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30页
-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中药验方
杨某,女,41岁,农民。2004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高热不退40余天。患者发病前,因过于劳累加受凉,发病急剧,高热不退,体温39°C以上,恶寒发热,不出汗,关节疼痛,以大关节为主,多呈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发热重时,疼痛加剧;发热低时,疼痛减轻。口干咽痛,恶心欲吐,小便黄少,四肢乏力。 在某县级医院住院治疗5∽6天,诊断为胰腺炎,输液治疗未见效;后转聊城市某医院,化验检查,怀疑败血症,但血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仍血象高,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高,血沉快,输液治疗10余天,仍未退热...
-
路老辨治中医之狐惑病
跟路老学习这么久,很少见他用固定的成方。路老诊病用药,多是在诊断后注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然后开出方药。今天有一位病人则几乎用了甘草泻心汤与白头翁汤原方,不免觉得有些意外。 王某,男,38岁。患白塞氏病19年,1990年始发口腔、外阴溃疡,曾用冰硼散、锡类散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经常腹泻腹痛。结肠镜示:回盲瓣处多发溃疡,性质待定。现症:下唇溃疡,口腔内肿胀,外阴部溃疡,时有腹痛,大便不爽,大便后段见脓血样便,有后重感。纳食可,面色晦暗不泽,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小滑。 路老分析:此证系...
-
田淑霄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
田淑霄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田教授临床善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确切。笔者有幸跟随田教授学习,略有心得,浅述如下。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原为主治脾胃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病由脾胃中气不足而起,治疗当补益脾胃元阳之气,升阳举陷,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即为四君子汤之意,补中健脾,益气和胃,大补脾胃元阳之虚。黄芪补气于外,扶助卫气向内以固中气;党参补气于内,鼓舞中气而向...
-
成肇仁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
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6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于1982年在该院取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治急性病有胆有识,治慢性病有方有守,对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造诣尤深。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今择成师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徐某,女,32岁。2012年8月3日初诊。 患者自述因气短、心悸两月,曾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经友人建议寻求中医治疗。现仍气短(以吸气较易...
-
中医治一年四季畏冷
株洲市 伍春华问:我今年快70岁了,有一个毛病很伤脑筋,就是肩膀、腹部、腰部、膝盖等处,一年四季都畏冷。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这些部位也感到寒气袭人,不敢裸露。如果晚上睡觉时不穿长筒袜子,半夜里小腿就会抽筋。这是为什么?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 王明辉 答:根据您所述症状分析,您的毛病多属于寒留血滞引发的肌络收缩、血亏冷痛。这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除了四时畏冷外,还常因局部血脉收缩导致肌体某些关节肿痛,有的可引发指(趾)、腕、肘、踝、膝等大小关节受累而胀痛,有的可因血液凝涩而发生痹证。 中医认为,这种病证是因老年...
-
陆长清常用的调中汤
陆长清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青海省名医。 他从医近60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总结自己的治疗经验,与中医传统理化论结合,研制出小儿止泄散、蒲连护胃饮、止痫散等方剂,并有较好疗效,受到患者赞誉。 陆长清常用的调中汤由藿香、法半夏、党参、黄连、木香、砂仁、干姜、甘草组成。能补中益气,和胃降逆。主治脾胃虚弱、胃气失和所致的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乳食不振、便溏腹痛,舌淡苔腻等症。胃虚寒呃逆者,配丁香、吴茱萸;胃虚热呃逆者,配竹茹、枇杷叶;脘腹胀满者,配大腹皮、厚朴;伴外感...
-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1979年5月,余诊治一女性患者。患者述其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肢体软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日2~3次,少腹胀闷不适。舌淡苔白,脉虚弱。 诊为中气不足。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炒山药18克,炒薏仁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此方连服10剂,病情时有好转,但总不能痊愈。余欲改方另用,即与家父商讨。家父观方刻许,提笔作处方修改:只动二味药剂量,即改升麻2克,柴胡3克,嘱患者连续服用3~5剂。患者服药...
-
治疗便秘的中成药
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如热结积滞,气机不畅,过食辛辣食物,或年老体弱,气血虚弱,津液不足所致,所以根据病因,症状不同,中药就有寒下、温下、润下、补益攻下四类。 寒下,主要是使用寒性的药物,攻逐由于胃肠气机不畅,热邪内结所引起的里实热症。常用的药物有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温下,适于内有寒冷积滞的里寒实证。寒邪非温不能化,积滞非下不能去。常用的药物是用大黄、芒硝配合附子、干姜、人参、当归等,适用于虚寒便秘。 润下,主要是使用滋阴润燥,油质含量较多的果仁类药物,润滑肠道以通便。适用于病情较缓,病程较长或体弱...
-
内托生肌散常在临床中用之 确有效验
内托生肌散出自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本是一首治疗疮疡的药方,“治瘰疬疮疡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外边疮口甚小,里边溃烂甚大,且有串至他处不能服药者”。因其善于化脓生肌,推而广之,用于治疗急性冠周炎、骨髓炎、直肠息肉术后便血、急性胰腺炎术后牵拉痛、各种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等,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常在临床中用之,确有效验。 方药:黄芪200克,甘草100克,生乳香、没药各75克,白芍100克,天花粉150克,丹参75克。急性冠周炎,加泽兰、白芷、金银花、连翘;骨髓炎,...
-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辨证分型
面肌痉挛是指颜面抽搐,即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抽搐,通常仅出现于一侧。中医治疗此症辨证分型如下。 肝气抑郁型: 颜面抽搐,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闹,每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治疗宜疏肝解郁。药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2克,薄荷3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血亏虚型 颜面抽搐,时发时止,伴有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治疗宜养血缓急。药用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0克,当归...
-
名老中医张文泰用经方治痛症经验
张文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全国500名带高徒导 师,吉林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 得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喜用经方治病,屡获佳效。现将张老临床 活用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症的经验介 绍如下。 一、治疗腓肠肌综合征(脚挛急) 病例:李某,男,67岁,农民。 近3年来夜间小腿常常有阵阵挛急,疼 痛难忍,彻夜难眠,行动不便,且每遇 受凉、劳累时发作更频繁,舌质偏红, 苔黄腻,脉弦细。诊为脚挛急。方用芍 药甘草汤合羚羊角钩藤汤加减:白芍、 薏苡仁各30克,甘草、宣木瓜各12 克,钩藤(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