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 第24页

主 第24页

  • 中医药饱受“科学主义”的伤害

    中医药饱受“科学主义”的伤害

      ●所谓“科学主义”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很少一部分经典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属于科学,这种科学只产生于欧洲16世纪之后,其他知识都不属于科学;并且把科学绝对化,认为科学就是正确的,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是真理的化身。   ●科学主义不了解中医药的理论技术、历史贡献、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提出“废医验药”的错误主张,要取消中医实行了几千年的指导理论,用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药品标准“检验中药”,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各种刊物上大肆兜售&ld...

  • 认清各种牛黄丸不同的功效和主治

    认清各种牛黄丸不同的功效和主治

    入伏后,天气也变得更加炎热,上火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上火时可出现牙疼、嗓子疼、便秘、口唇出现疱疹,很是痛苦。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到药店自行选购清热祛火的中成药来治疗。但在购买这些药物时总是会遇到很多以牛黄为命名的药物。大家都知道牛黄是泻火解毒的良药。以牛黄为命名的药物,名字都差不多,功效也差不多,但到底该选哪一种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成药的组成均有具体的功能及主治,即使差一个字也是有不同主治和功效。所以认清各种牛黄丸不同的功效和主治,对于正确的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牛黄清心丸 药物组成:牛黄清...

  • 大暑节气热中夹湿 静心养身为主

    大暑节气热中夹湿 静心养身为主

    大暑节气的明显特征是热中夹湿,人体出汗多,消耗大,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补充体力,避热解暑。而解暑的关键在于静心,白居易《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养生应以静心养身为主。精神调摄应注重调“心神”,中医认为心主神,而调摄心神应该远离声色过度的环境,抑目静耳、宁静心神、“精神内守,并安从来”,历代圣贤均强调修德养性对精神调摄的重要意义。在云南昆明的华亭寺...

  • 家庭凉茶新主张

    家庭凉茶新主张

      夏天偏热多湿的气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凉茶本是两广人的最爱,自古以来,两广人喝凉茶就喝出了名。其实,凉茶是去暑败火气最有效直接的方法。甚至有专家预测,凉茶有望在3年内成为国内唯一可与可口可乐相抗衡的民族饮料。      1、话说凉茶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吃火锅、吃小龙虾、吃辣子鱼、吃烧烤,凡是遭遇可能让人内火上升的食物,...

  •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主动养生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主动养生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主动养生。《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动养生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养生素养,形成养生合力,可保证健康,可益寿延年。 主动养生,无病也保健 主动养生,健康多一点,生命就会长一点。健康打折,疾病多一点,生命就会短一点。平时要养生,有病找医生。仁者乐水有乾坤,智者乐山有绿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就生命,健康天年。做到快乐的心情,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形成养生合力。 主动休息,...

  • 瓜蒌皮仁蒌 功效与主治

    瓜蒌皮仁蒌 功效与主治

      瓜蒌是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分为瓜蒌皮、瓜蒌仁、全瓜蒌,三者功效与主治有所差异。   瓜蒌皮:即瓜蒌除去瓤及种子的果皮,具有清肺化痰、行气宽胸的功效,用于治疗脘腹胀满、胸膈痞闷,以及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近年来还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   瓜蒌仁:即瓜蒌的种子,具有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肠燥便秘,以及燥痰咳嗽、咳痰稠厚。   全瓜蒌:皮、仁合用即为全瓜蒌,但现在药店一般只有瓜蒌皮、瓜蒌仁两种饮片,如果处方用全瓜蒌,药店一般配给1/3的瓜蒌皮、2/3的瓜蒌仁。全瓜蒌除兼具皮、仁二者的...

  • 抓住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征

    抓住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潮充分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和了解中医养生常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这些追求和愿望相背离的现象,如某些伪中医养生专家受利益驱使不断制造中医养生的神话,人为地使中医养生神秘化、复杂化、低俗化,甚至宣扬违背起码的生活和卫生常识的奇谈怪论。充斥于报刊、书籍和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所谓中医养生内容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人们难辨真假。 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加大正确宣传中医养生的力度,引导大众完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中医养生的科学真谛,...

  • 老年养生应以动为主 动静结合

    老年养生应以动为主 动静结合

    进入老年,养生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做到“勤于动嘴”,于强心健体、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勤餐少食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心脏功能均有减退,如一次进餐的量过多,会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脏的负担,不利于保健,也易发胖。因此,老年人宜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勤于咀嚼 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或部分脱落,不易将食物咀嚼得很细,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的吸收。所以老年人进食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

  • 《内经》主要的治疗思想

    《内经》主要的治疗思想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是《内经》最主要的治疗思想之一,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含义主要有两层,其一为天地有道,其二为阴阳五行有序。化,谓造化。造化之气不可以人力代之。生长收藏,各应四时之化,也非人力所能及。因此,不能违背万物自然生化的规律。王冰曰:“由是观之,则物之生长收藏化,必待其时也。物之成败理乱,亦待其时也。物既有之,人亦宜然。或言力必可致,而能代造化、违四时者,妄也。”   产生   《内经》产生自中国古代哲学的观念指导下...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完成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他创造了很多中药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仲景处方精当,用药严谨,尤其药量增减变化更是出奇制胜。今不揣浅陋作一探讨。   药味相同,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一般认为仲景遣方用药因病立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然而从《伤寒论》一百余首处方来看,并不尽然。桂枝加桂汤与桂枝汤其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前方桂枝增加二两,主治奔豚气;后方则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汤...

  • 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语出《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   释文:形体的主宰是神,养气的物质是精,精的生成、运行和摄纳作用的发挥靠的是气,滋养气的是饮食。所以说饮食进入胃,身体的谷气就充实,谷气充实则气血旺盛,气血旺盛则筋力强健。所以脾胃纳化是五脏运行的根本。心、肝、肺、肾四脏之气都来源于脾胃的纳化,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王孙)...

  •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西医重视局部中医重视整体   现代医学乘坐了现代科技的快车,使其突飞猛进,尤其利用现代大工业提供的先进仪器,对疾病的局部了解得一清二楚。原子弹的爆炸为医学带来了X光机,核素的发明为医学带来了PETCT、ECT,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为医学带来了CT等。尤其是各种内窥镜的产生应用使西医对疾病的局部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为中医带来多大的帮助,X光看不见相火妄动,电子计算机看不到木火刑金,中医始终还是延用传统的整体观念诊病。这些整体观念因为时间悠久,又是临床实践的产物,在临床上能够起到...

  • 王琦教授主病主方论

    王琦教授主病主方论

      王琦教授临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方剂的使用颇有心得,跟师学习,往往有恍然大悟之感,观其用方,往往由源及流,发微道隐,不断启迪和拓展我们的临床思路,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跟师3年,颇有感触。   用方思想   经方论   众所周知,王琦教授推崇和重视经方的使用,临床治疗常以经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如用寒温并用、安蛔止痛的乌梅丸治疗久痢、慢性结肠炎,皆多历验不爽;用滋阴清热、淡渗利水的猪苓汤治疗尿路结石、血尿亦用之恒效;用和胃补虚、清热消痞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湿热内郁的复发性口疮疗效颇佳;用和解...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爬出历史的废墟,抖落时光的封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翘盼着后世的眷顾。是掸一掸封尘束之博物馆的高阁,还是摩挲着寸字寸画,研读古人的智慧,聆听传世的福音?显然,作为比《黄帝内经》存在更早的医学古籍,马王堆古医书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何清湖教授领衔数位专家、学者,通过收集大量原始资料,进行严谨的论证研究,凝练出以“聚精、养气、存神”为主线的马王堆古汉养生理念,并在《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一书中得以全面展现。随着该书的面...

  • 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田旭东

    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田旭东

    田旭东是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省先进工作者、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质量控制处处长。多年来,他的门诊量、住院患者量均排名全院前列。在他的带领下,脾胃病科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甘肃省卫生厅临床重点学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药专科。他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8项,主编或参编医学专著5部,撰写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承上启下 带出过硬团队 田旭东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师从甘肃省名中医王自立、廖志峰、沈为众等知名老专家,不断的学习与长期的实践,锻...

  • 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自主创新之“宝”

    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自主创新之“宝”

    “把中医药的原创优势发挥好,能够对当代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认为,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都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而中医药的复方很有可能在防治方面有效突破,“应加强中医药原始创新研究,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认为,中医药借鉴融合现代科技,是当代医学发展必然的方向,是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方式,...

  •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不一而论。“这些辨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内在联系,现今仍是中医临床认识和揭示疾病本质的主要手段。”面对如此庞大的辨证体系和历朝历代医家们的多种诠释,后世学者几乎是在眼花缭乱中去学习认知、选择应用的。当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李其忠两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16年的努力,在国家立了专项的研究成果《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时,心想:...

  • 中医药学的独立自主

    中医药学的独立自主

      习近平主席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个中医药学的研究者,我对这段话深有感触。   与西医不同,中医有着自己的医学体系,是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科学。但一直以来,很多人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去“改造”中医,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修正”中医,违背了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科学原理。...

  • 2014年全国中医药的主要任务

    2014年全国中医药的主要任务

      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中医药工作,分析中医药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4年中医药重点工作,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一、2013年中医药工作主要进展   (一)以中期评估为抓手,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   组织《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rdquo...

  • 主任查房只问病人 少问医生

    主任查房只问病人 少问医生

      近期,笔者参加某中医院临床科室主任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发现不少主管医师汇报病历不全面,或疏漏中医四诊,或不知道如何汇报病历,感到很纳闷,了解得知原来科室在这方面要求并不严格,主任查房只问病人,少问医生。   从存在的问题看,的确还是基本功的问题。比如要求主管医师汇报病历时,有的医生只汇报主诉、病史、专科情况、目前治疗方法,遗漏患者基本信息、一般情况、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还有的医生边看病历边汇报,也只简单汇报病史、检验结果、初步诊断、目前病情,遗漏了患者基本信息、主诉、一般情况、专科情况、诊疗计划;还有些...

  • 2014国际护士节主题

    2014国际护士节主题

      “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从师长手中接过护士服,戴上燕尾帽,郑重的宣读着南丁格尔誓言。   刚工作时候的我,有一股冲劲,每天都高高兴兴,很有朝气的样子。总是微笑着面对病人,用无比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去护理着病人。可时间一长,遇到不讲理的病人一多,慢慢的,这股冲劲就被抹杀了。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我值班,一个中年女子来问我有没有...

  • 小雪节气吹响“养肾”号角“凉燥”为主

    小雪节气吹响“养肾”号角“凉燥”为主

    小雪(Light Snow),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北方地区更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古籍《群芳谱》中曾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吹响“养肾”号角 冬季与五脏六腑的“肾”脏相对应。“肾为先天之本”,可见传统医学对...

  • 秋风瑟瑟故秋令主燥 秋季养生主养阴

    秋风瑟瑟故秋令主燥 秋季养生主养阴

    秋三月,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秋季养生应注意从以下9个方面入手。 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

  • 膏方以“补”为主 选用中医膏方

    膏方以“补”为主 选用中医膏方

    正值冬季养生进补时节,膏方是不少人钟爱的补品。但膏方作为一种保健方法,跟一般保健品不同,不能千人一方。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用膏方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表现出的不适症状来进行有目的的调理,这样效果才会好。患者在准备膏方调理前,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医生把把脉,看自己属于什么体质,开出适合自己身体的进补药方。 膏方以“补”为主,但不是补益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机能、纠偏以却病,达到“补”的目的。应用膏方时,强调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消补并用,通补...

  • 大寒节气小年到 调理脾胃为主

    大寒节气小年到 调理脾胃为主

    大寒节气,小年到 大寒是全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按照风俗,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或除夕等,而今年,小年正处于这一节气中。 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是汉族的小年。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送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阖家平安、吉祥如意。 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术”是古人...

  • 中医“治未病”是养生防病保健的主导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养生防病保健的主导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和创新,重新审视其特色与优势,推进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召唤,重新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辉。 •中医“治未病”是将疾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我们应对疾病的调控定位在防,做到法以阴阳,顺应天时;形神修养,自我调节;居住适宜,环境...

  • 顺应天时 冬季主封藏

    顺应天时 冬季主封藏

      冬季主封藏   冬季时令寒冷,主封藏,总的保健原则是封藏固精,疏通血脉。人们应从饮食、运动、药物、心情等诸多方面综合调整,避免因着凉受寒而致疾病。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冬季生活起居和调养脏腑的方法。   中医认为,春夏秋冬四时各有其显著特点。春气温,主生;夏气热,主长;秋气凉,主收;冬季寒,主藏。意思是冬天气候转为寒冷,植物枯萎,河流结冰,动物蛰伏,万物封藏。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

  • 芋头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

    芋头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

      记得小的时候,乡下条件不好,每到夏秋季节,芋头便成了普通百姓家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而我最爱吃的便是母亲亲手做的清蒸芋头、五花肉扣走油芋头、芋头萝卜豆腐汤。直到今天,我还经常自己动手做着吃。   清蒸芋头做法最简单,将芋头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连皮放在蒸笼里,隔水用旺火蒸煮,待煮开后再改用文火继续蒸煮。随后,将青大蒜叶、大蒜梗剁成蒜末,放入酱油里,再加入些许味精、香油做成调味品。芋头出锅后,剥去表皮,便可直接蘸着带有蒜末的酱油开吃了。轻轻咬上一口,觉得酥酥软软、鲜嫩可口,让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爱吃。  ...

  • 夏季晚餐让杂豆粥唱主角

    夏季晚餐让杂豆粥唱主角

    天气炎热,很多人晚上就用水果来充当晚餐。其实,夏季晚餐让杂豆粥唱主角,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粥的热量不高,饱腹感强,确实有减肥效果。 一天中的营养尽量放在早餐、午餐来补充,晚上由于活动量比较小,营养需求少,可以吃得少一些、素净一些,到了食欲不好的夏季,晚餐更不要过于丰盛。早餐和午餐的饭菜种类尽可能多一些,米饭、面食、肉类、鱼类、蛋类、牛奶、蔬菜、水果等都可以吃一些,保证营养全面而丰富。 晚餐尽量简单些,把事先浸泡好的绿豆、红豆、黑豆、芸豆等各种豆类,加上大米、小米、血糯米、黑米,还可以加薏苡仁、燕麦、百合等...

  • 主治咳嗽吐血口渴 参须红枣炖鲈鱼

    主治咳嗽吐血口渴 参须红枣炖鲈鱼

      食材鲈鱼一尾,参须30克,姜片、红枣、米酒适量。   做法一尾鲈鱼两面煎黄,与参须、姜片、红枣、米酒同置于砂锅或炖盅内,加热水上蒸锅,小火慢炖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养生功效参须即人参须,归肺经,益气生津。主治咳嗽吐血、口渴、呕逆,效力弱于人参体,故常用于食补中。鲈鱼不仅味美,且有益于五脏。《本草经疏》中有云:“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r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