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第3页
-
子午流注是古代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
子午流注是古代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是他们参透人体而揭示出的一种规律。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 此时胆经最旺。养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
-
古代商家店堂装饰广告
古代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增加与同行竞争的优势,店铺经营者都非常注重对店铺进行特殊的装潢和修饰,于是就出现了店堂装饰广告。 有些商家不惜花重金装修店铺以求标新立异。位于汴梁相国寺东门的宋家生药铺掌柜在装修店面时为了显示气派,好酒款待当时第一流的丹青圣手李成,趁其酒醉以求其画,然后将其山水画豪华装裱,挂满药铺的墙壁,真可谓是高品位的艺术品了。 生药铺墙壁上悬挂山水画,除了给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商家想借助名人的字画来提高名气,突出品味,山水画在这里实际上仅仅起到对店铺的装饰作用,达到了吸引顾客并...
-
古代壮医 陶针疗法
陶针疗法是用陶瓷片敲击或磨制成针状的医疗用具,然后在病人体表的相应穴位按压,或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陶针疗法是古代壮医传统的医疗技术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适用范围:陶针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小儿急慢惊风等病症。 操作方法:陶针疗法的操作方法较多,按刺激方式分,有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及扩散刺等;按刺激的强弱分,有重刺、轻刺、中刺、放血刺、挑疳剌等类别。凡天部疾病、热症、表症、阳证,用虚补实泻,重天(上)轻地 (下)的手法;对地部疾病、寒症、里症、阴证...
-
中医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的。因此,中医的特殊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中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意象思维、辨证思维、直觉与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以文字、物象(图象、现象、符号)表达研究对象抽象含义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取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联想,运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文字或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以反映事物普遍联系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简介意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观察现象:即对周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此象有体用之别...
-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学习针灸所使用的一种教学工具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报道,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而且还出席了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为针灸铜人揭幕。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可以看到,源于北宋天圣1027年的中国医学史上第一具立体教学模型,在现代国际交流中又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古代壮阳药膳验方
在我国历代本草著作中,众多中医药名家根据治病经验,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补肾壮阳食疗方剂,间介几则如下。 方一 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冬虫夏草放于处理干净的鸭腹内,再加水炖熟,经调味后便可食用。具有治疗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病后体虚等功效。(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方二 杜仲末10克、猪腰1枚。先将措腰洗净切,再拌入杜仲末,后以荷叶包衷,煨熟后食用。 主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高血压、胎动不安等疾病。(明代《本草权度》) 方三 枸杞叶20克、羊肉60克、羊肾1只、粳米100克、葱白2根...
-
古代五运六气临床研究述要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古人用来研究天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人体疾病发 生的关联性的一门学说。它作为《黄帝内经》 中独具 特色但又相对晦涩难懂的一部分内容, 其深奥至要被 称为 “医门之玄机” [1 ] 。后世医家对运气学说颇为重 视, 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通过梳理、 总 结古代医家对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认识, 探讨五运六 气临床应用的特点, 以期为运气学说的现代临床应用 提供参考。 1 《黄帝内经》 奠定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基础 “七篇大论&rd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