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 第8页

王 第8页

  • 王行宽分析原方不足

    王行宽分析原方不足

      分析原方不足,指导此次用药思路理由,承前启后。   病案1:张某,男,31岁。   慢性胃炎,即中医胃痛之疾,经疏肝健胃,左金制木之剂,胃痛虽止,然仍不耐饥饿,口糜间发,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肝气渐疏,肺气获调,胃之气阴犹虚。“胃为阳土,以阴为用”,故转方从补益胃之气阴为主,疏肝左金之法,犹须兼顾。药用百合15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麦冬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苏叶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川连3克、合欢皮10克。   病案2:王某...

  • 王伯岳麻杏石甘汤病案

    王伯岳麻杏石甘汤病案

      “辛温辛凉并用,风寒风热两解”以及“表里双解”的治法,是王伯岳先生用于小儿外感热症的重要治法,也为广大中医儿科临床医师所效法。现将朱师传承与应用王伯岳先生经验之麻杏石甘汤病案整理如下,与同道分享。   戴某,女,6岁10个月,2012年6月6日初诊。患发热5天,伴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微恶寒无汗,口稍干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稍干。既往有经常感冒发热病史,查体:体温39.8℃,咽稍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诊为外感发热:寒邪束表,里有郁热。治以解...

  • 王玉生柔润肝体调和肝用方

    王玉生柔润肝体调和肝用方

      对各种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主张注重其生理、病理特征,注重肝体阴用阳及肝肾同源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以中医辨证诊断立方遣药,并合理结合西医各项检查诊断及其病理改变恰当运用西药,做到西为中用。发表学术论文65篇,编著出版医学专著5部,参编著作4部。   组成:山萸肉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枸杞20克,女贞子20克,黑芝麻10克,菟丝子20克,香附12克,山药20克,莲子肉20克。   功能:柔润肝体,调和肝用。   主治:高血压、低血压、各种紫癜、各种贫血、神经衰弱、神经头痛...

  • 天王补心丹许多新用途

    天王补心丹许多新用途

    天王补心丹是常用中成药。此方由生地、人参、元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及桔梗共16味中药组成,具有补心安神、滋阴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结或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经临床实验与研究证实,本品还有许多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1.可用于治疗阳痿。用天王补心丹治疗阳痿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2丸(18 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下。20 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后停药。经临床观察,用...

  •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蜀漆散[1]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阳郁牡疟证的重要基础方, 不仅可以治疗疟疾、猩红热、病毒性感染、原因不明性发热等, 还可治疗诸多疾病, 如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等。结合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方辨治体会, 认为仅用蜀漆散尚有一定局限性, 在临床中因疾病症状表现复杂性, 欲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最好选用合方治病。王付教授在合方应用方面, 经验丰富, 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因此, 试将王付教授临床运用蜀漆散介绍于次, 以飨众人。 方药解读 蜀漆散是治疗阳郁牡疟证的基础方, 原方由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 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 宣化湿热方

    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 宣化湿热方

    【组成及用法】 栀子10克,黄连5克,法半夏10克,橘红9克,杏仁10克,白蔻壳6克,枳实9克,薏苡仁12克,竹茹9克,芦根15克,滑石15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主治】 湿热中阻,发热恶寒,胸脘痞闷,腹胀身痛,恶心呕吐,小便短赤。 【解析】 本方为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橘红、法半夏、枳实、竹茹同用,系温胆汤法;法半夏与黄连同用,系泻心汤法;杏仁、白蔻壳、法半夏、薏苡仁、滑石同用,系三仁汤法;滑石、甘草同用,系六一散法。均为清热利尿止呕、宣畅湿热用药。 湿热之证,邪踞...

  • 王绪前教授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

    王绪前教授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

    湖北中医药大学王绪前教授从医执教3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上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杂病,兹介绍如下。 热淋 黄某,女,50岁。2013年9月11日初诊。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有下坠感,尿色黄,头昏乏力,舌淡红,苔白厚,脉沉滑。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法夏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5克,车前草15克。5剂水煎服。 2013年9月19日回访,已愈。 按:此乃气虚...

  • 方知乌梅丸 贵州名医王希仲之经验方

    方知乌梅丸 贵州名医王希仲之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熟附片6克,干姜6克,细辛4.5克,丹皮9克, 生牡蛎30克,生枳实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热邪深伏,阳气内郁之真热假寒逆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希仲(1885~1981)之经验方。王希仲少时即在贵州籍大学问家李端棻先生门下学习中医,不时去四川、云南等地寻师访友,增广见闻,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氏认为《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乃中医学之根底,对六经病机多从气化学说认识,推崇张志聪、黄元御,尤擅长治疗...

  •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原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11味药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疼,调畅气机。 高血压一证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血行不畅、气机紊乱而致,而血府逐瘀汤既能沟通上下,又能调和气血,与此颇为对机。故此在临证当中余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症。其中,视其具体情况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等;大便不畅加大芸、决明子、大黄等;下肢浮肿加茯苓皮、黄芪等;苔白者加葛根、防风等。另外,舌红血热或低压高者重用生地(...

  • 王氏伤科(王子平)(秘方数:19)

    王氏伤科(王子平)(秘方数:19)

    王子平(1881-1973),回族,河北沧州人。我国著名武术家、伤科专家。王氏对中医伤科正骨医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手法方面的特点是熔擒拿、点穴手法与正骨理筋手法于一炉,提倡手法与练功的有机结合;在药物治疗方面,既强调辨证施治,又重视单方、验方的作用。他全面地继承了武术伤科学流派的技术,并且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我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卓有声誉。解放后,王氏曾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上海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会员,市民委委员,并任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上...

  • 中医对付“癌中之王”胰腺癌

    中医对付“癌中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被称为“癌中之王”。中医临床常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并可根据胰腺癌极易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在乌梅丸基础上加养肝血、化痰祛湿药物,往往能使患者疼痛缓解、食欲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配合外用药后部分患者瘤体缩小,效果优于化疗和靶向治疗。  基本方 乌梅20~30克,细辛3克,干姜10~15克,黄连3克,当归 15~20克,附子(先下)10克,川椒目6克,桂枝10~15克,党参15克,黄柏10克,白芍20克,鸡内金30克,壁虎10~...

  • 王贶一针治奇症

    王贶一针治奇症

      北宋时,南京有个读书人名叫王贶,曾拜岳父宋颜叔(当时的名医)为师,学习医术。仅学了一点皮毛医术之后,他便以为可以自立门户挂牌行医了。于是,王贶背着药囊,闯到当时的首都开封去租房行医。可是,由于他医技浅薄,也缺乏临床经验,治愈的病人寥寥无几。所以,他的药店门可罗雀,处境艰难。   一日,朝廷颁布了新的盐法,开封城里有个大商人张广财,他看过布告之后,深知这“盐法”对自己相当不利,吓得将舌头吐出老长,再也收不回去了。他着急了,成天吐着个舌头像个吊死鬼一样,这有损大商人的光辉形象啊!于是...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 南王北胡二金针 薪火传承

    南王北胡二金针 薪火传承

      金针何以为贵   针灸疗法是我国的国粹,发源大概要追溯3000年以前。早在中草药使用之前,针灸疗法就已初具雏形。当时许多疾病都使用针灸的方法,只不过是用石针或骨针。后来随着冶炼术的发展,才逐渐有了金属针。现在针灸医师所使用的大都是不锈钢针,好处是不生锈、弹性好、结实耐用,因为针身光亮,也有“银针”之美称。但真正用银材制作的针则鲜见,而用贵金属——金制成的针具还真有。这主要因为金性不随天时四季冷热而变化,与人的体温适应性好,进针时疼痛轻微,刺入体内不变质,无...

  • 膏滋方就是中医的“王冠”

    膏滋方就是中医的“王冠”

      如果将《黄帝内经》称为中医之魂,理法方药为中医之体,中医方笺是中医华丽的服饰,那么膏滋方就是最光彩夺目的“王冠”。   膏滋方,又称煎膏、胶方。它是把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糖、胶而熬制成稠厚的膏,近年亦有医院制成固体块状膏。它具有辨证施治、辨病调补、度身定做、甘甜爽口、营养丰富、药力持久、服用方便等优点而备受欢迎。   中医方笺是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是总结、整理、研究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的宝贵资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许多医院逐渐推广电子处方,中医手写处方渐渐淡出历史舞...

  • 王自立 分3次诊治的病案介绍

    王自立 分3次诊治的病案介绍

      王自立,男,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泾川县。“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连续五批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医5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分3次将其诊治的部分病案介绍如下。   发热(阳虚证)   病案:李某,男,22岁。发热10天。   2009年3月26日初诊。患者10天前外感后每天上午发热,至中午渐退。在当地医院曾给青霉素、感冒通等药物治疗半月,竟无寸功。来...

  • 修节止欲顺气调神 王玉川养生大境界

    修节止欲顺气调神 王玉川养生大境界

    国医大师王玉川,1923年出生,北京 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为首都国医 名师,.首届国医大师。王玉川已91岁高 龄,行医、教学60余年,著作等身,编有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经讲义》等专 著。他的《中医养生学》对于国人的养生观 念起到了深远影响。 其藏在心静以养神 王玉川退休后,仍然每天8点到办公 室,中午回家稍事休息,下午又回来。做自 己的事,看自己的书。这种安静的心态,是 养生的大境界。 王玉川说,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 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 耗伤而受损,养神尤为重...

  • 从楚威王“食不甘味”谈起

    从楚威王“食不甘味”谈起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志,人皆有之。人处天地之间,自然之中,外界环境的刺激,势必引起情志变化,而情志变化一旦超过限度,就可成为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内脏的功能失调。《战国策》中,就有一段情志致病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恃强凌弱,穷兵黩武,经常出兵攻打相邻各国。苏秦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他倡导“合纵” 之说,主张燕、齐、赵、魏、韩、楚六国联合抗秦。他游说到楚国,向楚威王阐明自己的来意后,楚威王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楚国与秦接壤,而泰国有吞并巴蜀汉中的野心,是虎狼之国,不可亲善。...

    养生秘方 2024-03-07 7 0
  • 帝王求长生之法 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

    帝王求长生之法 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帝王都期望长生不老,寿享遐龄;炼丹长生之风曾颇为盛行。然观清宫脉案记载,笔者发现清代帝王求长生之法,不在炼丹,而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如日常食疗、保健方药均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运动强身 清宫长寿的帝王,与注重锻炼、骑马射猎,习武健身,以及多知医理是密不可分的。康熙皇帝终年69岁,是较长寿的一位,他一生服药较少,总结自己健身经验时说:“少时即知声色之当戒,佞悻之宜远,幸得粗致谧安。……行围塞外,水土较佳,体气稍健,每日骑射,亦不疲乏&hell...

  • 王肯堂

    王肯堂

    王肯堂(1549— 1613),字宇泰,号损 庵,明代金坛(今属 江苏)人。出身于官 宦之家,父王樵是进 ±出身,官至刑部侍 郎。王肯堂博览群 书,因母病习医,后 又因救冶了垂危的 妹妹而医名广传,求 诊的人很多。但他的 父亲认为这样会妨 碍了科举,严禁他从 事医疗。这使得王肯 堂中断医业20余 年。由于朝廷不采纳 他的抗倭疏议,王肯 堂愤然称病辞职回 乡,从此重操少时喜 爱的医学。居家期 间,他边疗民疾,边 撰医书,曾成功的为 一位眼窝边生毒瘤 的患者行切除术,做 过落耳再植术,&ldq...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王肯堂
  • 王贵亭:乡中医梦想成现实

    王贵亭:乡中医梦想成现实

    乡村中医王贵亭 人物名片 姓名:王贵亭 籍贯:山东省淄博市 年龄:64岁 学历:中专 从医生涯:40年 座右铭:弘扬中医药事业 坚守乡医阵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槲坡村的王贵亭深山行医40余载,高超的医术获得乡亲称赞。他儿子子承父业,也当起了乡村医生,为偏远山区百姓把脉看病,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4年年末,记者慕名前往鲁中地区采访乡医王贵亭,用镜头记录了他忙碌...

  • 记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民间中医王昆文

    记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民间中医王昆文

    王昆文,男,1944年4月生,四川自贡人。从事中医临床实践40余年。从20岁起开始自学中医,后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83级学习毕业,获得中医专业大专文凭。他身残志坚,临床疗效显著,并善于总结经验。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学术性论文及其他文章感共计90余篇,且连续两年被《中国中医药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一个双手先天畸形,手腕弯曲成直角,且桡骨缺如,属于肢残二级的人,能干什么呢?当我们循着中医药特有的香气,走进自贡市高新区广芝林大药房,看到一位自号“王半医”的座堂老中医,正用自己残疾的手...

  • 品《王庆其临池碎墨》有感

    品《王庆其临池碎墨》有感

    “一部素灵耗我半生心血,几多经旨受用一世临床”,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用以自况的一副对联,贴切地反映了他数十年浸淫于医学经典与临床的学术轨迹。如今,行将七旬的他依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深受业界内外敬重。 因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我曾有幸欣赏过王庆其的书法作品,对其书法上的造诣略有所知。即便如此,见到新近出版的书法作品集《王庆其临池碎墨》(简称《碎墨》,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仍不由颇为吃惊...

  • 访中医儿科专家王孟清

    访中医儿科专家王孟清

    在常人眼里,哮喘、慢性咳嗽、腹泻等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顽固分子”,可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孟清这里却有独到的治疗,往往不需要打针,只需开服几剂中药就能取得满意疗效。数十年来,他一直以精湛之术、博爱之心默默地为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岳阳市4岁男孩星星(化名)患有哮喘,每个月都要发作几次,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每次都要去医院打针才得以缓解,这让原本不宽裕的家庭蒙上了阴影。经人介绍,星星父母于2年前将孩子带到了王孟清诊室。经仔细询问,王孟清得知星星属...

  • 《王立忠临证医集》小议

    《王立忠临证医集》小议

    王立忠教授是孔夫子大道的崇拜者和践行者,他的善交善学,在医界是出了名的。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说:“王教授与我相谈甚多,令我感动的是,有时他冒雨或不管酷暑严寒为了一篇文章或一个病案,几次三番地与我交换意见。”(《王立忠临证医集·序一》)。今年收到他寄来的新作《王立忠临证医集》(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看了书,总有心得,小议就不能不写了。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难以穷其变而尽其精。”(清·江涵暾《笔花医镜》)&ld...

  • 王鸿源 中医门诊部“坐堂医”

    王鸿源 中医门诊部“坐堂医”

    满头银发,面色红润,一手把脉,一边用浓重的山西普通话向患者耐心地问诊。这是王鸿源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08年,王鸿源从原山西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医院(现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后来到了北京,成为同仁堂药店中医门诊部的“坐堂医”。如今,他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6年。10月18日,记者慕名而来,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这位古稀老人的一天。 退休副院长到药店中医门诊部坐堂,一坐6年 2008年,退休后的王鸿源和老伴来北京帮儿子照看孩子。一次出门散步时,他看到刚刚开业的同仁堂药店中医...

  • 王琦: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王琦: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中医学作为生态医学、整体医学、平衡医学、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医学,是具有原创思维、原创发明的智慧医学。科学与医学思维模式不断演变,科学越朝前走,人类越朝前走,就越发现中医学的普世价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希望我们中医人、中国人,一切有志于中医药的志士同仁,要高瞻远瞩,不懈努力,让世人感受她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医以济世,术贵于精”,中医药学术的贡献度、公信度取决于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殷切希望我的学生和年青一代中医由“为医&rd...

  • 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

    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

    王庆其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以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见长,对冬令膏方积累了30余年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庆其膏方组方遣药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立方“三元” 中医膏方属于“大方”、“复方”,药味众多,成分复杂,如何把握立方遣药的要领?王庆其的经验是掌握“三元”:一是“治既病”;二是“调体质”;三...

  • 王琦认为 养生先养心

    王琦认为 养生先养心

    再次与王琦教授面对面交谈,已隔十年。十年过去了,王琦教授已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竟是那样的不明显。谈到养生,他对记者说: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我认为情志养生最重要。 要养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养生。王琦认为,养生不是刻意为之,养生也没有固定程式,养生应该是心境上的修养,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庄子·达生篇》:“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养生并无定式,而是扬长补短顺势去做。就像是一个放牧的人赶着一群羊,只有当某一只羊掉队了,去赶一...

  • 王氏妇科临床注意服药方法

    王氏妇科临床注意服药方法

    中医很重视药物的煎法和服法,王氏妇科也然。家父常云:医者临床,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理法方药,何其难也。虽处方立法尽善尽美,药精力专,然如果煎药不得法,也往往前功尽弃。 王氏妇科临床用药多为汤剂,然从中药饮片到汤剂的过程,全在煎煮。古代医家早已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所以家父经常强调病人的煎药方法,告诫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也无效。煎药首先需要掌握的是:煎药的方法与煎熬时间。认为芳香之药,如白蔻、砂仁、香白芷等品,不宜多煎,久则使药性发挥,...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王冰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活了95岁。曾做过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 他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通过分门别类、迁移补缺、阐明奥义,使得《素问》深奥的含义得以明白晓畅。 王冰对祖国医学理论的某些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芮,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气以折之攻之。病之大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识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削,焰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