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 第22页

分 第22页

  • 湿温病 分证型予以治疗

    湿温病 分证型予以治疗

    湿温病是感受湿 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 外感热病。本病多发于 夏秋之交多雨潮湿季 节。临床以起病缓慢, 身热不扬,胸痞身重, 舌苔腻,脉缓,病势缠 绵,病程长为主要特 点。现代医学的伤寒、 副伤寒、胃肠型感冒、 钩端螺旋体病的某些 类型,临证时可参照本 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 上,笔者将本病分为六 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 得了良好的效果。 1.湿遏卫阳型:证 见恶寒无汗,头身困 重,肌肉疼痛,胸痞,或 有咳嗽,不口渴,舌苔 白,苔白腻,脉濡缓。治 宜芳香化湿,解表和 中。方用藿朴夏苓汤或 三仁汤加减(藿香叶、 厚朴、半夏...

  • 感冒小药方 看症状简单分型

    感冒小药方 看症状简单分型

    广州最近的天气时冷时热,一不小心就着凉感冒,老人和小孩都是“易感”人群。陈女士一岁的儿子上周感冒了,吃了些中药冲剂和西药,感冒没好,还发起了高烧。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感冒分风热和风寒,中药对这两种感冒的用药也有区别,如果没有对症吃药,体质好的可能只是疗效不明显,体质弱的如老人和小孩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并发症。 看症状简单分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说,每个人感冒的症状都不一样,但可以从具体的症状中分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主要表现...

  • 从中医角度分析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从中医角度分析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笔者仔细查看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31日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后,从中医角度分析,有以下几点建议。 不能拘泥于伤寒、运气 埃博拉临床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坏,致死率高,可达50%~90%。急性起病,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 中医注重四诊合参,目前尚未见到详尽的中医症状描述,根据国家卫计委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来看,埃博拉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明显属于中医温疫范畴,那么必须根据温疫...

  • 退烧秘方 效果十分神奇

    退烧秘方 效果十分神奇

    我的曾外祖父传下来一个退烧秘方,全家几代人一直在用,效果十分神奇。药方共有三味药:蚕砂、竹茹和陈皮。方法也很简单,三味药各取10克,水煎3分钟左右服用就可以了,一般1次,严重的2-3次就可见效。 蚕砂又叫做蚕矢,就是蚕的粪便,有祛风活血、燥湿止泻、和胃化浊的作用,能缓解由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和全身疼痛等不适。 竹茹,就是竹子的中间层,把竹子最外面一层绿色的皮刮掉,露出里边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条条刮下来晾干就是中药竹茹了。竹茹的作用主要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陈皮都不陌生,它既能解表、温中、散寒,又能...

  • 感冒分风寒风热型中成药

    感冒分风寒风热型中成药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热型和内热外寒型四种。 风寒型感冒表现为身感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小柴胡片等,还可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趁热喝下,微汗出病即可自愈。 风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黏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治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 暑热型感冒也叫胃肠型感冒,除有感冒症状外,伴有较重的胃肠腹泻...

  • 顽固性发热的治疗需分型辨证 识机立法

    顽固性发热的治疗需分型辨证 识机立法

    发热是临床各科的常见症状,目前关于发热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免疫、保护性反应。顽固性发热病程较长、病情顽固,且经多重治疗乏效。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对于中医药治疗发热性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在治疗顽固性发热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审证求因,辨机为要 顽固性发热常见的病机有湿热蕴蒸、气郁发热、瘀血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等。然而这些病机描述均比较概括,具体辨证时还要辨明病位所在、病情轻重。以阴虚发热为例,临床上要根据脏腑辨证选用方药,偏肾阴虚者,可用...

  • 中暑分阳暑阴暑 阳暑须尽快救治

    中暑分阳暑阴暑 阳暑须尽快救治

    盛夏酷暑,炎热潮湿,如果此时身体对炎热的气候不能适应,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就容易发生中暑,尤以年老体弱及多病老人、儿童更易发生。很多人防治中暑习惯性地服用“藿香正气”之类,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中暑分阳暑阴暑 中医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

  • 糖尿病胃轻瘫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分期论治病证结合

    糖尿病胃轻瘫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分期论治病证结合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胃在没有机械性梗阻的情形下出现胃动力障碍,导致胃排空延缓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之为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轻瘫,尤其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更为常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出现胃排空延缓,影响食物、药物的吸收代谢,主要临床症状为餐后胃胀、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腹痛等,患者常出现营养失衡、血糖波动和代谢紊乱,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促胃动力药物为主,配合改善饮食...

  • 发热的中医辨别要领 分类证治

    发热的中医辨别要领 分类证治

    中医学认为发热是邪气与正气相抗争的反应,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谓之“身热”,此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证治经验非常丰富。   杨春波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精于脾胃病、发热性疾病的诊治。笔者作为杨春波的师承弟子,试将其对发热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括如下。 【辨别要领】   明时令:发病的季节与气候状态。   判病势:缓起或骤发,变化态势。   知发时:发热出现或加重的时辰。...

  • 经行感冒分型中医治方

    经行感冒分型中医治方

    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感冒医案3则 经行感冒是指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的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表现为周期性,且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感冒症状较一般感冒病程长,可随月经结束而症状逐渐缓解或自愈,至下次月经来潮时感冒症状再次出现[1]。经行感冒又称“触经感冒”,民间俗称“血伤风”。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提到:“妇人遇经行时,身骨疼痛,手足麻痹,或生寒热,头疼目眩,此乃触经感冒。”《伤寒杂病论》言:&ldq...

  • 外感发热的分类诊

    外感发热的分类诊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一般由于外感风邪所致。在现代医学中,常把外感发热归于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或其分类升高即可诊断为细菌感染,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疗;如果白细胞或其分类不升高,一般推断为病毒感染或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但是易出现反复发热的现象。本文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内伤五邪、外感六淫所致。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1]。风、寒、暑、湿、燥、火...

  •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 分享临床验案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 分享临床验案

    定时发热临床不鲜见,按照一般治法疗效常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揣摩与实践,常藉仲景“六经欲解时”理论获得意外捷效。兹分享临床验案如下。 【定时深夜2点发热 从“厥阴欲解时”论治】   邓某,男,78岁,2016年9月7日初诊。因发热半月收治入院,曾在某医院住院11天,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追寻病史,患者诉发热多于深夜2点,最高达39℃,稍有咳嗽咯吐黄白黏痰,纳欠佳,寐欠安,不恶寒,轻度乏力,舌苔薄黄质淡红,脉细稍滑。因查体及化验检查...

  • 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耳鸣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内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耳聋则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为特征的病证。在中医学的研究中,“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一直是学术界存在的争议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做简要探讨。 历版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医学入门·耳》载:“耳鸣乃是聋之渐”,《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言:&ld...

  • 糖尿病 正气内虚毒邪内聚 分期而治法有异

    糖尿病 正气内虚毒邪内聚 分期而治法有异

    安徽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杰,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50余载,熟谙经典,学验俱丰,对许多慢性疾病的诊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现将其从虚、毒、瘀辨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等病范畴, 历代医家论述丰富,多不离阴虚燥热之论。由于胰岛素等降糖药的问世,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提前阻断了糖尿病自然病程,导致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少见,加之受现代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情志等各种因素的...

  • 耳鸣也分主客观

    耳鸣也分主客观

      耳鸣是一种人们经常出现的症状,每当感冒过后、压力过大、疲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有的长期使用一些药物等等,总可能莫名地出现耳鸣症状,有的患者甚至耳鸣长期不止导致神经衰弱等症状。相信所有人对于耳鸣都深恶厌绝,那么又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为此,记者采访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主任张官萍。   指导专家   张官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临床听力学中心主任   耳鸣也分主客观   耳鸣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应该是所有人都有过的经历,比如乘坐飞机、电梯时,感冒后...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耳鸣
  • 从分子水平谈清肺排毒汤作用机理 新型冠状病毒

    从分子水平谈清肺排毒汤作用机理 新型冠状病毒

    该方包含948种化学成分,它们作用在790个潜在靶标蛋白上,这些靶标间相互作用可形成一个分子网络,多个中药活性成分可对包括病毒入侵、病毒复制过程的整个通路起作用,多方位保护机体。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已蔓延全国,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新冠肺炎至今尚无针对性的有效药物,西医药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而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临床数据证明效果显著 清肺排毒汤源自中医经典古籍《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

  • 卫分证候的治疗 应以辛凉轻解为法

    卫分证候的治疗 应以辛凉轻解为法

    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皮毛侵袭肺系(口、鼻、皮毛;手太阴肺经;肺脏),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简称卫外失司),肺之宣降功能障碍(简称肺失宣降)的病变。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或但咳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病变部位在表(口、鼻、皮毛及手太阴肺经),邪浅病轻,所以它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在各种温热邪气中,易侵袭肺系而产生卫分证候者,以风热邪气居多。因此,卫分证候多见于风温、冬温病。   卫分证候的治疗,应以辛凉轻解为法。即选用辛凉轻扬的药物,通过其辛散、凉清、轻宣之功,疏散在表之风热...

  • 甲亢中医选方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甲亢中医选方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大便增多、体重减轻、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眼突、瞬目减少、眼裂增宽等)、失眠易怒、心率增快等一系列症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增大,甲亢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有研究提出约50%的甲亢患者伴有空腹胰岛素、C肽等异常,有2%的甲亢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再者本病易误诊漏诊,一旦误诊漏...

  • 中医清热要细分辨

    中医清热要细分辨

    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邪的怕冷重、感受热邪的怕热明显。受寒的需要辛温解表,民间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受热的需要辛凉解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的目的并不是发汗,而是把体表的郁滞解开,最后虽然也出汗,但那是气机通畅之后的表现,这...

  • 分型辨治药物性角膜炎

    分型辨治药物性角膜炎

    药物性角膜炎指全身及眼局部用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角膜组织病理性改变,局部用药种类繁杂和频次较多是主要原因。其症状可见畏光、疼痛、流泪、眼干、眼痒、刺激感、视物模糊,体征有角膜表面弥漫性点状染色、睑裂部密集性条形点状染色、旋涡样点状染色(聚星障)、浅层溃疡样改变(花翳白陷)等。若继发感染,可变生感染性角膜溃疡甚前房积脓(凝脂翳)。该病诊断另有以下要点:①眼液使用周期长或(和)频次多②多种眼液先后或同时联合使用③角膜损害出现后,减少眼液种类或滴眼频次后病情好转。 药物性角膜炎的中医认识 中医称角膜...

  • 鼻炎鼻涕当分清涕还是浊涕 通窍鼻炎舒

    鼻炎鼻涕当分清涕还是浊涕 通窍鼻炎舒

    沈玉鹏,女,1962年生,甘肃人。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院原儿科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儿科杂志》编委。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获甘肃省皇甫谧医药科技三等奖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对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经验丰富。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10克,薏苡仁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5克,路路通10克,石菖蒲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宣肺,利湿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

  • 面瘫临证分六型辨治

    面瘫临证分六型辨治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等引起,还可以伴有语言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大概占面瘫70%以上,可能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一般预后良好。笔者临证分六型辨治。 风寒外袭 脉络闭阻 主证:汗出当风,或露卧于庭,...

  • 干眼症 辨证分型内服外治 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干眼症 辨证分型内服外治 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专家简介 周尚昆,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眼科主任,唐由之名老中医工作室望京医院分站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委员,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优秀青年”,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光明天使”。 很多人看一天电脑、手机后,感觉眼睛又干又涩,这提示眼睛“缺水”了,很多人通常会用滴眼液给眼睛“解渴...

  • 谨守病机 分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谨守病机 分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林平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脾胃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40多年,尤其对脾胃病有深入研究。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在“谨守病机,分期辨治”理论指导下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慢性萎缩性胃炎源于脾胃耗伤、脾胃脏腑机能减退,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且有恶变趋势,故要把恢复机体自我调节能力作为治疗目标,使脏腑协调、阴阳平衡,则病症自除,正如经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

  • 亢泽峰分期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亢泽峰分期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以累及感光细胞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和脉络膜多层组织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中医学认为该病属“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物异形”“视直如曲”等范畴。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亢泽峰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脾气亏虚,气血虚弱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本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伴有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其本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分期论治,临证尤为重视...

  • 何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何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一到换季,有些人每天都离不开纸巾,喷嚏连连,抑或感到小鼻子痒痒,且越挠越痒。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解,那么很可能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马华安教我们如何缓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症状?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体质人群吸入花粉、虫螨等变应原后,机体T、B、肥大细胞等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失衡所引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是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各年龄阶段的人群。...

  • 过敏性鼻炎病机证型分析 选经配穴方法

    过敏性鼻炎病机证型分析 选经配穴方法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该病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但存在禁忌证和不同程度的嗜睡、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易反复发作,且治疗价格昂贵。笔者近年在经络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灸治疗数十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文从辨经、辨病与辨证角度综合分析过敏性鼻炎的经络联系、基本病机、证型、主要病经等,并举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病机证型分析 手阳明大肠经、...

  • 三方合用辨治精神分裂症

    三方合用辨治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对人冷淡、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对家人不知关心照顾、生活懒散、敏感多疑、性格改变等。部分患者可能有失眠、头痛、头晕、无力、情绪不稳等不适感。部分病例呈亢奋性表现,如突然兴奋、冲动、言语凌乱、行为紊乱、片断幻觉和妄想。西医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辅以支持性心理治疗。 方证分析 精神分裂症属中医“癫狂”范畴,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

  • 李素荷穴位埋线分期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李素荷穴位埋线分期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介导的一系列复杂的黏膜 炎症过程, 包括炎性细胞之间的恶性循环, 多种炎性调 节因子参与, 如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 导致感觉神经活 化, 细胞浆流出, 静脉窦堵塞 [1 ] 。中医学中称之为鼻 鼽、 鼽嚏,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 鼻塞、 打喷嚏、 流清涕 等症状突然和反复发作 [2 ] 。流行病学显示该病近年来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 23% , 中 国 中 心 城 市 的 自 报 患 病 率 为 8. 7% ~ 24. 1% [3 ] 。过敏性鼻炎在有遗传史的家族发病率...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清虚实和标本缓急诊治经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清虚实和标本缓急诊治经验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表现为病人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与血小板生成受抑,导致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降低病死率。 全国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邱健行行医58年,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是慢性难治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乙型肝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