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 第32页
-
药饮伴君度炎暑:民间食疗
银菊饮: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开水冲泡后加白糖少许饮用,有清热解暑之效。三鲜饮:芦根30 克,鲜淡竹叶10克,鲜白茅根20克。开水冲泡后加白糖少许,待凉后饮用,有清热利尿生津之功效。玄麦甘桔饮:玄参、麦冬各10 克,甘草5克,桔梗6克。用开水冲泡,待凉水后饮用,能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双皮饮:鲜西瓜皮200克,鲜冬瓜皮50克,洗净;切片,加水煎煮后去瓜皮,加白糖适量饮用,具有消暑利尿,解烦止渴之功双。瓜皮荷叶饮:鲜西瓜皮100克,鲜荷叶1 张,切碎,加水煎煮后加白糖适量,凉后饮用。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润肺开胃。六...
-
民间传统健身 踢毽子防治“亚健康”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健身项目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它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踢毽子运动在我国普及得很广,是老少咸宜的健身方式。首先,毽子制作简便。只需用一小块布,包上一枚铜钱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开口的鹅毛管子,...
-
《中医药法》明确民间中医确有专长者可获医师资格
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中医药法》亮点在于,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律制度,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有人认为,立法降低了中医药准入门槛,为公众带来安全隐患。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问:中医药立法意义何在? 答:力求破解医师管理拧巴、制剂品种萎缩、药材质量下降等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
民间医药特色诊疗 中医康养 世界中医药大会
日前,经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落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据安徽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民间医药暨民间中医医疗机构基本现状现场调查报告”显示,安徽省17个地(市)105个县(区)接受调查登记的近千名民间中医人员,有三分之一无行医资质。为焕发民间医药人员的新活力,该诊疗中心将招募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传统医药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招录制度、考核办法和管理办法,使其在医疗机构特定区域内合法行医,发挥民间传统医药特色,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中...
-
民间饮用藤茶有六百年历史
清光绪年间,陈子贺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为此光绪皇帝十分烦恼。这一年,陈子贺回家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品尝了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回味甘甜。联想到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
-
壮族民间验方十二则
1.治腰疼:桃仁10克,酸葡萄10粒, 透骨草8克,威灵仙5克,水煎服,早晚各 一次,7天为一疗程。 2.治便秘:蜂蜜、猪油各等份,放在碗 内用锅蒸熟,早晚各服一汤匙,即可通便。 3.治外痔:河中鲜螺5个,用明矾研成 细末撒在螺肉上,把化来的水擦于患处。 4.治烫、烧伤:马铃薯2个,削去表 皮,捣碎取汁,擦于患部,效果佳。 5.驱蛔虫:南瓜籽50克,烘干研末,用 蜂蜜炼成小丸,每天2次,每次服5丸。 6.治鼻出血:韭菜100克,切碎加食盐 少许,捣出汁液,用50克醋泡10分钟,连 醋吃下,每天二次,两天可...
-
壮族民间特色治病技法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
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的发展源流及学术传承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一种特色治病技法, 它将针刺、拔罐与药酒外涂有机结合, 具有穴位刺激、拔罐负压、吸排瘀血和药物外敷渗透四重效应, 临床可治疗内、外、妇、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 疗效确切[1,2,3], 2010年始见于报道, 2013年入选全国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 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具有较大研究发展潜力。本文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 基于文化背景挖掘整理该疗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学术发展脉络, 总结其传承现状、学术特色...
-
灯火灸:我国民间古老而又独特的医疗方法
灯火灸疗法是流传于 我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又 独特的医疗方法,始载于 《本草纲目·灯火》,属于中 医学的“灸疗学”范畴,又名 灯芯灸、灯火蘸、烧灯火或 爆灯法。其治疗原理是通过 灯芯火对皮肤的温热刺激, 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对疾 病起到防治的作用。千百年 来,临床实践证明,灯火灸 施术方法简单,副作用少, 安全可靠,疗效较好。 施灸材料 灯芯草数根(药店有 售)、植物油(胡麻油、苏子 油、香油、豆油均可、、火柴 (或打火机)、普通消炎药 膏、紫药水。 施灸方法 一、明灯爆...
-
刮痧的作用和方法 一直流传和应用于民间
刮痧疗法就是运用手指或各种边缘光滑的工具,蘸上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刮痧介质,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刺、捏、拍、挑等手法,使皮肤表面出现瘀点、瘀斑或点状出血,即所谓“出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易学,器具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一直流传和应用于民间,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刮痧的作用和方法 刮痧具有活血通络、调王尚全整阴阳、排出毒素、自体溶血等作用。刮痧时需要用刮痧板(石器、陶器、苎麻、硬币、木器板)润滑...
-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 常见踢毽子方法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它是一项全身的运动,不仅要用腿脚,而且还要用腰协调配合,且上肢也要随同自然摆动,使整个身体协调性加强。常踢毽子的人,身心畅快,步履轻盈。这项运动还对腰腿痛等慢性病有良好的疗效,对心脏也可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常见踢毽子方法 盘踢法 一脚支撑,另一脚抬起,大腿向外转动,膝关节随着外张,小腿向上摆起。用踝关节发力,以腿的内侧踢起下落的毽子,踢时注意向上用力,使毽子垂直向上。以同样的方法,用另一只脚踢毽子。初学者可用手将毽子垂直抛起,踢一次后用...
-
透皮指疗术 一种湘西特色民间疗法 侗医外治法
侗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其包括五位一体观(天、地、气、水、人),七气(热、凉、平、收、退、补、散)六味(酸涩、苦、辣、香、淡、甜)药性理论,四诊法(看、摸、算、划),十纲辨病理论(玄、象、内、外、冷、烫、强、弱、血、气),五大治则(冷病热治、热病冷治、虚病补治、水病消治、毒病排治),六大治法(表散、补虚、收止、顺排、退毒、打赶),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侗医学理论[1]。 侗医善用外治法治疗疾病,尤其是各类骨关节疾病[2]。透皮指疗术是一种通过指压、刮痧痛点,并配合特定药液发泡及膏药敷贴的具有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