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第63页
-
面瘫复元汤 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方,命名为面瘫复元汤。现将此方介绍如下。 荆芥12克,防风12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9克,全蝎6克,丝瓜络3克。若舌苔薄白,脉浮紧,以风寒为主者加藳本12克,细辛3克;若兼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以风热为主者加菊花15克,柴胡15克;若痰多,舌苔薄白而腻,脉弦,以风痰为主者加天麻15克,半夏12克;若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以风湿为主者加秦艽12克,羌活12克;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血瘀偏重者加丹参15克...
-
面对抑郁防中风治方
王大爷今年65岁.除了血压有点高之外.身体一直很好。但前不久发生了中风.偏瘫了。出院之后.家人给予精心的照料.王大爷慢慢可以走路了,但情绪却变得越来越糟。 老人变得不爱出门,担心别人看见了笑话。呆在家里又百无聊赖.甚至看电视、看报纸都烦。看老伴也不顺眼。子女们回家他也拉长着脸。虽然家人都体谅他是个病人,但这种情况却变得愈加厉害。老人越来越没有精神.甚至经常说自己活着没有意思。 中风虽然只是一种脑血管病.但是能引起多种情绪上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中风发病比较突然.有的人患病前还处于领导岗位.或是家里的主心骨.而患病...
-
头面部三叉神经痛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病例:患者,男,51 岁。患者头面部右侧三叉神经痛年余。形体肥胖,右侧头面阵发性疼痛如电击样,持续数十秒至1~2 分钟,痛时涕泪俱下,每日发作数次,甚至面部肌肉抽搐,头痛如针刺,夜寐欠佳,胸闷不舒,饮食一般,二便正常,舌红苔腻,脉弦滑。脉症合参,此系痰瘀互结,脉络阻滞,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川芎、丹参、瓜蒌各 15克。地龙(干)、赤芍、元胡、白芷、胆南星、茯苓、半夏各10克,全蝎(研 粉冲服)、三七粉(冲服)、 甘草各3克。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服。服上方3 剂,疼痛大减,药中病机, 照上方再...
-
从9各方面做好小儿哮喘的预防
秋季是小儿哮喘疾病的易发期,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安徽省中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尚莉丽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从9各方面做好小儿哮喘的预防。 家庭清洁 秋季,由于气候适宜,室尘螨、蟑螂等致敏原大量繁殖。尘螨在6~10月为其最旺盛的繁殖季节,室尘螨在人居住的床单、枕头、地毯等处大量繁殖,室尘螨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潜在的室内诱发哮喘的主要原因。蟑螂生长在热带气候中,夏季空调房中亦能生长,蟑螂的躯体、皮屑、粪便和虫卵均有较强的致敏原,并存在于屋尘中,吸入后可引起哮喘。 尚莉丽提醒,哮喘患儿家庭应尽...
-
面神经麻痹 阑尾炎 咽炎方
治面神经麻痹症治疗面神经麻痹症(即面瘫),大多以外用药物及针灸为主。笔者从一七旬老中医处得到验方,试用几人,效果较好。兹录于下:白附子5克,全蝎3个(研粉,冲服),天麻、防风、地龙、僵蚕各 10克,蜈蚣3条,羌活 5克,细辛3克,生姜2 片。水煎服,日2剂,早晚各服1剂,10天为1 个疗程。药渣可用纱布包好,热敷患侧面部。 (许小强荐) 治慢性阑尾炎方 处方与用法:附子10克(先煎),紫花地丁加克,薏苡仁30 克,败酱草25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功效:扶正祛邪,解毒消肿,主治慢性阑尾炎,右下腹经常...
-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方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20克,川芎、羌活各12克,独活、防风、陈皮、半夏、甘草各10克,苍术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舌淡,苔滑腻,脉缓。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芷、蝉蜕、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用于治疗面...
-
中医穴位疗法治面瘫
指擦迎香 以两手食指指腹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50次,在该穴位轻按揉1-2分钟,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面瘫所致的口角歪斜、鼻塞之症。每日2次。 点四白穴 以食指为术端点压四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凹陷中),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每日2次。 掌揉颊车、地仓穴 以同侧手的大鱼际(手掌拇侧肌肉丰厚处)紧贴患侧颊车穴(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4寸),往返50次。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忌用冷水洗脸,不...
-
针灸与拔火罐结合治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以突发一侧的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病前常有受凉、受潮湿、吹风史。此病不受年龄限制,少数患者于发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症状。患者于晨起时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口眼歪斜,食物时不能搅拌,流泪,额部皱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不能皱额、闭目鼓颊等动作。 采用针灸与拔火罐相结合治疗面瘫,在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采用针灸治疗时,选用合谷、太冲、牵正、颊车、地仓、风池、下关、迎香、承浆等穴位。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循经取穴;下关、牵正、迎香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阳白向下...
-
皮肤针叩刺疗面瘫
皮肤针又叫梅花针、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集成一束或如莲蓬形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以激发和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皮肤针叩刺面部皮肤,辅助治疗面瘫。患者可以自行操作,方法简便。 首先,用酒精棉球把皮肤针头消毒,待其干后,用一手握住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刚开始用较轻的腕力叩刺面部皮肤,先叩患侧,再叩健侧,使得皮肤略有潮红,无疼痛感觉为度。接着,再用稍大的腕力叩刺面部患侧,使得局部皮肤潮红,稍微感觉疼痛,但是无渗血。患病期间每天早上坚持叩刺,每次20分钟,具有...
-
面神经麻痹偏方
治面神经麻痹(肝风内动)方: 处方:天麻、钩藤、桑寄生各15克,蜈蚣2条,菊花、白芍、石决明各18克,怀牛膝、栀子、全蝎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熄风。用于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肝风内动型。症见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潮红,肢体麻木,耳根疼痛,眩晕,舌暗红,苔黄或少苔乏津,脉细数有力。 治面神经麻痹(气血两虚)方: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8克,红花、桃仁、地龙各10克,蜈蚣3条,党参、白术、白芍、川芎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活血解痉。面...
-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患者常在晨起洗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皱眉、耸鼻,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使用中医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1.葛根30克,白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碾碎),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
-
面瘫早恢复 对镜做运动
夏季贪凉最易发生面瘫,治疗不及时会遗留后遗症,影响面容及生活。在急性期对完全不能收缩的肌肉或刚出现收缩时进行肌肉功能的再训练,可增强下意识传导到中枢的肌肉运动的感觉,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还可防止面肌萎缩,促进面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每个动作均要做到最大限度,每天练习 2—3次,每个动作做10次,若不能运动时可用手加力辅助运动。 动眉 前额部做吃惊、恐惧样动作,保持5秒钟,放松后再重复。两眉向中间皱缩,保持 5秒钟,放松后再重复。闭眼 用力闭眼,在眼角形成皱纹,当眼睛未全合上露白时轻按眼眶下缘,保持5秒...
-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运动纤维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患者晨起冼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闭眼、皱眉、耸鼻均不能,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 ‘ 1.葛根3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荆芥穗10克,防风10...
-
面神经麻痹中药治方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瘫痪,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发病。该病若能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较好,但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治疗手段,还要加强护理及生活保健,即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偏方:生姜汁1毫升,生南星1克。 用法: 将生南星研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如糊状。斜左贴右,斜右贴左。 主治: 面神经麻痹。 避风防寒,保护面部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寒冷和风吹。当面部遭遇持续性的受冷风吹袭时,可造成面神经的营养血管...
-
中医药治疗面瘫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症状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神经损坏所致面瘫,表现为口眼歪斜、眼裂增大,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浅或消失,口角变低或歪向健侧,皱额及闭眼不能,露齿,鼓额和吹哨时发现肌肉瘫痪。 面瘫为常见病,常年均可发生,不分年龄大小,与性别没有明显关系,面瘫病由于面神经发病部位不同,其症状及预后有很大的差别。轻微的面神经炎可自愈,而严重的面神经炎易留下后遗症。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效果明显,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 治疗原则: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水肿,缓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