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28页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胁痛经验
胡永盛,国家卫生部首批名老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方剂学》教学及临床、科研近60载,医理精湛,医德高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胡老善用古方经方,加减化裁,用药独到,疗效显著。本文仅举其用葛花解酲汤治疗胁痛1例,以观其运用古方之独到。 葛花解酲汤出自宋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方由葛花、党参各15克,木香1.5克,白茯苓、猪苓、陈皮各5克,青皮9克,白术、神曲、砂仁、白蔻仁、干姜、泽泻各6克组成,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的眩晕呕吐,胸膈痞满,食少,身体疲倦,小便不利,或泄泻等症。胡老运用本方加减化裁,多治疗胃、肠、...
-
芍药甘草汤 加中药有良效
芍药甘草汤出自汉代《伤寒论》,仅由白芍、炙甘草两味药组成,是流传干百年的中医名方。虽然配方十分简单,却药效明显,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的功效。近年来的中医临床发现,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再加用一些其他的中药,对以下病症有良效。 足跟痛白芍、炙甘草、赤芍各15克,熟地10克。每日1 剂,水煎后分2次服。一般连服 5剂后痛减。本方中的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和药性;熟地滋补肝肾。此方养血益肝肾,破积除血痹,缓急止痛,对治疗老年人足跟痛有良效。 腿抽筋白芍20克,炙甘草...
-
有毒中药的中毒症状及救治方
一些毒性较强的中药;使用得当,可治病救人;若用之不当,则可导致中毒,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现辑录七种有毒中药的中毒症状及相应的解毒方法,供参考。 1.巴豆 中毒症状:皮肤接触巴豆,可发生急性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红斑,灼热感和瘙痒,甚至发生水肿,水疮、脓疱,严重还有发热等症状;内服后发生强烈的口腔炎,咽喉炎,尉烈腹痛,水样腹泻或粘液血便,脉博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青紫,甚至出现休克,解毒方法:用凉水清洗接触巴豆的皮肤;内服药物: ①大豆或绿豆适量煮汁饮服;②芭蕉叶捣烂取汁饮服;③土炒白术9 克,蓄稔干9克,石榴皮...
-
老中医治湿证经验方
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湿证、瘀血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现将潘老治疗湿证经验介绍如下。 1.湿温案:杨某,女,35岁。怀孕七个月,麻疹之后,余邪未清,已有二月。晚上10时,即发寒热(38.1℃),汗出津津,咳嗽偶作,大便秘结,耳鸣,脉来细滑,舌质小红,苔黄腻。治以解表化湿,清热安胎。拟方:大豆卷、杏仁、桔梗、前胡、大力子、制半夏各12克,炒黄芩30克,苏叶、苏梗、薄荷各6克,浮萍、蝉蜕、淡竹叶各8克,鱼腥草、野荞麦根各30克,莱菔子15克,川厚朴、枳壳各9克。服药2剂,复诊:寒热汗...
-
补中益气汤方解 配方与功效
补中益气汤。 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以上各三分。 这是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本来面目。 方中黄芪、炙甘草用量最大,各用5分,不足2克。劳役病热甚者始用1钱,3克多。升麻、柴胡与人参、橘皮、当归身、白术等量,各用3分,不足1克。1剂药的总剂量是10克左右。 用补中益气汤,1剂药10克,对现在的临床通常是不可能的。 当然,咀、顿服对用量有一定的影响,药材质量对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后世医家使用补中益气汤,有剂量渐增趋势。赵献可在《医贯...
-
老中医张海峰治肝脾失调
张海峰,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专家、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张老常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取效良好。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
-
肺结核的中医治疗17验方
本病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外因即“痨虫”传染,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指下体气血虚弱,阴精亏损,正气不足。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肺结核,常见于肺结核的早期。 [方二] 百合、生地、人参、熟地、麦冬各9克,白芍、贝母各10克,百部9克,橘梗1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
-
疑难症验案:名中医赵斌
甘肃省名中医、陇南市成县中医院院长赵斌主任医师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疑难病症颇有心得,现举4例验案。 筷子蘸药滴服解昏迷 1987年5月,农民赵某打水时突患脑出血,顿时神志昏迷,急诊入院。赵斌初与本院一高年资西医主治医师同诊,续以营养脑细胞、止血、抗感染、纠正酸碱与电解质平衡等西药静滴,三天后复苏。不料第五天,病情复发,且昏迷程度转为深度,伴发全身高热、紫斑、时时搐搦,右侧肢体全瘫,因虑输液药用已不能满足病情需求,遂排除一切输液建议,赵斌通知将救治药改为中药犀角地黄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用筷子头蘸药持续从患者口...
-
中医辨治气虚发热 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在临床上误诊、误治者比比皆是,这与辨证施治不当有很大关系。 中医认为,气虚发热是内伤发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怯气短,易受外感,面色胱白,舌淡,苔白,脉细数而无力。这种发热多因素体虚弱,或大病之后元气亏虚,卫阳不固,营卫不和,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越于外而发热。对于这种发热,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汤甘温以除大热,但用药后效果往往不理想。 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加减则疗效大增。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各15克,当归...
-
当归芍药散 中华好方
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妇人腹中痛的方,药不过六味: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术四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方寸匕为古代量器,是以古尺正方一寸所制,一方寸匕的容量,约等于现代的2.7毫升。其重量,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金石药末约为2克左右。就这么丁点粉末,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治疗妇人孕期产后调经的好方。 先说那年某女士高龄怀孕已经5个月,但常右腹痛,原因不明,因其堂妹为我学生,遂来吃中药。其人原籍山东,身体壮实,无明显不适,唯有面部轻度浮肿貌。与当归芍...
-
半夏泻心汤 恢复中焦升降失常之功效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伤寒论》,为治少阳误下伤中致心下痞满之证而设,有止呕逆,除痞满,恢复中焦升降失常之功效。 少阳证宜和解,医反下之,致使邪热内陷,寒热之邪错杂于中,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职,而现或呕或利,心下痞满而不痛的证候。故药用半夏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伍以半夏辛开散结,辛温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益脾胃,以助健运。方为辛开苦降,寒温互用,阴阳并调之剂。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治疗暑温、湿温、疟、噤口痢等多种病证中,灵活地运用了半夏泻心汤,立法、药味、剂量变化多有创意。尔后,吴鞠通得叶氏之精妙...
-
老人过服清热中药解方
老年人应慎用清热中药,这是中医专家们的一再告诫。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家庭都喜欢购买一些清热中草药或冲剂,全家老小时常服用。对身体强壮的成年人来说,适量服点清热药物,并无大害。但对老年人来说,不适宜地服用清热药物,害处却不少。 老年人大多气血虚亏,各种生理机能呈进行性衰退。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虚弱者最为常见,而人体阳气的充足与否,与其能否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提出老年人应护阳固气,以颐天年。 老年人因体弱常患感冒咳嗽、肝胆疾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呈现体内有热的某些症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