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27页
-
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上)
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病情有的较长,而治疗又比较困难。临床实践体会到:低热病因虽多,治疗虽难,但只要抓住疾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现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 一、气郁发热: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
补中益气汤治皮肤病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临床中用治某些皮肤病,获效显著。 一、阿夫他口炎:贾某,男,37岁。上下唇内侧发生5处约绿豆粒大圆形浅溃疡,表面凹陷,上覆浅灰色薄膜,边缘淡红,疼痛进食尤甚,张口时流清稀涎液,反复发作半年余。其间曾用清热泻火中药,数种维生素类西药内服外用治疗未愈。患者述其近几个月来肢体倦怠乏力,口淡乏味,纳食不香。察其唇色萎黄不泽,舌质淡,苔白,脉弱。诊断:阿夫他口炎(口疮)。辨证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瘤1年,化疗3次未缓解。症见腹胀腹痛,泻后痛减,胸闷,喜深吸气,乏力,说话多即感劳累,五心烦热,口干,手足麻,巅顶痛,遇寒加重,纳差失眠,小便不畅,大便成形,口舌生疮,身上紧绷感,烘热汗出,畏寒畏热,舌暗红,中后部苔黄白腻,脉弦细数。患者诉自从父亲去世后,心中忧郁,遂得此疾。据此推断肝郁为主要病机,肝气郁滞,横逆乘脾,故而脾虚。以疏肝健脾为治法,方选逍...
-
感染性休克“脱证”中医疗法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 病因病机 (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血或外伤出血、妇女崩中;或暴吐暴泻;或治疗不当,汗吐下太过,均可使阴液亏耗,阳失依恋,阴阳失衡,欲脱欲离。 (2)阳气耗散:喘证日久,耗伤肺肾,或邪毒内陷,正不胜邪,耗气伤阳;或肺脾肾久病不除,功能失司;或年迈体衰,过汗亡阳,致阳气耗散...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中药验方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为非对称性进行性肢体无力,以远端受累为主,电生理检查在1根或多根运动神经上存在持续性多灶性传导阻滞,而感觉神经没有或轻微受累。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推测可能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1988年,Pestronk等首次报道此病患者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克Ml抗体水平升高,应用免疫治疗可使症状有所改善,提示病变可能是由免疫介导的,故检测血清抗神经节苷脂克Ml抗体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本病在中医属“中风”范畴,正虚而外感六淫、内生...
-
面部发热病 中医药治案
发热一症包括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虽为常见之症,但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跟师戴天木教授,目睹其治愈两例面部发热病人,今总结如下。 案1 江某,男,22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一周前拔右下智齿后即感右侧面颊部、耳后、颈胸部发热不退,伴咽痛,夜间体温38℃,次日微减,经西医消炎治疗三天后无明显改善。现口苦,咽干,口中有异味。舌红,中根部苔薄黄,边有齿印,脉数,左细右弦。辨为邪在少阳阳明,化火伤阴,立少阳阳明两解、养阴透热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
-
益气温阳理中丸
理中丸,又名人参丸,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原书中5处涉及此方。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认为理中丸益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温阳药有干姜,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以益气为主,温阳散寒为次。 理中丸既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胸阳虚证、虚寒胸痹证、虚寒霍乱证的基础方,而主治阳虚出血证、小儿慢惊风为临床扩大应用。王付常将之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肠炎,慢性菌痢,上消化道出血,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肠伤寒,...
-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略有迂曲,舌苔白腻而厚润,脉象沉弦而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曾在省市级医院治疗,多按阳虚论治,服用附子、干姜温阳剂数十剂,附子曾用到30~60克,但恶寒症状未见好转。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此属痰湿与瘀血互结证,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并用,佐以辛温通络之味,以求络脉通畅,阳气温运,恶寒症状或可减轻。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
-
伏天热湿重 中医防治方
易上火者 一般多为实热体质,常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汗多、常烦躁、 易发火、便秘、小便黄赤而量少等。这类体质的人特别喜欢喝冷饮、吹空调。由于过度贪凉,寒邪伤及体内阳气,致使全身水液代谢失常而生湿。到了秋后寒凉之时,极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胆囊炎、急性膀胱炎、急性胃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祛暑湿以清热利湿为主。伏天常食豆芽、蘑菇、苦瓜、西红柿、绿豆、赤小豆、梨、西瓜、香蕉、桑葚、生菱角等消暑食物,维持身体之寒热平衡。最好不吃生姜、辣椒、桃、龙眼、荔枝、石榴、菠萝、花椒、茴香、羊肉、狗肉等辛温食物。可常食用冬瓜虾米汤,将冬瓜...
-
治老年嗜睡症中医验方
嗜睡症老年人常见,其特征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兼有神疲食少,懒言易汗,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发病原因,多由年老体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于脾,使脾肾阳气俱虚,阴寒偏胜、伤及心阳,形成本症。 根据老年人阴盛阳虚的病理特点,中医治疗予以温阳益气健脾法。 组成:可取制附片5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石菖蒲10克,山药10克,炒扁豆10克,黄芪15克,炙甘草8克,红枣10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阳虚而兼阴血不足者,去附子、干姜,加当归10克、熟地...
-
中风半身不遂中药验方
中风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有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处方与用法:黄芪60克,赤芍10克,淫羊藿30克,红花5 克,秦艽10克,僵蚕3 克,地龙10克,当归尾10克,川芎5克,桃仁5克,川断1 2 克,橘络5克,川牛膝 10克。便秘加肉苁蓉 15克,嗜睡加生枣仁 15克,阴虚加龟板10 克,肥胖加茯苓、半夏、枳壳各5克。水煎服,日1剂,30天为 1个疗程。 功效:补血活血,强壮起废,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语言涩滞,手足麻痹,知觉异常,时有哈欠喷嚏,嗜...
-
治食物中毒民间验方
1.驴、马肉急性中毒:淡豆鼓100克,杏仁15 克。用清水煎煮后温服。 2.鸟肉急牲中毒:生扁豆10克,晒干研成细末,用凉开水冲服。 3.发芽马铃薯中毒;绿豆60克,甘草60兔。水煎,去甘草渣,频频服之。 4.鱼、蟹中毒:①紫苏梗30克,生姜15克。水煎温服;②鲜冬瓜肉适量,捣烂,绞汁100-150毫升,开水冲服。 5.野菌中毒:①香屎 (又名芜姜)于30克,水煎服。毒轻少服,毒重多服; ②鲜积雪草(又叫大叶破铜钱)120克,片糖50克。水煎去渣,加片糖调匀服; ③鲜犁头草100克,地浆水(取1米深处的黄土,加水调...
-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
-
名老中医钟坚治紫斑 过敏性紫癜
钟坚,全国名老中医,浙江省衢 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验俱丰,擅长于疑难杂证的诊治。 钟老致力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研究 20余年,对许多疑难杂证在辨证论治 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疗 效显著。钟老认为,活血化瘀法是血 瘀证的治疗总则,在临证时要根据形 成瘀血的不同原因和兼挟证,需结合 疏风、清热、凉血、泻火、理气、利 湿、益气、滋阴、温阳、散寒等治疗, 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现择钟老临床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紫斑验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治紫斑(过敏性紫癜) 病案...
-
中药巧治面神经麻痹
临床运用芎芷三虫散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治疗满意,介绍如下。 方药:川芎、白芷、僵蚕各20克,蜈蚣20条。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2次,热酒送下,小儿酌减,10天为个疗程。病初风盛者,加羌活、防风等疏散风邪药煎汁送服,使邪从外解;病久者增加补益气血或活血之品,如黄芪、当归、地龙、赤芍等煎汁送服上药。 疗效:治疗20例,痊愈18例(歪斜及面部表情恢复正常,患侧麻木消失,言语清楚);有效2例(口眼歪斜基本正常,言语清楚,患侧轻度发紧及麻木感)。 病案:李某,男,55岁。自诉:10天前晨起自觉右侧颜面表情...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根据其症状特点,当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阳亏虚,还涉及阴伤,蛀器以心为主,还与肾、脾,肺相关;标实主要是血瘀,痰饮和水湿为患。针对以上病因病机,其相应治法有以下几种:益气活血法 心衰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此法也是目前治疗心衰最为常用的治法。方选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 益心气,养心法 心主血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气虚日久必损及阴,或长期治疗...
-
性交晕厥的中医调治
性交晕厥是指在性交时发生昏厥,现代医学称血管抑制性晕厥。医学研究表明,房事晕厥症多发生于初次同房的新婚夫妻及约会中的青年男女。 如果在房事中,已经发生头晕、不适、面色苍白等轻度晕厥症表现,不要慌张,可暂停性交,并饮一点白糖水,稳定一下情绪,大多可逐渐恢复。若已发生晕厥,可立即去掉枕头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下肢可略抬高(用枕头之类),用针刺或指压人中(鼻唇沟正中)、合谷穴,大多可以好转,待病人苏醒后可服些糖水。对于那些经常发生房事晕厥的人,无器质性病变的,可参照下述中医方法调治: 1、精气暴脱型:身体虚弱,...
-
中医四种药引可增疗效
1.鲜藕汁 藕汁有清热止血的作用。服用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成药,如八宝治红丹、十灰散、荷叶丸等可用藕汁送服。藕汁的制法:将鲜藕洗净,切碎,加少许凉开水捣烂,用纱布挤压取汁即可,也可以用榨汁机榨取。 2.葱白汤 葱白有通阳散寒的作用。服用治疗外感风寒的清瘟解毒丸时,可取葱白2—3段(每段约一柞长),切碎煎汤送服,若再加上淡豆豉10克同煎汤送服,疗效更佳。 3.大枣汤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药解毒的作用。服用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健脾养胃成药时,可取大枣5叫0枚煎汤送服。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