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 第30页

民间 第30页

  • 保存民间濒临失传的中医药种子

    保存民间濒临失传的中医药种子

    降低民间中医执业门槛,不是保护落后,也不是给“伪中医”以可乘之机,而是保存民间濒临失传的中医药种子,兴废继绝。 浙江温州民间著名中医潘德孚日前去世。虽然他医术高超,却一直没有取得最低的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他的诊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缔。 潘德孚的经历,在民间中医里颇有代表性。自古以来,中医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民间中医能够生存下来,大多是因为有一技之长。随着《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当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民间中医虽然看得了病,却未必能考得上证...

  • 科班中医 民间中医 各有优势各有缺点

    科班中医 民间中医 各有优势各有缺点

    @甘肃刘维忠 现在的省级名中医评选有一条规定,必须有副高职称,这个条件把基层一些看病好、影响大的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排除在外,把一些经过几代师带徒出来的好中医排除在外不合理。建议未来取消。 @贠克强 民间中医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受到学院式、牵强死板理论的影响,一开始就接受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医。要说我对中医有丁点收获的话,也是从学院理念中摆脱出来,当然,学校学习还是铺了底的。 @北京马应龙眼药 民间中医也要注意几点:不要说大话和过头的话,要说实话...

  • 黑药皂 哈萨克族民间治疗疾病

    黑药皂 哈萨克族民间治疗疾病

    在哈萨克族民间至今一直使用着一种黑药皂,这种药皂除了可以清洗污物外,还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黑药皂采用天然植物通过民间传统工艺制成,含有土荆芥、荨麻、大叶藜、葵花茎 4种药物。土荆芥具有祛风、杀虫、通经、健胃、止痛的功效,对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荨麻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平肝定惊、消积通便、解毒等功效,能防治多种疾病;大叶藜具有通经、活血、止血的功效;葵花茎为向日葵的茎,可治疗尿路结石、小便不利等。 制作方法是将上述4种药物混合烧成灰,把灰放人铁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过滤,保留沉淀物。将沉淀物用大火烧制并不...

  • 壮族民间滚蛋疗法

    壮族民间滚蛋疗法

    滚蛋疗法是用蛋在患者身体有关部位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应用简便,疗效确切,故在壮族民间广泛使用。 蛋的选择:目前多选用鸡蛋,也可选用鸭蛋或鸟蛋,蛋以新鲜的最佳,不能用变质之蛋。 操作方法:①热滚法:备蛋两个,加水750~1000毫升,煎沸煮熟,根据病情需要,可添加适当药物与蛋同煮,如感冒加生姜、艾叶、葱白等;风湿病加杜仲、羌活、桑枝等;跌打损伤加桃仁、红花、金腰带、三百棒等;消化不良加山楂、内金、神曲等。煮熟后,将蛋浸于药液中保温备用。取煮好的温热蛋1个,趁热在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

  • 民间壮药歌诀

    民间壮药歌诀

    壮药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以温、热、寒、凉、平五性和酸、甜、苦、辣、咸、麻、淡、涩八味统引其性味与功能。壮医方剂的配伍以主药(公药、母药)、帮药和带药为组合原则,以辨病、辨症为依据用药。笔者长期从事于壮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现根据民间歌谣把壮药的药性、药味和野外采集辨识归纳整理成歌诀如下,供广大壮医爱好者参考。 壮药性昧歌诀 酸主固涩能收敛,涩精固脱止汗涟; 甜味调气又补虚,三气同步可延年。 苦能燥湿寒清热,善解热毒排便难; 辣行气血兼解毒,畅通两路去风寒。...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民间
  • 民间几种菊花酒的制作方法

    民间几种菊花酒的制作方法

     重阳佳节,我国人民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 民间香菇疗疾方

    民间香菇疗疾方

    香菇味道鲜美,中医认为,香菇性味甘、平,归胃、脾、肝经,具有滋补强壮、益气健胃等功效。适用于老年人身体虚弱、食少纳差、中气不足等症。 治体质虚弱、畏寒怕冷:香菇10克,用水泡发后,切丁,加适量水煮20分钟;鸡蛋1个,打破搅拌后,入香菇沸水中,加调料少许服食。每天1次,连服15天。 治慢性肝炎:香菇25克泡发洗净,童子鸡1只,去毛杂内脏,一同人锅加水炖煮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后食肉喝汤。 治尿多尿频:干香菇20克泡发洗净,红枣、冰糖各10克,鸡蛋2个。将鸡蛋去壳打散,与香菇、红枣、冰糖同置于容器内蒸熟,每天早餐吃1次。...

  • 桂圆药食 民间药膳方

    桂圆药食 民间药膳方

      龙眼又叫桂圆,主产于我国南方。龙眼肉质鲜嫩、色泽晶莹、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是优于荔枝的佳果。祖国医学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具有补心健脾、养血安神、补精益智、壮阳强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贫血、自汗盗汗、脾虚泄泻及妇人产后浮肿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龙眼肉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腺嘌呤、胆碱等成分。某些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降低血脂,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因而可防治老年人常见的癌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并具有抗衰老作用。我国民间流传有不少龙眼入药膳的妙方,制作...

  • 牛蒡杜民间流行的养生食谱

    牛蒡杜民间流行的养生食谱

    下面是民间流行的牛蒡食疗汤谱: 牛蒡猪肚汤:牛蒡丝100克,肥猪肚1个,豆豉、葱白各适量。先将猪肚洗净,猪肚与牛蒡丝同时放入开水锅中,煮至猪肚将熟,再加入葱白、豆豉、盐调味,捞出猪肚切成片即成。此汤补脾益气,适用于糖尿病。 牛蒡海带羹:牛蒡100克,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将牛蒡丝、海带和草决明一同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煨汤熟后去草决明(牛蒡可食用)即成。可以清肝化痰,适用于结膜炎、高血压、肝火旺引起的面赤头痛等。 牛蒡杜仲羹:牛蒡100克,鹌鹑3只,杜仲30克,怀山药60克,枸杞子15克,生姜8克,红枣5个克,...

  • 民间揪痧疗法

    民间揪痧疗法

    揪痧是民间最古老的传 统疗法之一,它不花任何费 用,操作简单,一学就会,不 需任何器具,根据病情,选择 适当部位揪之,还可以给自 己施治,非常实用。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对 皮肤反复揪扯夹挤,可将皮 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 透到皮下,造成皮下瘀血,可 以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起 到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 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 作用,同时还可增强身体的 抵抗力和免疫力。 揪痧可以治疗感冒引 起的头痛、咽喉肿痛、声音 嘶哑,对于颈、肩、背的疼 痛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头痛可揪太阳穴、印堂 穴;咽喉痛可选择...

  • 木瓜的民间疗法

    木瓜的民间疗法

    1.木瓜粥:取木瓜30克,粳米100克,入锅煎煮,熬至米烂粥熟.加红糖适量,稍煮溶化即食。每日早晚服,连服数日;可治小腿抽筋、脚气水肿。 2.木瓜汤:取木瓜片100克,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加水适量共煮沸,改文火再煮10分钟,吃瓜喝汤,主治银屑病。 3.木瓜奶:取一大片木瓜切成若干小片,再备半杯牛奶,共放入果汁中,再掺入少量清水、蜂蜜,搅拌均匀后即成木瓜奶,常服可美嫩容颜、消食减肥。 4.木瓜羹:木瓜100克,银耳15克,北杏10克,银杏12克,冰糖适量,共入锅炖煲20分钟,即可食用。能养阴润肺、滋润皮肤、延缓...

  • 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谋划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措施,先需营造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氛围。政府应制定灵活多样的中医药卫生政策,对于社会上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也要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更应重视一些传承千年的民间偏方。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间的有些中医偏方确实效果神奇,能够治疗一些顽疾。因而一些偏方传承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经久不衰。 笔者认为,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加强与中医偏方继承人沟通和交流,组织专门人员收集偏方,认真分析研究,全面总结其中的规律...

  • 民间常用食谱 猪肺与剑花

    民间常用食谱 猪肺与剑花

      食材与做法:猪肺与剑花10:1备料,前者用食用油清炒,后者用清水侵泡,再与开水及蜜枣3~4枚同置于砂锅内煲2小时左右,依据个人口味加盐、胡椒粉即可食用。   食疗理论中素有“以形补形”的说法,诸如核桃补脑,猪肚煲白胡椒止胃痛,猪心炖柏子仁缓解心悸等。剑花猪肺汤取肺之形补肺之气,加之剑花能“止气痛,理痰火咳嗽”(《岭南采药录》),此汤有很好的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冬肺燥、口气秽臭。   此方为民间常用食谱。主要以肺燥偏有痰火者更宜,咳痰清稀,...

  • 民间用桃疗病方

    民间用桃疗病方

    桃子、桃仁、桃花、桃木、桃树叶、桃木胶、桃干都可用来治病。 治阴痒阴道滴虫病):桃仁适量捣烂,用纱布包好,塞入阴道。每日晚上入睡前要换一次,连续数次可止。如无桃仁,可用洗净的鲜嫩桃叶代。 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出血腹痛:桃仁:5克,丹皮5 克,红花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久痢不愈:桃花 15~20朵,水煎服。或以开水冲泡代茶饮。 治浮肿腹水、脚气足肿、大便干结、小便不利:白桃花焙干,研细末,每次3克,加蜂蜜冲开水调服,以大便水泻为度。 治产后血闭:桃仁 15~20枚(去皮、尖),藕 1块,水煎...

  • 民间消解“春困”泡杯花草茶

    民间消解“春困”泡杯花草茶

      民间有“春宜饮花”之说,闲来泡杯花草茶来喝,可振奋精神,消解“春困”。   玫瑰薄荷茶   选玫瑰花干花蕾4~5枚,薄荷叶5片。共置茶杯中,沏入开水,加盖浸泡10~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待茶凉后饮用口感更佳)。本茶之玫瑰花有活血散瘀、疏肝解郁作用,薄荷清凉除热、醒脑提神,合用可提神散热,使人精神振奋,烦热顿消。   腊梅枸杞茶   选腊梅花干花蕾6~8枚,枸杞子10~15粒。共置茶杯中,沏入开水,加盖浸泡15~2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本茶之腊梅花...

  • 中医有许多雅称和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医有许多雅称和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雅称和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苍生大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他主张:“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深心凄怆...

  • 偏方只在民间流传

    偏方只在民间流传

    有些人抱有“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绝症靠偏方”的错误想法,总是对民间偏方奉若神明。其实,疾病无论大小,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国家明文规定,药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安全和有效。偏方只在民间流传,显然没有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及疗效的保证。 如泥鳅,一向被誉为“水中人参”,中医认为,泥鳅味甘、性平,能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补益肾气,《本草纲目》也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生泥鳅外面的那层滑液...

  • 壮族民间治疗痧症

    壮族民间治疗痧症

    本法为壮族民间治疗痧症的一种常用疗法。 其操作方法为:患者取正坐或侧卧位,暴露胸背部及上肢,术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或右侧,两手分别在患者的胸背部由轻到重,从上而下均匀地刮,刮至皮肤微红为宜,继而刮至肩肘部,然后以浸过油烘热 (适度)的纱布,自肩部环绕缚扎至距指端2~3厘米处,用生姜或者蒜消毒指端皮肤,以三棱针针刺放血少许,松开纱布按摩缚扎处3分钟。 接着用烘热的桐油擦胸口(膻中处)和足心(涌泉),最后用艾条温和地灸此二穴,令全身微微出汗为宜。每天1次,两次为1疗程。...

  • 维吾尔族民间用石榴治疗疾病

    维吾尔族民间用石榴治疗疾病

    石榴(维语叫阿娜儿),不仅酸甜可口,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用石榴来治疗一些疾病。 石榴皮:石榴皮有固涩、止泻、健胃、驱虫的功效.当地民间将石榴皮用木炭火焙至微黄,泡水频饮.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取石榴皮、野沙枣适量水煎服治疗腹泻效果更佳、石榴皮水煎取浓汁能治疗绦虫病。 石榴汁:石榴汁有较好的补血、安神、健胃、养颜的功效。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每天喝一杯石榴汁.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多余脂肪,并能软化血管.还能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石榴汁与核桃仁同服可健脑、提高记忆力.与桑葚汁同服能治疗贫血和失眠。 石榴子:将...

  • 民间扑灰碗疗法

    民间扑灰碗疗法

    扑灰碗是民间流传甚久的一种烫熨疗法,常用于感受寒邪而致的肚子痛、肚子胀、泄泻、肢体冷痛等病症。 方法是用瓷碗1个,盛1平碗约 70~C左右的柴灰末,再用一条比碗宽的湿毛巾盖在灰碗上面,将碗口倒扑过来,包好碗口,把毛巾角打上结即为灰碗。令患者仰卧,将碗置于患者腹部,医生持碗在患者腹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来回推熨,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灰冷了或毛巾干了可再换 1次继续用,1天1—2次。 扑灰碗时要特别注意温度,温度太高会烫伤皮肤,温度过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注意毛巾要捆紧,不要让柴灰末漏到肚皮上。发烧、皮肤发...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疗法民间
  • 民间点穴“开锁”疗疾

    民间点穴“开锁”疗疾

    点穴“开锁”法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治病方法,专用于摔倒、跌扑而致人气闭昏迷、不省人事的救治,此法具有立见神效之功。 所谓“锁”,是指经脉关闭之意,共分为“金锁”、“银锁”、“铜锁”、“铁锁”4部位。“金锁”位于肩峰至“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摸脖子后有骨头突起处)连线的中点,相当于“肩井穴”(肩上凹陷...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民间
  • 敦煌民间灸法:产后馒头灸

    敦煌民间灸法:产后馒头灸

      敦煌医学世界闻名,《灸经图》为后世研究针法、灸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敦煌民间也有一些特殊的灸法流传。笔者在酒泉工作期间,经常有来自敦煌的患者提起产后馒头灸。去年有幸和来自敦煌的几位中医同仁交流后,将在当地民间流传的灸法——产后馒头灸,整理介绍给读者。   产后馒头灸是针对产后痹症的一种治疗办法。产后痹症主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由于风寒湿邪稽留,出现恶风恶寒,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关节活动不利,甚则关节肿胀等症状。又因为产妇明显怕风,稍有微风即感“寒风入骨”...

  • 壮族民间甲诊经验举例

    壮族民间甲诊经验举例

    壮族民间甲诊经验举例:用右手拇、食二指的指腹夹持患者上述手指末节的甲缘两侧,逐渐施加压力至甲背中部呈现出红色团块为度(两侧白、中央红)。 依据形态不同的红色团块, 判别疾病的类型。圆形团块 为感受外邪,但症状未显 露。球形团块为外感症状充 分显露。甲床面有芝麻状的 黑点(大于头发丝)者,表示 患者曾有外伤病史(黑点在 右手为左身躯受伤)。甲床 远端靠近甲缘处呈现弧形 的背弓向末端的红线图形 者,为患者有腰胀、失眠及 多梦之征兆。甲床面上见白 斑,按出现的久暂分另IJ提示 为:短暂性白斑(小于火柴 头)为脾胃虚弱且...

  • 德昂族民间医药及药方

    德昂族民间医药及药方

    世居在云南边陲的德昂族人民,在长久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医药。 下面的药方,是德昂族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方法: 治肺结核方:①.采桑叶数片,猪肉100克煮吃。②.丹参 150克,茴香根数根,煨红公鸡炖食。 治肺气肿、肺炎、气管炎方: ①。大力肺桑叶 30克,水煎服。 ②.砂仁30克,与红公鸡的心肺煮吃。③.鱼腥草叶晒干后,水煎服。④.马蹄叶适量,黄鳝3条,泥鳅1条炖食。 ⑤.香菜蘸蜂蜜吃。 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方:①.萝鲁叶数片,水煎服。②.攀枝花树皮适量,晒干,水煎服。 治肺癌、肝癌方...

  • 傈僳族民间传统药方

    傈僳族民间传统药方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地区。那里不仅林海苍茫,终年云雾飘渺,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长着数干种中草药。傈僳族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汇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这些药方是民族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从相关的史志文献中收集到部分药方,以供参考。 治头痛方: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克,捣裂入砂锅,加水3碗,文火煎个 1碗半,分2次服完。1剂可连煎3次,连服3日,对神经性头痛效果显著。 治咽喉痛方: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剂煎2 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2— 4天。...

  • 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

    穴位针灸治病民间歌赋

      不能翻身侧转属少阳之变;   无力伸展屈曲必太阳之故。   足尖下垂者病属阳明;   言骞流涎者当寻少阴。   卧不能坐起,大杼、肾俞效好;   臂不能外展,肩髎、外关甚夸。   握掌不能开,深刺后溪;   拇指不能翘,细寻列缺。   两股无力,环跳、伏兔但刺无妨;   足尖下垂,巨虚、承山必针有功。   肌肉萎缩者属气血不足,宜补或灸;   体肤浮胀者乃气血瘀滞,宜泻或刺。   炎暑季节,泻合谷清热醒神;   中暑之时,刺十宣通经开窍。   祛暑邪、...

  • 民间扑灰碗祛寒

    民间扑灰碗祛寒

    扑灰碗是民间流传甚久的一种烫熨疗法,常用于感受寒邪而致的肚子痛、肚子胀、泄泻、肢体冷痛等病症。 方法是用瓷碗1 个,盛1平碗约70℃左右的柴灰末,再用一条比碗宽的湿毛巾盖在灰碗上面,将碗口倒扑过来,包好碗口,把毛巾角打上结即为灰碗。令患者仰卧,将碗置于患者腹部,医生持碗在患者腹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来回推熨,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灰冷了或毛巾干了可再换1次继续用。1天1~2次。 扑灰碗时要特别注意温度,温度太高会烫伤皮肤,温度过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注意毛巾要捆紧,不要让柴灰末漏到肚皮上。发烧、皮肤发炎、火气重、局部肿...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民间
  • 三两三诀要 民间医秘传验方

    三两三诀要 民间医秘传验方

    三两三诀要 * 注:“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是民间医秘传验方。 (上) 三 两 三 是 妙 法 欲 知 晓 参 河 图。天 下 数 在 此中,甲乙 木是 阳 数 。 一 法 生 万 法 祖,三合局 是 诀 要。天 地 人在 其 中,阴阳 和 大 法 生。 执 其 要 法 其 宗,得之 者 效 而 宏。效 不 效 莫 折 中,如 发 矢 击 必 中。 分 阴阳明 寒 热,熟 药 性 参 本 经。断 机 要 分其 候,用 其 象 得 其 数 。 十二...

  • “贴秋膘”是民间的一种习俗

    “贴秋膘”是民间的一种习俗

    今日是重阳节,老年人更受关爱,本期节目,我们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主任中医师为大家教路。 专家简介 陈瑞芳,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孙光荣教授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三批中医优秀人才。主要从事中医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的课题研究,临床擅长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失眠等疾病,擅长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及养生保健知识的指...

  •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民间习俗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民间习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所以说如果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不一定有过重阳节佩茱萸赏菊的机会哦!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重阳节开始在民间流行并一直传承到今天的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