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第67页
-
面瘫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中药方
面瘫总的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足,阴阳失调,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因此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是其本,风、寒、痰、湿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肌肉弛缓不收是其标。本方中牵正散能够祛风解痉、化痰活血通络。方中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长于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干葛祛风通络;白芍、川芎、防风疏风通络、活血和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虫类药物性能走窜,搜风...
-
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结局评估方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 (Bell麻痹)等, 该病通常急性起病, 发病时可伴面部 轻微疼痛及麻木感, 若伴有听觉过敏, 耳后部剧烈 疼痛及鼓膜、 外耳道疱疹, 则称为亨特综合征 (Hunt 综合征) 。 临床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很 多, 如激素、 营养神经、 抗炎、 抗病毒、 高压氧、 微创 手术等, 中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也独具特色, 包括 中草药、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 穴位埋线、 针罐灸、 刮痧、 按摩等。 无论哪种治疗方法, 其最终目的是促 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通过对近两年的文...
-
符文彬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经验
符文彬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教授, 在近30年的临床、 教学及科研中, 积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 擅长各类疑难杂症的针灸治疗。 现将 符教授多年临证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介绍 如下。 顽固性面瘫是指面瘫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 常 见于早期的失治误治, 或因面神经损伤严重的面瘫 患者, 有些患者即使采用了规范化治疗, 仍遗留后遗 症或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其临床主要症状有眼裂扩 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歪斜、 额纹变浅或消失、 面肌 倒错、 联带运动、 鳄鱼泪综合征、 面肌僵硬感、 耳鸣 等, 治疗常需...
-
牙痛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恢复期的穴位按摩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本病的预后。临 床对面神经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穴位按 摩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用轻触手法检查患侧穴位 中痛点的分布,常见痛点分布于手阳明 经:迎香;手太阳经:听宫;足阳明经:头 维、下关、颊车、大迎、四白、地仓;足少阳 经:阳白、童子、上关、听会;经外奇穴:太 阳穴、印堂、鱼腰、牵正;任脉:承浆;督脉: 水沟。患者取仰卧位,施术分为3个步骤: 1.推拿面部:术者先搓热手掌,推擦面部 20~30次,以局部红润发热为度...
-
自拟调神汤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其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躯体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 患者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1]。笔者采用自拟调神汤治疗脑卒中患者, 探讨其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范县中医院脑病科接诊的7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观察组男19例, 女20例;年龄52~70岁, 平均 (61.14±3...
-
连建伟临证经验方治梅核气 面瘫 不寐
连建伟教授系第3批、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中医师。 连教授师从岳美中、王绵之等名医门下,从事中医临证近40载,学验俱丰。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内科疾患,知常达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拜连教授为师侍诊案侧,受益匪浅。兹将连教授运用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作归纳总结,以期旁通分酌。 温胆汤源流演变 连教授精研典籍,谙熟仲景,旁及时方,探幽索隐,穷于理致。常常教诲吾辈学生,研究方剂当追源溯本,方能理解方剂真实的含义及功用。...
-
面瘫治疗,周围性面瘫,逆向思维执两用中
崔公让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崔公让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医师学会理事,全国第5、6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公让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崔公让教授不仅擅长诊治周围血管疾病,在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本病以“虚”为本,正气卫外...
-
面风辨证论治 三叉神经痛治法息风通络处方
▲陈朝俊 广东省名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届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丁某某,女性,32岁。 01 【发病过程】 患者自述近2年来反复发作左面部阵发性抽搐样剧痛...
-
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保胃”工作
刚入冬,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冷空气开始一个接一个袭来,以往患过胃病的人,这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如胃脘不适、胀闷或隐痛、泛酸、嗳气、食欲不振或进食后不易消化等,有的人还会出现腹胀和腹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当气温降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分泌增多,一方面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另一方面又促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此帮助人体御寒。然而,这些对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患者来说,则并非有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胃液分...
-
口眼歪斜面部偏瘫 镇痉方
王多让,男,1938年生。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任医师。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院长,新疆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出版《王多让医学心悟录:从气血论治现代疑难病》等著作。 组成:生黄芪40g,当归30g,白芍30g,制首乌40g,桃仁20g,红花30g,天麻30g,白芷30g,羌活30g,防风20g,全蝎30,僵蚕50g,地龙30g,乌蛇30g,蜈蚣20条,佛手20g,甘草20g。 用法:上药净洗后共碾细粉,过80目筛,装入胶囊备用。...
-
头痛可以表现为侧面痛,巅顶痛,前额痛 中医处方
程某,男,9岁。2019年5月17日初诊:前额痛、胸闷1个月,加重1天。1个月来时有前额痛、胸闷,昨日感觉前额痛、胸闷症状甚为明显,吃饭时尤甚。平素时有腹痛,恶心,食欲一般,大便日1次,质可。舌淡红苔薄脉缓。辨证为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证,治疗以补气升清为主。方以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如下:鸡内金12g,生白术9g,党参3g,炙黄芪6g,炙甘草2g,柴胡2g,蔓荆子9g,白芷9g,川芎6g,陈皮9g,当归9g。 2019年5月26日二诊:上方服用1剂后前额痛大减,胸闷无。2剂后已无任何不适,仍把5剂服完后来诊,...
-
面神经炎中医药方辨病辨证思路
韩碧英治疗面神经炎经验总结 面神经炎 [1] 是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 周围性面瘫,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不受年龄和季 节限制。 主要以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的相关功能障 碍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额纹减退或消失、 眼睛闭合不 全、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下垂、 鼓腮漏气、 示齿 口角偏向健侧。 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2] , 一 般认为是局部受到风寒或病毒感染之后, 面神经组 织缺血、 水肿、 受压而致病, 严重者可导致面神经髓 鞘的脱失和轴索的变性等病理改变。 韩碧英教授认为, 面神经炎属于中...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中医的独到见解
全国名中医危北海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肝胆病、脾胃病、代谢疾病、消化溃疡、慢性胃病和慢性结肠炎等,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侍诊3年有余,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与同道探讨。 医案一 张某某,女,53岁,2013年3月22日初诊。诉胃胀痛,烧心2年余。2年前开始胃胀痛、烧心,月经不规律后绝经。现胃胀痛、烧心、口酸,易悲哭,失眠、头晕,耳鸣,手足心烦热,低热,大便每日1~2行,绝经1年余,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胃镜示慢性萎缩性...
-
御寒防感冒应当多方面预防
采访专家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傅恩清 副主任医师 我们的鼻腔、口腔黏膜常附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但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些细菌不能危害身体健康。可是受凉或其他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它们便侵犯我们的身体而致病。 初冬季节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感冒指数较高。办公室、商场、公交车、地铁等相对环境较为密封的空间,通风较差,易传染流行性感冒。虽然公共场所会采取通风措施,仍然不同与露天环境下良好的空气流通,并且公共场所人员集中,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常规环境,为细菌和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宝宝感冒鼻塞 试试下面方法
随着气温降低,宝宝变得更容易感冒,而这其中最难受的症状之一就是鼻塞。由于大多数4岁以下的宝宝还不会擤鼻子,所以家长朋友不妨试试下面的一些方法。 方法一把宝宝的头向后仰,往鼻孔里滴几滴生理盐水,轻轻揉捏,来湿润松软鼻子里的鼻屎。几分钟后,用一个吸鼻器把水和鼻屎吸出来。如果宝宝鼻子堵得厉害,以至于影响哺乳,在喂奶前15分钟可试试这个方法。这样他就能一边呼吸、一边吮吸了。你还可以在宝宝鼻孔边缘抹点凡士林,免得他难受。注意,未经医生许可,不要给宝宝使用鼻腔喷雾制剂。喷雾制剂可能暂时有效,但长期使用有反作用,...
-
耳闷耳闭自觉耳朵里面发肿 中医方药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组成。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较广,可以治疗带状疱疹、盆腔炎、带下病、绣球风等以湿热下注为主要证候的疾病,同时对于肝经实火上扰的疾病也有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患者女性,55岁。因耳闷耳闭一个月来诊。患者诉一个月前因为感冒后出现耳闷耳闭,自觉耳朵里面发肿。近一周又出现鼻塞、咳嗽咳脓痰,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耳闷耳闭白天加重。 本患者肝经实火上扰,故出现耳肿、耳闷耳闭,湿热下注故大便不畅、小便黄。而鼻塞...
-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则方药
谢某,男性,64岁。突发左侧面神经麻痹2天伴有头痛便秘口苦。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有半指缝间隙,流眼泪,左侧口角漏涎,舌质红舌苔薄白。血压138/75mmHg。长桑君脉法,双关见骨脉二级,双尺凹陷,中气下陷。肺气虚(经常咽喉疼痛,感冒咳嗽有痰)。左寸浊硬。人迎、气口均一盛,病在少阳肝胆。伤寒脉法,双侧脉浮而数,紧弦滑。病在少阳、阳明,阴不足阳陷入中,结胸。 治则:黄芪建中汤、小柴胡汤、秦艽汤加减。 方药:葛根20g,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4g,...
-
面瘫 穴位按摩 避免受凉合理膳食
近日,23岁的市民李先生运动完骑车回家,发现左边脸僵硬,喝水时嘴角漏水,看了医生才知道患了面瘫。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说,面瘫在临床上称为面神经炎或面部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症状为口歪眼斜,大部分患者连抬眉、闭眼、鼓嘴等基本动作都无法完成。外界的寒冷刺激是面瘫的主要病因之一,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为受到风寒而发生痉挛,引起神经组织水肿、受压迫、缺血,进而导致面瘫,所以秋冬季是面瘫的高发季。时下气温下降明显,秋风瑟瑟,冷风袭面,该如何预防面瘫呢?王乐荣提出以下几点建...
-
面瘫,口眼歪斜,验案举隅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面瘫又叫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本文只讨论周围性面瘫)。近几年因使用风扇、空调及乘车船的人群增多,呈多发倾向。其病多因风邪侵袭头面,产生口眼歪斜等症状。经过多年临床治疗观察,传统治本病多以牵正散、大秦艽汤为主,笔者立分期分型辨证之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曾撰写发表论文《面瘫的辨证与防治》。笔者治疗面瘫多例,亦均在短期内治愈。 分型:本病以风寒、风热两型居多,间有寒湿及湿热型。如舌红、脉浮数,面部松弛有烘热感,咽红或疼痛者,为风热型,可用银翘散加祛风解毒药,发汗解外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