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 第31页

民间 第31页

  • 香蕉药用方:民间食方

    香蕉药用方:民间食方

    1.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①每日吃香蕉3-5只;②香蕉50 克,研碎,加入等量的茶液中,再加适量白糖,即为香蕉茶。每次服1小杯,每日3次;③香蕉柄 25克,白菜根1个,水煎加适量冰糖服;④香蕉皮30~6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肠热痔疮出血、大便干燥:每晚临睡前吃2~3个香蕉。 3.治燥热咳嗽,日久不愈:香蕉1-2个,加冰糖适量。隔水炖服,每日2次,连服数日。 4.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香蕉根适量,去除根皮,洗净捣烂取汁,蜂蜜调匀。每次服100-150 毫升,每日3-4 次。重型病人应配合药物治疗。 5....

  • 民间有“常喝黄芪汤 防病保健康”之谚语

    民间有“常喝黄芪汤 防病保健康”之谚语

    黄芪是著名的补气中药,被誉为“补气之最”“补药之长”。黄芪泡茶或煎水代茶饮用,养生疗病兼得,且经济简便实用,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之谚语。 临床上,黄芪茶饮可用于气虚引起的病症,但更适合于: 体虚多汗:取黄芪30克,大枣5枚,水煎分3次温服,日1剂。 气血亏虚:取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煎水代茶饮,日1剂。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取黄芪15克,泡水代茶饮,日1剂。...

  • 沙虫的民间流行食疗药方

    沙虫的民间流行食疗药方

    沙虫又名光裸星虫,其形状呈长简形,长约12~ 22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所以又称裸体方格星虫。 沙虫更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疗价值。其性平、味甘、成、有滋阴降火,清肺补虚之功效。据记载,凡有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痨咳嗽,胸闷痰多以及妇女产后乳汁稀少等症状’,最宜食用沙虫;对子肺痨咳嗽、神经衰弱、小儿脾虚或干燥症,用沙虫加姜片煲瘦肉汤饮服有疗效。另记载,沙虫滋阴补肾,小孩因肾亏而夜尿频繁者,煮沙虫粥吃可起到良好疗效,而夜尿的人吃煲炖的沙虫亦有效果。 据药书记...

  • 夏天预防火 两种民间膳食偏方

    夏天预防火 两种民间膳食偏方

    肉禽类食品多是温热性,而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所以容易上火的季节,可多吃鸭肉。《本草纲目》记载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可补虚生津、利尿消肿,适用于阴虚内热引起的低烧、便秘、食欲不振、干咳痰稠等症。营养分析表明,鸭肉中胆固醇含量相对来说并不算高,所以胖人也可以吃些柴鸭、瘦鸭一饱口福。 夏天气温高,气候炎热,使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吃的营养、又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

  • 白菜古称“崧”民间用白菜治病单方

    白菜古称“崧”民间用白菜治病单方

    白菜古称“崧”,其历史比粮食作物还要远古。其正式改名为白菜是在宋代。 白菜药用的最早记载,见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指出白菜有“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的作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说,白菜“甘温无毒,利肠胃,除心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冬汁尤佳”。 白菜家族中油菜,小白菜,洋白菜等,也都可作药用,记载有:“油菜散血消肿,捣敷治乳痈丹毒”之说。古代医术记载油菜籽可治难产。洋白菜含有丰富的维...

  • 让主角发言——在2006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让主角发言——在2006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闭幕以前,我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的目的 我们召开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一些论文作者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吗? 是为了提高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吗? 是为了显示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成就和政绩吗? 是,但不完全是。这些都不是根本的。 我们召开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医药创造,保护民族医药文化,发现民族医药人才,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寻找中国传统、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 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

  • 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民间药膳秘方 中药生产企业

    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民间药膳秘方 中药生产企业

    近日,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出台《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人才工作要点》,对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四项措施,包括启动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 2015年,该市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方面,开展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验收和督导,启动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完成全国第五批、重庆市第二批“师带徒”出师考核工作。继续实施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市级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加大重点学科团队建设力度,造就一批骨干人才。推进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

  • 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 为三万人治未病

    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 为三万人治未病

    近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公布,该省10名中药人员入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将接受为期3年的培养,国家按3万元每人每年给予资助。 此次中药人才培养采取游学轮转观摩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受训学员可自愿选择老中药专家跟师学习。3年学习期满后,将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将获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证书。 该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开展,全国共培养310人。 日前,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管护师蒲慧琴发明的“燃艾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

  • 民间中医医药研究 中医“治未病”中心

    民间中医医药研究 中医“治未病”中心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科普分会9月11日在京成立。大会选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巡讲团专家韩平任首届会长。 韩平介绍,该分会主要承担对社会大众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工作,着重健康养生与疾病宣教。把科普信息进社区,打造中医药科普文化平台。分会设北京圣马克医院为宣教基地,每周定期为北京市民开展健康讲座,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会议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中医养生保健专家吴大真等围...

  • 民族医医院建设 民间中医身份 医学师承班

    民族医医院建设 民间中医身份 医学师承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下发通知,将于近期组织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此次主要验收对象为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共30家建设单位。评估验收以《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评估验收细则》和《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评估验收细则》为主要内容,重点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内涵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进行检查评估。 通知提出,各单位自评工作应在2015年9月7日前完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

  • 京族民间医药资源调研 中药湿敷疗法 中医事业发展

    京族民间医药资源调研 中药湿敷疗法 中医事业发展

    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内二科近日推出中医护理新举措,采用自制中药湿敷法治疗口僻,通过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 取蓖麻子(白芷、火麻仁、马前子)、生附子、防风、冰片等中药研成粉末,根据口僻的临床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湿敷方,需用时和匀呈糊状,敷于患侧面部颊车、四白、地仓等多个穴位,外盖纱布、胶布固定,7天为一疗程,以达到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同时,配合面部肌肉群的功能锻炼,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该治疗方法受到患者欢迎。 作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的河北磁县,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业发展...

  • 王国强:加快促进民间中医药发展

    王国强:加快促进民间中医药发展

    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民间医药的认识。 我国民间医药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医药学形成的重要来源,而且不断丰富着中医药学的内容。加强民间医药工作,做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总结利用,对于丰富中医药诊疗技术,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将中医药原创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重要意义。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要把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中医药“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

  • 民间中医的发展

    民间中医的发展

    在农村边远地区,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 浙江温州著名民间中医潘德孚。虽然他医术高超,却一直没有取得最低的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他的诊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缔。 1 民间中医传承“断档” 保护和改善民间中医的生存环境,比挖掘、整理...

  • 彝族民间献方

    彝族民间献方

    关于肠息肉的治疗方药: 1.单方药:拔毒散,鲜品全草200克(多不限)加水500毫升,煎熬至250毫升,鸭子1只,宰杀放血于碗中,将煎熬的拔毒散汤药倒入100毫升在碗中,先将鸭血饮下后接着饮服汤药(首剂喝1次鸭血)以后煎1剂药喝1次鸭血,药汤送服,药汤每天服2次,每次100毫升,连服3剂药3只鸭子血方可见效。 2.鲜拔毒散叶200克,加红糖适量,精盐20克,混合捣烂成泥,用铁锅炒热,(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度),起锅将药装入纱布袋,趁热敷疼痛部位,药冷后再加热敷,每剂炒敷3-5次,3天见效。 急性腰扭伤方:合欢皮(三层...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民间
  • 湘西民族民间医药治疗惊恐病

    湘西民族民间医药治疗惊恐病

    湘西民族民间医药治疗惊恐病方法很多。错骇必取.所谓“错”是被,“取”是治疗,即被惊骇了要及时治疗之意。“取”的方法有中草药内服法、药物佩戴法、捆胎法、烧灯火法、推拿法、喊魂法、灶门取骇法,以及香纸歌诀法等。以下作一介绍,供参考。 1.中草药内服法:惊骇煎:用于各种受惊错骇。红浮萍、石菖蒲、钩藤各适量(各约10克左右)、千年矮(种植的盆景)少许,水煎分2次内服,每日l剂,一般1~3剂可愈。夜哭散:治疗心脾二经有热。蝉蜕研末,每月艮3—...

  • 民间“揪疙瘩”疗法

    民间“揪疙瘩”疗法

    民间流传的“揪疙瘩”,即揪痧疗法,亦称拧痧疗法。它是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夹揪皮肤,使皮肤出现血痕,造成局部淤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简单、实用、随意,不需要任何器具,只用手指即可;施治部位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 具体方法是:患者取坐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此时常发出“嗒”的响声,“揪疙瘩”之名即由此而来。夹揪时要随夹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

  • 古代疾病预防与民间习俗

    古代疾病预防与民间习俗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疾病预防就起源于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当时普遍插艾草,悬菖蒲,燃点艾蒿和松柏枝等,使其熏香驱蚊避疫,为夏日驱病防病,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古代民俗视五月为“恶月”,视五月五日为“恶日”相应,所以疾病防治起源于古代“恶月”“恶日”之说。 夏季毒虫及有毒动物活动十分频繁,古人视蛇、蜈蚣、全蝎、壁虎、蟾蜍为侵袭人的害虫毒物,有“五毒”之说。为了避&...

  • 瑶族民间治病三法

    瑶族民间治病三法

    1.治耳聋、耳鸣、头晕目眩:响铃草(假花生)35克,生品加倍,猪耳朵1对,炖服,可酌加适量精盐调味,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2.治蛇头疔:雄黄8克,独蒜头1只,共捣成糊,再取鸡蛋1只,先摇散蛋黄,在蛋上开一小洞(比患指稍大),将雄黄末、独蒜、蛋白拌匀装入空蛋壳内,然后将患指从小洞插入鸡蛋中。 3.治跌打肿痛:透骨消100克,生姜70克,与酒糟适量砂锅炒热,先烫后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 畲族民间热熨疗法

    畲族民间热熨疗法

    畲族民间常用热熨的方法来治疗一些虚寒性疾病。一般选用如青砖;河沙、石块、生姜、盐、葱、醋、水、麦麸等作为治疗器具。 膏砖或石块慰法:将2块青砖或边缘光滑的石块用火烘热后取出,然后用两层毛巾裹上,在需热熨处放上一层毛巾,两块砖或石块轮流热熨,时间30分钟左右。 河沙熨法:将河沙适量(250克左右)放入铁锅内爆炒盾;立即倒入布包内,趁热放置于治疗部位热熨,时间30分钟左右。 姜热熨法:取生姜500 克左右,洗净捣烂薪出姜汁,然后将姜渣放在铁锅内炒热,再用消毒纱布包好热熨患处。冷后再倒入锅内,加些姜汁,炒热后再热熨...

  • 畲族民间刮痧法

    畲族民间刮痧法

    畲族民间特色的刮痧法和其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流传于浙江、福建等畲族村镇,简单易行,无需药物,见效快。 畲族刮痧法是用小器 物在人体体表部位进行反 复刮动、摩擦,用以治疗疾病 的方法。一般刮痧选用的工 具有竹制或木制头梳、边缘 光滑的嫩竹板、小瓷碗、瓷汤 匙、苎麻、头发、铜钱等。在刮 痧之前,用酒盅或瓷碗一只, 盛少许茶油或清水、酒、醋、 茶水等作为润滑剂。刮痧时, 先暴露刮痧部位(刮痧部位 应提前洗干净)。主要和常 用的刮痧部位有:胸部取第 2—4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避开乳房。背部刮背部和督...

  • 积雪草:佤族民间药方

    积雪草:佤族民间药方

    积雪草又名马蹄草、崩大碗、大马蹄金、美人扇。佤族民间将其称为得别、得士荣,有清热解毒、利尿健胃的功效。利用积雪草来食疗,可以经常食用蘸水积雪草: 取积雪草鲜品300 克,洗净用凉开水浸泡后捞出放人碗中,另取碗加入酱油、辣椒油、蒜泥、芝麻等原料配成蘸水,取积雪草蘸食。每天1次,佐餐食用。可用于防治慢性咽炎、尿路结石、传染性肝炎等疾病。 (刘雨林)...

  • 彝族民间治月经过多方

    彝族民间治月经过多方

    处方与用法:鼠妇(又名西瓜虫或潮虫)30克,头发20 克,陈棕桐皮60克。将鼠妇焙黄,头发、陈棕皮烧炭,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 10克,用健康童尿送服。 功效:收涩止血,主治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马其法)...

  • 民间提搏气疗法

    民间提搏气疗法

    搏气是民间的叫法,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元气,位于神阙穴和命门穴的直线中心点,贯穿于冲脉,气功修炼者称元神。甘肃省河州地区的回族和保安族、东乡族,青海省的回族和撒拉族,都称“搏气”,而宁夏和新疆的回族都称“肚根”,只要平躺在床上,你用手掌稍用力按压在肚脐眼上,就可以感觉到向上不停的、均衡有力的跳动感即搏动:闪老百姓感到它是一直不停搏动的元气,就取“搏气”之名;又因为搏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偏移原位所产生的各种疾病,均称“搏气倒了&rdquo...

  • 藏族民间美容方

    藏族民间美容方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美容方法,仅美肤美发的方法就有:冰水洗脸、白萝卜水冼脸洗发、鸡蛋清洗发、酸奶水洗发、草木灰水洗发、神仙土水洗发、皂角水洗发、生姜水洗发、花椒水洗手脚、胡麻子水护发等十来种。 冰水洗脸在三九严寒的天气,河上结了厚厚一层冰,人们会到河上打个洞,用冰冷的河水洗脸洗手,能起到很好的健美皮肤的作用。 白萝卜水洗脸洗发将白萝卜切成块或条,煮水洗脸洗发,就会使皮肤细嫩,头发黑亮。 鸡蛋清洗发将鸡蛋清加少量水,抹在头发上,用手搓洗,待起泡沫后,冲洗干净,头发既净又亮。 酸...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美容民间
  • 猪肠民间药方7款

    猪肠民间药方7款

    中医认为,猪肠性味甘、微寒,入大、小肠经。具有厚肠理血功效;适用于便血、止痛、痔疮、脱肛等症。1.便血:猪大肠 250克,蚌侧柏叶90 克。共炖熟,仗汤食肠。或猪大肠、鲜枸杞根各120克。术煎、饮汤食肠。2.大肠血痢:猪大肠1段,用盐水洗净,灌入黄连末35 克;扎紧两头。蒸熟,捣烂;制成黄豆子大小的丸剂。每日3 次,每次30-50丸,于饭前米汤送服。3.外痔:猪大肠头一段(约16厘来),洗净。将槐花50克灌入大肠,扎紧两头,加水炖熟,吃肠饮汤。每日1次,连食 4日。对外痔初起特别有效。4.内外痔:猪大肠30 厘米,...

  • 民间治癫痫食疗方

    民间治癫痫食疗方

    1.木耳150克,红糖 30克,蝉蜕5克,钩藤5 克,胆南星5克。红糖与木耳共煮熟食之。其余药水煎服,以空腹服为佳。 2.泥鳅5条,槐树枝 1节,雄黄末1克。用槐树枝串泥鳅贯腹,置炭火上烤熟,不加盐、酱。先吃泥鳅,再以白开水送服雄黄末。每日1次,隔3天再服1次,15次为1个疗程。雄黄末有微毒,不宜过量,不宜置火中烤。 3.老鹰肉50克,食醋50克。将肉切碎,加入醋蒸熟服食,也可加水炖服。每日3次,连服 10天。 (吴顺林) ·癫痫病 羊角风治疗方·癫痫食疗方-山鸡羚斛盅·...

  • 海参食疗12方:民间流传

    海参食疗12方:民间流传

    海参性微寒,味甘、咸,具有补胃益精、养血润燥、除湿利尿等功效。主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痔疮出血等症病。1.治动脉硬化:取海、参20-30克,冰糖适量。先将海参用清水泡发,洗净后放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烂,加入冰糖稍煮,每日空腹服1次。连服2-4周,或时时服食。2.治肝火偏旺兼脾、虚型高血压:海参2条,干贝2个,海带20克,绿豆30克,炖汤服,每周1-2次。3.治糖尿病:海参、鸡蛋、猪胰子各1个,煮熟,酱抽蘸食。间日服1 剂。4.治肝病:水发海带 1000克,灵芝10克,油菜、冬笋片各50克,食用油...

  • 养疗肝炎食疗民间偏方

    养疗肝炎食疗民间偏方

    食疗即饮食疗法,它与中药疗法没有什么截然的界线,并可以充分发挥药物和食物的双重作用。一可以调理机体、补益脏腑;二可以协调阴阳、益寿防衰,并且对治疗肝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鸡骨草蜜枣猪肉堡。   鸡骨草30克、蜜枣7。8枚、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煎煮,食盐小量调味,去渣,喝汤吃肉,每日1剂。本方具有清湿热、解毒、退黄、扶正护肝之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明显者。 (2)泥瞅豆腐汤。   鲜豆腐100克、泥瞅数条。将泥瞅放盆中养1—2日后取出,宰洗干净,切成3.3—厘米长段,与豆腐...

  • 民间治慢性哮喘 老慢支

    民间治慢性哮喘 老慢支

    民间治慢性哮喘 鸡蛋2个,白胡椒10 粒,白酒(60度左右最佳)50 克。 制用法:将鸡蛋去黄留清,白胡椒研细未,二者搅匀放在陶瓷杯内,隔水加热至30℃左右,然后饲入白酒;用火点燃,再用筷于搅拌,待鸡蛋清变成白色时,趁热1次服。 每日1次。连服45天即有显著效果,病情轻者可治愈。 (郭旭光) 治老慢支食疗方 处方与用法:滑石 50克,麻黄25克,甘草 Z克,茶叶5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2 次,用冰糖温开水进服, 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通利肺道,调理脾胃;除毒生津,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喘,痰多...

  • 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祛毒辟秽

    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祛毒辟秽

    农历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 又称“毒月”,此时气温迅速升高,杂菌 繁殖,毒瘴滋生,人极易生病。为了应 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 苋菜,以此防病健身,祛毒辟秽,即所 谓“扶正祛邪”。 作为扶正强身,苋菜堪称一流。苋 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所含蛋白质比牛 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 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钙、磷、铁含 量也很高,其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 钙的含量则为3倍,属鲜蔬菜中之最。 尤其是维生素C更为突出,含量之多 在绿叶菜中独占鳌头。民间有&ldq...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