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 第4页

古代 第4页

  • 芹菜 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芹菜 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春何以“蕲”为名,“蕲”在我国众多的字典里,仅一种解释,即县名,这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并不多见。自周代以后,3000多年来,蕲春政区名称几经变更,如蕲国、蕲州、蕲阳、蕲春等,这中心字“蕲”始终没有变,而且这里的地名风物皆以“蕲”冠之,如蕲州、蕲水、蕲簟、蕲竹、蕲艾、蕲蛇、蕲龟等,究其“蕲”的由来,倒是有趣。   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为名。&rdqu...

  • 古代医生仁心厚德治病救人故事

    古代医生仁心厚德治病救人故事

    古人倡导“悬壶济世”和“医者仁心”的从医理念,很多医生不计个人得失,救死扶伤,一心为人民医病。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医精诚”,指出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是神志专一,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杂念。要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决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来求医,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贫富以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一般关系还是密切的朋友,都应一样看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

  • 古代疾病预防与民间习俗

    古代疾病预防与民间习俗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疾病预防就起源于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当时普遍插艾草,悬菖蒲,燃点艾蒿和松柏枝等,使其熏香驱蚊避疫,为夏日驱病防病,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古代民俗视五月为“恶月”,视五月五日为“恶日”相应,所以疾病防治起源于古代“恶月”“恶日”之说。 夏季毒虫及有毒动物活动十分频繁,古人视蛇、蜈蚣、全蝎、壁虎、蟾蜍为侵袭人的害虫毒物,有“五毒”之说。为了避&...

  • 我国古代的灸法“火龙灸”

    我国古代的灸法“火龙灸”

    心脾两虚型失眠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再入睡,伴心悸健忘、神疲体倦、纳食减少或食后腹胀、大便溏稀。临床观察发现,用手指点穴配合火龙灸可上安其神,中通其气,下定其精,有助于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 手指点按中脘、足三里可健脾益气;点按百会、心俞可养心安神;点按风池、安眠、完骨可镇静安神。 “火龙灸”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灸法,施治时,运用多个瓦甑(火龙灸专用灸器)在人体背俞穴依次排列施灸,因形似火龙,故名“火龙灸”。火龙灸具有安...

  • 古代名人养生“十决”

    古代名人养生“十决”

    “一德” 明代养生家管坤云:“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善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 苦夏古代“冰箱”

    苦夏古代“冰箱”

    我国在古代就已有了“冰箱”。虽然远不如现代的电冰箱,但仍能够起到保鲜效果。 在《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贮存食物的“冰鉴”。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只要把冰放在里边,然后把食物放在冰的中心,就能够起到冷藏保鲜的效果了。湖北随州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着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 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歇息食宿于冰厨。”这儿所说的“冰...

  •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研讨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上记载的中医药学内容也值得后人研讨。 龟:除湿痹 补阴虚 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龟之长命,与鹤齐名,在古人的心目中龟是显赫、显贵的标志。《史记·龟策列传》载:“龟者,全国之宝也。先得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并将龟和鼎相同视为国家重器,合称为“龟鼎”。 早在夏代,人们就把龟作为...

  • 《黄帝内经》解剖认知浅溯 中古代解剖的理论推演

    《黄帝内经》解剖认知浅溯 中古代解剖的理论推演

    从《黄帝内经》解剖管窥早期中医理论推演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传承至今已二千多年, 其文古义奥, 且非一时一人而成[1], 最早为西周或春秋战国时遗文, 历经春秋、战国、秦汉, 于西汉成型, 成书后又经过六朝、唐、宋时期医家、学者的整理、修订和增补, 才汇集成现行版本[2], 其中蕴含的早期中医理论雏形与脉络渐难把握。解剖是人类认识人体最古老和最基本的方式, 古代解剖在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后便逐步停滞[3]。因此, 通过剖析《内经》中古代解剖认识或可管窥早期中医理论的推演过程。 《内...

  • 中医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心主神明”古代哲学的影响

    中医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心主神明”古代哲学的影响

    “心主神明”发生学思考 发生学方法是反应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1]。而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是反映和揭示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及演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的方法[2]。通过发生学的研究, 可以重现中医理论产生形成及演变的规律过程, 还原其内涵本质, 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并对中医理论的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提供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发生学研究还可以发现中医理论的逻辑问题和结构缺陷, 为进一步修正完善中医理论提供基础[3]。...

  • 《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自序

    《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自序

    1955年,我于西安医科大学外科专业毕业时,被分配至卫生部阜外医院,一说分配于亚洲学生疗养院,由于两院尚在建设,且为胸外科、肺科,故被暂留学校胸外科教研室代培。未料,卫生部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中医工作指示“关键在于西医学习中医”,要求调集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之西医,举办全国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与即将成立之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时建立、开班,临时将我们这些卫生部之备用医师急调入京。 入班后,有为时约一个月的党的中医政策学习,学习目的就是树立对待中医的正确态度,以轻装投...

  • 古代五菜之薤 这种小蒜实为野蒜

    古代五菜之薤 这种小蒜实为野蒜

      被家乡人称为小蒜的,其实是古代五菜之薤。这种小蒜,实为野蒜,在家乡已经很难看到了,这可能与30年前的整改土地有关,不少的旱地变成了水田。   记得这种小蒜,椭圆的茎杆,内空,看上去像葱,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小葱。它的土下鳞茎却形若蒜瓣,或大或小,跟土地的贫富有关。我见过最大的小蒜瓣儿跟大拇指差不多。如果不是荒年或者菜蔬紧张,家乡人是很少食用野蒜的。即便食用,也少有人连鳞茎一起拔起的,这样便于萌发新苗,有如割韭菜。我们家的自留地少,人口多,祖母常常在旱地的拐角铲一些小蒜的茎杆儿,经开水漤过,再用热锅烹调,时间...

  • 春日佳蔬茼蒿 古代为宫廷佳肴

    春日佳蔬茼蒿 古代为宫廷佳肴

    茼蒿清香嫩脆,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在古代为宫廷佳肴,为春日佳蔬。但食用时须注意以下六点。 1.《得配本草》言:“泄泻者禁用。”因茼蒿辛香滑利,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腹泻者应忌食。 2.《本经逢原》载:“同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因此,茼蒿一次不要食之过多,每餐50~100克为宜。 3.茼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为保留有效成分,烹调时应以旺火快炒为宜。 4.茼蒿属于高植物蛋白...

  • 解密古代房中术

    解密古代房中术

    如所周知,中国从来就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社会,纸面上讲得再好,并不见得行为上就一定会好,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所谓好话讲尽坏事做绝的现象触目皆是。例如房中书,无论其中讲得怎样头头是道(这里预设其中所讲的养生理论是绝对正确、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客观上也无法使人们在“房中”获益。道理很简单:在古代,能够接触和阅读到房中书的人决不可能是一般百姓(印刷术至唐宋以降才产生和逐渐普及,宋明理学的兴起又使房中书的普及成为不可能),能够运用房中书指导性实践的大多不是一般老百姓。只有有产有闲...

  • 助房事瑜伽 古代房中术

    助房事瑜伽 古代房中术

    男人也能练瑜伽吗?北京体育大学的窦文浩教授认为,瑜伽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运动,男女都适宜练习,并不是女性专属。如果被瑜伽动作表面的柔性所迷惑,对很多男性而言不去练习无疑是一种损失。 由于瑜伽动作比较舒缓,节奏较慢,对柔韧性要求相对较高。同时,瑜伽更强调的是呼吸的方法和让身体进入平静状态。一般来说,男性的柔韧度没有女性好,所以在开始入门时不是很快,可是随着练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由于身体韧性增加,男性从瑜伽中获得的好处可能更多,他们的体力会变得更好,心态会更平和。 女性练瑜伽多半是为了寻求更完美的身材,在做动作时...

  • 古代清明节的体育游戏 蹴鞠

    古代清明节的体育游戏 蹴鞠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体育游戏。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种运动形式,有人认为就是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是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据说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的。   蹴鞠大概起源于战国时代,《史记》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

  • 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与精华 实施中医药服务网络

    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与精华 实施中医药服务网络

    为加强中医(民族医)理论传承创新,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实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出台《关于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通过实施相关专项工程与计划,系统深入发掘一批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与理论精华,基本阐明一批中医核心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提升一批中医药防治有优势疾病的理论认识,建设一批中医理论重点研究室,培养一批中医理论学术带头人,形成传承、创新、丰富、发展中医理论新格局,全面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意见》明确了六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制定完善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规范,...

  • 古代养生 长寿秘诀

    古代养生 长寿秘诀

    逸游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经常外出游览,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身心的疲惫全部抛在九霄云外之中。 卧游法:在年高体迈无力外出旅游的情况下,将自已喜爱的山水画贴子居室四壁,来个足部出户地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元朝著名画家倪瓒在《促顾贽见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闲赏法:布置好自己的庭院,在庭院里面种植花草和饲鸟养鱼,使环境清洁而高雅,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陶冶自己的性情。明代著名...

  • 古代名中医的纪念地

    古代名中医的纪念地

    医圣祠 位于河南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修建。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秦问亭等,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 李时珍墓 坐落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50年代,墓冢得以重修,并增建了莲池、牌坊、拱桥、层台、花圃、六角亭、纪念碑及陈列馆等。 华佗庵 位于安徽亳州城内,此庵为后世纪念华佗所设,庵内塑有华佗像以及华佗传世验方。 华佗墓 位于江苏徐州市彭城路的华祖庙侧。因华佗常来徐州行医,明永乐年间,徐州知州杨仲节取华祖庙之土代衣冠建...

  • 古代医家二三事

    古代医家二三事

    何元长医德可嘉 清代吴德旋的《初月楼闻见录》中记载了名医何元长的一些事迹。据记载,清代名医何元长身材高大魁伟,颌部长满红色髭须,两目炯炯有神,光如闪电,但他天性和蔼,平易近人。何元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病人有从远方来求医的,如果脉见绝象已不能治者,何元长就以婉转的语言安慰病人。等病人走后,则暗地告诉伴随同来的人且退回诊费,并说:“你们从远方来治病,生死全听我一句话,如对病人实说病情,必然给病人造成精神负担,就会促使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 贫寒人来治病,何元长唯恐患者无钱支...

  •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 崔晓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 说到古代名医,往往被广为传颂的多是他们年少时博闻强识、刻苦学习,学成后救治众人、妙手回春的故事。其实很多古代名医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让他们走上了医学之路。 提到医圣张仲景,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之作。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名医当年经历的辛酸故事:仲景出生于一个二百多人的大家族,可谓人丁兴旺。然而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疫病流行,他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于难,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家族中去世的人就有三分...

  • 古代医家强调的是一个“活”字

    古代医家强调的是一个“活”字

    据《儒门事亲》载,有一患小便不通的病人,众医治之无效,转延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张子和。子和检视前方,见方证相符,未有不妥,思之良久,乃嘱家属换以长川之急流水煎前药,一剂即溲。又《本草纲目》载,宋徽宗曾因夏日食冰太过而病脾疾,国医治之不效,召杨介诊之。杨介开出大理中丸,御医说:“这个方子已服了好几次了,但都不见效。”杨介答道:“皇上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后服之果愈。 方虽同,水不同,疗效就大相径庭。古代医家认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

  •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引子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 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上。 所有的人都面露愁容,整个宅子里悄无声息,令人感到分外压抑。 偶尔传出的痛苦的呻吟声显得格外的凄厉。 陈赤石督学患滞下已经好多天了。 什么是滞下?滞下就是患了痢疾以后,那种腹中绞痛,想大便却便不出来的症状。 而且,这位督学的病一定很重。否则,不会便出来的都是脓血。(遂滞下纯血) 那么,没有请医生吗? 当然是请过了,杭州城里最负盛名的五代世医王家王老爷子已经来瞧过了,但是,服...

  • 名留青史的中国古代女医家

    名留青史的中国古代女医家

    人间三月,是春的光阴,更是女性的时令。一个伟大的节日,让女性与三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古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除了王公贵族和节妇义女外很少有在正史上记载的,但是中医界中就有那么几位璀璨明珠,她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西汉义妁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看大夫们怎样望、闻、问、切,听大夫讲解医理。日积月累,义妁学到了许...

  • 医者要对古代医学圣贤怀有虔诚的敬意

    医者要对古代医学圣贤怀有虔诚的敬意

    我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在我的记忆中,中医的启蒙都是从医德教育开始。每位学医人首先要把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倒背如流,把明代医学家裴一中关于从医者的至高标准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每当医生面对患者时,都会想到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每当鄙薄技术,见异思迁时,都会想起“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每当有所进步而沾沾自喜时,都会想起“医乃神圣之业,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几千年来,医学先贤的神圣...

  • 古代浪漫文人是如何消夏的呢?

    古代浪漫文人是如何消夏的呢?

    消夏,即消磨、打发高温天气。面对炎炎夏日,我们今天的消夏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翻新。而在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人们没有空调、风扇等,古代那些浪漫的文人又是如何消夏的呢? 物理消夏法这是古人最主要最常见消夏方法,古人的消夏用具一般有扇子、凉席、瓷枕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唐代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们执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

  • 古代女医之最

    古代女医之最

    中华灿烂的文明史,既是男人创造的,也是女人谱写的,尤其在医学科技领域,妇女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辑录些许,以示敬意。 世界上第一个女医——义姁 她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初期,是河东(今山西夏县)人,从小喜爱药草,十几岁就上山采撷新鲜中草药,捣烂给乡邻外敷治病。她虚心好学,医道颇深,因救活一个腹部鼓胀,奄奄待毙的病人而闻名遐迩。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任命为女侍医。 第一个做病理解剖的人——唐张氏 南北朝时,沛郡相县(今安徽濉溪)唐赐...

  • 古代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古代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我国古代医术适当兴旺,历代呈现不少医术精深的女名医。她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深、救死扶伤为民除病,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义妁 我国历史上出名的女医师,西汉河东(今山西夏县)人。她从小就喜欢医药,经常向医师们请教,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她看病时汤药和针灸并用。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鼓胀的患者,发胀的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妈妈还大,脐眼凸出,四肢和面部却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针,在其腿部和腹部扎了几针,又用一包药粉敷在她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她灌服汤药。几天之后,患者肿胀全消...

  • 古代的神奇手术

    古代的神奇手术

    近日有报道说: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今年4月份宣布实施的世界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中国医生任晓平率领的团队准备与卡纳维罗携手,乐观估计,该项手术将于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 其实,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实施过换头手术,但是其他神奇的手术,还是很多的,就是今天看来也是叹为观止。 唇裂手术: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南北朝宋时,曾任建威将军及荆州刺史的魏咏之,患先天性唇裂,后经手术,消除了有碍面部美观的唇裂畸形,说话和进食恢复如...

  • 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

    •针刺手法为临床起效关键因素之一,因各时期针具的差异及针灸理论的不同认识,针刺手法呈现不同特点,因此,梳理各时期针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针法萌芽阶段为石器、青铜时期,产生和理论形成于春秋秦汉,成熟期于金元,全盛于明清。针法的发展与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古代冶金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器时期、青铜时期 历史背景 在石器时代,砭石针为主要的针灸工具,如《山海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其中金代...

  • 太极拳 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

    太极拳 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

    太极拳是目前流传很广的一种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初学太极拳,有的人会觉得膝关节疼痛,这是常见的现象。但这种疼痛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 所谓正常的疼痛是因为运动量增大,热量消耗大,乳酸堆积增多,引起肌肉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疼痛则是练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久痛不止,产生浮肿、积水、积脓等现象。要避免伤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莫弓过 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得太过,膝关节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