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
-
传统中成药“退烧三宝”
安宫牛黄丸 来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该药由黄连、郁金、栀子、水牛角浓缩粉、牛黄、朱砂、雄黄、麝香、冰片等药材配伍而成。剂型为大蜜丸,每丸重3.3克。本药清热解毒作用最强,目前多用于:①温病温邪化火热人心包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惊风抽搐之症;②中风痰厥昏迷不醒(初期服之以降血压)等症。亦可用于肝昏迷、慢性肾炎尿毒症。成人服用每日1次1丸;3岁以内小儿每日1次,1/4丸;3—6岁每.日1 次,1/2丸,或遵医嘱。 局方至宝丹 来源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成药由水牛角浓缩粉、琥珀、安息香、雄黄、...
-
干香菇煎汁能退烧
日本自古就有食疗驱感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三种吃法对预防和缓解感冒初期症状有帮助。 干香菇煎汁能退烧 研究表明,香菇的成分中含有抗病毒物质,把干香菇煎成汁饮用,自古以来就被日本人看成是治疗初期感冒的良药,对缓解感冒初期发烧、咳嗽等症状很有帮助。如果感觉干香菇汁口感不是很好,饮用的时候可加点蜂蜜。 豌豆角汤可改善易感冒体质 日本人长把豌豆角做成汤,从而改善易患感冒的体质。豌豆中的维生素C有助抑制过氧化脂质,防止细胞的老化,同时还能促进骨胶原形成,抑制致癌物质的生成,因此对提高免疫力、改善易患感冒的体质很有帮助...
-
甘蓝通经络预防胃溃疡 荸荠抗菌退烧泻内火
元宵佳节是继春节之后又一个团圆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吃元宵都是这一天的主题食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春节过度饮食伤了肠胃,很多人对品尝元宵的兴趣少了。怎么办呢?专家建议大家不妨吃一些这个季节常见的长得圆圆的果蔬,一样有团圆的寓意。 甘蓝通经络预防胃溃疡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介绍说,甘蓝在唐代中药学著作《本草拾遗》中已有记载,那时候叫“西土蓝”。《本草拾遗》中记载其能“补骨髓,利五藏六腑,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益心力,壮筋骨。&...
-
退烧秘方 效果十分神奇
我的曾外祖父传下来一个退烧秘方,全家几代人一直在用,效果十分神奇。药方共有三味药:蚕砂、竹茹和陈皮。方法也很简单,三味药各取10克,水煎3分钟左右服用就可以了,一般1次,严重的2-3次就可见效。 蚕砂又叫做蚕矢,就是蚕的粪便,有祛风活血、燥湿止泻、和胃化浊的作用,能缓解由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和全身疼痛等不适。 竹茹,就是竹子的中间层,把竹子最外面一层绿色的皮刮掉,露出里边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条条刮下来晾干就是中药竹茹了。竹茹的作用主要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陈皮都不陌生,它既能解表、温中、散寒,又能...
-
喝粥退烧三优势
发热是感冒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退烧药解热作用快,许多人选择吃退烧药来治疗,但是许多解热镇痛药都有多种副作用,可能导致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退烧药的副作用,若是感冒发烧没超过39℃,可以用粥疗来退烧。一来粥疗没什么副作用;二来退烧的速度比较缓和,这样不会破坏人体自身的保护系统(发热本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退烧速度快反而会影响疾病愈合);三来喝碗粥可以微微出汗而助体内邪气的排出。感冒引起的发热首先要分清感冒性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粥疗。 风寒发热:表现为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痰白清稀、舌苔白者为风寒发热。可用葱...
-
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
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
-
中药退烧板蓝根效果好
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犯人体时,或者人体组织发生广泛性损坏和破坏性病变时,就会引起发热、发烧,其中有70%的儿童发烧是受到病毒感染。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主要是促使出汗以达到散热退烧的作用,这些退烧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药,不能消除病因。因此,在轻度发烧(如38度左右)时,一般不宜服用此类退烧药,以免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延误病情。轻度发烧时,可以用中药治疗。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其用量之大,堪称中成药中之最。研究表明,板蓝根的退烧作用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