炎、咽炎等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时节。中医专家指出,家中使用加湿器时,可适当添加一些中药,增加空气湿度的同时,还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廖进说:“加湿器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芳香型的中药,一来可以净化环境,二来也可以增强体质。”例如,可将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等,用水煎煮,取药汁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中,关闭门窗,使水汽弥漫房间,每次熏蒸4小时,隔日熏蒸1次。这种方法除了能湿润空气外,所添加的中药还具有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作用,对干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

  • 从中医角度看你是哪儿上了火

    从中医角度看你是哪儿上了火

      上火已经成为了健康话题的热门关键词。但是,你知道自己哪儿上火了吗?本文从中医角度看你是哪儿上了火。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

  • 对中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

    对中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

    我对中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这缘于我在中医院工作,得以近距离被中医文化沐浴、熏陶。 中药能让你嗅出芳香。每到一次中药房,就如同超越时空与天地对话。面对一排排抽斗里,那些枝枝叶叶、花花果果、草木虫贝,你会想象它们曾经或生于高山之巅,或藏于幽谷深涧,是经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阳光雨露无数个阴阳交媾机缘偶合,孕育出来的天地之精。进入体内它们将会与你的五脏六腑交换冥冥之中的神秘信息,将会带着和平使者的使命,去说服,去调停,去开启各方会谈,为你祈福消灾。这一刻始信万物皆备于我。 再看端坐于案...

  • 中医药为养生产业保驾护航

    中医药为养生产业保驾护航

    当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步兴起的健康养生产业倍受关注。近年来,国家在关心人民健康的同时,加大了养生行业的发展,中医特色调理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但现在很多人的健康意识不强,健康生活习惯不够好,亚健康人数不断增多。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2013年,喜颐健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调理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给千家万户送去了健康幸福,探索出养生新模式。 扁鹊大哥“治未病”的启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