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34页
-
中药验方治疗各种牙痛
一、主治: 用于各种牙痛。 荜拨10克 高良姜9克 细辛4克 冰片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牙痛时取药粉少许,塞入鼻孔内用力吸入。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各种牙疼。方中荜拨、良姜、白芷、细辛味辛性温,芳香走窜,取其温散之性,以发散郁火及风热,冰片芳香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以上诸药均有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本方仅是缓急治标的方法,只能解除症状而不能根治,若有条件,还当积极治疗患牙。鼻粘膜破溃者慎用。 二、主治 各种牙痛。 川黄连50克 大黄50克 冰片10克 薄荷冰5克,...
-
产褥中暑(秘方数:2)
产褥中署是产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以致体内产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的急性热病。本病常有先兆症状,如大量出汗、四肢乏力、口渴头昏、眼花、胸闷、心悸。如未及时处理则体温上升,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现象,面色潮红,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加重,脉细数,血压下降,严重者体温继续上升可达40℃以上,出现昏迷、谵妄、抽搐、皮肤转为干燥、全身无汗,如不及时抢救,数小时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即或幸存,也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产生本病的原因已如上述,产妇产后体质虚弱,又逢夏季室温过高、湿度过大而引起。产褥感染发热...
-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验方:4)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治法】清热化痰。 【方名】二陈汤加味。 【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露祥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气结,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方名】育阴汤加减。 【组成】沙参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贝10克。...
-
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甲减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如下不足:长期不适当服用L-T4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可导致60岁以上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心房纤颤可导致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同样也可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相当一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及有冠心病病人对替代治疗耐受性较差,常诱发心肌缺氧,导致心...
-
怪病“头风”中医有方治
民间有一种怪病,中医称之为“头风”。其主要的症状是头部畏风;畏寒,病人常常躲在密不透风的房间内,发病时头上常用棉布缠裹,十分痛苦。以下药方治疗有效。 取荞麦,蔓荆子各等份研末,以烧酒市和面软硬进度。敷于痛处,外用纱布包裹,每两天换药一次,养麦药性轻扬,有逐风,止痛、消炎功能,蔓荆子有疏散风热,镇静止痛作用。两药合服直达病灶,效果不错。 【荞麦】性味 甘、平,寒。功能主治 茎叶:降压,止血。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种子:健胃,收敛。用于止虚汗。炒香研...
-
中医对付“癌中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被称为“癌中之王”。中医临床常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并可根据胰腺癌极易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在乌梅丸基础上加养肝血、化痰祛湿药物,往往能使患者疼痛缓解、食欲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配合外用药后部分患者瘤体缩小,效果优于化疗和靶向治疗。 基本方 乌梅20~30克,细辛3克,干姜10~15克,黄连3克,当归 15~20克,附子(先下)10克,川椒目6克,桂枝10~15克,党参15克,黄柏10克,白芍20克,鸡内金30克,壁虎10~...
-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大全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 目前对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评判标准基本趋于一致,综合如下: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白细胞总数上升50%或2001--3000/mm,总数达4000/mm以上。 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白细胞总数上升40%或501-2000/mm,总数未达4000/mm。 无效:自觉症状末改善或暂时有改善,白细胞总数上升30%或500/mm以下。 2.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鸡血藤30克,补骨脂15克,炮甲珠10克,仙灵脾刃克,黄芪...
-
睾丸炎 中药治疗三方
常见的睾丸炎有非特异性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任何化脓性败血症均可并发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甚至引起睾丸脓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其实,化脓性睾丸炎最为常见的原因是由附睾炎蔓延而引发的感染,因此,实际上应该是附睾睾丸炎。患者常常出现睾丸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有明显的下坠感觉,并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等,同时睾丸肿大、压痛非常明显,阴囊皮肤红肿。发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睾丸炎 中药治疗三方 (1)淤血阻滞:睾丸外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舌质青边有淤斑,脉涩。治法:活血化淤,止...
-
补中益气汤治验举隅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使。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在临床中,凡遇中气不足引起的诸证,用本方加减治之,多获显效。兹举案例2则,以窥一斑。 医案一 杨某某,女,43岁,2019年7月30日初诊。自诉罹患高血压病已两年余,常服缬沙坦胶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有时也服中药,如天麻、钩藤、石决明之类,血压未见明显下降。...
-
老人眩晕中医辨治方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轻者仅见眼前发黑,重者可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中医学认为,眩晕与风、痰、虚关系最为密切。 眩晕伴有心烦恼怒,头胀痛,失眠多梦,口苦耳鸣者,其病因为肝风内动,可饮用天麻茶:取天麻、钩藤、菊花各10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每天1 次。天麻祛风而能止眩晕,钩藤、菊花清肝火而能止眩晕。 眩晕伴有胸闷、恶心呕吐、头重、口中发黏者;其病因多为痰湿内阻,可选用茯苓糕:取茯苓15克,陈皮、法半夏各6克,研成细末,加入干酵母1克和面粉200克,混匀后加水揉匀,切成小块,在锅中蒸熟即可食用。所用药物均为健...
-
红斑狼疮肾炎中药治方
30余年来,激素一直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药,但不能防止90%以上的狼疮性肾炎病人进入到肾功能衰竭,因此远期疗效很不理想。现介绍一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中药方(日晒疮、水肿、温病发斑)治疗13例,均满意,2例随访10—15年,病情未复发。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紫草、无花果各15克,土茯苓20克,金荞麦、六月雪、石龙芮、接骨木、黄芪各30克。脾肾两亏者黄芪、白术加重;面色晦暗、舌色紫暗、有淤点、脉涩者加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乏力、苔厚腻者,加法夏、蚕砂;蛋白尿重者加莲...
-
治中风后老年性痴呆症
(1)益智骨碎方配方:益智仁10g,骨碎补10g,补骨脂10g,天竺黄10g,何首乌20g,枸杞子30g,石菖蒲10g,郁金lOg,丹参30g,川芎10g,陈醋 15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化痰,补肾,治中风后老年性痴呆症。 (2)茵陈益精汤 配方:茵陈40g,首乌20g,金樱子30g,葛根20g,泽泻15g,大黄10g,三七粉5g(冲服),陈醋15g(冲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停药5天再进行下个疗程,一般用药4个疗程以上。用药期间,应配合语言及机能...
-
神经性耳聋 中医辨证治疗
神经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以消除病因,改善内耳微循环为治疗原则,采取解毒、脱水、脱敏、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体外反博等治疗措施而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瘀阻脉络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 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 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
-
中医痿证简易疗法
肢体萎缩,筋脉弛缓,软弱没有劲,想动也动不得的, 叫做痿证。引起痿证的原因,大致不外两种:一种是长期关 节肿痛,湿热流注,使人身的气血不能很好的流通;一种是 人身气血不足,不能营养筋骨,故痿症在临床上一般常见的 有湿热流注、气血不足两种证候。除这两种外,在发高烧的 时候,神识昏迷,手足抽筋,骤然两脚痿了,也叫做痿证。 这种病多见于小孩,跟上面两种痿证不同。 湿热流注 初起多四肢关节肿痛,或足趾麻木发痒,渐 渐两脚关节轮流作痛,痿软没有力,甚至不能走,小便短 少现红色,大便稀薄,舌苔白腻。治宜清热化湿。 处方...
-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秘方数:5)
本病是视网膜脉络膜黄斑区的局限性炎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黄斑区是中心视力的据点,一旦发病,正前方视物泛暗,视力下降,或有视物变形,视大为小,视小为大,视正反歪,对物体的颜色也有色差感。本病虽有复发,但也可自愈。倘若发作次数频繁,每有视力减退,不能恢复正常。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接,黄斑区视网膜的营养,也赖于脉络膜供给,故凡黄斑区的视网膜或脉络膜单一有病,常是互相波及,所以临床上称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体内病灶感染形成的过敏反应(如结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有关,也有认为脉络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