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 第80页

年 第80页

  •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概述   人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表现出体质差异性。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随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情志活动的变化,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平和体质相对较少,偏颇体质较多。因此,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对65岁及以上居民,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体质信息采集;②中医体质辨识;③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服务...

  • 女性更年期 中医调理体质

    女性更年期 中医调理体质

      女性更年期的定义,是从有热潮红、盗汗、心悸等症状开始出现,到没有月经来潮达一年的这段时间内,称之为更年期,为期3~8年,而停经的年龄平均约为50岁。更年期的种种精神上、身体上的不适,不但会让生活品质下降,而且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引发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要调理女性同胞的这场“危机”,只有从营养饮食、体质、心理等方面全面入手,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饮食:均衡营养   约8成女性受到激素分泌量逐渐减少的影响,在停经前后会出现“更年期...

  • 按摩疗法缓解更年期不适

    按摩疗法缓解更年期不适

    更年期f现多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45~60岁时.出现月经紊乱、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心悸汗出、血压升高、阵发性面部潮红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中医认为.人在中年到老年这一时期.肾气渐衰.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常,因而发生本病。更年期是人的一个自然衰老过程.所以治疗上主张天天自己在家进行按摩.以渐渐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 1.预备式取坐位,脞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将右手中指指腹放在头顶百会穴...

  • 中医防治中老年疾病方法

    中医防治中老年疾病方法

    热毛巾擦颈互防脑梗塞 脑梗死是中老年的重要杀手之一。在注意饮食调理的基础上,用热毛巾擦颈通经络,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颈部为任脉、督脉及足阴阳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主要经络循行汇集之处,分布着七十多个重要的腧穴。 在早晚洗浴时,以45℃左右的热毛巾擦洗、按摩颈部四周,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长期坚持能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血管壁的营养,使已硬化的血管逐渐变软,恢复其弹性,减少或化解动脉内因胆固醇沉积所形成的“粥样斑块”,确保脑组织的血氧供应。 通过热毛巾擦颈,集中...

  • 延年益寿养生 清晨的“黄金七分钟”

    延年益寿养生 清晨的“黄金七分钟”

    对于养生来说,清晨起床前的时间段尤为关键。每天只要坚持住清晨的“黄金七分钟”,就可以全天精力充沛,长期坚持则能延年益寿。 手指梳头一分钟 每天早上醒来后用手指顺着经络方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动作不要太快。这样做可以按摩大脑皮层,消除大脑皮层紧张,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和提高头部的血液循环。 擦面叩齿一分钟 仰卧床上,两手擦热,再擦面20次左右。同时,配合叩齿36下,将产生的唾液缓慢咽下,还可用舌头舔上下牙龈和内外牙龈数次。可改善...

  • 老年人减少按摩引起的副作用

    老年人减少按摩引起的副作用

    按摩疗法简单方便,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爱。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多数体弱多病,所以按摩时应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减少按摩引起的副作用.增强疗效。 1。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手法、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不可勉为其难。自我按摩时力度可由轻到重,逐渐加大。按摩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局部按摩一般5~15分钟即可。 2.持之以恒按摩治病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好能坚持,如果半途而废.往往会前功尽弃。急性病可每天治疗1次,慢性病可隔一天治疗1 次,年老体弱者可每周治疗2 次,按摩10~15次为1个疗程。1 个疗程结束后休...

  • 中医保健延缓更年期

    中医保健延缓更年期

      更年期是指人由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有相当部分的人都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提醒机体向老年期过渡。故认识这一时期身体的生理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轻不适或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这也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   男女都有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由卵巢功能减退到最后消失的一段过渡时期,约有80%的妇女更年期发生在42~52岁之间。这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抵制减弱,垂体功能一时性亢进,引起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为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阵发...

  • 养生益寿延年 午休养生

    养生益寿延年 午休养生

      对老人来说,规律午休可以降低心绞痛、脑梗塞的发病率。不过前提是有正确的午休方式,否则事与愿违。尤其老人最易出现以下四个误区。   一、强撑着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会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会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会,也尽量躺在床上,换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四、午饭后立刻睡。中午进餐后,胃肠蠕动加快,使得体内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

  • 中医专家宋孝瑜 中老年人冬季谨防寒症

    中医专家宋孝瑜 中老年人冬季谨防寒症

    ——访中医专家宋孝瑜教授 冬季,天寒地冻,特别是北方地区,有时最低气温可达一20℃—30℃。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宋孝瑜教授,请他给中老年人谈一谈,如何防寒症保健康的问题。 宋教授说,受寒冷天气的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妥善治疗有关疾病,合理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加强锻炼,对提高中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

  • 除“春困”按摩头皮 三招益寿延年

    除“春困”按摩头皮 三招益寿延年

    按摩头皮能除“春困” 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 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但是值得注 意的是,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 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中医认为,容 易“春困”的人,大多数存在着失眠多 梦,湿痰,肝阳上亢,五心烦热,潮热, 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除 犯困外,还会出现脸色潮红,容易激 动,掉发,记忆力下降,大便失调等症 状。 专家介绍,按摩头皮可解春困。 1.先用双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拢, 用指端自...

  • 马年别忘了适时用一点桔皮

    马年别忘了适时用一点桔皮

      桔灯是桔皮做的。把红桔小心吃掉果肉,留下完整的桔壳,固定一截小蜡烛在其间,用三根细线把桔壳平稳地吊在一只木筷子上,就做成了。   以前过年时,没钱买灯笼,玩桔灯就成了孩童们过年的时髦。点燃桔灯中的蜡烛,红彤彤的桔灯就摇头晃脑的,随着孩子们走东串西。除夕之夜,一点一点桔红的亮光,把大山里的春节点缀得热闹喜庆。火烤桔皮的香味,飘满了山乡的夜晚。   我的家乡盛产桔子,每年冬季,桔子便喜气洋洋地挂上桔树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孩子们吃桔子玩桔灯,大人们会用桔子做很多食品,丰富过年的生活。   把桔子...

  • 新年养生从“心”开始

    新年养生从“心”开始

      今年春节期间,有“南猴王”之称的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驾鹤西去,享年90岁。章宗义把中国各大戏曲中的“猴戏”推向高峰,平时在台下也会经常习练猴戏,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南猴王”得享90岁的高龄与其习练猴戏是不无关系的,因为这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华佗五禽戏中的猿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运动保健咨询门诊李靖副教授介绍说,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

  • 数十年之养生秘诀

    数十年之养生秘诀

    说起韩美林,妇孺孰不知乎?其乃“福娃之父”也。看到韩美林,双眸孰不亮乎?头无白发,脸无皱纹,声高语清,活力四射 ……大师现已年近八旬,属于“不逾矩”之 “老字号”矣!去年年底,央视《人物新周刊》播出了访谈录:“韩大师从心所欲”。面对全国观众,这位亟富“年轻态”的画家,道出了笃行数十年之养生秘诀——“懒人操”。去看看大师韩美...

  • 初春给自己订份年度情绪规划

    初春给自己订份年度情绪规划

    工作计划、生活计划、出游计划,在您制订的诸多计划当中,也许正好缺少了一份对健康极为重要的“情绪规划”! 陕西健康养生讲师团团长、西安养生文化研究会会长常海沧表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全年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春季养生最需要抓住的两个特点就是生发及合于情绪。就像一天中的早晨一样,早晨心情好,则一天心情都舒畅,而春季调整好情绪,一年情绪都会“温暖如春”。 情绪对健康举足轻重 “情绪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说健康40...

  • 为自己打下一整年的健康基础

    为自己打下一整年的健康基础

    当“开春”和“新年”两个词碰在一起,就意味着新一年的生活即将开始。春节刚过,我们如何修整假期里负担过重的身体,如何为自己下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招:排毒先清肠。冬季天冷,人就偏爱吃热食。特别是春节假期,大鱼大肉、辛辣口味,再来一两盅酒,能让整个人都暖暖的。但正因为冬天热性食物吃得过多,到了春天,就必须给自己的肠胃减减负,清肠排毒了。 第二招:晨练拉拉筋。古人提倡在春天晨练,他们认为这是一年四季中锻炼效果最好的时期,可以彻底放松禁锢一冬的身体。年纪稍大的...

  • 合老年人每天醒来做脊柱伸展锻炼

    合老年人每天醒来做脊柱伸展锻炼

      指导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主任中医师 范德辉   记者 朱志安 通讯员 金小■   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较慢,每天醒来,肌肉和骨骼不能一下子调整到灵活舒心的状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范德辉指出,当关节没有得到伸展时,在日常的生活就会容易造成关节卡压、小错位,也就是医生常常说的关节紊乱,长期的关节紊乱可导致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范主任表示,中医认为,当人从睡梦中醒来,体内的阳气首先要得到升腾和激发。老年人的阳气相对较弱,激发的时间也较慢,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动作...

  • 口眼干3年 干燥综合征验案

    口眼干3年 干燥综合征验案

    吕某,性别:女,年龄:59岁。就诊时间:2012年10月5日。籍贯:北京市房山区。就诊时令:霜降。 初诊:主述:口、眼干3年。刻诊:3年前见上述症状,在协和医院行风湿免疫、CT相关检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此外,时有视物不清,纳差,不欲饮,寐不安,大便成形、便量时少,小便时黄。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望其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舌根部苔微黄、少津;右脉细弦,左脉弦滑、尺弱。 辨证:脾胃不运,阴津亏乏。 治法:养阴生津,运脾益胃,养血安神。 方药: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玉竹12克,生山药15克,密蒙花12...

  • 清明时节 一年养生的重要

    清明时节 一年养生的重要

      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阶段,中医有句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清明节气正是人体内肝气旺盛时候,而肝气过旺就会对脾胃产生影响,妨碍正常消化吸收,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各种疾病,况且这段时间也是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在过节时候,大家都要注意一些小细节,过个健康的清明节。   清明节很多人喜欢外出踏青,这时候就要控制运动量大小,平日里较少活动的人,想踏青要量力而行,不应因走进大自然而过度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心率和呼吸,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

  • 2013年惊蛰养生 保肝养脾

    2013年惊蛰养生 保肝养脾

      今年的3月5日是“惊蛰”。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我们的身体也应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保肝防病毒   惊蛰时,保养肝气十分重要。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胆经脉也在春季最为活跃。如果在春季没养好肝气,肝脏功能或会失常,导致身体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   “春季肝风、肝火妄动,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病,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rdquo...

  • 老年病施治策略 中医辨证与病机认识

    老年病施治策略 中医辨证与病机认识

    编者按:日前,在“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列之四: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座谈会”上,数十位专家围绕陈可冀在老年学与老年医学领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深入讨论。编者摘选部分专家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介绍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飧读者。 目前,国际老年生命科学界(包括医学科学界)通常认为人的期望寿命为120岁左右,这和我国《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记载一致,也与《黄帝内经·天年》以“人之寿百岁而死”,即所谓“度...

  • 少青中老年几个阶段进行养生

    少青中老年几个阶段进行养生

      “法于阴阳”是《内经》提出的总体养生原则,具体而言,对外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宜采取四时养生之法;对内应根据人在每个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如《灵枢·寿夭刚柔》有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宜采取顺应人自身生长规律养生之法。《内经》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体质不同、易患病证也不同。因此,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养生措施。具体...

  • 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中国是一个尚“和”的民族。儒家思想无疑是“和”这一民族气质在文化方面诠释的经典。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 首先是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

  • 消疾延年 日撮谷道

    消疾延年 日撮谷道

    谷道,俗称肛门。撮,即收(提)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现代医学也认为:包括大肠在内的肛门及周围的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至少每天要间歇收(提)缩一百次,每次约1~2分钟。如大便后,要及时做提肛运动,并将提肛时间延长到2~3分钟。 周爽...

    养生秘方 2024-03-07 8 0
  • 任应秋诞辰百年

    任应秋诞辰百年

    两代师生缘 在求师问学的生涯中,我有两个遗憾,就是跟两位师爷没有面缘。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一位是任应秋先生。冯先生1990年仙逝,当时我正在编写《易学大辞典》,得到了冯先生的大弟子、北大教授朱伯崑先生的指导。当年特别想拜谒冯先生,无奈未果。至于任先生,更是遗憾。1984年我准备报考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研究生时,导师名字就写着任应秋、钱超尘两个人。可我1985年上学时,任先生已经驾鹤了。 相比起来,任应秋先生给我的印象更深。这是因为任先生和家父还有一段师生缘。家父李济仁1965年被安徽中医学院选派到北京参加全国内...

  • 路志正 颐养生命益寿延年方法

    路志正 颐养生命益寿延年方法

    路志正,男,1920年出生,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从古至今,人们对生命的追逐未曾停息。从祭祀膜拜到不老仙丹,从饮食起居到药食相承,人们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渴望益寿延年。然庄子《养生主》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r...

  • 今天的国医大师 承续着几千年中医药血脉

    今天的国医大师 承续着几千年中医药血脉

    一个“向国医大师学习”的行动倡议,引出两封书信的往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对青年人的殷殷希望,坚定了万千学子传承中医的信念。近日,王国强写给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回信,在中医学子们的朋友圈被一再转发,激发了青年学子效法国医大师的热潮,更鼓舞了他们坚守专业、学好中医药的士气。 今天的国医大师,承续着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医药血脉,在当下风起云涌的中医药改革发展中,成就了一个个医德医风和医术学术的高峰。他们是中医药行业的标杆,是中医药从业者的楷模,也是广大中医学子前进的榜样、学习的...

  • 《国医年鉴》 之 百家学说

    《国医年鉴》 之 百家学说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述记载不仅说明了养生之道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我们健康的危害。以前我国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呈逐年上升势头,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那么,如何养生,如何通过...

  • 名医石玉生 长年服用养生长寿粥

    名医石玉生 长年服用养生长寿粥

    黔北名医石玉生,数十年服用养生长寿粥,虽期颐之年,仍面色红润,耳聪目明。因本方有其亲身之体验,切实可信,且服用方便,可免煎熬之繁,故愿为同仁者荐。 原料:黑芝麻、白芝麻、核桃、百合、大枣、花生、扁豆、糯米、莲米、薏苡仁各500克。 制法:前5味文火烘干,后5味炒熟至香,合而碾成细末,过细筛,瓷瓶收装,即成。 功用:可补气血,益肝肾,坚筋骨,御疾病。治体虚无力,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病后气血亏损者最宜。 用法:每天早上用开水调服60克。加少量蜂蜜更妙。...

  • 邓铁涛 70余年中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邓铁涛 70余年中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邓铁涛,1916年出生,广东开平人。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8年正式从事中医医疗。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等职。 在长达70余年中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以内科见长,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学术上融古贯今,提出“五脏相关”理论,包括脾胃学说继承与发扬、痰瘀相关学说应用、寒温病融合的中医热病理论研究...

  • 清光绪三年(1877年)苏州雷允

    清光绪三年(1877年)苏州雷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苏州自古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吴文化,吴门医派即是吴文化的精华之一。据《吴中名医录》记载,苏州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其中医官、御医百余人,现存吴门医派典籍500余种。吴门医派及其创立的“温病学说”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享有无可替代的显赫地位。 清雍正十二年(1734),吴门名医雷大升(字允上)在苏州阊门内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庙弄口,开设了诵芬堂老药铺,始创雷允上药业,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清乾隆元年(1...

    养生秘方 2024-03-07 8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