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第12页
-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2016年4月1日,国医大师,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玉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震颤着每一个中医人的心。谨以此文,怀念我们心中敬爱的王玉川老师。 建《内经》现代教育体系 1957年,王玉川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创建内经教研室。建校初期,没有教材,选用《内经知要》作为教材,当务之急是用现代语言准确表达《内经》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没有现代文翻译可借鉴的情况下,他率领教研室同事夜以继日的研究、整理和翻译,完成集前人大成的《内经讲义》,建立了现代《内经》的教育理论体系,打开...
-
王庆其:培养多元化中医药人才
年轻中医药学子的成长关系着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而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人才成长的保障。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结合自身经历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王庆其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首届研究生班,当年为班上同学授课的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有47位之多,在众多中医大家中,有几位老师对王庆其日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王庆其看来,中医教育中师承的作用非常重要,要以传统文化为先导,临床疗效为目标,实现继承与创新、理论与临床的协调共进,这是促进中医...
-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驾鹤西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教授郭霞珍怀着对恩师的感恩与怀念,向笔者讲述了她记忆中的王玉川。 治学严谨 言传身教 郭霞珍回忆,王玉川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或图书馆里,就连寒暑假也都用来查阅文献,研读中西医药的各类相关书籍,抑或备课抑或写作之中,留下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在郭霞珍为笔者展示的王玉川手写笔记中,可以看到,泛黄的本子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备注明确,该句出于何处,由何人所写,写于何年何月,一目了然。很难想象在没有便捷的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的时代,查阅如此丰富且细致的资料需...
-
读王邦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有感
王邦才教师赠余《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一书,为教师30余年从医之心得、领会、感悟。吾重复读之,于心有戚戚,若有所得,作此评论,为章师之医道,冀能为同道晚辈懂事解惑。 志于经典 根于国学 王邦才少时学医,时值“文革”之后,百废待兴。中医学博学多才,王邦才沉溺其间,如痴如醉,将《内经》《伤寒》等经典重复诵记,娴熟于心。舟山五年,更是悉心学识,将所得薪酬,多以购书。青衿兹典,白首握卷,王邦才现年近花甲,弟子们跟师待诊时,论及某方某条文,他随口拈来,只字不差,让吾等晚辈汗颜。王孟英...
-
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大凡成果卓著的医学我们无一不对其奉若神明而敬慕之、精研之、遵从之、饯别之。历代《内经》研讨成果迭起,特别近30年来更是异峰凸显,可谓《内经》研讨的黄金时期,不管成果数量仍是质量都是前无古人的。 近日欢喜而用心地习读了津门内经学研讨专家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颇受教益和启迪。他以共同的视角和发人深思的办法投入研讨,使人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 据我所知,王玉兴所供职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之于《内经》研讨根底坚实、学风朴素、工作厚实。他自己早年师从...
-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系列丛书》刍议
山西省平遥县道虎壁王氏妇科传承870余年,为国内较为罕见的家传世医。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四本,分别为《中国平遥王氏妇科》《中国平遥王氏脉诀与经方》《中国平遥王氏临床经验集》《道虎壁王氏解读傅青主女科》。系列丛书详尽地阐述了王氏妇科数百年的学术经验,是王氏医学智慧和临证心得的集成之作。透过这套书可以领略王氏躬身岐黄的医德传承,了解王氏妇科的精妙医术,感受王氏厚重真淳的治医风范。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 丛书第一册《中国平遥王氏妇科》对王氏妇科的历史娓娓道来...
-
王国强调研江苏中医药工作
近日,为落实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对中医药局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到江苏省调研中医药工作,实地了解南通市和启东市中医药改革和发展情况,在苏州市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江苏省中医药局、苏州市卫生计生委、江苏省中医院等部门和单位关于中医药参与综合医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基层中医签约服务、中医高端人才培养等情况的介绍并讲话。 在南通市调研期间,王国强表示,南通医改有很好的探索和基础,当前要重点解决基层人才...
-
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逝世 中医特色养老服务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王玉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日凌晨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王玉川1923年生于江苏省奉贤县(现上海市奉贤区)。师从中医名家戴云龙、陆渊雷,学成后在当地行医。1943年,在奉贤县开设门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在南京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工作。1957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潜心于《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第...
-
王文正 慢性肝炎中医证型划分与组方用药
1月22日,山东中医肝病学术和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国内著名中医肝病专家、我们的恩师王文正因病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5岁。含泪告别恩师,悲恸之余,40年师友情谊和垂教提携之恩伴随无尽的哀思和怀念一起涌上心头。 王文正出生于五代世医之家,其父王心铭为山东泰安四大名医之一,他幼承庭训,16岁即随父行医,名闻乡里,1958年参加在灵岩寺举办的山东省中医进修班,结业后分配至山东省中医院工作。王文正曾担任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当选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
王静斋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王静斋〔1883-1953〕,名功镇,山东历城人。世代业医,自学成才。青年时代在当地即有医名,后悬壶济南,一九二八年起在天津操业,井巡诊于京、唐、保等地,声誉日隆,成为一时名医。精通医理,擅长湿病,又精儿科,著有《养生医药浅说》等。解放后,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 我家世代业医,曾祖父王允中,祖父王晋封,均为当时名医,事迹载历城县志。先父王静斋幼失怙恃,惧祖业之将坠,乃勤求古训,努力钻研,年甫弱冠而医名已著。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一面设塾课徒,一面在当地行医,一时颇具威望。后移寓济南,设一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