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 第12页

王 第12页

  •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2016年4月1日,国医大师,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玉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震颤着每一个中医人的心。谨以此文,怀念我们心中敬爱的王玉川老师。 建《内经》现代教育体系 1957年,王玉川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创建内经教研室。建校初期,没有教材,选用《内经知要》作为教材,当务之急是用现代语言准确表达《内经》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没有现代文翻译可借鉴的情况下,他率领教研室同事夜以继日的研究、整理和翻译,完成集前人大成的《内经讲义》,建立了现代《内经》的教育理论体系,打开...

  • 王庆其:培养多元化中医药人才

    王庆其:培养多元化中医药人才

    年轻中医药学子的成长关系着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而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人才成长的保障。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结合自身经历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王庆其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首届研究生班,当年为班上同学授课的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有47位之多,在众多中医大家中,有几位老师对王庆其日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王庆其看来,中医教育中师承的作用非常重要,要以传统文化为先导,临床疗效为目标,实现继承与创新、理论与临床的协调共进,这是促进中医...

  • 李时珍受聘楚王府

    李时珍受聘楚王府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封藩武昌的皇族朱英有一个儿子患了气厥病,病一发作就两眼翻白,突然栽倒,人事不知。找了很多医官都摇头,楚王府一片悲哭之声,都以为这孩子没指望了。正好在这时,朱英听说李时珍在蕲州治好富顺王孙子偏嗜烛花的疑难病的消息,便去聘请李时珍做他的侍医。 此时的李时珍,已经立下了编修《本草纲目》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读了父亲的著作和藏书,还利用种种关系读了蕲州四大乡绅中的顾(曾任福建参政)、郝(曾任怀庆府知府)两家以及荆王府的大量藏书。对李时珍来说,楚王府的荣华富贵是不足道的,但有一点却...

  • 王焕云:痴心治艾“金不换”

    王焕云:痴心治艾“金不换”

    在湖北省竹山县溢水镇的村落中,经常看到一个身背急救箱、脚踏自行车的身影,他就是镇卫生院中医科医生、“温馨家园”园长、竹山县防“艾”第一人——王焕云。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王焕云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立志学医 心系乡亲 王焕云与中医有着不解情缘。1981年他初中毕业,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中,发现村民有病无钱医治,苦不堪言。他认为帮助乡亲,莫过于从医。征得父母同意后,他拜当地卫生...

  • 王宪华:杏林痴志济世情

    王宪华:杏林痴志济世情

    王宪华在新疆为患者看病 王宪华 1964年生,1989年7月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中医本科专业,同年8月在河北省临西县中医院参加工作,从事中医内科,1995年9月任副主任中医师,现任河北省临西县中医院副院长。 曾先后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糖尿病科和肾病科进修学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内科进修。 王宪华六次获临西县政府记功嘉奖,是县劳动模范、感动临西新闻人物。2015年赴新疆参加对口援助建设。 一袭白褂,一副眼镜,一只手附摁在患者的寸口,目光透过镜片审度着患者的气色。他是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杏林
  •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驾鹤西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教授郭霞珍怀着对恩师的感恩与怀念,向笔者讲述了她记忆中的王玉川。 治学严谨 言传身教 郭霞珍回忆,王玉川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或图书馆里,就连寒暑假也都用来查阅文献,研读中西医药的各类相关书籍,抑或备课抑或写作之中,留下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在郭霞珍为笔者展示的王玉川手写笔记中,可以看到,泛黄的本子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备注明确,该句出于何处,由何人所写,写于何年何月,一目了然。很难想象在没有便捷的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的时代,查阅如此丰富且细致的资料需...

  • 王烈 根治哮喘 贵在长期精治细防

    王烈 根治哮喘 贵在长期精治细防

    王烈,男,1930年生,辽宁人,著名中医儿科学专家,吉林省中医药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尤以哮喘病为专长,被誉为“小儿王”。先后出版著作19部,其中主编反映本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专著有《婴童医论》《婴童肺论》《婴童病案》《婴童哮论》《婴童哮喘防治诠论》《婴童医鉴》和《婴童翼集》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科普论文43篇,获省级科研成果8项。? 哮喘是过敏性疾病,导致过敏的因素多得不可枚举,所以,彻...

  •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评介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评介

    王居易先生的新著《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共14章,以经络诊察为主,参以四诊所获临床资料,进而辨经、选经、配穴、治疗,与其他针灸医案以四诊为纲,八纲、脏腑辨证为主,进而立法、选穴、治疗的方法迥然不同,实当世针灸医案中的标新立异者。 经络诊察与经络医学理论 经络诊察,简称“察经”,是用“审、切、循、扪、按”的方法,在经络循行线(主要是在各种组织、器官的缝隙间)发现各种阳性反应,以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这些阳性反应的出...

  • 菜中之王味甘甜 百菜不如白菜

    菜中之王味甘甜 百菜不如白菜

    菜中之王味甘甜, 清热除烦利小便。 调理肠胃润肌肤, 寒痢人群莫多餐。 【注解】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生前就特别爱吃大白菜,也爱画大白菜,并曾言道:“牡丹为花之魁,荔枝为果之龙,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中医古籍中对白菜的功效也有不少记载。其中《滇南本草》记载白菜有“走经络,利小便”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白菜“食之润肌肤,利五脏...

  • 银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称

    银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称

    指导专家   邓 聪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   进入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有身体燥热、口干渴等症状,吃什么可以调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邓聪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夏季吃银耳,可清燥润肺、滋阴清补。《中华本草》中对银耳的功效有述:“滋补生津,润肺养胃。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   同时,银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称,是一种珍贵的食用和药...

  • 贺王道坤《新脾胃论》再版

    贺王道坤《新脾胃论》再版

    尽管我年事已高,但一向重视着中医药的发展。2018年1月,北京科技出版社再版了《新脾胃论》一书,该书由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道坤主编。我重复阅读,对其中一些学术见解产生了一致,我以为这是一部好书。所以我想说几句话,供同路们参阅。这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十五章,90多万字。我以为这本书有四个特征。 内容全面有深度 该书既有古训,又有新知,深入地论说了《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张从正、张元素、李杲、罗天益、张介宾、李中哲、叶桂、吴瑭等古贤对脾胃病的认知和医治经历,以及现代名老中医董建华、刘渡舟、孔伯华、邓...

  • 读王邦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有感

    读王邦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有感

    王邦才教师赠余《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一书,为教师30余年从医之心得、领会、感悟。吾重复读之,于心有戚戚,若有所得,作此评论,为章师之医道,冀能为同道晚辈懂事解惑。 志于经典 根于国学 王邦才少时学医,时值“文革”之后,百废待兴。中医学博学多才,王邦才沉溺其间,如痴如醉,将《内经》《伤寒》等经典重复诵记,娴熟于心。舟山五年,更是悉心学识,将所得薪酬,多以购书。青衿兹典,白首握卷,王邦才现年近花甲,弟子们跟师待诊时,论及某方某条文,他随口拈来,只字不差,让吾等晚辈汗颜。王孟英...

  • 王辉武《中医禁忌学》漫议

    王辉武《中医禁忌学》漫议

    火序之季,全国首届名中医王辉武教授的新书《中医忌讳学》(科学出版社出版)摆在了案头,使我想起了《世说新语》中“傅粉何郎”的典故:“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俊容不惧汗水,真金不怕火炼。一项阅历了半个世纪研讨的作用,连续有过《病家百忌》《病家忌讳》《药物与食物忌讳》《实用中医忌讳学》5本书的衬托,从前有着累以百万计读者的先期检测和认可,现在又被王永炎院士称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应该...

  • 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

    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大凡成果卓著的医学我们无一不对其奉若神明而敬慕之、精研之、遵从之、饯别之。历代《内经》研讨成果迭起,特别近30年来更是异峰凸显,可谓《内经》研讨的黄金时期,不管成果数量仍是质量都是前无古人的。 近日欢喜而用心地习读了津门内经学研讨专家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三家注》,颇受教益和启迪。他以共同的视角和发人深思的办法投入研讨,使人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 据我所知,王玉兴所供职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之于《内经》研讨根底坚实、学风朴素、工作厚实。他自己早年师从...

  • 王辉武《心病条辨》评介

    王辉武《心病条辨》评介

    《心病条辨》出版了,这是王辉武老师的第6部医学专著。书的外形干净、清爽,内容丰富、实用。王老师发现如今的人“心病”很多,“花样”更繁,“治愈”更难,写此书是想把自己几十年关于“心病”诊治的心得分享出来,对“心病”的概念、理论思考、临证经验等作系统阐释。旨在唤起医者对“心病”的重视,引发医界对“心病”理论及临证诊治的探讨,提升中医整体治愈“...

  • 温病学派用药以“轻清灵动”王孟英“调愆”理论

    温病学派用药以“轻清灵动”王孟英“调愆”理论

    王孟英“调愆”思想探讨 温病学派用药以“轻清灵动”著称, 其理论基础由王孟英 (以下称王氏) 进行了系统总结, 即“调愆”理论。纵观王氏著作, “调愆”思想贯穿始终。此为王氏集前贤之大成, 对温病学派医家论治疾病的发病观及方法论所做的一大贡献, 当为人所熟知。笔者对其进行研读, 探讨王氏“调愆”思想, 以飨同道。 发病观:百病皆由愆滞 王氏《归砚录·卷二》提出...

  •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系列丛书》刍议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系列丛书》刍议

    山西省平遥县道虎壁王氏妇科传承870余年,为国内较为罕见的家传世医。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四本,分别为《中国平遥王氏妇科》《中国平遥王氏脉诀与经方》《中国平遥王氏临床经验集》《道虎壁王氏解读傅青主女科》。系列丛书详尽地阐述了王氏妇科数百年的学术经验,是王氏医学智慧和临证心得的集成之作。透过这套书可以领略王氏躬身岐黄的医德传承,了解王氏妇科的精妙医术,感受王氏厚重真淳的治医风范。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 丛书第一册《中国平遥王氏妇科》对王氏妇科的历史娓娓道来...

  • “干果之王”栗子

    “干果之王”栗子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眼下正是时令干果栗子成熟上市的季节。栗子,系壳斗科栗属植物的果仁,又称板栗、栗果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栗子果实肥厚甘美,香甜可口,享有“干果之王”的美誉。   《黄帝内经》把“栗、李、桃、杏、枣”并称为“五果”,说“五果为助”,食之能助养强身。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称:“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

  • “夏季瓜果之王”西瓜清甜多汁

    “夏季瓜果之王”西瓜清甜多汁

    西瓜清甜多汁,营养丰富,素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誉。 西瓜原产非洲,后北移至埃及等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大约公元前一世纪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新疆地区,故称“西瓜”。 据载,“西瓜”一词,最早出现在欧阳修撰写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书中的《胡峤陷虏记》:“胡峤入契丹,亡归中国;道其所见,云:人平川始食西瓜,出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复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 毛豆 蔬菜中“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 蔬菜中“膳食纤维之王”

    提到膳食纤维,很多人都会想到芹菜、白菜和韭菜。其实,膳食纤维和蔬菜里的丝或筋不是同一种东西,毛豆才是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之王”。 膳食纤维≠筋 膳食纤维一般是指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是植物的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因此,只要吃植物性的食品,就可以摄取膳食纤维。无论是芹菜、菠菜、油菜等绿色蔬菜,还是豌豆、扁豆、毛豆等豆类,均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膳食纤维难以消化,但其口感不像韭菜丝那样,让人咀嚼起来有一定的阻力...

  • 王国强调研江苏中医药工作

    王国强调研江苏中医药工作

    近日,为落实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对中医药局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到江苏省调研中医药工作,实地了解南通市和启东市中医药改革和发展情况,在苏州市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江苏省中医药局、苏州市卫生计生委、江苏省中医院等部门和单位关于中医药参与综合医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基层中医签约服务、中医高端人才培养等情况的介绍并讲话。 在南通市调研期间,王国强表示,南通医改有很好的探索和基础,当前要重点解决基层人才...

  • 王国强:五大理念引领中医药发展新常态

    王国强:五大理念引领中医药发展新常态

    •坚持继承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中医药全面发展格局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永续利用 •坚持包容开放发展,开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 •坚持人民共享发展,着力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本报讯 (记者赵维婷)1月14日,在京召开的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总结了2015年中医药工作进展,回顾了“十二五&rdq...

  • 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逝世 中医特色养老服务

    著名中医学家王玉川逝世 中医特色养老服务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王玉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日凌晨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王玉川1923年生于江苏省奉贤县(现上海市奉贤区)。师从中医名家戴云龙、陆渊雷,学成后在当地行医。1943年,在奉贤县开设门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在南京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工作。1957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潜心于《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第...

  • 中医药发展 阿曼建中医药交流合作 王琦互联网工作室

    中医药发展 阿曼建中医药交流合作 王琦互联网工作室

    中医药是医改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中医药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等问题,需要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扶持,在深化医改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的现象,政策天平应向中医药倾斜,才能让医改全盘“活起来”。 安徽省探索中医药服务分类补偿机制,一方面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一方面政府财政加大对中医药补偿。不仅极大鼓励了中医从业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中医院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对中医院的倾斜政策,让中医院更坚定地姓“中”。...

  •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大师:王居易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大师:王居易

    人生难得一知己,   踏遍千山难寻觅;   三十年前促膝谈,   君子之交记心里。   王居易扶杖西行,噩讯传来令人肝肠寸断。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大师,便这样默默地离开了。   王居易学验俱丰。他不仅是北京针灸临床经验丰富的名家,还曾任《中国针灸杂志》的主编多年。在学术思想上,王居易和笔者对中医的感悟非常贴近,因此以文会友,成了莫逆之交。在推广各自学术思想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与支持。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王居易在针灸界身居高位。笔者80年代初从事耳针研究...

  • 王文正 慢性肝炎中医证型划分与组方用药

    王文正 慢性肝炎中医证型划分与组方用药

    1月22日,山东中医肝病学术和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国内著名中医肝病专家、我们的恩师王文正因病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5岁。含泪告别恩师,悲恸之余,40年师友情谊和垂教提携之恩伴随无尽的哀思和怀念一起涌上心头。   王文正出生于五代世医之家,其父王心铭为山东泰安四大名医之一,他幼承庭训,16岁即随父行医,名闻乡里,1958年参加在灵岩寺举办的山东省中医进修班,结业后分配至山东省中医院工作。王文正曾担任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当选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 王烈教授 笃信中医 觅古探今佑苍生

    王烈教授 笃信中医 觅古探今佑苍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许守年   王烈教授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47年参军,被派到辽宁省医科学校学习,1949年在辽东省立医院从事儿科医疗工作,1953年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小儿科,1958年参加全国“西学中”班。1961年,他被调到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直至今天,长达55年之久。   王烈创立了中医防治小儿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ldqu...

  • 王静斋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王静斋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王静斋〔1883-1953〕,名功镇,山东历城人。世代业医,自学成才。青年时代在当地即有医名,后悬壶济南,一九二八年起在天津操业,井巡诊于京、唐、保等地,声誉日隆,成为一时名医。精通医理,擅长湿病,又精儿科,著有《养生医药浅说》等。解放后,被天津市卫生局聘为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 我家世代业医,曾祖父王允中,祖父王晋封,均为当时名医,事迹载历城县志。先父王静斋幼失怙恃,惧祖业之将坠,乃勤求古训,努力钻研,年甫弱冠而医名已著。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一面设塾课徒,一面在当地行医,一时颇具威望。后移寓济南,设一小药...

  • 王孟英 中医史上最伟大的霍乱专家

    王孟英 中医史上最伟大的霍乱专家

    清朝政府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民间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沿海城市与外界的交流频繁,上海、宁波等港口里每天都停留着许多的外国商船,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港。 外商带来的有新鲜的玩意儿,还有要命的鸦片,除此之外,这些洋人还从南亚次大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当这个礼物的包装盒被打开以后,所有的人都会闻风丧胆的,这个礼物有个恐怖的名字,叫做“霍乱”。 在若干年以后,这个被叫做“霍乱”的怪物将会与我们的主人公王孟英相遇,他们将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 药王邳彤的故事

    药王邳彤的故事

    一说起药王,很多人都知道唐代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而在中国北方药市安国,还流传着另一位药王的故事。河北安国有规模很大的药材市场,被誉为“北方第一大药市”,中药材交易大厅两侧赫然写着“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当地的百姓几乎家家以中药种植和经营为生。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邳彤是庇佑一方、受人尊敬的药王,他们逢年过节都有祭拜药王邳彤的习俗。 安国有座药王庙,里面供奉的正是药王邳彤。据史料记载,邳彤为东汉开国功臣,为光武帝刘秀属下的云台十二将之一,文武兼备...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故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