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08页

病 第208页

  • 喝点自制姜茶 防“空调病”

    喝点自制姜茶 防“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容易患上空调病。因为在中央空调房里工作的时间太长,而且温度又低,很容易受寒,再加上一整天一直不出汗,还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眩晕,甚至伴随食欲低下、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空调一族”还爱吃冷饮的话,那就更易使身体表里受寒。对此,中医医生推荐可以喝点姜茶预防“空调病”。 姜茶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能有效预防空调病。生姜茶又很少有禁忌,适合绝大部分体质的人群。喝生姜茶时,取生姜3至5片,大约5克左右,用沸水沏开即可。如果想要生姜的效力发挥...

  • 柿霜擅治上焦病

    柿霜擅治上焦病

    吃过柿饼的人都知道,柿饼外表有一层白色或淡黄色粉霜,这就是柿霜。柿霜是晒制柿饼时,随着水分蒸发而渗出的粉状凝结物,主要成分是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中医认为,柿霜味甘、性凉,入心、肺经,功擅清热、润燥、化痰。李时珍称其为柿中精华,认为柿霜是治疗上焦病症的良药。在民间,柿霜常被用于肺热咳嗽、喉痛咽干、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痔疮等病症的食疗,其疗效显著。 山药薏仁柿霜粥 山药 60克,薏苡仁60克,柿霜饼2 个。将柿霜饼切碎,山药削皮洗净切片,薏苡仁捣碎。山药、薏苡仁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熬煮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柿霜
  • 香菜的功效 入药能治病

    香菜的功效 入药能治病

      “香菜嫩株叶柔软,香窜浓烈风味全,发汗解表且透疹,开胃消食功效专。”香菜又名胡荽、香荽、芫荽,现代研究主要含蛋白质、维生素C、钾、钙和挥发油、黄酮类以及正癸醛和芳香醇和壬醛等。《本草纲目》记载:“胡荽辛湿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胡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   小儿麻疹初起,发热口渴:香菜60克,荸荠50克,浮萍10克,芦根2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早晚服用,能够清热透疹止渴。   小儿麻疹疹出不畅,怕冷咳嗽:香菜、...

  • 药粥助肾病患者消水肿

    药粥助肾病患者消水肿

      白菜薏苡粥   用料小白菜500克,薏苡仁6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煮成稀粥,再加入洗净切好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食用时不加盐或少加盐分顿食用。   功能健脾祛湿、清热利尿。   主治急性肾炎之浮肿少尿者。   冬瓜赤豆粥   用料冬瓜500克,赤豆30克。   做法将冬瓜、赤豆加水适量煮粥,不加盐或少加盐,分顿食用。   功能利尿消肿、解毒止渴。   主治急性肾炎浮肿尿少者。   提示慢性肾炎属脾肾虚寒症型者,不宜食用。...

  • 疑难病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

    疑难病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

      对于疑难病、系统病(整体的、复杂的、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如何才能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笔者找到一个大法,即“见病知源”。   《庄子·天地》中有一句话叫“通于一而万事毕”,中医《内经》中有类似表述“知其要者一言以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和“治病必求于本”。当我们将医学的目标重新定位于人和健康、而不是疾病和治病的时候,会发现健康的道理才是医学最本质的内容。如果非要从疾病的角度来解读健康,则必须重视...

  • 冬病夏治三款药膳

    冬病夏治三款药膳

    一提起冬病夏治,人们大多认为就是贴敷。其实,除了贴膏药,冬病夏治配合食疗更能相得益彰。现介绍几款常见的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法。 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的患者。 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用醋泡去腥味后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

  • 醋泡食物防病抗衰老

    醋泡食物防病抗衰老

    醋是古今沿用数千年的调味品,增香添色,去腥膻味的作用被人熟知。其实,醋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古今医家所推崇,是延年益寿、防病疗疾的佳品。中医认为,醋味酸、甘,性平,归胃、肝经。《本草备要》记载,醋可除湿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开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醋具有开胃、消食、化积的功效,能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使食欲旺盛;能抑菌、杀菌,有效预防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能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减轻晕车、晕船的不适症状;能减少胃肠道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起到醒酒的作用;能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醋用来食疗,...

  • 治疗过敏性紫癜 病在脾气亏虚有血热

    治疗过敏性紫癜 病在脾气亏虚有血热

      王莒生,女,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跟师张志礼、陈美等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学习。   王莒生教授擅长治疗白癜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湿疹、痤疮等皮内科疾病。笔者有幸随侍在侧,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总结如下。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purpura)是一种超敏反应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多见儿童及青少年,成人亦可累及。   临床表现为双下肢伸侧...

  •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古人强调未病先防,“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的道理,不只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都具有指导意义。   想吃就吃食贵有度   周天寒认为,民以食为天,想吃什么是由人体需要所决定的,想吃就吃,不必在吃的问题上讲究太多,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前人说饮食有节,就是要人们食贵有度,度把握好了,什么东西都吃点,对人体无疑是有益的。一个人的食谱应该广泛,但除了主食外,有些食物不能天天吃,顿顿吃,这是底线,是原则。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多吃,少则有益,多吃有害,过则为灾。   另一方面,饮食...

  • 张仲景 中药的理论规律和治病经验

    张仲景 中药的理论规律和治病经验

      南都十月金秋美,宛城万物意盎然。在医圣故里南阳,在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开幕之际,一个属于医界同仁、仲景学子的中医药论坛——“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正式诞生!   论坛者,开宗明义,“论”有所“宗”,经纶世务,论道经邦;“坛”有所“主”,筑土为坛,会盟之所。有宗论之主题,有立坛之大师,方可开坛纳贤。所论所谈,传承古训,传扬思想;所宗所主,仁爱圣贤,医者圣者。&ld...

  • 蛋黄油治病方

    蛋黄油治病方

    蛋黄油治病是我国古代医家常用手段之一,早在宋代的《集验方》中就有用蛋黄油治病的方法,民间应用蛋黄油治疗杂病亦有颇多记载。 中医认为,蛋黄油有滋驯养血、解毒敛疮、养心安神、止痛止泻等多种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蛋黄油中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以及生物碱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病症。制作蛋黄油的方法特别简单,将鸡蛋煮熟,去取蛋白取蛋黄,将蛋黄放置于平底锅,用铲子挤成粉状,先用文火后用武火加热,并且不断搅拌,至蛋黄炒成焦黑色,变为沥青状黏稠物,此时析出的青褐色油状液体就是蛋黄油。一般一个鸡蛋黄可以提取出1—2...

  • 升降出入百病纲领 升降治法随机为用

    升降出入百病纲领 升降治法随机为用

      升降出入百病纲领   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则不能用也。   故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胃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怫郁微甚而为病之大小焉。   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

  • 巧用豆芽治三种病

    巧用豆芽治三种病

    “多事之秋”,我们的身体有时会和我们过不去,遇到一些常见病,小小的豆芽就能派上用场。被称为“活体蔬菜”的它,因种类不同,功效也不同。绿豆芽性凉、味甘无毒、能清热调五脏,而黄豆芽能增生体内的抗生素。以下几个食疗方,推荐给您! 支气管炎 食疗方一、绿豆芽100克,香菜20克,猪肺1具,洗净后入锅中同炖,熟后加入调味品食用。 食疗方二、绿豆芽250克,洗净后用沸水焯一下,加入适量醋、盐、味精等调味品,佐餐常食。 痔疮便血 食疗方一、黄豆芽250克、海带25克、黑木耳30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但疾病原因往往是复杂的,症候表现有时也有疑似之处,故遣方用药稍不留意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外感表虚证   王某,女,47岁,2005年11月6日初诊。   诉外感10余日,始发热,体温38.7℃,曾服扑热息痛好转,热势虽退,但仍恶风汗出不止,经当地乡医治疗数日未果,查其处方,用桂枝汤去姜枣加收敛止汗之品:龙骨18克,牡蛎12克,麻黄根6克,浮小麦30克。   笔者观患者面容憔悴,着厚衣裤,神疲乏力,肌肤汗出不止,脉浮缓,重按无力,舌淡苔白,脉证合参,证属太阳中风表...

  • 生命、健康、生病、经络、穴位

    生命、健康、生病、经络、穴位

      当前,医学中出现一些误解——把身体当成了生命。实际上,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这里有五个概念都需要定义,即生命、健康、生病、经络、穴位。   人如果健康,就不需要医疗,可人们却不知道什么叫健康。其实,健康与生病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对立的概念。它们从属于生命,只要生命有个准确的定义,健康与生病的定义便迎刃而解。   中华民族几年千前就发现经络、穴位,并运用其来防病治病,还著成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微观科学虽然能够看到基因,却不知道什么是经络。其中的问题,恐怕是出于对生命...

  • 花椒温中止痛巧用可治病

    花椒温中止痛巧用可治病

    1.腹痛:花椒3克,干姜6克,香附12克加水煎服,每日2次。 2.痢疾:花椒9~12 克,红糖15~20克加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3.牙痛:花椒6克,陈醋100毫升加水煎煮,再去掉花椒,用剩余液体含漱。 4.妇女阴瘁:花椒、蛇床子各50克,藜芦25 克,陈茶一撮,炒过的盐 100克加水煎煮,微温熏洗患处。 5.受寒痛经:花椒 9~12克,生姜18~24克,大枣10~20枚加水300 毫升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6.老年人病后腰酸腿软:花椒50克,小茴香20克混合后上锅炒,再研成粉末,每曰2...

  • 病后怎样进行食疗调补

    病后怎样进行食疗调补

    很多人在大病初愈之后,就匆忙以食疗和药疗等进行滋养调补,大鱼大肉不说,黄芪、党参、燕窝一应俱全,想使身体早日得到康复,这种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调养失宜,在身体尚未康复、各脏腑机能未恢复之前,急于进补,会于事无补,还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疾病复发,症状加重,会更加难以治疗。中医把此谓之为“食复”。这值得患者高度重视。 “食复”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名 著《内经》中就有记载:“病热少愈,食肉 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我国古代医 学...

  • 清代名医叶天士 为柳大娘“治病”

    清代名医叶天士 为柳大娘“治病”

      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但医道高明,而且医德也很高尚,他经常无私地救助贫困患者,叶天士为柳大娘“治病”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日,叶天士听说本地的柳大妈身体欠佳,因白天无空,便在傍晚时分和小徒登门前去看望。这位柳大娘也是命苦,守寡带大了独子,好容易才张罗着为儿子成了亲。不料,上半年儿子、媳妇竟前后患病,扔下周岁的孙儿,双双去世。柳大娘食无粮,愁断肠,带着孙儿苦度时光。叶天士看了看柳大娘那张蜡黄的脸,立即要小徒上街买几个热包子来。小徒心中纳闷:包子怎么可以治病...

  • 七情所致疾病 音乐的独特作用

    七情所致疾病 音乐的独特作用

      对于七情所致疾病,音乐所起的独特作用,医家张子和颇有见地:“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谑戏狎之言误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师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动人耳目,易之视之。”七情和悦乃健康长寿之基,音乐正是通过意识情感的作用,对五脏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用音乐“雪其躁心,释其竞心”,追求“淡泊宁静,心无尘翳”,达到养生的目的。   角音与怒...

  • 痿病的中医诊治

    痿病的中医诊治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的三条原则,“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各以其时受月”。这本是指导针刺治疗的原则,但现在已广泛地用于指导临床的组方与用药。   “治痿独取阳明”只适用于“足痿不用”,但对后世的影响较大,有学者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清胃火以肃肺气之热;滋胃津以润五脏气之燥;祛湿热以防下损肝肾;补运脾胃以资气血...

  • 能食疗治病的鱼

    能食疗治病的鱼

      补血、补肝肾、治疗小孩疳疾   黄鳝   广西名老中医闵范忠介绍,鱼类动物中,黄鳝的补血效果最好,配上中药比如菟丝子等可以补肾阳,治疗小孩疳疾、夜尿。还可以治疗面神经麻痹,一般是熬汤或者蒸煮效果明显,更美味。   鳗鱼   鳗鱼虽没有黄鳝很好的补血效果,但是它和黄鳝一样配上一些中药如菟丝子等可以补肾阳,治疗小孩疳疾、夜尿。中国银行对外培训中心总厨何志雄介绍,鳗鱼生长在江海交汇的地方,一般是酒店里作为菜谱比较多,其外表有很粘稠的分泌物,因此需要用60摄氏度的热水烫过,再用钢刷刷过一遍才能把粘稠物去除,其次采用清蒸...

  •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这段话的基本涵义为:经方是根据草木金石药物寒热温凉的不同属性,测度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凭籍药物的性味功能,以及自然气候感应适宜的情况,分辨药石的性味不同,应用寒凉或温热的方剂,疏通郁闭,解散瘀...

  • 中医治病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治病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而“论治”有八种不同的方法,称“中医治病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疗疾病时,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这八种方法,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做到“药到病除”。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来源于血,在中医的治病八法当中,汗法居首。《黄帝内经》记载:“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

  •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独特的组成部分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独特的组成部分

      当前,转化医学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实践,强调基础理论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向新药转化,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大需求。中医药在两千年的形成发展中,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自身发展规律,这正体现了转化医学的优势,其中与时俱进的学术理论创新是其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从仲景创立“六经辨证”到金元四大家学术争鸣,直至清代卫气营血辨证,无不显示出中医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灵魂和核心。...

  • 红薯治病妙用

    红薯治病妙用

    煮红薯治湿热黄疸:红薯煮食,可治湿热黄疸。 炒红薯叶通便:红薯叶250 克,加油、盐炒熟,一次吃完,一天两次,可治便秘。 生红薯叶通便:生红薯叶捣碎,调红糖,贴肚脐,可治大小便不通。 干红薯藤疗消渴:干 红薯藤适量,水煎服,可 治消渴。 红薯粉治遗精:每天早晚调服红薯粉,可治遗精。 红薯叶治疳积:新鲜红薯叶90-120克,水煮服,可治小儿疳积。 (如风/荐)...

  • 芋头食疗治疗多种病症

    芋头食疗治疗多种病症

    芋头,又名芋艿,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中医认为,芋头性味甘、辛、平,人大肠、胃经,有补脾益胃、消食散结的功效,其消而不伤正,补而不滋腻,可谓消补兼顾的食疗佳品。现代营养学表明,芋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钾、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与营养。用芋头食疗可以治疗多种病症。 芋头粥芋头5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芋头削皮、洗净、切为小块,大米淘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后加入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食3~5天。可健脾肖、消食积,适用于老人脾胃亏虚引起的消化不良。 芋头糯...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

      陈明,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中华中医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主讲专家。   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潜心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主张中医临证与科研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传统特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证。著有《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丛书等学术专著13部,...

  • 骨科疾病药膳方

    骨科疾病药膳方

      木瓜猪蹄用木瓜15克,猪蹄2只;取秋季成熟木瓜,纵剖后晒干,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浓取汁去渣,与洗净剖开的猪蹄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以大火烧开后,加葱段、姜片、精盐、料酒,再改用小火煨炖至猪蹄皮烂筋酥,入五香粉、味精、芝麻油少许即成,吃肉饮汤。功效养血除痹,祛湿舒筋。适于气血两虚型老年性关节炎患者使用。   参归鳝鱼羹用党参15克,当归15克,鳝鱼500克;鳝鱼切丝,与党参、当归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煨煮至鳝丝熟烂,除去参归,入葱末、姜丝、料酒、食盐、胡椒粉等,改用文火煨炖至稠羹即成。益气养血、活血。适用于...

  • 预防疾病 一日三餐

    预防疾病 一日三餐

    “美国新闻网”最新文章指出,预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一日三餐。他们邀请了全美最顶级的22名医学营养专家,根据营养价值、预防疾病的作用等对全球的饮食方式进行了评价排名,选出了综合排名的前三名,这些饮食方式不仅包括常规三餐,还包括零食,这就是DASH(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饮食方法阻止高血压)饮食方式、TLC(TherapeuticLifestyleChanges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方式和地中海...

  • 治病 到底要不要用毒药?

    治病 到底要不要用毒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治病,到底要不要用毒药?一种说法:毒药伤正,治病当以扶正为先,正足则邪自退,能不用尽量不用;另一种说法:当正虚而邪盛时,先需攻逐邪气,邪去则正自复,因此,必要时当用则用。就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来看,小病轻病缓病慢性病都当重视养正固本,而大病重病急病危病,邪气炽盛,非攻邪而正不能复。 @赵进喜大夫 汉方不传之秘,在于药量!提示药量非常重要。包括不同药物之间的剂量配伍,也是妙趣无穷!尤其是经方药量配比内心牢记很重要,按照经典理法,在实践中应用更重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