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第36页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保健
高血压病人除药物治疗外,自我保健非常重要.对稳定血压和疾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作用。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清淡,营养平衡,经常食用药粥、药膳.对高血压的防治和康复均有很好的效果,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淡食少盐:盐中的钠、氯离子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钠可调节血量与血压,作用于神经兴奋传递及心肌的收缩;氯可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液的酸碱平衡。食盐过多,会使人体水与钾、钠离子电解质失去平衡,体液的酸碱度改变或失调,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上升。正常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6克,老年人以5克左右为宜。但在日常...
-
健脾养胃食高粱
1.高梁米粥:高梁米50克,冰糖适量。将高梁米煮为粥,加入冰糖再煮,溶化后温服。此粥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 2.高梁螵蛸粥:高梁米100克,桑螵蛸10克。先将桑螵蛸用水煎熬3次,取药汁500毫升;然后将高梁米洗净,放入沙锅内加入桑螵蛸汁,置火上煮至高梁米熟烂时即成。此粥具有和胃健脾,益气消积的功效。 3.高梁猪肚粥:高梁米50克、莲子10克、猪肚100克。将高粱米(已去壳)炒至黄褐色有香味为止;把猪肚、莲子与高梁米一齐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至高梁米熟烂为止,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此粥可健脾养胃。...
-
酷暑高温 鸭肉番茄汤冬瓜汤
酷暑高温天,人们常常感觉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既清凉解暑,又能够保证营养呢?本版近期陆续邀请营养专家给予专业的指点,只要大家科学合理饮食,即使在烈日炎炎下,也可以过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史永亮教授介绍,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在高温环境生活和工作,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代谢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人体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鸭肉补充优质蛋白 首先是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氮的损...
-
伏天高温 内热炽盛 多吃瓜豆
在伏天高温环境中,人体内热炽盛,汗出不断,处于火旺而缺水状态。冬瓜、西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类,不仅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大多性味寒凉,水能克火,寒可清热,能够有效补充人体水分的缺失,祛暑降温,生津止渴。不少瓜类还有利尿作用,可通过小便排遣体热,降低体温,清解体内热毒。另外,现代研究,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弥补夏日人体养分的不足,而且大部分有降脂、降糖功效。 盛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消耗增加,由于消化功能下降,又使蛋白质摄入减少,体内呈现出负氮平衡状态。各种豆类如豇豆、青豆、扁豆、蚕豆、绿豆...
-
高脂血症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陈洪主任医师近日指出,一般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胰腺炎发作表现多为左上腹疼痛,而该院最近收治的一位胰腺炎患者竟然是下腹部疼痛,经过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原来她患有重度的脂肪肝,导致肝脏体积非常大,以至于改变了腹腔的脏器位置,致使胰腺的位置下移,所以患者才出现了下腹部疼痛的症状,医生说这种情况还属比较少见,极易误诊。 据悉,45岁的刘女士体态偏胖,几天前突发下腹部的疼痛,整整疼了一天,无法自行缓解,刘女士无奈之下来到中大医院就诊,由于疼痛部位位于肚脐下面,医生先建议刘女士到妇产科就诊,经过妇...
-
心理压力大易得高血压
国庆节长假,刚满30岁陈浩顽(化名)居然自己在家加班工作了4天,没日没夜忙完了一个计划,自己很得意。不料假后一上班,就觉得胸闷气短头发昏,到医务室一量血压,高压竟达180毫米汞柱。 专家指出,高血压目前已不再是老年人、肥胖者的“专利”。调查显示,有27%的高血压患者是由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有50%的男性会因工作的不安全感和感觉工作表现不理想而发生高血压。工作疲劳,压力过大,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如果精神紧张因素长期存在,血压的升高便会成为一种持续状态。同时,抽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高血压患者便秘别用硝苯地平
普通的硝苯地平片剂用于降压时,一般需每日3次,不但服用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的风险。而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使药物以缓慢达到平稳降压和减少每日服药次数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硝苯地平控释片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虚弱、水肿、头痛、血管扩张(面红、热感)、心悸、眩晕、便秘等。硝苯地平引起的便秘推测可能与其钙离子的拮抗作用抑制了肠道运动有关。有报道称,在一般患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不超过5%,但因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减退,服用硝苯地平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大。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便秘时...
-
高血压应检查哪些项目
当拟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时,一般都要先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通常要进行以下一系列相关检查,如:肾的B型超声波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肾动脉造影、肾静脉血测定肾素、24小时尿测定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17羟(17一K3)、17酮(17一OHCS)、血肌酐和儿茶酚胺、血钾、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尿钾等。 已经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应注意检查必要的项目。如因服用利尿药后,会出现低血钾、高血糖及高尿酸,所以在应用利尿剂时,要测定血钾、血糖和尿酸;而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助于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及...
-
患高血压小心夹层威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血压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损,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的,是一种危害性较大、自然预后极差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引起误诊。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其病情复杂多变,患者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患者在出现主动脉夹层时,会出现一些特征性表现,家属在病人出现这些表现时,要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并向医生准确描述,以帮助尽快确诊,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也有帮助。 疼痛部位、性质 最常见的是胸痛,其他依次为腹痛、背痛、腰痛、颈痛,有的还表现为消化道症...
-
高血压合并哮喘如何选降压药
进入秋季,又到了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的高峰期。临床上经常见到由于选药不当引发哮喘或使哮喘加重的病例。那么,哮喘合并高血压具体应该怎么选择降压药呢? 禁用B—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有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或加重哮喘,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不能用于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有哮喘倾向的人,如有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也应该小心。常用的B—阻滞剂有: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卡维地洛(金洛)。 慎用血管...
-
英国发现治高血压新途径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探明了导致高血压的一种激素的生成机制,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高血压的新药。 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说,过去人们知道一种名为血管紧张素的激素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高血压,但对于这种激素的生成机制认识并不深人。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产生这种激素的血管紧张素蛋白分氧化和还原两种形态,而在氧化状态下该蛋白更容易生成血管紧张素。 研究人员介绍说,血管紧张素由相关蛋白经两步分解后产生,现有的降压药物仅针对其中的第二步分解过程,而本次研究揭示的是第一步分解的机理,将有助于研发有针对性的...
-
中国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发期
随着冷空气来袭,中国将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专家提醒公众,季节性流感对人体危害不亚于甲流,儿童,老年人,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要提高警惕,接种流感疫苗,全面防控。 临床数据显示:流感流行期学龄前儿童发病率可超过40%,易诱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大于60岁的患者流感患病率高达16%。流感流行期心脏病发作的死亡病例比非流行期增加1/3,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也增加1/10;21%的患者因哮喘急性恶化而住院,6%致命性哮喘发作住院的患者与感染病毒有关。专家强调:老人、儿童...
-
喝酒易脸红患癌概率高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称,酒后脸色容易变红的人如果经常喝酒,罹患食道癌的概率可能远远大于那些饮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群。 此前人们已经知道,人体内有一种乙醛脱氢酶2(AI-DH2),这种酶在分解酒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这种酶的人即使喝一点儿酒,脸色也容易变红。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这份报告中重新评估了酒精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对于体内缺乏ALDH2或这种酶不能正常发挥功效的人群来说,罹患食道癌的风险随酒精摄入量的增多而倍增。 世界卫生组织在20年前认定饮酒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时,仅明确指出...
-
秋季警惕前列腺疾病高发
目前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前列腺炎又是泌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广西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仅9月下旬就接诊300多例前列腺疾病患者。 该科蓝志相主任医师认为前列腺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尿路逆行感染引起的。由于前列腺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前列腺炎的治疗成了医学界的一个不小的难题。不少男性罹患此病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时或大便时尿道口可出现白色分泌物,并有腰酸、会阴部酸胀不适,以致出现血尿、尿潴留等一系列症状。由于难以彻底治愈,使得不少人长期受此折磨,痛苦不堪。 目前,...
-
怎样尽早发现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多没有典型症状,那如何尽早发现肾功能损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检查来发现。 1.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一个反映早期肾功能变化的较为敏感、客观的指标。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小便里面基本没有白蛋白,一旦肾脏微血管的功能发生障碍,白蛋白的滤过就会增加,超过肾小管吸收的能力,就从小便里排出来了,这样就可以被检测到。出现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的功能已受到了损害。如果能够尽早发现这个指标的异常,经过严格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2.脉压。脉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脉压增大可导致血流不稳...
-
老年高血压慎用利舍平
利舍平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抗高血压药,其特点是作用缓和而持久,因此受到不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青睐。但长期服用利舍平会引起诸多反应,所以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要慎用。 老年人使用利舍平,可引起嗜睡、乏力、鼻塞、腹泻、体重增加等症状,并可诱发溃疡病、癫痫病、心力衰竭、帕金森症等病。专家发现,长期服用利舍平的老年女性病人,其乳腺癌发生率比未服此药的老年妇女高3—4倍。老年人服用利舍平很容易引起抑郁症,表现为焦虑、表情淡漠等。长期服用利舍平还可抑制性功能,使老年人心情变坏,情绪低落。 为此,老年高血压病人...
-
五类药物易致血压升高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约有高血压病人1亿以上,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到50%以上。除了患高血压外,往往还患有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高血尿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在高血压病人中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下面五类药物,应引起高血压患者的注意,如果服用不当,反而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1.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应用疾病较广,且往往长期服用—,但都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老年患者应慎用。有些中药制剂如甘草流浸膏、复方甘草合剂,久...
-
当心血糖悄悄升高
进入秋季,哈尔滨市57岁的张女士偶然发现自己的牙缝变大了,牙齿变长了,到医院就诊竟查出患了糖尿病!张女士大吃一惊,自己从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怎么血糖大幅升高了呢?其实,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约有45%不会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提醒,60~70岁是糖尿病高发期,即使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要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掌握不典型症状的判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日前采访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时了解到,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近一半中老年患者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