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 第39页

安 第39页

  • 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

    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

    “如果家里忽然有人中风了,安宫牛黄丸可是救命的药”,这种说法在不少老年人当中口口相传,因而它被奉为家中常备的中风急救“神药”。不过,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也真不少。 误区一:长期吃能护心脑。不知从何时起,坊间有人开始将安宫牛黄丸宣传成养生保健的“补品”,老人吃了能强身健体、保护心脑;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吃了能预防中风和心梗;小孩吃可助调养并改善体质。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它由牛黄、犀角、黄连...

  • 安宫牛黄丸不可滥用

    安宫牛黄丸不可滥用

    数年前开始出现一股错误的养生风潮——安宫牛黄丸按节气服用预防中风。有的地区宣扬每月服用一丸,有的地区宣扬每季服用一丸,还有的地区宣扬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都要服用一丸。这些宣传大错特错,误人不浅。高危人群中风的预防是每日必做功课,节气养生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代替日常预防。一次暴饮暴食、一次怒发冲冠、一次忘记吃药都可能诱发中风。日常调摄不可忽视。 性至寒凉,重症急救 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鞠通悲愤于广大百姓“不死于病而死于医”...

  • 黄芪菟丝子汤,落花安神合剂,王翘楚的经验方

    黄芪菟丝子汤,落花安神合剂,王翘楚的经验方

    黄芪菟丝子汤和落花安神合剂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翘楚的经验方,今略述二方用法如下。 黄芪菟丝子汤 组成:黄芪30g,菟丝子15g,金樱子15g,芡实30g,制狗脊10g,补骨脂10g,合欢皮30g。 功用:益气固肾,缩尿安神。 方解:女性尿道综合征主要由肾气亏虚,下元失固所致。黄芪菟丝子为君药,补益肾气,填充肾精,金樱子、芡实为臣药,固涩缩尿;制狗脊、补骨脂为佐药,强肾固脊;使药合欢皮入心肝经引药共奏安神之效。 主治:肾虚综合征(女性尿道综合征)。腰酸乏力,失眠...

  • 益气养阴安心神 五参芪汤

    益气养阴安心神 五参芪汤

    李敬孝,1945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脾胃肝胆疾病等内科杂症的治疗,并对亚健康状态、久病、慢病、大病术后体质调理等有丰富经验。 组成:生晒参10g,黄芪50g,太子参15g,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炒酸枣仁25g,柏子仁15g,丹参25g,瓜蒌皮25g,山楂25g,檀香10g,砂仁10g,当归20g,桔梗15g,苦参10g,炙甘草15g...

  • 12失眠方 助眠安神

    12失眠方 助眠安神

    失眠之证,常由五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其中尤以心、肝、肾三脏为主。由于原因不同而有虚实之别。虚火内扰,心肾不交,则表现为惊悸、神疲、健忘、虚烦不眠等多为虚证;若外受惊恐或肝郁化火、肺热扰心、心神不宁,则见烦热、惊恐或善怒,夜不得眠等多为实证。前者当用滋养安神之晶,后者则以清肺平肝品调之。 传统安神助眠保健方以补益为主。常用的食物有莲子、大枣、酸枣、百合、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以及动物心脏等。睡眠改善后,可以使大脑疲劳恢复,有利于学习记忆。从这点来讲,安神之品也有一定的益智作用。 [方一] 大枣5枚,粟米...

  • 不安腿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又称“不安肢综合征”,由Ekiom首先报告病历,主要症状特点为。 1. 入睡前发作。 2. 双(或单侧)下肢不自主抖动,酸,麻,胀,痛,蚁行感,烧灼感。 3. 严重影响睡眠,患者患病时常以敲打下肢,散步,按摩等方法缓解病痛,熟睡后症状即行消失,白天没有与之相关的症状。 不安腿综合征 治疗方处方与用法:鸡血藤30克(先煎),丹参12 克,炙黄芪20克,桂枝 15克,白芍12克,生姜 2片,大枣5枚,红参5 克(另煎兑服)。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和营,温通经...

  • 手指“走路”安神助眠 左鼻呼吸缓解头痛

    手指“走路”安神助眠 左鼻呼吸缓解头痛

    手指“走路”安神助眠 一些人会有失眠的症状,这时该怎么办呢?可以学着用手指“走路”来缓解失眠症状,新鲜又好玩,不妨来试试。 按照中医理论,手指和经络是相通的,全方位活动手指,不但能够疏通经络,还可有效地开发脑细胞。每天临睡前用手指在桌面上横着走“一”字,也可以走“米”字、“8” 字,还有五角星、S形路线等。每次练习10 分钟左右,有利于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促进睡眠,镇静安神。 张云松 左鼻...

  • 小暑时节 调理脾胃 养心安神 合理避暑

    小暑时节 调理脾胃 养心安神 合理避暑

      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小暑时节。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05度,阳光强烈,暑气上升,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宋代李重元《忆王孙·夏词》中:“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谚语也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出闷热的天气,常使人体感不适,心烦乏力,若调理不当,常常致病。   调理脾胃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其实在中医学里有“五季”之说,除春、夏、秋、冬外,小暑到立秋之间被称为&ldq...

  • 荣筋熄风法治愈不安腿综合征

    荣筋熄风法治愈不安腿综合征

      笔者曾用滋阴养血、荣筋熄风法治愈一例不安腿综合征,现报告如下,愿与同道商榷。   吴姓女婴,半岁,两小腿内侧不停地互相摩擦,哭闹不休,入夜尤甚,难以入睡,易于惊醒,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乳食不思半月。经当地县医院儿科确诊为“不安腿综合征”,因西药毒副作用较大不敢使用,遂建议找中医大夫诊治。   刻诊:患儿两小腿内侧不停互相摩擦,局部红肿,并有擦伤及出血点,颜面潮红,烦躁不安,哭闹不休,舌红少苔,指纹暗红。   中医辨证:精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治宜滋阴养血、荣筋熄...

  • 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

    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   释文:养生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避免虚妄的欲念,享受已经拥有的现实生活。这就是说,不管吃什么样的食物都觉得甘美,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觉得合适满意,以喜爱和遵守自己的风俗习尚感到快乐。社会地位高的人不歧视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也不嫉妒地位高的人。这样的人民大众就叫做“朴民”。“朴民”能禁得住各种诱惑,任何...

  • 安度夏日 首当养心

    安度夏日 首当养心

    夏季从心养生 夏天,天阳下济,地热上升,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人与日月相应”,在人体五脏之中,心属火,与夏相合。因此,安度夏日,首当养心。 防暑降温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人心。暑邪内伤“心神”,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兼之其升散的特性,使腠理开泄,不断出汗,耗气伤津,造成人体中暑。所以,夏季养心,防暑降温是重要一环。 静心养神炎夏,不仅在外要注意防暑,在内还须注意养神。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

  • 和善安逸的养生之法

    和善安逸的养生之法

    老人间相处,多与人和善,是一种换取自身安逸的养生之法。在与人和善之中,虽把自己的慈眉善目留在他人心中,更把他人的和气笑靥绽开在个人胸臆。这种舒畅和豁达,无疑会使得身心健康。 与人相处,不能宽以待人,善意析事,凡事总觉得自己吃亏,看哪个也不顺眼,对人尖酸、对他刻萍、事事处心积虑费尽猜疑,只能使自己心悸气短、头昏脑涨,到头来自己身心不安,甚至招惹病患临身。 与人和善既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因此,老年人应学会与善者居、与善者处。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马克思说过:“...

  • 若要小儿安 三分饥与寒

    若要小儿安 三分饥与寒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老祖宗的话总是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这次回家过年,内弟家的小宝贝已经快6个月了,家人呵护备至,甚至重新安装了暖气管道,生怕孩子招了一丝寒气,更别说渴着饿着了。   但令人揪心的是,孩子咳嗽1个多月了,还是不见好。用药吧,怕副作用,对孩子不好;不用药吧,又怕拖下去出问题,这个纠结啊。   我们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小宝贝看病。若论小儿治疗,古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多用药,推拿最佳,副作用小,而且疗效卓著。因此小儿推拿历来备受推崇。于是我和太太轮番上阵,根据周尔晋先生...

  • 翡翠 养五脏 安魂魄 明耳目

    翡翠 养五脏 安魂魄 明耳目

    翡翠是非常有灵性的玉石,长期佩戴不但能够愉悦身心,而且对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翡翠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佩戴,能够被人体吸收。翡翠的作用远远不止这样,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有“除中热、解烦焖、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明耳目”等疗效。 急性心痛 有人患有急性心绞痛,发作起来胸闷得喘不过起来,疼痛难忍。在中医上被称为“胸痹”,“真心痛”多由于风邪侵气乘心,血瘀阳衰,心脉痹阻而来,在《诸病源候论》中有详...

  • 托踏应无病 三眠魂自安

    托踏应无病 三眠魂自安

    “托踏应无病,三眠魂自安。”这句话出自清代雍正帝时的总理事务大臣马齐所著的《陆地仙经》。此书中记载的养生方法很有借鉴意义,尤其值得勤奋工作但疏于保健的公务员和上班族们学习。 “托踏应无病”。原书中对此句的注解是:两手上托如举千斤之重,两脚踏地如竖石柱之直,尽力上托,闭气不出,待气促,徐徐呵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顶”天“立”地,使劲儿“伸懒腰”,但要注意伸的过程中注意先吸气后憋气,憋不住的时...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 养心安神就是“安眠药”

    养心安神就是“安眠药”

    有人感叹“春眠不觉晓”,也有不少人“众人皆睡我独醒”——饱受失眠之苦。研究表明,较长和较短睡眠时间都使冠心病发生危险增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主题确定为:“关注睡眠,关爱心脏——生态好睡眠,拥抱正能量”。 每天睡眠7小时 对心脏最好 研究显示,包括打盹在内,每天睡眠时间超过或不到7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较高。 心血管疾病是美国的头号杀手。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

  • 中药质量 复方制剂 保证中药安全

    中药质量 复方制剂 保证中药安全

    中药注射剂代表了中药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平。神威药业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中药注射剂、中药软胶囊和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基地。在技术方面,神威药业拥有国内唯一一条全自动控制中药提取生产线,首次实现了物料输送管道化、生产过程程控化、质量控制自动化、药品包装机电化。 神威药业承担国家发改委项目3项,包括中药制剂先进工艺单元集成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降脂通络软胶囊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药注射液质量标准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率先将全自动动态逆流提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全自控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二级反渗透加EDI...

  • 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姜元安先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姜元安先生

    人至暮年,常忆往事如烟,但多已忘却,唯有我这名草根中医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姜元安先生之友情,总是魂牵梦绕。 1985年,我去参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振兴中医”学习班。报到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身材高挑,操江南口音,20多岁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就是后来与我相交10多年的挚友——姜元安先生。 上课前,得知授课者均为中医大家,刘渡舟、董建华、赵绍琴……能一睹大家风范,聆听大师讲学,是我这个土郎中梦寐以求的夙愿,心中充满愉...

  • 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徐经世

    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徐经世

    •从医60年,他始终把解除病患、攻克顽疾视为己任,淡泊名利,朴素节俭,博爱宽容,真诚旷达,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竭尽心力。 •他善于思辨,勤于总结,融汇百家,汲取新知,体察世事人情,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提出“尫痹”非风论,“杂病治因在郁,其治在脾,调之在肝”的学术思想;从临床实践当中总结出“肝胆郁热、脾胃虚寒”这一病机理论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肿瘤术后治在“扶正安中”的思想,临床运用,效...

  • 冬季养生要保持精神安静 做到含而不露

    冬季养生要保持精神安静 做到含而不露

    寒冷的冬天,朔风凛冽,冰雪交融,阳气潜藏,阴气极盛,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冬季养生重在养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就人体而言,此时既可表现为生理上的“冷酷”,又可反应在心理上的“无情&rdq...

  • 养神全形 养形安神

    养神全形 养形安神

    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先生双脚跟一直持续地疼,开始没当回事,谁知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来到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病区找到邓素玲主任医师。 足跟痛的原因 邓素玲说,足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具体分析,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

  • 梦游症怎么治疗 活血通窍养血安神

    梦游症怎么治疗 活血通窍养血安神

      周某某,女,32岁。1977年2月6日初诊。患者3年前有夜间迷糊史,未予治疗,逐渐发展成夜间默然自起,或在家中做如扫地等家务事,或出户游走,然后归床入睡,次日问其皆自不知其事。日复如此,久而面黄肌瘦,精神疲惫,头昏脑涨,食欲减退,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腿酸痛。舌暗淡,脉沉细。   辨证为心血不足、气血逆乱为主,治以养血安神、活血通窍为主。   处方:丹参30克,夜交藤30克,云茯苓15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炒酸枣仁5克,...

  • 一冬安眠养好生

    一冬安眠养好生

      进入11月份,早晚寒气越来越重,正是秋冬养生的大好时节。然而,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补冬”即是要服用大量有营养的食物或药物,却往往忽略了睡眠亦是养生的关键。针对秋冬季节,如何科学养生这一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新本。   王新本说,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

  • 朔风凛冽的三九天 高血压怎样才能安度

    朔风凛冽的三九天 高血压怎样才能安度

      朔风凛冽的三九天,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是个“关口”,稍有疏忽大意,极易导致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病,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高血压病人怎样才能安度三九寒冬呢?   情志宜和。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如太过则会引发疾病。中老年高血压病人面对朔风凛冽,雨雪纷纷的阴霾天气,体内阳气易被扰乱而变得情绪抑郁,萎靡不振,心情烦闷,极易促使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驾驭好自己的“七情”。《黄帝内经》云...

  • 安贫乐道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

    安贫乐道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

    前人诗曰:“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这首诗颇耐人寻味,不仅透出了一种安贫乐道又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还蕴含着深深的养生哲理。 “比上”有动力。人一生的发展,需要树立高目标,有目标,方有动力,才能不断前进。此所谓“比上”是也。事业当如此,生活当如此,养生亦当如此。事业有目标,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坚定前进的信念;生活有目标,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体现活着的价值;养生有目标,才能积极探求养生理论...

  • 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

    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湖北蕲水医家庞安时(字安常)交往密切。东坡擅长书法,经常有朋友馈赠他好墨。有个人家里收藏的一款廷跬墨已历经好几代人了,不幸患重病,庞安时妙手回春,坚决不肯要病人送的钱财,只求廷跬墨。不久庞安时以这款宝墨与东坡交换,换取了几幅字画。苏东坡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还主动替他做广告,说他医术高明,善于治疗怪病,治疗伤寒,手到病除。 《东坡志林》载:庞安时行医不志于利,每次都要求以善书古画作为他的报酬,倘若得到满足常会喜上眉梢。九江胡洞微道士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医术,也继承了老师“...

  • 宁心安神助睡眠 缓解不良情绪《普庵咒》古琴曲

    宁心安神助睡眠 缓解不良情绪《普庵咒》古琴曲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为焦虑、不安、失眠困扰,笔者推荐一首古琴曲《普庵咒》,可在睡眠前听听,有缓解不良情绪作用,宁心安神助睡眠作用。 古琴曲《普庵咒》,又名《普安咒》或《释谈章》,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公元1592)。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相传这一神咒可消灾解厄,令虫、鼠、蚊、蚁远离,凶神恶煞走避,常予持诵可普安十方、安定丛林、驱除虫蚁、蚊蚋不生。 古琴曲《普庵咒》,...

  • 民国中医陆仲安 善用黄芪

    民国中医陆仲安 善用黄芪

      陆仲安是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因他善用黄芪,故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以此与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孙中山先生在病危之际,亦曾请他诊治过。   1920年秋季,我国著名学者胡适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身体逐渐消瘦,经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为晚期糖尿病,当时认为无药可治,嘱其回家休养。胡适得知自己患的是糖尿病后,忧虑万分,陷于绝望之中。这时,好多亲友、同事前来探望,有的人提议:既然西医已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何不去请中医诊治,总不能...

  • 养神重在安神修神 养形借助按摩

    养神重在安神修神 养形借助按摩

    “我平时就喜欢写写字看看书,再或走走路,爬爬山,心情好身体也好。不要想那么多,不要让自己那么累,也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谈到养生,国医大师刘祖贻说得很轻松,觉得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自然会很健康。就是锻炼,也应当锻炼得轻松些,学会放松才是养生的关键。 刘祖贻就住在岳麓山脚下,休息的时候经常要求家人陪他一起去爬山。山并不高,坡道也很舒缓,但一位八旬老者还是能吸引来不少的目光。他总是说,身要动心要静。上午去爬过山,午休过后,一般就会展开纸写上一些诗句。诗句中,一半源自古人,一半则...

  • 北宋传奇人物 刘安世

    北宋传奇人物 刘安世

    宋代岭南瘴病相当严重。《曲洧旧闻》说:“峤南山水极佳而多奇产,说似中州,人辄颦蹙,莫有领其语者,以其有瘴雾,世传十往无一二返也。”死亡比例虽然有点夸大,但真实事例确有不少。如宋真宗时,廉州“炎瘴尤剧,数年间守土沦没者四人”。官员张祖顺赴任梅州,“从行者多困于瘴疠,第四子序卒于梅。君念之切,阅月而君亡”。官员郑刚中贬谪封州(今封开)时,随行三个仆人中,“瘴杀其二,余一人汪举虽脱命鬼手,然毒沴不去,气血枯凋”。 宋代不再...

    养生秘方 2024-03-07 16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