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340页

医 第340页

  • 中医气功五禽戏之补肺功法

    中医气功五禽戏之补肺功法

    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来自华佗故里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娴熟运用了中医临床治疗、护理技能,还带领患者一同练习五禽戏强身健体,战胜病魔。 中医气功五禽戏,是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精炼并结合中医临床辨证施功实际编创而成。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逆腹式呼吸为基础练丹田呼吸,行周天功运气,以意导气,气引形体,形随气动,意、气、形合一,有强五脏、补内气、调心境的功效。其中,补肺功法系该功法的鸟戏一组,功法要诀为“鸟运胸肺补肺金”,模仿白鹤动作,侧重运动...

  • 不同的病 中西医各有所长

    不同的病 中西医各有所长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 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国医大师健康觉得,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 ✦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 ✦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 我们整理了一份表格,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

  • 抗疫前线的中医人说说心里话

    抗疫前线的中医人说说心里话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周金慧: 我是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在本院隔离病区工作已20余天。 在这里,原本简单的抽血操作,因笨重的隔离装备而变得艰难,工作中也有很多困难。自愿申请走向抗疫一线,我一直没跟父母说,怕他们担心。父亲是个老党员,他经常说,“党员有党员的使命,要敢于奉献和拼搏。”如今,我奋战在一线,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我想我不会让父亲失望。 湖北省中医院 杨柳: 我是湖北省中医院超声影像科的一名医务人员,超声科,对于抗疫一线...

  • 中医色治疗法浅析

    中医色治疗法浅析

    色治疗法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创立的一种用不同颜色作用于穴位以防治疾病的医疗方法。颜色防治疾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时期,祖先们就将五色与五脏、五行相配属,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下,用相应的五色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的偏盛偏衰,使人体气机达到平衡,从而帮助治疗疾病。 五色的五行归属 先秦时期《逸周书·小开武解》中记载:“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将“黑赤苍白黄”5种颜色分别对应五行。《黄帝...

  •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可概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内治法,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的内容甚多,诸如针刺、灸法、推拿、正骨、角法、挑治、手术、中药外用,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中,它以简单、有效、方便、经济、自然、无副作用为特点。 “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古代就被提出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各级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科),运用外治疗法治未病有了较快和系统的发展。笔者在10...

  •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修身尚德勤奋进 精术立业勇担当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 何清湖 余炼 陈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实习生回信,谆谆寄语医学生:“以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在当前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最关键时期,总书记的回信不仅肯定、激励了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也...

  •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 孔伯华手书:“专治瘟病毒入内方:生石膏、生栀子、赤芍、竹叶、生地、桔梗、连翘、甘草、真广胶、黄芩、元参、川连、知母、丹皮。小剂各三钱,石膏用八钱至一两二钱;中剂各六钱,石膏用二两至四两;大剂各六钱至八钱,石膏六两至八两。” 这个传承下来的方子是当年孔伯华治瘟病瘟毒入内的方法记载。众人看后为所用石膏剂量...

  •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 藏医药浴疗法为藏医外治法之一,与藏医传统口服用药方法比较,其可避免口服药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刺激,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藏医药浴疗法,因其配方独特,临床疗效显著,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科研人员的重视。药浴所用药物及其发酵工艺在提高药效及促进人体皮肤毛孔吸收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分述如下。 1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1.1 藏医药浴的起源和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在同自然界和疾病搏斗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著名藏医学家...

  • 还原古代医者对针灸的“所思”

    还原古代医者对针灸的“所思”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树剑教授所著《中国针灸思想史论》一书,于2020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试图还原古代医者对针灸的“所思”,意在引发现代针灸人对针灸的“所想”。 探古人所思 该书主线基于一个简单起点,即古代医者是如何思考针灸的,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何现实意义?在针灸教科书和现代临床针灸教育课程中,以及在针灸科研探索的起点上,人们常常忽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古人发明针灸原意如何,同我们现在所想、所用以及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揭示的针灸是一回事吗...

  • 中医博大精深 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

    中医博大精深 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

    “中医博大精深,亘古乃除疾祛患之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医精髓是我们中医人和非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天津市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第四代传承人张冬倾述了他的心愿。 医武相合 博施济众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的一间普通诊室,张冬边为患者治疗边介绍,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是一门既能诊断又能治疗的中医诊治督脉病(脊椎病和脊源性疾病)的推拿医疗保健康复技术。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流派作为孟河医派的分支,自清末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是一种需要患者呼吸与医者娴熟手法结合的...

  • 中国香药文化与中医药

    中国香药文化与中医药

    中国香文化与中医药有着天然的因缘,从《诗经》《离骚》吟咏的芳香植物花卉,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载录的芳香药种类,可谓传统香文化一元双璧的渊源。 《海药本草》:香药专著 《金瓶梅》词话本第16回,李瓶儿对谋划盖房子修花园、准备娶她的西门庆说:“奴这床后茶叶箱内,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凑着你盖房子使。”西门庆是个经营生药铺的买卖人,当然知道这些香药的贵重。他会了经纪,把这些香蜡称了斤两,共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

  • 中医经络气血学说 刺血拔罐法

    中医经络气血学说 刺血拔罐法

    刺血疗法西医现代研究认为其通过破坏静脉壁完整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血流剪切应力从而激活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产生并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循环激素的作用,并发挥其局部激素的效应;同时刺络放血疗法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改善病变部位的疼痛。与此同时其通过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多种途径来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及生存状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浅静脉血栓形成,是皮下浅静脉的急性无菌性炎症,伴有静脉内血栓形成及管腔闭塞。主要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行走后加重,好发于四肢...

  • 中医蜡壳药丸

    中医蜡壳药丸

    中医蜡壳药丸诞生于清朝初年的陈李济老药铺,这既是地理气候以及民众需求所致,也是责任担当使然。 陈李济药铺地处气温高、湿度大的广东,中药屡受潮湿霉变及虫蛀侵害,芳香类中药贮存时有效成分也易挥发而影响疗效。另外,远足人群增多,海外贸易需求量也日渐增大。实现中药适宜条件下的保存使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蜡壳药丸应时而生。 纯手工制作中药丸蜡壳,又称“吊蜡皮儿”。制作蜡壳需要经过煮蜡、串圆子、蘸蜡、鎅壳、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道手工工序。蜡壳制作的原材料、工具主要有...

  • 中医养生最关键的最顶层的是要养神

    中医养生最关键的最顶层的是要养神

    中医讲“精气神”,这三个字含义太广泛,从精到气,气到神,是个升级的过程,也是互相依赖的存在,丹田爷爷认为,这三个字中,“神”是主导地位,是影响支配人体健康的最大因素,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在孜孜以求的找到一些神药,喝下去就能治好自己的病。 的确,很多轻病急病,几服药下去、几个穴位扎一扎,甚至吃点中成药,小感冒一般的就好了,但是很多慢性病,比如脾虚肾虚导致的水湿重,你再一味的吃红豆薏米去除湿,效果差强人意,永远划不到健康彼岸,为什么? 就是因为...

  •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 回阳救逆 温中袪寒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 回阳救逆 温中袪寒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即是用温性、热性药物,振奋人体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寒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和温中祛寒。《内经》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即是指温法而言。《金匮要略》对此运用十分广泛。其中论述有关温法的原文约50余条,方剂亦达50首之多,笔者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温法的主要运用作一简述,请同仁参阅斧正。 回阳救逆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四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方:附子一枚(...

  • 中医整体观念系统 有机整体天人合一

    中医整体观念系统 有机整体天人合一

    中医健康管理与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指事物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之间都存在紧密关联,中医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既体现了中医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中医运用宏观、联系的思维看待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特点。换句话而言,整体观念涉及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与防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始终[1]。中医健康管理[2],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并突出“治未病”的理念,以中医状态学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将中医望、闻、问、切传统四诊疗法与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及...

  •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服用中医膏方的适应症

    俗语有云:“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膏方可以从立冬一直服用到来年立春,其中最佳的服用时间是从冬至开始,那么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是否适合服用膏方进补呢? 服用膏方的适应症 肾功能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进而导致正气虚损,其中脾肾亏虚尤为常见。而补益正是膏方最能发挥的功效,区别于普通中药饮片的优势所在。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正虚难以抵抗外邪侵袭,膏方取其补益脾肾、益精填髓之意,小剂量长期服用,达到冬令缓慢进补的效果,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得到...

  • 中医养生 以清为补以通为补和以调为补

    中医养生 以清为补以通为补和以调为补

    首批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虽然已近80岁,但身体健康,精神抖擞,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笔者有幸采访丁书文教授,聆听老先生讲授其有关健康长寿的观点。 丁书文,男,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丁老对于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以清为补、以通为补和以调为补的“养生三观”是其健康长寿的妙法。 以清为补 丁书文反对平时滥用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补药。他常告诉患者...

  • 中医燥之类征 燥之属性 燥之病证 燥之治疗

    中医燥之类征 燥之属性 燥之病证 燥之治疗

    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气候环境中缺水的干涸状态,即如《说文解字》言:“燥,乾(干)也。”中医学中的燥有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等多个义项。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燥之类征 燥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秋季主气,呈现出干燥、收敛、清肃的特性。一般认为从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为燥气当令。燥气成淫,即成病因,其致病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易伤津。《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

  • 中医“虚劳证”病机相似 内外兼顾效果显著

    中医“虚劳证”病机相似 内外兼顾效果显著

    秦丽娜,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全科医学临床学系副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紧张度增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很多人常常感觉疲倦、腰酸腿疼、稍一运动就累得厉害,平时睡得挺多却不解乏,这种歇不过来的“累”,是病不是懒,得抓紧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坐班族”中十分多见。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难以自愈,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问题之一。...

  • 新冠肺炎居家防 中医养生有四大基石

    新冠肺炎居家防 中医养生有四大基石

    近日,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专家已经表示,人群普遍易感,为何感染后的病情轻重和预后转归差别很大呢?这跟人体免疫力即中医讲的“正气”有关,因此,固护正气很重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近日来,笔者经常被问,“中医有什么预防的方药吗?”对此我的观点是:生活起居比吃药更重要。因为吃喝拉撒睡是持续的活动,只有这些人体基础生命活动正常了,才能谈预防。 中医养生有四大基石:饮食、情志、起居、运动。...

  • 中医酒疗 药酒的方剂 酒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中医酒疗 药酒的方剂 酒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苏沈良方》酒剂的应用价值探析 《苏沈良方》[1]原名《苏沈内翰良方》,为沈括所著《沈氏良方》与苏轼所著《医药杂说》合编而成。书中共载有10卷,除了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之外,尚有关于中药、辨脉、灸法、养生等内容的论述,所载方剂大多附有验案,颇具实用价值[2],如沈括在序中云:“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闻不预也”。书中所载的方剂在煎服时常以酒辅之,而这类方剂所主的病证又各有不同,主要包括风邪致病、筋骨诸疾、伤寒表证、皮肤疾患、养生、妇科、疼痛及脾胃疾患等八大类,笔者通过对此进...

  • 病证结合观下的辨证论治与精准医学的对比研究

    病证结合观下的辨证论治与精准医学的对比研究

    精准医学与中医学虽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性,通过对两者的异同性进行对比研究,以实现它们的互通与促进,丰富各自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服务。 精准医学的背景、发展简史及概念 1. 精准医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以来,临床医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的直觉感受和经验的传统方式逐渐进入了依据实验室数据指标为标准的循证医学模式,循证医学随之兴起,其目的是寻找确凿证据支撑,随即以各类专家共识形成一些系列的临床指南报告诞生了,并产生了...

  • 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体用思想

    国医大师任继学的体用思想

    任继学(1926-2010)系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国中医急诊学学科体系创建者之一。“体用理论”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任继学在著作中每多论述,见解独到。 体用理论内涵 体用理论是发源于先秦时期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早在《周易》《老子》《论语》等典籍就有记载。《周易探元》载:“凡天地之间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体者,本体、形质、结构也;用者,功能、表现、作用也。体用一源,体为用之基,用为体之...

  •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针对美国记者提出的“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医”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了回应。 黄璐琦表示:“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不担心的原因,来自于信心和实践。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正是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 黄璐琦还介绍了本次疫情中使用的三个方剂。 第一个是清肺排...

  • 养生保健“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各医家释义

    养生保健“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各医家释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由此延伸而来的“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治未病思想,被绝大多数医家所接受。笔者换角度思考,提出“春夏养阴,秋冬养阳”,顺应四时阴阳发展规律,亦适用于病症的诊疗特点。笔者拙见,试作阐发,实乃抛砖引玉,以飨同道。 各医家释义“春夏养阳,秋冬养...

  • 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

    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

    中医养生观之维和 我们将中医学的健康观称之为“和”,即人与外在的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形神之间的和谐以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和谐[1]。维持人体的健康和谐状态即为养生,故将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养生当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道德、房事这6个方面着手。只有做到饮食“和”、起居“和”、运动“和”、情志“和”、顺道德达“和&rdqu...

  •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王琦书院自落成至今,已一年有余。“王琦主病主方论”“王琦学术思想导图”“经方之道与启悟”“从王琦老师开创中医体质学的成就启迪科研与实践思维”“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方法论”“中医经典的永恒价值”“人体自然力与体质研究“三个质”“用药四论之阴阳论、动静论、升降论、开合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完善体系、守正创...

  • 方舱医院 左手望闻问切 右手养生功法

    方舱医院 左手望闻问切 右手养生功法

    近日投入使用的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是首个以中医医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的方舱医院。江苏省派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11所隶属医院及教育医院的43名医务人员进驻该院,与来自其他四省市的中医医疗团队组成了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与武汉江夏区中医院现有医师一同对入住患者打开救治。医疗队专家包括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查验、护理等专业,确保入住患者得到最好的医治。 “苏大强”是网友对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的爱称。南京中医药大学隶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肺病...

  • 吐血中医案 祛瘀通络新绛旋覆 瘥后调补滋阴复脉

    吐血中医案 祛瘀通络新绛旋覆 瘥后调补滋阴复脉

    《吴鞠通医案》吐血案治疗特色探骊 《吴鞠通医案》吐血案记载了吴鞠通临床诊疗吐血的学术精髓,吴鞠通对吐血的诊治疗效显著,见解独到,理解其诊治精华,可为临床治疗吐血证提供更为准确、广阔的思路。现笔者总结吴鞠通治疗吐血的特色并阐述如下。 祛瘀通络,新绛旋覆 《吴鞠通医案》共记载吐血医案16例,其中以祛瘀通络为法的医案有10例,占比近七成,处方用药以新绛纱、旋覆花、降香末、当归须为主组成的方剂最多,因两胁为肝经循行部位,又因肝脉络胸,故此种吐血多伴有胁痛、胸前咳甚痛等症,以上均可看出吴鞠通治疗吐血祛...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