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23页
-
胆草黄连治鼻衄鼻中出血
加胆草黄连,鼻衄见效 谢某,男,10岁,2018年,8月1日初诊。原患有鼻血史,一日前,曾大量流鼻血。出血较多,色深红,移时难止,伴有烦躁不安,头痛,晕厥,口苦咽干,胸胁胀满,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剖析:肝主藏血,为刚脏,其性劲急;怒火上逆,扰及鼻窍,迫血外溢,出血量多且不时而发;火热上扰清窍,则头痛,晕厥,耳鸣,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胸闷胀满,烦躁易怒。舌、脉均为肝盛之象。 确诊:鼻衄(怒火上炎,络脉被扰)。 处方:龙胆草6g,川黄连6g,知母10g,黄柏8g,生地...
-
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2022年11月,全球确诊患者已逾6亿,死亡超过600万人。奥密克戎变异株因其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其亚型BA.2、BA.4/BA.5和BQ.1在全球肆虐多轮,确诊病例激增之势,远超之前其他变异株。 在感染高峰期,北京几乎所有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都“一床难求”。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专门病区,近几周来,笔者每天可从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筛查出肺炎患者近20例,亲见危重症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不断...
-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之我见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防治体系的建立 亚急性甲状腺炎 (subacute thyroiditis, SAT) 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1]。SAT患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常出现病毒性咽炎、腮腺炎、麻疹等病毒感染症状, 但与病毒感染确定证据尚未找到[2]。另外有研究表明SAT发病与HLA-Bw35相关, 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一定遗传因素。该病多在春季发病, 且具有一定流行性[3]。本病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 以40~50岁女性多见[4]。近年来, 随着生...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经验整理治疗大法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道黏膜的攻击所致,早期以食道黏膜的损伤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形成糜烂和溃疡,甚至造成癌变。笔者有幸跟师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现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整理如下。 病发胃失和降、浊邪上逆 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为典型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食管以外的表现,如声音嘶哑、咳嗽哮喘、胸闷气短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食管位于咽与胃之间,质柔而薄,古称&ldq...
-
近视眼用驻景方加减 中医综合防治
专家简介 尹连荣,主任医师,眼科博士,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作用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玻璃体腔内称为近视。600度以上的近视为高度近视。随着近视发病率增加、低龄化趋势加重,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近视防控及高度近视的矫治已...
-
从六经太阴中风病传解读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一首传世名方,笔者早期应用此方也基于仅仅分析此方中各味药的功效构成,而忽视了病机浅深、虚实、寒热错杂的状态,以致不能充分体会此方之奥妙。近期,笔者立足六经辨证体系下太阴中风病传分析此方内涵,茅塞顿开,临床应用疗效亦更加确切。现整理一则医案如下。 陈某,女,48岁,2022年5月27日入院。主诉:反复发热2年余,再发6天。患者2019年因反复发热被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予护胃、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后仍反复发热,服用中药治疗,间中仍易出现发热。2021年6~7月因“尿路刺...
-
外感病证的治疗经验 中医论治外感疾病
外感病证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病证因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及证候特征也存在差异。《脾胃论》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国医大师李振华以脾胃为轴,论治外感疾病。本文总结其外感病的治疗经验,具体如下。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声重,喷嚏,肢体酸痛,口不渴,小便清长,咳嗽,吐白痰,舌质淡红,脉象浮紧。治法:辛温解表,清热和胃。组方:桂枝8g,白芍、葛根各15g,川芎、前胡...
-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研究浅论
医案是医师临床思维活动与医疗实践活动的记录。从古至今,岐黄之术传承不息,医案与其他形式的医著共同呈现了中医发展的轨迹,承载了中医仁术的精神。医案生动地反映了民生需要、临床疗效、辨证思维,向来为医林所重视,医案中往往理法方药具备,示人以圆机活法。研读医案如同与医家共诊切磋,对于后之学者开拓临证思路、提高辨治能力颇有裨益。笔者在前期中医脑病医案研究的过程中,对元代以前的中医脑病医案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的筛选 医案之作由来已久,殷墟甲骨文中载有某疾愈或不愈,《周礼&m...
-
过敏性结膜炎预防和调护 中医认识与治疗
专家简介 宋剑涛,主任医师,中医眼科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表科主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结膜是眼睑内、眼球白色部分表面覆盖的一层薄膜,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很多人发生眼痒,甚至奇痒难忍时,会用手使劲揉搓眼睛,揉搓后不但眼痒不止,反而眼痒加重,眼睛红肿甚至眼睑皮肤破损,这是什么原因呢?通常这样的症状是过敏性结膜炎惹的祸。...
-
治牙痛 中医辨证止痛处方
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其发病率高,发作时异常痛苦,给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学理论认为,牙痛一症,当责之阳明实热和肾阴虚,虚火上炎两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分别入于上、下齿中。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即可发为牙痛;齿为骨之余,骨又为肾所主,所以肝肾之阴不足,相火妄动,虚火上炎亦可发为牙痛。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阳明有余与少阴不足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清代医家张秉成《成方便读》所言:“夫人之真阴充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