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功 第23页

功 第23页

  • 壮医火功疗法

    壮医火功疗法

    壮医火功疗法,是用经过加工泡制的药枝,点燃熄灭明火后,用两层牛皮纸包裹,熨灸患者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火功药用材料:追骨风、牛耳风、过山香、大钻、五味藤、八角枫、当归藤、四方藤、吹风散等药,切成15~20厘米长,呐干后用生姜、大葱、两而针、黄柏、防己加入白酒浸泡(酒要浸过药面),7天后取出晒干备用。 操作:取一盏酒精灯,15~20 厘米长的药枝,把药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燃烧,明火熄灭后,把燃着暗火的药枝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即在患者身上的穴位施灸(灸时隔着衣服或直接灸在皮肤上均可)。...

  • 晚上练养生功 即可入睡

    晚上练养生功 即可入睡

      1.准备动作   早晨醒后先把窗户打开,宽松衣服,用温水漱口,排除大小便,仰卧于床上,吐一口浊气。   2.放松肌肉   两眼垂帘,要使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无思无虑。既不是睡眠初醒,又不是与外界隔绝,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才能使全身放松。   3.气沉丹田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在两眉中心;中丹田在两乳中间;下丹田在脐部。本功法的气沉丹田之丹田,即为下丹田。具体做法:微闭口辰,舌抵上腭,鼻微微吸气,用意念将气送入丹田,气到下丹田,稍停,然后再将气呼出。此时,除了平...

  • 小满养生练坐功

    小满养生练坐功

    小满之于我们, 就似正值豆蔻年华的青春期, 将要成熟还未成熟, “斗指甲为小满, 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 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 故名也。” 小满的到来意味着 闷热潮湿的天气即将与你做伴 恰似青春期那一段 躁动不安、欲说还休的心情 这种惶惶不安的不适感 搅动我们的神经 影响可怜的脾胃 限制行走的步伐 躁动的心 何处安放? 这里要教大家几点 来适应夏至未至的烦恼 针对吃货的建议...

  • 惊蛰节气 惊蛰导引坐功

    惊蛰节气 惊蛰导引坐功

    惊蛰 古称“启蛰”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导引 惊蛰节气时,在每日凌晨1 点至5 点,用四指握紧拇指,转头向左后方至极致,双目后视,再拳心向下,抬起肘部向后上方快速上提,再换头向右后方,重复肘部快速上提动作,左右各30 次。 结束后,恢复正坐,叩齿36 次,吐纳六字诀各6 次,漱咽9 次。 此法可调理脊柱及脾胃蕴积的邪气所引起的病症,如眼睛发黄,时时口干,出鼻血,咽喉不利,面部浮肿,突然失声,头痛,牙齿...

  • 把太阳这味补药吃出最好的功效

    把太阳这味补药吃出最好的功效

    春天,老人多晒太阳不仅可以温煦体内阳气,驱除倒春寒,还有生发、助睡眠、强壮骨骼等好处。当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要选对时间、选对位置,才能把太阳这味补药吃出最好的功效。 晒脚踝 6~10点除寒气少抽筋 “寒从脚下起”,手脚容易冰凉的人,多是阳虚体质。一天中6~--10点太阳中的红外线比较强,紫外线偏弱,室内温度逐渐攀升,比较温和,适合晒足部。经过一夜的休息,老人的血液循环不畅,热量不易到达脚部,可能会引起脚趾肿胀,增加冻伤几率。起床后,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适当露出脚踝,对着太阳...

  • 中医养生与气功导引行气

    中医养生与气功导引行气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新生疾病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尽管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 但还是解 决不了人类自身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所以, 有学者开 始回头重新审视历史, 思考现代医疗思维与医学本 身是不是出了问题? 而这一思考在《黄帝内经》就已 有之, 并且给出了答案。 其文曰: “古之治病, 惟其移精变气, 可祝由而己⋯⋯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 治不 本四时, 不知日月, 不审逆从, 病形已成, 乃欲微针 治其外, 汤液治其内, 粗工凶凶, 以为可攻, 故病未 已, 新病复起&rd...

  • 三调合一成气功 三调分练是基础

    三调合一成气功 三调分练是基础

    调身、调息、调心是中医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简称“三调”。其中,“调身”指的是对身体姿势、动作的调节;“调息”指的是对呼吸的调节,呼吸快慢、气息深浅、呼气或吸气时配合发出某种声音等,都属于调息的范畴;“调心”是指对思维意识活动的调节,使我们的思维意识进入到一种特定的状态。在进行气功锻炼时,需要练功者在分别熟练地掌握三调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三调的融合(即三调合一)。   三调分练是基础   三调在生活...

  • 自我推拿促健康 撞背功

    自我推拿促健康 撞背功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着人体的阳经,其中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尤为重要。督脉沿脊柱分布在腰背部正中,总督一身阳脉;在督脉的左右还平行循行着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上很多穴位是胸腹内脏腑的背俞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脏腑的活动功能。解剖学也表明,在背部脊柱的两旁,分布着一些调节内脏的自主神经节。 由此可见,刺激人体背部这些经络和穴位,可起到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拍打、敲击,能升提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条达,使脏腑功能更加协调。撞背、敲背等锻炼,能将人体阳气从体内引向体表,使全身气血通...

  • 艾灸足三里有防治疾病功效

    艾灸足三里有防治疾病功效

    1.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灸三里能祛病延年。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胀、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rd...

  • 夏天治寒性疾病 事半功倍

    夏天治寒性疾病 事半功倍

      中医认为,春夏主阳,夏季为阳中之阳。人体得天阳之助,一些寒性疾病可能减轻或缓解。若顺应天时,夏天治疗寒性疾病,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基本原理   中医学把疾病分为虚、实、寒、热等类型,按照中医学正治原则,对于寒性疾病可以采用温热的方药来治疗,即“寒者热之”。同时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夏天人体阳气旺盛,抗病能力强,所以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夏天治疗寒性疾病,借天阳之力,如顺风而呼,似顺水推舟,事半功倍。   主要适应症   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冷哮、寒喘、慢性泻泄...

  • 立夏节气 坐功治病养生

    立夏节气 坐功治病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时,适宜在每天早晨3点到7点时,取坐姿,一腿在身前弓起,一腿盘下(如图),交叉双手,手心向外,置于膝下,再闭目,吸气,同时身体慢慢后仰,渐渐吸气的同时两手交叉往外撑开,并使手指压住膝盖。 因为身体后仰,使手部有压在膝盖上并带动...

  • 处处有中医 用十二生肖来说明脏腑功能

    处处有中医 用十二生肖来说明脏腑功能

    鸡年到啦,新的一年大家都要鸡鸡向上,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用十二生肖来说明脏腑功能的文章,可见生活中处处有中医~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实际就是为了说明十二脏腑的功能而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说明十二年或者十二个月。因为一切学问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十二生肖就是为了解决人们不明白脏腑功能这个问题的。 鼠与胆经 子时是23:00~1:00,对应十二生肖为鼠,在经脉循行对应足少胆经,在腑为胆。 鼠个头小,身体储存的能量少,消耗快。喻意正常的少阳火生发很小,容易熄灭,就好比让...

  • 中医养阳功

    中医养阳功

    养阳功在锻炼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在春季时阳气舒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较易发泄。若要养生,既要注意保护自身的阳气,避免由于过度活动和损耗而对人体的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又要注意采纳自然之气以养阳。基于这个道理,古人提倡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即以小运动量的活动为宜。 补充缺失的阳气。脾胃阳虚的人身体阳气不够,缺阳气就要养阳。“春夏养阳”,这个季节最适合养阳、补充缺失的阳气。 养阳以出外锻炼为主。因为不受温补,药补不行就利用自然界来补,因此趁&ldqu...

  • 萝卜药及功效之一斑

    萝卜药及功效之一斑

      莱菔,俗称萝卜,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其根茎、叶、种子皆可入药入食,为药食两用食物。谚语说“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由此可见萝卜药及功效之一斑。   萝卜,为莱菔的新鲜根。中医认为,萝卜性味辛、甘、凉,入脾、肺经,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痰之功。适用于消渴口干,衄血,咳血,食积胀满,咳喘泻痢,咽痛失音,偏头痛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生者……润肺化痰,祛风涤热。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肥养血&rdquo...

  • 白萝卜有啥食疗功效

    白萝卜有啥食疗功效

    我叫“白萝卜”,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里的萝卜就是我。很多重视养生的人,都是我的忠实粉丝。虽然很多人拥护我,但是不一定了解我,今天我来解答一下你们的疑惑。 Q:你有啥食疗功效? A:我能清热下火,促消化。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锌等营养素,还能让美眉们达到排毒养颜、细嫩肌肤的美容功效。而我体内的各种酶还能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达到降血脂、稳血压的目的。此外,我内含的芥辣素等特殊成分,还有消炎作用,对老人家的风湿疼痛等有很好的止疼效果...

  • 中医认为饴糖 有补虚健中润肺止咳之功

    中医认为饴糖 有补虚健中润肺止咳之功

      有一个成语叫“鼎镬如饴”,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这里的“饴”指的是饴糖。   饴糖,系以糯米或大米磨粉煮熟,加入麦芽,微火煎熬而成。饴糖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习称白饴糖。   中医认为,饴糖性味甘、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补虚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脾胃亏虚、胃脘疼痛、咳嗽、肢软乏力等。   胶饴大米粥胶饴30克,大米100克。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胶饴,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2剂。可补虚健中...

  • 西红柿的其他功效

    西红柿的其他功效

    西红柿除了具有抗癌抑癌的效果之外,还有哪些功效呢? 1.健胃消食,润肠通便 西红柿所含有机酸,有助消化、润肠通便的作用,可防治便秘。 2.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番茄性凉味甘酸,对发热烦渴、口干舌燥、胃热口苦、虚火上升有较好治疗效果。 3.降脂降压,利尿排钠 西红柿所含的营养物质可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能促进血中钠盐的排出,有降压、利尿、消肿作用,对高血压、肾脏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降低血液黏度,防脑血栓西红柿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效,可以防止脑血栓的发生。避免血液内脂类物质氧化,让血液顺畅流动...

  • 养生降龙功正脊促健康(下)

    养生降龙功正脊促健康(下)

    第六式:颤式 动作要领:两脚分开同肩宽,双 上臂夹紧身体两侧,两手屈肘成90 度角,十指微张于体前,然后有节奏 地踮脚,使全身随之上下颤动,做 5~10次。稍停顿,使两脚触地,再重 新开始运动,动作同前,重复进行4 遍。 功效:此式有助活动内脏。 第七式:抖式 动作要领:两脚分开同肩宽,两 手十指微张,先屈曲右肘,将右手向 内戈I』圈回收。再屈曲左肘,将左手向 内划圈回收。两手交替,来回做划 圈、内收的动作10次。然后两手于 体前屈肘,并收拢手指,使左手在 前、右手在后,同时将上半身向右 转。上半身向前转,...

  • 花生的食疗功效

    花生的食疗功效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花生中钙含量较高,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促进细胞发育,提高智力: 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可提高儿童智力,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促使细胞发育和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抗老化,防早衰: 花生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赖氨酸也是防止过早衰老的重要成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体延缓衰老,故花生又有“长生果”之称。 润肺止咳: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久咳气喘,咳痰带血等病症...

  • 功效非凡的大蒜

    功效非凡的大蒜

      大蒜是一种日常食品,用大蒜食疗,可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可谓安全有效,经济实惠,药食同源。   上消化道出血 大蒜瓣4份,玄明粉1份,混合捣烂后取150克,用4层纱布包裹,贴敷足底涌泉穴固定,直至血止后停药。注意贴药前脚底心先涂一层凡士林,能使血压比较持久地下降。   肠炎、痢疾 大蒜10~15克捣烂,马齿苋50~100克,煎水1碗,冲入蒜泥,过滤得汁,也可加点糖,每日分两次服用。   钩虫、蛲虫 生大蒜适量,切成细粒,空腹吞服(用于钩虫)。将大蒜捣烂,调入凡士林,临睡前涂于患者肛门周围,第二天洗净,...

  • 能改善盆腔功能的简易保健操

    能改善盆腔功能的简易保健操

    盆腔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 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夫妻生 活和感情的常见疾病。因此,关注 盆腔健康、改善盆腔功能是众多 女性朋友所关心的问题i下面就 介绍一套简易的能改善盆腔功能 的保健操。 1.摩擦小腹:摩擦1次为1个 节拍,共做4个8拍。 2.轻揉脐周:自然站立、平坐 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 松,双掌掌心向内相叠放置于脐 腹部,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轻揉脐 周腹部。l圈为1拍,轻揉2个8 拍后,再逆时针方向轻揉2个8 拍。 3.轻拍小腹:自然站立,呼吸 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双手交替拍 打下腹部(用力要以舒...

  • 阴阳转合降龙功

    阴阳转合降龙功

    众所周知,大脑与脊柱是我们 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而与大脑不 同,脊柱经常会由于各种不良生活 习惯造成损伤,脊神经的损伤又会 严重影响我们的运动能力。不仅是 伏案工作会给颈椎形成压力,洗菜 摘菜、拖地扫地、抱孩子、提重物等 家务恬也会给脊柱造成巨大的负 担。而通过阴阳转合、颤抖摇甩等降 龙功动作,老年人可以做到有练有 养,促进脊柱恢复健康状态。 第一式:阴式 两手于体前十指交错,反掌,伸 直两臂至最高点,踮脚5~10次。随 后,两臂在反掌姿势下,分别在头顶 处向左、向右摆动5~10次。然后前 倾上半身,两手反掌向...

  • 南瓜入药功效多多

    南瓜入药功效多多

      治习惯性流产:老南瓜30克,加水煎服,连服数日即有安胎之效。   治烧伤、烫伤:南瓜捣烂取汁,涂敷患处。用南瓜藤汁涂患处也有疗效。   治久咳:南瓜藤若干,剪去头,插瓶中,令其汁液流入,取适量汁液用开水冲服。   治绦虫病:南瓜子120克,早晨空腹吃下,两小时后再服槟榔煎液,30分钟后服硫酸镁20克,即可排出绦虫。   治慢性支气管炎:鲜南瓜500克(去皮),红枣15~20枚,红糖适量,加水煮汤服食。此法有补中益气、敛肺气的功效。   治钩虫病:南瓜子、槟榔各120克,共研为末,每日早晚各服12克。或取生南瓜子...

  • 食用油的保健功用

    食用油的保健功用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路过河 南南阳的一家农舍,忽被一群喊救 命的人拦住,原来是家中有人性命 危在旦夕。张仲景见患者面目俱黄, 肚子鼓胀,忙嘱人取猪油四两,头发 一撮洗净,熬成膏服下,两剂之后患 者痊愈。,这是中医特有的“油疗法”。 油疗就是用普通的食用油来保 健和治病。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 性味,因此而具有不同的功效。另 外,许多食用油本身就是由中药炼 制而成,如红花油的原料是中药红 花(可活血化瘀)。同时,食用油还是 动植物的精华,人体吸收率较高,选 用得当就能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老...

  • 《本经》黄连功效释义

    《本经》黄连功效释义

      黄连为《本经》上品。原文: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一般来说,特别苦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寒性。黄连味甚苦,故具有大寒之性,清热力强,可广泛用于气分热盛、心火上炎、胃火牙痛、肝胆火盛等实热证,故主治“热气”。   若见温热病高热,烦躁谵语等,常与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即黄连解毒汤,本方清热泻火力极强,用治心火亢盛之心烦不眠,烦躁易怒,口舌生疮等,常配伍朱砂、地黄等,如朱砂安神丸,现药店及...

  • 药引虽轻 可取功倍之效

    药引虽轻 可取功倍之效

      药引大多具有药源丰富、容易寻觅、质地新鲜等特点,可适应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需要。用量应遵医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常用的药引用法如下:   生姜:有散风寒、暖胃肠、止呕的作用。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等症的多种中成药,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可取生姜3~5片(9~15克),水煎取汤送服。   芦根:以鲜者为佳,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适于外感风热或痘疹初起者。用芦根10~15克,煎汤送服银翘解毒片、小儿回春丹效佳。   盐:能引药入肾,故补肾药(主要是滋补肾阴的药物)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宜用淡盐...

  • 《本经》石膏功效释义

    《本经》石膏功效释义

      石膏为《本经》中品。原文: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即为生石膏,生石膏所含的水加热后丢失而成煅石膏。   原文云其辛而微寒,而现在大多认为辛甘大寒。简言之,其差别在于“微寒”与“大寒”,就四气的性质而言,没有差别,但在程度上差别很大。   笔者认为,之所以认为石膏性大寒,与石膏的临床用量有很大的关系,药典规定,...

  • 生姜这般神奇功效

    生姜这般神奇功效

    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甚精,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6年(公元470年),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望闻问切后,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5两(16两为现在500克),必愈。” 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

  • 脾胃病者 脾阴的生理功能

    脾胃病者 脾阴的生理功能

      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是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立言。汉代张仲景制“麻子仁丸”治脾阴不足大便难,创脾阴虚治疗之先河。《丹溪心法》也云:“脾土之阴受伤……遂成膨胀。&rdqu...

  • 《本经》人参功效释义

    《本经》人参功效释义

      人参为《本经》上品。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及根茎,性味甘而微寒,与现今的认识不同,现多认为甘微温,这可能与本品的生长环境有关。过去所用的人参均为野生品,具有补气生津之功,而现今临床所用人参均为栽培品,温燥之性较强。因其味甘能补,微寒能生津,故可主治消渴或口渴等。从《伤寒论》的条文来看,白虎汤主治大热、大汗、脉洪大等阳明经热盛证,若口渴明显者,须加人参以生津止渴,名白虎加人参汤。人参止渴的作用在小柴胡汤方后注中也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