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 第21页

主 第21页

  • 小柴胡汤证的主要病因是内伤

    小柴胡汤证的主要病因是内伤

    《伤寒论》第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张仲景“但见一证便是”的主张,导致后世伤寒学者对小柴胡汤证的诊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伤寒论》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根据以上条文,...

  •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名方,其方实为麻黄汤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乃医治风寒两伤,营卫俱实的良方。仲师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感寒身痛苦,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浮弱小,汗出恶风者,不行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认为逆也。?’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但是,本方延用至今,其功用已被后世医家更多发挥。对其现代临床运用的研讨也有很大深化,本文在此略作赘述。 1 方名意思...

  • 主治各种虚劳病症 一青二白汤

    主治各种虚劳病症 一青二白汤

    周来兴,男,1943年生。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学科带头人、福建省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蔡友敬医案》《骆安邦论医集》《周来兴医学文集(一)、(二)》《疑难病临床经验》《佛手茶养生》。2015年,国家及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周来兴福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组成:大青叶15克,白术30克,白芍30克,杜仲12克,鸡血藤...

  • 芍药甘草汤 临床主要用方指征

    芍药甘草汤 临床主要用方指征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9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则伸……”仲景在此明确地指出本方的适应症。继仲景后,历代医家验证本方的疗效的记载实不鲜见,如“治热脚气,不能行步”,去杖汤,“治脚弱无力,步行艰难”,“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拘挛急迫者”,“...

  • 千年古方“逍遥丸”主治范围 男人也可吃

    千年古方“逍遥丸”主治范围 男人也可吃

    “逍遥丸”这个名字听起来带着几分仙气,逍遥自在、身心舒畅亦是现代很多人梦想的生活状态,其由来与《逍遥游》不无关系。众所周知,《逍遥游》是庄子学说的代表作,其中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论述。意思是人往来于世界,不要搬弄是非,不傲视万物,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只有内心确立这样的行事标准,融入社会,才能逍遥自在。而逍遥丸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服用后能够使肝气活泼通畅,心情随之开朗,烦恼皆会被抛于脑后,疾病也不会再来惹人烦恼,与《逍遥游》不谋...

  • 温胆镇怯汤 主治神经官能症

    温胆镇怯汤 主治神经官能症

    组成及用法:法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24克,枳壳9克,竹茹12克,炒枣仁15克,紫石英12克,川贝12克,甘草9克,炙远志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神经官能症。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的经验方。胃中痰湿郁滞,伤及心胆,或易惊,或梦多,或梦游,或遗精,或梦交,或睡眠不稳,或头晕耳鸣,其脉多弦滑而细,舌苔多白腻,咯痰或多,临证常见之。 本方以温胆汤加川贝理气除中焦湿痰,又清膈上痰热并三焦痰壅,更加紫石英、炒枣仁潜阳安神镇静,用于以上诸症当有良效。...

  •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扶正清瘿汤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扶正清瘿汤

    唐汉钧,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擅长治疗疮疡、乳腺病、甲状腺病、外科杂症等中医外科疾病,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有独特心得。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9克,苏梗15克,...

  • 主治甲亢早中期伴甲状腺肿大 处方加减

    主治甲亢早中期伴甲状腺肿大 处方加减

    刘文峰,男,第四批全国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 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据其 自拟方所制“糖利平胶囊”、“降脂 抗凝颗粒”、“百部止咳糖浆”、 “骨质增生胶囊”等院内制剂,疗效 显著。曾参与著书两部,发表论文 20余篇。现将刘老治疗甲亢经验介 绍如下。 处方:黄芪18克,生牡蛎(先 煎)15克,浙贝母、生地各10克, 龟版(先煎)、夏枯草、...

  •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很多,最常见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其他包括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散在性或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甲亢、碘甲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甲亢和新生儿甲亢等。 甲亢的病因病机 甲状腺功能亢进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多取决于甲亢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各个典型症状均可成...

  • 滚痰丸《泰定养生主论》方药组成

    滚痰丸《泰定养生主论》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大黄(酒蒸)250g,黄芩(净)250g,沉香15g,礞石(硝火煅金黄色)30g。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如梧子大,每服5~9g,温开水送下。 此方出自《泰定养生主论》,为元代王珪(王隐君)所制,诸多方家载录而略有差异,有加朱砂者;有去黄芩加前胡者;有加元明粉者;有大黄生用者。贵州名医石恩骏认为《医学正传》所载滚痰丸方(即上方)力大功专,可以采用,并认为临床也可随症加减使用,并不拘于上方。然既为丸药,仍相对固定为是。 方中大黄除痰实,泻火毒,荡积滞,行瘀血,推陈致新为本方君药;...

  • 主治多种过敏性疾病 祛风解毒汤

    主治多种过敏性疾病 祛风解毒汤

    石恩骏,1953年出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组成:蝉蜕6克,僵蚕6克,连翘6克,紫花地丁15克,赤小豆15克,苦参10克,地肤子12克,土茯苓25克,甘草9克。 功...

  • 秦艽丸原书主治脓窠疥

    秦艽丸原书主治脓窠疥

    秦艽丸出处:《太平圣惠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秦艽、苦参、大黄、黄芪、防风、漏芦、黄连、乌蛇肉。 功效:散风止痒、清血解毒。 主治:原书主治脓窠疥,现代用于治疗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顽癣)、皮肤瘙痒症(瘾疹)、寻常性狼疮(流皮漏)、盘状红斑性狼疮。 秦艽丸是赵炳南教授比较推崇的方剂之一,原出自宋《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由秦艽60g,黄芪60g,漏芦45g,乌蛇120g,防风45g,黄连45g,苦参60g,大黄60g组成,炼...

  •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陈某,女,39岁,2015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气短一年余。现自觉呼吸气短,言语无力,不爱说话,气短活动后明显,进食后腹胀,夜尿一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既往史:有乙肝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气短乃因脾气虚所致,当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方药: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全当归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大红枣20克,生姜片10克,10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

  • 止血丹 主治一般出血诸证

    止血丹 主治一般出血诸证

    组成及用法: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大黄、茜草根、山栀子、陈棕炭、牡丹皮各250克,上药烧炭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置地上除去火毒。另加冰片30克,研细与上诸药混合均匀收贮备用。外敷用时,以井水调药,并加面粉共调。 主治:一般出血诸证,无论内外之伤。外用内服均可。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玉生的经验方。 本方诸药均凉血止血药,烧炭存性,则止血作用更为显著,且能抑菌镇静,石氏常外用本方于创伤出血者。本方清热凉血,凡咳嗽带血、咯血、呕血、劳伤吐血、衄血、尿血等均可内服而止之。 本方...

  • 病机主症治法方药四方面对半夏秫米汤进行分析

    病机主症治法方药四方面对半夏秫米汤进行分析

    半夏秫米汤即《灵枢·邪客》中所言的半夏汤,为《内经》十三方之一,其主症为目不暝,历代医家多有应用并常获奇效。笔者欲从病机、主症、治法、方药四方面对半夏秫米汤进行分析。 病机分析 《灵枢·邪客》对半夏秫米汤的解释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厥气者,邪气也。非人体正常产物和所需皆可称为邪,从以方测证的角度来看,此处所言之邪气当为痰湿邪气。《素问·...

  • 胸闷目糊 以小陷胸汤丹参饮为主治方

    胸闷目糊 以小陷胸汤丹参饮为主治方

    某女,60岁,2008年6月20日就诊。主诉:胸闷,胸骨后疼痛,两侧腹胀以髂前上脊为主,头胀,舌淡红,舌边齿痕,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显露,脉细弦。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 此为胸中痰瘀互阻,以小陷胸汤、丹参饮、柴胡疏肝散为主。 处方:半夏12克,全瓜蒌30克,(打),黄连6克,丹参30克,檀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降香12克,蒲公英30克,枳壳12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香附15克,柴胡15克,川芎15克,7剂。 二诊(7月1日):胸骨后痛、头胀痛均...

  • 主治男子疝气 女子下焦杂症 方药组成

    主治男子疝气 女子下焦杂症 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组成:大黄5克,炮附子5克,川楝子10克,淡干姜10克,山楂核15克,元胡10克,木香5克,小茴香10克,橘核仁10克,青皮10克,生甘草10克。 加减:小腹胀满加炒乌药、炒香附;伴有泌尿感染者加桉树叶、瞿麦;大便秘结者加生白术、火麻仁。 功效:寒热互济,开结散郁,行气消胀。 主治:男子疝气、女子下焦杂症。 用法:水煎服。一日1剂,煎取2次,分2~3次服用。不得冷服。 方解:本方的整体组成来源于罗止园《止园医话》,原出处没有方名。原文为“中医治疝之药,...

  • 伏邪发热的认识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伏邪发热的认识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熟谙经典,学验俱丰,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疾病时,强调要审机用方,做到圆机活法,异病同治。所谓圆机活法,就是运用经方时,如果病机相同,则可举一反三,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打破原来某一方应用的格局。本文通过王老师运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方治疗伏邪发热的经验,以体现本方的治法和所针对的病机,并阐明经方之理,介绍如下。 1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见于《伤寒论》第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rdquo...

  • 主治血浊 化脂汤

    主治血浊 化脂汤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昌吉州中医学会终身理事、新疆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在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 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一部,获国家专利一项,依据健脾泻浊法治疗血浊的学术思想拟定的经验方——化脂汤,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组成:生大黄9克(后下),茯苓12克,清半夏12克,陈皮9克,炒枳实12克,生山楂12克,绞股蓝12克,草决明...

  • 颈部串状结节 治瘰疬主方消瘰丸加味

    颈部串状结节 治瘰疬主方消瘰丸加味

    罗某某,男,20岁,常德人。2009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右颈部串状结节,质中等,轻度压痛,边清,可推移,伴口苦,常有心烦,神疲,眵多,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略数。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消瘰丸加味。 处方:玄参15克,生牡蛎20 克,浙贝30 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青皮10克,橘核15克,西参10 克,蛇舌草20 克,黄芩6 克,夏枯球15 克,菊花10克,刺蒺藜15克。15剂,水煎服。 二诊...

  • 化风双解散 本方主治解析

    化风双解散 本方主治解析

    组成及用法:防风6克,连翘6克,当归6克,生地黄15克,泡参15克,徐长卿9克,熟大黄6克,荆芥6克,麻黄5克,苍术9克,炒栀子6克,蝉衣9克,薄荷6克,地肤子12克,竹叶6克,甘草9克,原为散剂,现水煎每日1剂分3服;或为水滴丸或为蜜丸皆宜。 主治: 一般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气血怫郁之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恩权的经验方。本方疏风解表,清热通便,凉血活血,临床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肿痛,咽喉痛,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举凡普通感冒、疫毒感染、诸多内脏炎症、...

  •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冲服)9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白僵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王聘贤之经验方。王氏临床师古不泥,遣方用药,切中要害,疗效很好。 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

  • 谈三仁汤方中的主药

    谈三仁汤方中的主药

    方书中多以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为三仁汤方中主药。以“三仁”为主药,与方名切合,似无疑义。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四十一条:暑温“蔓延三焦,则邪不在一经一脏矣,故以急清三焦为主。然虽云三焦,以手太阴一经为要领。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暑湿俱化。且肺脏受生于阳明,肺之脏象属金,色白。阳明之气运亦属金,色白。故肺经之药多兼走阳明,阳明之药多兼走肺也。再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是虽以肺为要领,而胃与膀胱皆在治中,则三焦俱备矣。”...

  • 四逆汤以回阳救逆为主 温阳散寒与回阳救逆之异

    四逆汤以回阳救逆为主 温阳散寒与回阳救逆之异

    再议四逆汤治法 在以寒邪伤阳为基本特征的伤寒病治疗过程中, 四逆汤及其类方, 在温阳散寒, 防止少阴阳亡而绝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的基本方。 古今医家对四逆汤治法认识的不同 1.古代医家对四逆汤治法的认识 1.1四逆汤旨在温阳散寒说以陈修园为代表的医家认同此观点, 他提出四逆汤证为“急温症” (《伤寒医诀串解》) :“少阴为性命之根。起首脉沉, 预知已伏四逆吐利烦躁之机, 即《易》履霜坚冰至之义。...

  • 傅青主生化汤要重腹诊 生化汤要善加减

    傅青主生化汤要重腹诊 生化汤要善加减

    傅山,字青主,号公他,山西曲阳县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在医学上的成就尤以妇科见长。《傅青主女科》一书,为其代表著作。其论治妇科经、带、胎、产诸证发明颇多。下面谈谈笔者对其创制的生化汤的新认识。 生化汤承上启下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的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证、下瘀血汤等方剂皆有攻逐少腹瘀血之功效。傅青主在继承发扬仲景心法的基础上,根据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创制产后专方生化汤。该方由全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去皮尖)十四枚、炮姜五分、炙甘草五分组成,黄酒、童便各半煎服。方中...

  •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在药物组成、配伍特点、主治病机以及服用方法等方面颇具深意,值得中医学者仔细玩味,领会经方魅力之所在。 药物组成比例特点 五苓散中猪苓、白术、茯苓各一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它们之间的剂量比等于3:3:3:5:2。根据汉代与现代度量衡的换算,24铢等于1两,16两等于1斤,1斤等于现在的250克,进行计量换算五苓散一剂方中各药物的剂量约为...

  •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方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方

    组成及用法:白及、威灵仙、茅草根、茜草根、牛膝、蒲黄、丹皮、冬花、藕节、川贝、四块瓦、侧柏叶各9克,全当归15克,共研细末,每服5~9克,童便老酒兑服。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李文孝的经验方.一般吐血证皆因五脏积热冲击血脉致其破损所致,本方中有大队凉血收涩止血不难解,惟威灵仙、四块瓦、全当归三味需分析解释之。 威灵仙苦辛微温,祛风通十二经络,若湿火郁遏,血滞痰阻者可疏通流利之;四块瓦为金粟科植物,性温微辛,善调经,治跌仆损伤、风湿疼痛、劳伤筋骨,因知其...

  • 主治灼口综合征 滋阴清心灼口汤

    主治灼口综合征 滋阴清心灼口汤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淡竹叶10g,生地10g,通草5g,生甘草5g,薏苡仁30g,知母10g,生石膏30g(先煎),芦根30g,地骨皮10g,石斛10g,陈皮10g,茯苓10g。 功效: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主治:...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用一个词概括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就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王清任在此方之下所列十九种病证,全部都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临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应视情况作调整:大便稀者加茯苓,减当归、生地、桃仁用量;舌质淡黯者赤芍用6g,舌质偏红者可用10~15g,舌紫红者可加到30g;柴胡多用会加重烦躁、兴奋、失眠;便秘者,桔梗可加量,不欲饮食者桔梗用量不宜大;头部症状重、精神症状明显者,川芎可用至30g。 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是一首极其好用的方子,所...

  •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 升降散组成主治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 升降散组成主治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历代创立了许多有效方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在诸多方药中,本书首推杨栗山之升降散。杨氏以升降散为治温总方,其余14方,皆升降散之加减。对杨氏治温15方,蒲辅周先生甚为赏识,于《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悉予转录。赵绍琴老师对升降散倍加赞誉,加减灵活,应用极广。余受老师影响,应用升降散也颇多,疗效确切。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 组成主治 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