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09页

病 第209页

  • 违背历史与逻辑的“证包含病机”说

    违背历史与逻辑的“证包含病机”说

    笔者针对刘方柏同志的商榷,已两次撰文予以回应。因篇幅所限,对其在《仲景之方,因证而设》及《方对应的是已包含病机的证》二文中存在的基本逻辑混乱,特别是“证包含病机”等问题,未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为把这次有关“方证相对”的争鸣进一步引向深入,再次撰文,三答刘方柏。 “证”指“《伤寒论》条文所列之证”与“已包含病机的证”自相矛盾 刘方柏在《仲景之方,因证而设》一文中指出:&ldqu...

  • 针灸治病理论的经络

    针灸治病理论的经络

      作为针灸治病理论的经络,在近代的科学研究领域中,以争论多、假说多,理论思潮多称著。   其争论,从称谓经络抑或是经脉,到经络是发现还是发明?假说则从神经说、体液说、经络皮层内脏相关说,到近时张维波教授提出的循经低阻流通道,已经不下一百多个。至于理论思潮,从上世纪50年代起,曾有电阻良导络潮、凤汉氏潮、循经感传潮,针麻探索潮等等。   作为中医临床诊断和针灸实践所提供的医学现象,《内经》中曾有“经脉”、“脉络”、“经络”等称谓,《...

  • 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

    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

      临床上常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以多味药物相配伍来防治疾病。为确保疗效、安全用药,中医治病十分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相反为七情之一,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临床多遵避而不用的原则。   张子和《儒门事亲》载“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

  • 中医方证与病机之我见

    中医方证与病机之我见

    •透过疾病之现象“证”以测知疾病之本质“病机”,是仲景的主要写作目的。 •仲景在解释了一次脉证所反映的病机后,便未必每一条都重复,而是改由通过脉证来代替病机论述,以训练医者的辨证思维能力。 •《伤寒论》中的“辨病脉证”是透过辨别各种疾病的现象以推知疾病本质,而今天之“辨证”则是指如何辨别各种“阶段性病机”。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先生...

  • 中医看来 瘫痪不是一种病

    中医看来 瘫痪不是一种病

    临近春节,铁道部购票网站12306如中国足球般稳定得可怕,毫无悬念地“逢节就瘫”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好不了多少,受北极冷空气影响,一些城市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瘫痪,一个多么可怕的词。不仅是网站、城市,连人也会瘫痪。例如被誉为“宇宙之王”的斯蒂芬·霍金,就是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轮椅上,身体严重变形,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在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中,我们也能发现“瘫痪”的身影。《水浒传》中记载:“林冲风瘫,...

  •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用中药来治疗疾病是中医学最为特色、最为主要、最为传统的治病方式之一。古往今来,中医临证都努力做到“立法严明、药无虚用、辨之得当、效如桴鼓”。所以说,“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医师业务能力最基本的体现。   “理”在于“清”。“理”就是医理,即生理、病理。对于一个具体病人来讲,就是发病机制。任何一个病都有病因,如六淫、饮食、情志、外...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现代疑难杂病多符合中医痰邪黏滞胶结、缠绵难愈的特点。李士懋提出,治痰不可拘泥于肺、脾、肾三脏,而当从五脏全面考虑,辨证治疗,并贵在加减。 •现代疑难杂病亦多符合中医瘀血特点,李士懋在临床上治疗瘀血证推崇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并强调应用活血化瘀法必须辨证论治,切不可一味活血。 •现代疑难杂病临床最为多见的是痰瘀互结证,较单纯的痰证或瘀证更加缠绵难愈,故治当缓图,应善于守方,既攻逐邪气,又不伤损正气,方为王道之法。 近年来,因自然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

  • 毛德西治病 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治病 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在选方用药方面,其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今将毛德西教授治疗杂病“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大黄、附子、川楝子(疝气化瘀汤)   此方取大黄附子汤义,为相反形成之配伍;又参考《止圆医话》治疝方,罗云:&ldq...

  • 温病护阴理论的运用

    温病护阴理论的运用

      温为阳邪,最易伤阴,在整个发病过程中,邪正的斗争,形成了温热亢盛——阴液损伤——邪热更炽——津液更耗的恶性因果关系。可见津液的盛衰,决定了邪正斗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故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在治疗中,应以清热护阴为第一要法。   滋阴法虽然是护阴的重要治法之一,但绝不可理解护阴就是滋阴。温病滋阴与杂证不同,其目的并非在滋补阴血,而是在于生津增液,使津液得复以制胜邪热。叶天士说得好&l...

  • 中医之术 如虎添翼 中药之力 药到病除

    中医之术 如虎添翼 中药之力 药到病除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头晕失眠、心慌气短、胸闷胸痛、腰膝酸软、尿频尿急、胃肠不好……不得不吃药打针住院,但大多是用药时减轻,停药后反复,病情反复难愈。 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张举儒教授认为: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之所以迁延难愈,其主要原因就是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精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下降所致,而所用之药,大多并非针对“精气血阴阳”失衡下方,加之长期服药,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损害,故...

  •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需求,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根据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科研能力、高层次人才等平台基础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康复医学科、职业医学、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医院多学科交叉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平台,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青少年人群、康复病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中医预防保健,促进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以中医为主、中...

  • 老中医欧阳恒抱病问诊感动患者

    老中医欧阳恒抱病问诊感动患者

      患者: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照片的拍摄者周女士说,拍摄这张照片时,只是觉得很感动。她说,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欧阳恒,是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老院长、老教授。从2000年她患病起,就结识了欧阳恒,多年来,老人对患者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她。   “2009年的时候,欧老因为严重的肺气肿住院了,后来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周女士说,原本不想打扰他休息,但因为家里的小孩得了病,实在想找他看,当时考虑到欧阳恒的状况还特意提前了一天向他的学生预约。   和周女...

  • 中医专病专药

    中医专病专药

      跟师抄方,在欣赏老师辨证用方的同时,也常会见到特殊的用方用药。   林某,男,67岁,2013年1月8日初诊。   患者确诊糖尿病2月余,多次血糖检测:空腹血糖>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mmol/L。未用西药治疗。现症见腰困痛,偶有耳鸣。精神、睡眠欠佳,纳食好,大便正常,小便频、呈黄沫样。舌质暗红,舌体偏瘦,边有齿痕,舌苔白,脉象细弦。   处方:姜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枳实9克,竹茹9克,黄连15克,黄芪30克,葛根30克,山萸肉18克,生山药18克。7剂,...

  • 少阳和少阴枢机的作用 生理病理异同

    少阳和少阴枢机的作用 生理病理异同

    依据《伤寒论》“开阖枢理论”,阴经和阳经,各有一枢机,即“少阳枢机”和“少阴枢机”,这是一个涉及者少而争论多的问题。对于两者的讨论,多从单一的“少阳枢机”或“少阴枢机”入手,很少有将两者对比探讨者,因而未能深入揭示其内涵。兹不揣谫陋,约略论之。 生理病理异同 少阳和少阴枢机的作用,大致可细分为“枢转邪气”“枢转阴阳”“...

  •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辨证论治?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辨是辨别、辨认,证是证候,即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这“四诊”所收集到资料、症状和体征,通...

  •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关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中医西化”现象相当严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却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中医经典回归临床&rdqu...

  •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作用 治疗三焦病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作用 治疗三焦病

    三焦,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有人认为“焦”应当解释为“膲”,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人认为“焦”字应当解释为火,为无形之气:有人认为“焦”字应当为“樵”,也就是人体的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个重要概念,但是对三焦的概念至今仍有许多争论。实际上,中医学中的脏腑器官并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概念,而是指一组运动系统。所以关于三焦概念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 虚实不明病证强调按经论治

    虚实不明病证强调按经论治

    《灵枢·经脉》篇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历代对“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释皆较牵强,如张介宾《类经》释曰:“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现代则译为“不盛不虚的从本经取治”,“发病不由于邪气盛或正气虚,就于本经取穴调治”,“对虚实不明的病症,只须按经取穴治疗,而不必分补泻&...

  • 偏见中医又用中医治病的“文化大咖”
  • 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伤寒论》全书的灵魂,可用仲景本人的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只要有一个症状和体征能够反映出方剂的主治病机,便可径直应用;二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详辨脉症,探明病机,拟定治法,并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病机不是发病机理、发病机制,而是同“弩机”,是使弓箭适时射出的重要控制机关一样,指的是“疾...

  • 慢性病都与肾阴阳亏损有关

    慢性病都与肾阴阳亏损有关

      朱良春认为,慢性病,气多亏虚,传变及肾,也必然耗损肾之阴阳,所谓“穷必及肾”、“久必及肾”。因此,许多慢性病在治疗上,都与肾阴阳亏损有关,而培补肾之阴阳,往往能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   在临床上会遇到不少劳倦内伤之症,从辨证上说有阴虚的一面,如专事滋阴补肾,则恢复甚慢;倘以培补肾阳为主,佐以滋肾,则阳生阴长,奏效殊速。   肾中真阳是生命原动力   中医所称的慢性杂病包括多种病程较长、体质偏虚的疾患。这些疾病在辨证论治上虽涉及脏腑较多,但在久治不愈...

  • 温病初期如何演变成风热表证

    温病初期如何演变成风热表证

    《伤寒论》第1条和第6条互相矛盾、《温热论》中“在卫汗之可也”、《温病条辨》中银翘散方证的不统一,给温病初期演变成“风热表证”留下了伏笔。 表证的特征是恶寒,恶寒的形成机理是寒邪束缚了卫气,使卫气不能温分肉。温病初期是肺热证,温病的病因是热邪,热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可能束缚卫气,不可能导致恶寒,故不是表证。温病初期是怎么演变成“风热表证”的呢?实则源于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三位大师的错误。 《伤寒论》第1、6条互相矛盾...

  • 厥阴病的治案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

    厥阴病的治案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

      很多医案类著作,读一遍足矣。而能吸引读者反复阅读、揣摩的医案类著作不算太多。   清代医家郑重光所著《素圃医案》一书,可谓医案类著作中之上品。尤其卷一“伤寒治效”部分,笔者每读一遍,皆有一遍之感悟。其中最让笔者称叹者,是书中对厥阴病的治案、对当归四逆汤的应用,可谓“迥出诸家之上”。   书中载:巴绣天主政,隆冬檐际脱裘,易近体之衣,觉受寒,尚不为困。本夜又梦遗,次日即寒战头疼,发热腰痛,脉反细紧,病属阳证阴脉。幸脉但细而不沉,犹有头痛身热,乃厥阴表证。...

  • 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防治研究

    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防治研究

      与时俱进的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科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只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才能带来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命性变化。络病学学科的建立发展过程,为在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中医自身学科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即“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化。   纵观两千年的形成发展历程,中医药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中医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史为鉴不难发现,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

  • 中医看病必遵循望闻问切

    中医看病必遵循望闻问切

    中医的文化特点是什么?第一是天人相应,第二是调与和。中医文化体现在中医医院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医的诊疗过程中。中医医生在看病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天人相应、阴阳协调的原则。中医看病,不管怎么看一定要体现辨证论治的思维理念,通过辨证论治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科技的进步,实际上是延伸了中医的眼耳,现在“望”也多了,体现CT、核磁、胃镜的变化,但要把这种望的现象归纳到中医中去做。望、闻、问、切都有很多发展,但切脉很难有新的突破,因为切脉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一种感觉...

  • 《伤寒杂病论》厚朴组方用量分析

    《伤寒杂病论》厚朴组方用量分析

    •八两或一尺厚朴主消中焦腹满;五两厚朴主除胸满,化痰降气;四两厚朴主消上焦胸中气结胀满;三两厚朴主降气化痰;二两厚朴主降肺气以平喘或降气以助通便。 •即便按古之一两,今为一钱,那么,八两厚朴应为24克,也远远大于《中药学》教材中3~9克的规定,可见,若按《中药学》规定药量来用厚朴,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厚朴,《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在《中药学》教材中,厚朴被放在化湿药中,其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

  • 中医缓解肿瘤 胃肠病从脾论治

    中医缓解肿瘤 胃肠病从脾论治

    中医特色疗法缓解肿瘤不良反应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于近日成立了中医康复治疗中心,并在头颈外科、乳腺科、放疗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和中西医结合科5个临床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   除开展针灸、拔罐、药物敷脐、中药包热敷等常规传统自然疗法,治疗偏头痛、面瘫、鼻炎、颈椎病等常见病症外,该中心主要结合肿瘤专科医院特点,重点开展特色疗法,如针刺疗法治疗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疲乏、口干等不良反应;中药敷脐疗法改善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便秘、肠梗阻等;中药包热敷疗法治疗肿瘤术后肢体水肿、疼痛、功能障...

  •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北京一位中学老师近来头昏脑涨,站都站不起来。她去几家大医院做了一大堆检查,神经科的医生都说她没病。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敬为她刮了痧、拔了罐,感觉马上好多了,原因是排出了体内的湿热。   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在西医临床诊断上,只有符合病理指标,才能诊断为某种疾病。如果只是感觉不舒服,在临床上还不能诊断为“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症状辨证施治。等到体内出现明显病变,病象彻底显露,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夫病...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治未病
  • 阴阳易是病证性质的变化

    阴阳易是病证性质的变化

    《伤寒论》第392条说“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本条历代争议最多的是“阴阳易”,从“伤寒阴阳易之为病”看,字虽不多,但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却相当多。 首先为什么将“阴阳易”病和差后劳复放在同一篇中,并冠以“伤寒”二字?与伤寒的类似病“霍乱”显然不同,霍乱是与伤寒截然不同的另一...

  • 《伤寒论》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伤寒论》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自古以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争议点包括厥阴病的内容、提纲、成因、本质、定位、主证主方及证候分类等。兹不揣谫陋,一一予以厘定。 争议原因 厥阴病篇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争议,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 1.缺乏明确性。厥阴病篇共56条原文,除第326~329条明确提出“厥阴病”以外,其余诸条均未冠“厥阴病”三字。 2.存在复杂性。厥阴病篇所列证候繁多,涉及到寒热错杂、厥热胜复、呕哕吐利及诸种厥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