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338页

医 第338页

  • 夏景富:亦喜亦忧苗医路

    夏景富:亦喜亦忧苗医路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在贵州省居住的苗族人口近400万,约占全国苗族人口总数的42%。苗医苗药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深受贵州百姓欢迎,也日渐受到省政府重视。今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表示,要推动苗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优势互补。 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苗医夏景富的诊室,一些不太为外人所熟知的苗医疗法悉数登场,各显神通。 挑刺手法还患者光明 挑刺正是一种独特的苗医疗法。在诊室,夏景富正为一位女士作挑...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苗医
  • 铁拐李三试李时珍医术的传说

    铁拐李三试李时珍医术的传说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在《李时珍的传说》中,记载一则铁拐李三试李时珍医术的传说故事,该文虽然夹杂一些唯心思想和迷信色彩,但它表达的情感和医疗手法是合于现实的,作为撷趣献给读者。   铁拐李一试李时珍   李时珍自幼聪颖过人,能文善学,八仙中的铁拐李给他起名“时珍”,随父钻研医术,26岁就开始独立行医,渐渐声名鹊起。一天晚上,一名道童请李时珍去道观出诊说:“一群香客,傍晚来到道观参拜,突然全倒在殿前,不省人事,请快快前去治疗。”李时珍...

  • 藏医药浴疗法渊源 民族特色

    藏医药浴疗法渊源 民族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学有了极大的发展,藏医药浴疗法更从一种单纯的藏医疗法发展成为临床专科,是目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让很多患者受益。2018年,“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孕育于雪域高原的独特疗法,由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主任关却才让掀起了它神秘的面纱。 源于沐浴 藏医独特外治法 世界各古老民族都有沐浴的习俗,沐浴往往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具有神圣性。远古时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们也不例外,很早就有了沐浴的习惯。...

  • 中医独特技术筛选与评价的流程及方法

    中医独特技术筛选与评价的流程及方法

    在我国基层和民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独特诊疗 技术, 长期以来, 这些技术以其简便效廉、 效果独特 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然而中医独特技术鱼龙 混杂, 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虚假医药技术 [1] , 同时, 临 床上行之有效的医药技术尚待规范的整理、 评价、 推 广 , 尤其一些面临失传的独特技术; 近年来中医独特 诊疗技术整理、 研究评价与推广逐渐得到关注 [2-5] 。 本研究团队前期在对十省市的调研中提出: 相关技 术适合在基层医疗中应用, 其技术应用与技术主体 的背景密切相关, 应用与评价应分层次、 有重点,...

  • 六种病邪 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

    六种病邪 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

    据《左传·昭公·昭公元年》记载,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医和不仅毫不客气的给出了“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论断,还提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的六气致病说。从远古时期的“鬼神致病观”到商周医和的“六气致病说”,开启了中医病因理论由蒙昧到理性的先河。道家提出“道法自然...

  • 以中医思维夺取抗“疫”胜利

    以中医思维夺取抗“疫”胜利

    中医思维是中医立身之本,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坚持中医思维,是夺取抗疫胜利的重要法宝。 发病 内外相合 正气盛衰 新冠肺炎是由内外两个原因造成的,外因是疫毒加上气候。新冠病毒属于中医“疫毒”的范畴。《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并提出“避其毒气”的防疫治疫之法。这种“疫毒”是一种有别于六淫、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明...

  • 从中国历史看中医药防疫斗争

    从中国历史看中医药防疫斗争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危害尤其严重的传染病方面,我国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回顾、思考及取鉴。 历史上的瘟疫之害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辑录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记录,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军队败于孙刘联军,背后其实有《三国演义》没有写的重要影响因素——瘟疫。《三国志》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

  • 医者不可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医者不可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清代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一则一位医者欲以医技满足个人私欲而不顾患者死活的故事,结果医者受到了严厉惩罚,给人许多启发。 故事是说,安徽歙县有一名叫蒋紫垣的人,以医为业,此人“有解砒毒方,用之即痊”。按说有此技当救人为先,但蒋紫垣有个毛病——“必邀取重赀,不满所欲,则坐视其死。”也就是说要请他解砒毒必须给予重资,否则不予以治疗,任由患者中毒而死。有一天,蒋紫垣突然暴死,因他贪财不救而死于砒毒的患者有9人,所以在阴间被判九世服砒...

  • 中医药战“疫”底气足

    中医药战“疫”底气足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不少医务人员也因参加救治工作被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因此疫情之重确实不容小觑。随着江苏省中医院等全国众多医院的中医药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中,已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感受到、享受到中医中药的独特作用与优势。 江苏自古名医辈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分别在中医药防治瘟疫病和中医药的院校教育方面取得卓著成果。以丁甘仁为代表的中医现代教育家,革新了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

  • 中医在功能康复中的优势 中医康复思想与现代康复理念

    中医在功能康复中的优势 中医康复思想与现代康复理念

    陈立典,男,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医康复学专业教授、主任医师,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执行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康复学报》主编。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课题10项;主编专著/教材10部;发表SCI论文167篇;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中医康复是我国康复医学的优势。当前,中医康复学蓬勃发展,和西方康复医学一起,构筑了我国特有的康复医学体系。思考中西医康复医学各自的特点,发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是发展中医康复,提高康复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 中医防疫从自我做起

    中医防疫从自我做起

    中医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称为“外感热病”“温病”“瘟疫”“疫疠”等。传染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我国人民在几千年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74年我国最早记载霍乱病流行至鸦片战争,我国共发生大的传染病流行500多次,中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提高,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防治传染病体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疫记载,清代温病学派崛起,创...

  • 中西医结合是抗疫最佳方案

    中西医结合是抗疫最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化湿败毒方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临床批件的意义,在于把科研数据与临床高级别证据进行有效转化。该方能够抗击病毒,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在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湿败毒颗粒是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方剂基础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合临床救治总结而成。化湿败毒颗粒是由《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藿香正气散、《金匮要略》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等经典名...

  • 基层战“疫” 中医有方

    基层战“疫” 中医有方

    3月20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踏上归途。离开湖北竹溪时,他们留下了一张长长的捐赠清单,将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护目镜及鞋套等医用物资捐献给当地医院,还把螺蛳粉等广西特色小吃送给了当地友人。看着队员们平安踏上归途,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的陈平长舒了一口气。 “广西又一支医疗队出发了,我们医院还没有接到通知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湖北,派不派我去?”电话里,陈平焦急询问。陈平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第几次给领导打电话询问出征的事情了。2月11日,陈平终于接到医...

  • 中医老人养生 早养胃午养心晚养脉

    中医老人养生 早养胃午养心晚养脉

    人在步入老年后,通常会有精力衰退、抵抗力变弱、体力下降等表现。因此,不少老人特别注重食疗养生,而中医建议老人养生时更要注意以下三个时段。 早养胃 早上7~9点,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营养丰富的早餐能给胃提供丰富的原料,从而发挥“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但需要注意以下3点:一是早餐要吃热的食物。人体摄入冰冷的食物会使气血不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二是搭配合理。要有干有稀,包括谷类、蛋类、豆制品、瘦肉和果蔬等。三是避免油腻。吃太多肉类或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

  • 中医“多病并存”病案举例

    中医“多病并存”病案举例

    顾文忠治疗“多病并存”验案1则 当今时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类出现了“多病并存”的问题。“多病并存”的“病”等同于西医的“病”。“多病并存”指同一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复杂性疾病。如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西医治疗多按疾病病种及类型进行分科治疗,“多病并存”患者需进行...

  • 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浅析调治脾肾对亚健康的防治意义

    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浅析调治脾肾对亚健康的防治意义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强调以脾肾为本,通过温补脾肾以巩固先天精气,充养后天中气,从而调节自身正气,提高愈病能力,实现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是传统医学治未病观应用于亚健康防治的重要观点。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日渐增大的背景下,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防治措施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对亚健康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阐述如下。 1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内涵与深远意义 “固本培元&rdqu...

  • 骨错缝筋出槽 中医手法治疗

    骨错缝筋出槽 中医手法治疗

    今年28岁的王先生一次下公交车时,被别人挤了一下,突感腰部疼痛,不能动弹,就像撑了一根木棍般僵硬,十分痛苦,他休息半天不见好转,来到中医院骨科检查,经拍X线片检查,医生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王先生不太明白这是咋造成,医生解释说,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骨错缝、筋出槽”。经采用坐位脊柱旋转法配合扶墙下蹲法治疗,他的腰部疼痛顿时减轻,又能弯下腰了, 其实类似王先生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有的人猛然打个喷嚏,竟然腰不能动弹;还有的人从蹲位猛然站起也发生了腰痛不能活动的现象,还有的人搬个东西,腰闪一...

  •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战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战

    •要实现精准扶贫,选择的项目、技术、方法要精准,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和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在贫困地区办得到、办得好,切合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环境、经济、市场条件。 •中药的产业化,可以带动农业、食品业、制药业、养殖业、环保业等相关产业的滚动发展。在贫困地区,因受到知识、技能、交通、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药的这些潜能还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正是扶贫工作可以发挥效能的优选目标。 •学会运用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开展扶贫工作,中医药虽然只是反映于扶贫工作...

  • 中医治未病在公共卫生体系大有可为

    中医治未病在公共卫生体系大有可为

    治未病,是中医学健康理论核心理念之一,是指运用中医的思维与方法,未病防治,已病防变,是促进保健和康复的中医卫生体系。治未病学,是结合传统与现代科学进展,研究治未病理论及方法,以促进实践与应用的新兴学科。 此次疫情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运作、中西医结合协作机制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为治未病学科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结合公共卫生,建设真正的治未病学科体系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次与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

  • 诗词赞中医药

    诗词赞中医药

    立冬时节,京秋韵浓。黄花待露,红叶随风。 11月17日,“国艺新时代”的同好们再次齐聚一堂,共度良辰。 这是一个由400余名艺术家及文艺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网络文艺社群。他们因热爱传统文化相识,通过交流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相知。此次,他们创作的主题是“新中国壮丽70年之中医药发展”。 著名作家孙晶岩是雅集的主持人。她首先从“诗格”开始,简要介绍了这次诗作包含的格式、体例、风格。在她的引导下,大家很快进入了诗会主题。...

  • 中医微运动养生思想探析

    中医微运动养生思想探析

    笔者从教以来,发现中医微运动方法虽然早已被业内人士熟悉和重视,但并未完全走进课堂及学生们的生活。年轻的运动员们对中医的微运动养生所知不多,所习练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多停留在课堂上,课下缺乏运用中医微运动预防保健的习惯。在每天高强度训练的负荷下,年轻的运动员们做一做微运动养生,培养“静运”习惯,更有益于心身健康。中医运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倡合理、有度的养生延年及防病治病的锻炼方式,并强调在活动度上把握“形劳而不倦”“微微汗出”的标准...

  • 《寒湿疫: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自序

    《寒湿疫: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自序

    人类之历史,既是一部医学发展史,亦是一部与瘟疫斗争之血泪史。中医之“疫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传染病,有着发病急遽、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的致病特点,故常为病者所惧、医家所重。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暴发,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百年未有之浩劫。余临危受命,以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之职,于己亥除夕抵达江城武汉。 武汉疫区先有秋旱之劫,又逢罕见暖冬,当冷不冷,当雪非雪,替之连绵阴雨,湿冷异常,此非其时而有其气也;依“冬九九”节气划分,此...

  •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将人群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痰湿质九种。依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分别有什么适合的药膳呢? 易感冒的气虚质 一般来说,气虚质人群的体型要么过于消瘦,要么偏胖,心悸气短,容易疲劳,爱出汗。 宜吃性质平和、偏温热、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银耳、豆腐、鸡肉等;忌吃肥甘油腻、生冷苦寒的食物。忌过度疲劳。 养生药膳推荐:参芪鹌鹑汤 材料:党参15克,黄芪15克,鹌鹑1只,食盐适量。 做法:将鹌鹑宰杀后去毛,去内脏;...

  • 中医治瘟疫的良方 防治新型肺炎疫情

    中医治瘟疫的良方 防治新型肺炎疫情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瘟疫不断,有史可考的疫情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在这2154年里,中国发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其中,秦汉34次,三国8次,两晋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4次,清朝115次;平均6.1年发生一次大疫情,后期频率更快,到了清朝,是2.3年。 《说文解字》:“疫,民皆疾也。”《素问遗篇·刺法论》也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南阳活人书》:“问...

  • 诗词中的“悲忧”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诗词中的“悲忧”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是《诗经·王风·黍离》的第一节,描写诗人看到西周宗庙宫室破坏,黍苗青青、杂草丛生,不禁悲从中来,其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忧和悲是常见的情志活动,受传统文化熏陶,我国历史上尤多忧国忧民之士、慷慨悲歌之侠。悲和忧虽是不同的情志活动,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基本相同。 悲忧伤肺时应秋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

  • 中医学顺应自然 顺应神形之间的自和机制

    中医学顺应自然 顺应神形之间的自和机制

    中医治疗观之调其不和 中医学的治疗目的是促进和激发人体的自和机制,使人体重新恢复协调有序的功能状态,是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将“调其不和”视为人体治愈疾病的最高法度。如何调?其根本大法在于一个字——“顺”,即顺应机体的自和调节趋势,遵循“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的原则。 顺应自然的时间规律而自和 1. 顺五运六气的运气规律治病 五运...

  • 中医药防疫 大灾之后有大疫

    中医药防疫 大灾之后有大疫

    7月21日凌晨,罕见特大暴雨袭击了郑州,引发了洪灾,主城区积水严重,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车厢,地铁被迫停运,造成人员伤亡。“相当于150个西湖灌入郑州”的标题触目惊心。7月22日,河南新乡等地区也遭遇了特大暴雨。很快,新台风“烟花”也登场了。 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暴雨洪涝后的大疫通常是因为积水中的垃圾、动物尸体、虫卵等加上高温天气,使微生物、病菌快速繁殖,如果人们接触到这些水,可能会引发皮肤病、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了做...

  • 羌族医药

    羌族医药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岷江流域的农牧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的羌文化。 唐伯英(1892—1959),自幼在私塾学习,并跟随父辈学习羌医药技术,17岁开始从医,1937年创建“伯英医社”,擅用单方、经方、秘方治疗疾病。唐伯英把羌医和中医完美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唐氏羌医治法,并将毕生所学所创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创作了《先天秘》《外科秘传》等传于后人。 唐伯英在总结和发扬羌民族医学文化的基础上创建了伯英医社,并从事羌医药的治疗和研...

  • 中医防疫传承历史渊源

    中医防疫传承历史渊源

    陕西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春秋时魏置上郡,明正统七年(1442年)始为榆林城。因其地多榆树,故名榆林,又以木之茂在榆溪河谷之阳,又称榆阳。榆林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3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中华文明起源最重要的城址遗址石峁遗址,就已经出现了鹰骨骨针、砭石来“刺病”、“熨石”疗疾。秦汉时代青铜造药杵臼、药勺等出土文物,均证明榆林中医医疗已有相当水平。 历史渊源 明成化八年(1472年),榆林巡抚右都御史余子俊上书《开设学校疏》,倡导...

  • 中医八招提高免疫力

    中医八招提高免疫力

    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只有我们身体里阴阳平衡了,正气才能好好的存在人体内。那么如何保证身体阴阳平衡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邹梦颖告诉大家,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注意。 顺应天时 日常生活中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生活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结合一天24小时脏腑循行规律养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提高自身免疫力。 调节情绪 精神状态是人体内在环境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正气持久的保留在体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