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 第25页

主 第25页

  • 通里攻下法的主要功效(下)

    通里攻下法的主要功效(下)

      止利   这里的下利乃指热结旁流而言。实因邪入阳明,腑热熏灼,燥屎已成,热迫津液从旁而下,故结者自结,下者自下。主要表现为自利清水,颜色青黑,臭秽异常,不夹渣滓,脘腹疼痛拒按,唇焦口燥,心烦谵语,小溲短黄,涓滴而下,舌绛苔焦黑,脉象沉实等。诚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所云:“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说明燥屎结聚乃下利之因,故当此旁流溏垢,内实犹在之际,务必疏涤胃肠,下其燥热里实,俾邪实得去,则其利自止,正是《内经》“通因通用”之治。...

  • 《伤寒论》第100条的治法 先与小建中汤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100条的治法 先与小建中汤后小柴胡汤主之

    邓锐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的治法:先与小建中汤,后与小柴胡汤主之。这样的治法到底是试探性的治疗还是另有原因?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罗某,女,49岁。自昨日起胃脘疼痛、不拒按,并周身痛,口淡无味,鼻干,不恶心,纳可,口微干欲饮水,颈背部恶风,前几日夜间有烦热盗汗,近来无,白天汗出不多,眠差,昨腹泻1次,无肛门灼热,泻前有腹痛,现无腹痛,无里急后重,今日尚未大便,手足不凉,不...

  • 中医老师对学生应谆谆教诲以鼓励为主

    中医老师对学生应谆谆教诲以鼓励为主

    中医师实习带教是一门艺术,是医院、科室、带教医师的重要工作,带教成效对学生发展影响深远。带教老师应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管理方式、创新的带教模式、关注带教细节,让学生在进入职业生涯前,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具备熟练的诊疗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诊疗习惯,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中医师。 从细节做起 从学生的仪表、语言、动作等细微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气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如穿着整洁端庄、语声和蔼亲切、动作沉着冷静……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作为医生职业非拘此小节不可,因为医生...

  • 论《内经》五脏主五窍

    论《内经》五脏主五窍

      《内经》中有多个篇章涉及到五脏与面部官窍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脉度》、《灵枢·五阅五使》、《灵枢·师传》等,主要认为五脏与面部官窍一一对应,是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主要内容。   《灵枢·五阅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亦云:&...

  • 身者屋也心者居室之主人也

    身者屋也心者居室之主人也

      “身者,屋也;心者,居室之主人也。主人能常为之主,则所谓窗户栋梁垣壁皆完且固,而地元之寿可得矣。”   ——语出元代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   释文:心灵与身体是主人和屋子的关系。这个形象的比喻,是说人的身体就像屋子:耳眼口鼻,是屋子的门窗;手脚四肢关节,是房子的栋梁和房顶的椽子;毛发体肤,是四壁屋瓦垣墙。中医说的气枢、血室、意舍、仓廪玄府、泥丸绛宫、紫房玉阙、十二重楼、贲门、飞门、玄牝等,都是用房屋的结构来描述...

  • 中医认为精属阴主静

    中医认为精属阴主静

      我们日常说的“精”,在中医里指的是狭义的“生殖之精”。广义的“精”指的是人体一切有形的精华物质,包括血、津液、髓、水谷精微等。从来源上分,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源于饮食的后天之精。精一般呈液态,贮藏或是流动于脏腑之中。      精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精与气、血、津液之间都是可以相互生化的,不过略有不同。中医里认为精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气的运动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气的固摄作用又能固摄精液,使精聚而充盈,不致无故...

  • 肾主水的初始内涵

    肾主水的初始内涵

      对传统中医学理论内涵的还原和理解,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医文相合,方能有更为贴切和全面的把握。今从医文相合出发探讨中医学“肾主水”内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肾主水的初始内涵   “肾主水”是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在《黄帝内经》中对于“肾主水”的论述多放置于讨论脏腑五行归属的大语境中,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膝。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主症一解 诸症自平

    主症一解 诸症自平

      1983年秋,近邻赵妇,患头晕,卧病在床,邀余出诊。诉其2日前感寒周身乏力,头痛头晕如坐舟船,食欲不振,胸脘满闷不适。   观其舌淡苔白,六脉浮缓,自认外感所致。立方以败毒散加减:柴胡6克,前胡6克,川羌活6克,川独活5克,川芎9克,云苓9克,枳壳6克,桔梗6克,菊花9克,蔓荆子9克,甘草3克。2剂水煎空心温服。   患者药后病未减,且头痛头晕加重,并发恶心呕吐。于前方中加天麻10克,香白芷6克,继服2剂。   药后不效,邀父亲往视,父诊片刻告余曰:治病当抓主症,此病看似头痛头晕为主症,实乃胃脘...

  • 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

    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

    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 临床所见此症往往症状较轻(明显轻于麻黄汤证和九味羌活汤证),甚至病人经常诉说为自觉周身难受,不畅快。这组症状是由湿热郁闭肺气,影响及肺主皮毛功能,导致表气不畅所致。 午后身热 午后身热是极容易被误诊的一个症状。午后身热,易被临床医生理解为内伤病中的阴虚内热,故吴鞠通特意指出“状若阴虚”。至今临床上仍不乏把湿热所致午后身热误辨为阴虚所致者。笔者临床带教中,不乏见...

  •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在中医药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业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中医药要加速传播和良性发展首先应该将证候的标准与规范研究透彻。因为证候在中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然而传统中医证候诊断是通过直观疗法得来的,望闻问切的诊病手段所归纳出的信息是不可直接测量的变量。这些信息大多无法用确切数据定量表述,缺乏客观、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给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造成诸多困难,而且可信度低。中医学要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必须向现代化转变,中医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可信性、可操...

  • 疏肝法 以维护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的治疗法

    疏肝法 以维护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的治疗法

    疏肝法,是用辛散疏通之药解肝郁,顺肝升发之性,以维护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的治疗法。它以藏象学说为基础,肝的生理特性是立论依据,肝主疏泄是立论核心。 通过病例总结,我们统计出疏肝法的治法分类,分析总结段富津教授运用疏肝法的诊治思路和用药特点。总结出疏肝法六法:疏肝行气法、疏肝养血法、疏肝活血法、疏肝泄热法、养阴疏肝法、健脾疏肝法。 疏肝行气法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致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经气阻滞,治宜疏肝行气。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天台乌药散、四磨汤、越鞠丸等。 疏肝养血法 肝为藏血之...

  • 中药材除草剂主要分苗前和苗后两种除草剂

    中药材除草剂主要分苗前和苗后两种除草剂

    在全国各地广大药农种植药材的时候,除草是一项繁忙而沉重的劳动,不少地方因杂草丛生,把我们种的经济效益很高的中药材吃掉或生长不良,造成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尽管使用多种除草剂也都不理想,有的因使用不当造成药苗和草苗一起死掉,这是十分痛心的,本文介绍几种中药材除草剂,仅供参考。中药材除草剂主要分苗前和苗后两种除草剂。 中药材苗前除草剂 分为种前除草剂和种后苗前除草剂,都是封地作用。 中药材种前除草剂:即氟乐灵,可有效的除掉马唐草、狗尾草、牛晋草、马齿笕、藜草等,对一般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都有很强的杀伤力。...

  • 中医应担大任 让中医师成主力军

    中医应担大任 让中医师成主力军

    不久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坚持开展中医药服务近20年的医生,深刻体会到在基层开展中医药服务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健康扶贫工作需要基层中医人员的参与。 中医因为“简便效廉”而著称,中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层。...

  • 中成药将渐成国外常用中药的主流

    中成药将渐成国外常用中药的主流

    今年3月披露了2013年中国中成药出口的情况。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中成药出口情况可视为中药国际化进程的风向标。2013年出口额为2.67亿美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同比增长仅0.84%。” 中成药将渐成国外常用中药的主流 中医药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指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代表西方文化,本国的西医医疗系统相对先进和成熟,中医药能够在这些国家站稳脚跟,并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医药在全球发展的良好指标。 中成药出口的增长和逐渐广泛使用...

  • 陪养孩子耐心要有主法

    陪养孩子耐心要有主法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发现,那就是孩子做什么事都没有耐心,通常做到一半甚至刚做了一点,就不继续往下做了。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家长要做出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十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

  • 主妇烹饪用水三忌讳

    主妇烹饪用水三忌讳

    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炖肉忌用冷水 炖肉宜用热水,而熬骨头汤则宜用冷水。原来,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

  • 何谓气口独为五脏主

    何谓气口独为五脏主

      《素问·五脏别论》所论“气口独为五脏主”,与《素问·经脉别论》提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讲述的都是后世医家推崇的、至今沿用不衰的“寸口”诊脉法。   气口又称脉口、寸口,即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如张介宾云:“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而实则一耳。”...

  • 秋季忌主食水生植物

    秋季忌主食水生植物

    在我国的南方,7—9月份,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其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功效。 但是,若生食这类水生植物,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发作。姜片虫通常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由于其吸盘的作用,牢牢吸附在肠壁上,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儿童感染后,会出现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少数情况严重者,可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因此,特别提醒,秋季忌生食水生植物。...

  • 秋冬困乏 主动出击

    秋冬困乏 主动出击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年四季里,3个季节都有困乏作祟。专家认为,秋乏是人体在经过夏季超常消耗后的保护性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妨采取一些相应对策。 陕西省中医医院脑内科韩祖成主任医师指出,防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睡眠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饮食中多增加一些蛋白质的摄入,可以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值得推荐的一个方法是可以试试拉筋。它有助缓解肌肉疲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因劳损而导致的张力增高的肌肉恢复到正常张...

  • “上火”主要的原因是阴阳失衡

    “上火”主要的原因是阴阳失衡

    生活中上火可谓“人之常情”。如果出现了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不用看医生也能自己得出“上火”的诊断。很多人也就掉以轻心地自行选择清热去火药服用,或许有效或许无效,但即使无效时间一久也就自愈了。 “上火”主要的原因是阴阳失衡,而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治也能慢慢自愈的原因。但是,一旦选错了清热药也不排除适得其反的可能。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若是虚火内生而频频服用泻...

  • 2015年初对乙未年的健康主要预测意见

    2015年初对乙未年的健康主要预测意见

    •气象与疾病是五运六气变化规律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两者虽有关联,但不能简单归结为直接因果关系。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时,不能从单一因子或某一经文就作结论,需要多因子综合和从前后动态进行分析。   有人认为五运六气是讨论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问,是中医的医学气象学,其实不然。五运六气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理论,这种周期性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自然界一切气象、物候、疾病等的变化无不受其支配。气象与疾病是五运六气变化规律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两者虽有关联,但不能简单归结...

  • 主动出汗才养生

    主动出汗才养生

    同样是出汗,天气炎热时,被动出汗照样能让人大汗淋漓,为什么就不如主动出汗好呢?专家解释,不管是因为炎热而出的汗,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以下作用: 排出毒素 专家表示,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还能保障鼻子、皮肤、肺脏、大肠这一系统畅通。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变硬.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运动出汗...

  • 春三月 阳气主“生”肝气主令的时段

    春三月 阳气主“生”肝气主令的时段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春季三个月,是天地之气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万物均于此时发生。我们要顺应这个季节的自然之气的变化,要晚睡早起,在庭院中大步行走,头发要披散,衣着要宽缓,保持情志舒畅,要放生不要杀生,要给予不要索取,要赏赐不要惩罚。这是顺应春季的变化,也是养生之道。(责任编辑 / 冯欣宇) 春季的生化特征 阳气主...

  • 从中医来看立秋时节以润肺祛湿为主

    从中医来看立秋时节以润肺祛湿为主

    古人把四季分为了春夏秋冬,可每每这立秋一到,总不愿相信秋天就要来了,明明天气还很热嘛,明明这伏天还没过完,后面还跟着秋老虎的嘛! 黄帝老先生摇醒了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好吧,老先生告诉我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黄老先生又告诉我“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好吧,立秋...

  • 防病治病 主食米饭

    防病治病 主食米饭

    米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若将米饭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也可发挥其防病治病的效果。 燕麦米饭降血脂燕麦性平。味甘,归肝、脾、胃经,有益脾胃、降血脂的功效。燕麦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这种纤维能吸收胆固醇,并将其排出体外,减少胆固醇被肠道吸收的机会,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大米50克,燕麦20克,加水适量,常法煮饭食用。 荞麦米饭降血糖荞麦味甘,性凉,可以健脾胃、除湿热。现代研究发现,荞麦中所含的铬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谢,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可以降低血糖,还能预防...

  • 更年期水肿调理为主

    更年期水肿调理为主

    有些更年期女性,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水肿。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全身性水肿,常有缓解和加重交替出现的现象,缠绵不愈,十分恼人。通常到医院检查,心、肝、肾等主要器官都正常,血、尿、便常规化验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医生把这种找不出病因的水肿,叫做“特发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是女性更年期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内分泌紊乱所引起,其特点主要是水肿的发生与体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出现或加重,而平卧位休息后又逐渐减轻至消失。水肿常发生在早晨,颜面及手部比较明显,下午则以下肢和足部较显著。特发性水肿虽...

  • 立足主体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

    立足主体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

      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应立足主体发展、自主创新、面向需求、引领未来的战略方针,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内在规律、外在条件、现实问题,在解决理论传承问题、理论创新问题、理论为现实服务问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丰富和完善中医原创理论体系   全面梳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各家学说和不同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准确表述中医理论概念,总结、提炼、升华、阐明中医理论中蕴涵的规律、原理、法则。其中,既包括对历经长期历史积淀的中医学术思想的系统整理与综合集成,也包括对于古今临床科研...

  • 今年疫病基本以寒湿为主

    今年疫病基本以寒湿为主

      2012年(壬辰年)运气特点   今年是壬辰年,具有以下运气特点:   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角木运,气化运行先天。若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易受邪。若司天寒气太过,年初出现春寒,一之气的少阳相火受窒,“火发待时”,入夏后易出现暴发性气温偏高;“时雨乃涯”,又易发局部洪水。壬辰年的大部分时间将表现为“阳气不令”,“民病寒湿”。   可以说,2012年是疫情多发年。疫情程度和规模以小疫情为主...

  • 达原饮主治邪伏膜原

    达原饮主治邪伏膜原

      达原饮方出自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一书。原文:“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以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论中明言本方主治温疫,且为温疫初起。   何为温疫?《温疫论》中指出:“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

  • 世界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不断提高“治未病”工程主阵地

    世界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不断提高“治未病”工程主阵地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传统医药战略目标指出:未来10年要挖掘传统与补充医学在卫生保健方面的潜力,建立覆盖全民、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并且通过整合卫生系统中传统与补充医学产品的研究、实践以及对从业者的管理,促进安全、有效并规范地使用传统与补充医学。该战略目标的具体方向要求,要通过管理加强保障安全与合理应用,以及整合促进健康全覆盖,把传统和补充医学整合到健康服务的大体系中,中医药对健康服务方面的贡献也需要进一步挖掘。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通过关于传统与补充医学的决议,敦促成员国调整、采纳、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