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面 第62页

面 第62页

  • 骨折后病人注意饮食方面

    骨折后病人注意饮食方面

      骨折后病人(特别是术后病人)由于骨和软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需要,医生往往叮嘱病人:营养要跟上,骨头才长得快。但不少病人或家属在饮食方面经常存在一些所谓的“忌口”误区。   误区1豆腐是“发物”   民间有人认为豆腐是“发物”,骨折术后吃了伤口会感染,故要忌口,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从医学上讲,伤口是否感染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细菌污染、皮下积血、引流不畅、消毒不严、营养不良等。豆腐性味甘、咸、寒、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卵磷脂、钙...

  • 外科手术创面不合 选择中医药

    外科手术创面不合 选择中医药

      如今外科手术日益增多,很多人遇到创面不合的情况,长时间换药和抗炎也没有效果,加重了病患的痛苦。这时候选择中医药可能事半功倍。   若是单纯气血亏虚导致创面持久不能长合,可以用生黄芪30~60克,炖农家养老母鸡,有益气养血,生肌敛疮的效果。若是合并感染,则需加用清热解毒、化湿敛疮的中药。   一位朋友的妈妈,因为胆结石、胆囊炎手术,刀口感染,渗液流水,多日不能愈合。故来电咨询。笔者嘱其购买干净药材生大黄10克,白术20克,熟附子20克,生黄芪20克,打粉后外敷,西医仅以消毒换药。后电话询问,两天后伤口...

  • 两面针猪骨汤治腰肌劳损

    两面针猪骨汤治腰肌劳损

    方法:鲜两面针根100克(干品减半)和猪腿骨一根,加水同炖烂。每晚服1次,连服3个月。 病案例举:林某,男,30岁。患者10年来反复发作腰部酸痛,天气变化或劳累后尤著。检查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及腰椎X片均未见异常。经上方治疗1月后症状明显减轻,100天后症状消失。随访2年来未见复发。...

  • 治小面积烧烫伤 下肢溃疡经验方

    治小面积烧烫伤 下肢溃疡经验方

    治小面积烧烫伤经验 方法:根据烧伤面积,取新鲜芦荟 、叶片洗净,剥去表皮后取其冻胶部分, 敷于经清洁消毒的烧伤部位,然后用 消毒纱布覆盖、固定。当天每1~3小 时换药1次,以后每日换药2~3次。 一般敷贴后即感清凉,随后1~3小时 内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红肿逐渐消 退,经数天痊愈。 主治:小面积烧烫伤,表现为病程 小于2小时,烧烫伤局部红、肿、热、 痛,感觉过敏,有或无水疱、水肿。 卢金魁 大黄儿茶治烫伤 取大黄、石膏、儿茶各25克,冰片5克,共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敷于烫伤部位,可很快治愈烫伤。...

  • 治便秘妙方大麦炒面

    治便秘妙方大麦炒面

    将大麦面粉在铁锅内用文火炒熟(切勿炒焦),每天两汤匙,适当加些白糖和香油,用开水冲成一小碗糊状大麦炒面服下,每日一次,空腹服下即可。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祖贻点评   大麦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钙、磷、铁、B族维生素和尿素等成分,营养较丰富,保健价值颇高。大麦性凉味甘,功能为健脾和胃,促进消化,除热止渴,宽肠利水,解毒敛疮,主治脾胃虚弱、食积饱满、腹胀胸闷、烦热口渴、小便不利等,亦可治泄泻。   历代本草对大麦的保健功效是充分肯定的。如《唐本草》记载:“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rdquo...

  • 习惯性便秘和面部痘治方

    习惯性便秘和面部痘治方

    治习惯性便秘方:女贞子25克、莱菔子1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杏仁5克、桔梗3克、水煎服,1日1剂,饭前服用。多数患者一剂见效,数例临床治愈。 治面部痘方:生薏米30克、蒲公英20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桑皮10克、夜交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服7~10剂观察疗效。注:此方女性患者孕期禁服。 王大奎...

  • 玉米面粥治愈便秘

    玉米面粥治愈便秘

    我原来饱受便秘之苦,有时感到肚子胀似有大便,可真正解时又解不下来。便秘不但使我腹胀、不思饮食,还引起了血压不正常。特别是久蹲厕所排便时过于用力,加重了肛门直肠部的充血及扩张,引起了痔疮、肛裂,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去年冬天,乡下亲戚来看我时,带来十几斤玉米面,说让我尝尝鲜。很久没喝玉米面粥了,现在重新品尝它,又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就这样,我天天晚上喝玉米面粥,喝了10多天后,大便好解了。 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应该是喝玉米面粥的原因。玉米面是健康食品,里面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有一种尼克...

  • 芝麻面儿治便秘效果好

    芝麻面儿治便秘效果好

    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我就挑起伺候她的担子。可是,别的事都好办,就是便秘解决不了。什么开塞露、润肠片等药物都解决不了。用土法验方也不行,吃稀的多了大便增多,病人消瘦;吃凉了就闹肚子或腹痛。后来,有人建议往菜里放些香油。虽然便秘解决了,可是病人锁不住大便,几乎成了顺肠流。 这事我经常琢磨,心想,有个润肠通便又不伤肠胃的办法最好了。琢磨来琢磨去,就想到香油能润肠通便,可它太凉,不好掌握。如果把磨香油的芝麻磨成面儿,掺到饭菜里吃下去,一定不会便秘。这样做了以后,效果果然很好。从此,母亲不再便秘,对肠胃也无刺激,这样一直坚持了...

  • 四方面护好腰椎

    四方面护好腰椎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腰椎患病几率增加,日常保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护好腰椎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不要贪凉 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寒,肾气就会受损,就会感到手脚发冷、浑身没劲。腰是最怕寒凉的,寒冷或潮湿会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而引发腰椎问题,尤其是女性更要保护好腰,不要穿过短的衣服。很多女性之所以痛经,跟腰部受寒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气温不稳定,常冷热交替,容易造成腰椎受寒,腰椎椎旁软组织收缩而导致病发。所以,季节更替时不要急着换装,以免因受寒而导致腰椎病复发或者诱发颈腰椎病。 适量活动 腰椎病的发生很重要...

  • 夏季痛风发作饮食方面就尤显重要

    夏季痛风发作饮食方面就尤显重要

    相对其它季节来说,在夏季,痛风发作更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及一些其它代谢异常,那么饮食方面就尤显重要。 食物嘌呤摄入要控制控制食物嘌呤的摄入是痛风饮食治疗中的关键,几乎所有食物都含嘌呤,正常人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嘌呤为600毫克-1000毫克。痛风病人应严格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急性期每天嘌呤摄入应控制在150毫克之内,故只能选择含嘌呤低的食物;缓解期病人食物嘌呤摄入也应低于正常人,只能少量选择一些含嘌呤中等的肉、鱼、禽类。 蛋白质摄入应适量痛风病人的蛋白质供给量应与正常人一样或稍低,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天...

  • 中药研面贴敷肚脐 有效缓解便秘者之苦

    中药研面贴敷肚脐 有效缓解便秘者之苦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虽不严重,但不及时防治,会使毒素堆积体内,并影响肛肠功能,因此要引起重视。对于便秘,医生一般叮嘱多饮水,进食新鲜蔬果,佐以口服缓泻剂,如麻仁丸、苁蓉通便胶囊等,严重者甚至要灌肠。中药研面贴敷肚脐,可有效缓解便秘者之苦。 将生大黄加芒硝调醋,贴敷肚脐,治便秘,疗效显著,多数患者于5~8小时内大便得解,而未解者也感胃肠蠕动明显增快,伴有便意感。 具体方法是,取生大黄粉加芒硝粉1:1混合,与少量米醋调和成糊状即可。将脐部(神阙穴)清洁,取适量药物填充,外覆胶布固定,5~8...

  • 小儿便秘面面观 小儿便秘莫忘推拿

    小儿便秘面面观 小儿便秘莫忘推拿

    不少妈妈遇到过宝宝总不爱便便的问题,有的妈妈说宝宝连续七八天都没拉粑粑,还有些说大便拉出来的是一粒粒的,像羊屎蛋一样,这是便秘吗?小孩子便秘有什么危害呢?孩子这么小,不想给他吃药,又该怎么办呢? 小儿便秘面面观 便秘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儿童便秘了,对于宝宝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严重的便秘会引起肛裂,肛门出血,给宝宝身体带来伤害;其次,便秘的孩子容易上火,发生扁桃体炎、扁桃体化脓、口...

  • 痔疮复发 食用自制芝麻茯苓面

    痔疮复发 食用自制芝麻茯苓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不但精于诗词,而且对医术也颇有研究。一次他的痔疮复发了,不得不休粮断酒肉,忌酱菜盐酪好几天,可是一点也不见好转。于是,他开始查询医书药典,对着症状自制了芝麻茯苓面,食用后疗效甚好。 苏东坡在《与程正辅书》中记述了这一治疗方法:“黑芝麻去皮,九蒸晒,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面。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减退。”“只吃此面,不消别药,百病自去,此长年真诀也。” 中医认为,芝麻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可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可...

  • 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经验

    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经验

    经验方: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丹参、赤芍、桑寄生、菟丝子各20克,黄芩、党参、白术各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兼阴虚加旱莲草、女贞子各15克,兼湿热加虎杖12克,湿重苔腻加姜半夏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治疗乙肝表面抗原(HBsAg)Pefr生者66例,转阴45例,服药伞6个月仍阳性,但滴度下降者17例,无效4例。...

  • 大便常秘结不通现面色红 阴虚便秘案

    大便常秘结不通现面色红 阴虚便秘案

    王某,男65岁,2007年12月3日首诊。患者十年前查得糖尿病,半年来大便常秘结不通。现面色红,4~6天大便1次,便硬难排,腹微胀,头晕,耳鸣,失眠,口干微渴,午后有潮热,手足心热,唇舌红,舌中央有裂纹,脉细数。血糖8.7毫摩尔/升。 处方:生地12克,玄参12克,葛根20克,花粉15克,知母10克,地骨皮12克,玉竹12克,白芍20克,麦冬15克,枳实10克,生白术40克,日煎服1剂。 2007年12月9日二诊 大便3天1次,较易排出,质仍硬,潮热减轻,依上方再进六剂。 2007年12月...

  • 酒后护肝护胃来碗热汤面

    酒后护肝护胃来碗热汤面

    喝完酒吃碗热汤面,会有效地缓解解精带来的副作用。 酒后及时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在各种碳水化合物中,热畅面的功效最大,它好消化,能立刻中和酒精,从而抵制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酒后不吃饭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酒中含有大量的乙醇,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而热汤面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因为热汤面里丰富的钠离子经过代谢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碳酸盐,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胃免受伤害,同时热汤面可以稀释胃中的酒精浓度。 酒后能护肝和护胃的食物还有馄饨、水饺等面食,同时还要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样能够补...

  • 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经验

    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经验

    经验方:板蓝根、生黄芪各30克,枳壳、黄柏、秦艽各10克。有黄疸者加茵陈,胁痛者加元胡,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HBsAg阳性者158例,阴转69例,占43.6%;下降89例,占56.4%。HBsAg滴度愈低转阴率愈高。...

  • 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耳鸣面热

    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耳鸣面热

    【辨证】肝阳上亢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多由于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失条达,风阳易动,上扰头目;或肾阴素亏不能养肝,水不涵木所造成。典型的症状如头晕头痛,位于两侧颞部或巅顶,颈部肩膀僵硬. 【组成】女贞子30克,珍珠母20 克,旱莲草10克,牛膝 9克。 【制法】水煎分2次服 【用法】每日1剂,连服5天为1 疗程。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中医在药源性肝病诊疗方面的话语权

    中医在药源性肝病诊疗方面的话语权

    “标准锁定了中医在药源性肝病诊疗方面的话语权,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药学专家刘昌孝院士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的科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该标准是针对药物性肝病世界性诊治难题的创新性工作,既参考了国内外药源性肝病诊疗规范,同时创造性地构建了符合中草药复杂性特点的诊疗方法和标准。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是指由中药、天然药物及其相关制剂引发的肝损伤。 近年来,随着中...

  • 乙肝防治 表面抗原阴性

    乙肝防治 表面抗原阴性

    1、乙型肝炎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答:乙肝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者实施严格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母婴传播多为婴儿受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阻断率超过90...

  • 颜面浮肿给予麻黄连翘赤豆汤加减治疗

    颜面浮肿给予麻黄连翘赤豆汤加减治疗

    郑某某,男,18岁,2012年10月30日,因“颜面、双下肢浮肿2周”来就诊。 四诊: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倦怠,身重,尿量减少,尿浊多泡,腰酸腹胀,大便稀溏;查体:BP:140/90mmHg,颜面浮肿,咽充血++,心肺正常,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浮肿,腰骶部浮肿。舌红苔黄,脉象浮滑。检查:2012.10.30:尿常规:pro+++,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9.1g,血ALB:15.9g/L,UA:615umol/L,Scr:120umol/L,TC:12.62mmol/L...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部色诊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部色诊研究

    《灵枢·五色》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色诊的发展是对其进行客观化、仪器化、智能化及定量与半定量化[1],使经验转化为参数表征。目前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面诊研究均是建立在可靠的科学数据与图形的基础上,同时整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分析,为其中医药临床诊治评价体系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客观指标[2]。本课题从面部色诊参数着手,试图找到具有中医诊断价值的特征参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兼湿浊证的中医临床诊断和“病后态”的健康管理[3]提供参考依据。...

  • 反复颜面及肢浮肿9年黄春林方药

    反复颜面及肢浮肿9年黄春林方药

    胡某某,男,25岁,2012年12月5日,因“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9年”初次来就诊。 四诊:神清,精神疲倦,口干,双下肢浮肿,纳眠一般,少许腹胀,小便夹泡沫,大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我院肾活检:轻微病变。黄春林主任接诊后,辩证为气阴两虚,湿热瘀阻,治则:标本兼治;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化瘀。 方药:黄芪(北芪)30g 淫羊藿(仙灵脾)15g 旱莲草(墨旱莲)20g 女贞子(盐女贞)20g 黄精(酒黄精)30g丹参30g藿香(广藿香)15g甘草(甘草粒)5g    海螵蛸(鱼古)...

  • 面壁蹲墙松腰法

    面壁蹲墙松腰法

    蹲墙功全称“面壁蹲墙松腰法”,长期练习可增强体质、抻拉脊柱、平衡气机、调理脏腑,有助于缓解经络不通、气血不顺所致的各种疾病。本功法简单易学、安全高效、老少皆宜、不受场地限制,可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实际锻炼需求,值得推广普及。 动作步骤 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平铺于地,脚尖靠近墙根,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两眼轻轻闭合,全身放松;下蹲时,低头含胸,两肩前扣,腹部肚脐回收,腰部命门后凸,提肛缩臀,骶骨尾闾下垂,腰膝松软下落;蹲到最低限度时,胸部紧贴大腿,大腿紧贴小腿,两臂自然下垂,...

  • “去腐生肌”理念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去腐生肌”理念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去腐生肌” 理念源于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疮疡 学家, 中西医结合疡科奠基人李竞教授。李竞教授通 过多年临床及研究发现, 不论病因是什么, 凡是覆有坏 死组织的溃疡创面, 在这些坏死组织脱掉之前, 就没有 肉眼可见的肉芽组织, 即使在同一个溃疡中, 部分坏死 组织脱净, 肉芽组织就会从脱净的创面上迅速生长出 来; 另一部分坏死组织未脱净, 肉芽组织就看不到。而 在光镜下发现, 溃疡表面有坏死组织存在的地方, 创面 上无可见的肉芽组织。因此, 李竞教授指出, 一切皮肤 溃疡愈合的重要规律是&ld...

  • 揉小腿后面正中的承山穴缓解腰部的疼痛

    揉小腿后面正中的承山穴缓解腰部的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腰部过于疲劳时,如果再以不正确的姿势搬运重物,容易“闪”到腰,造成损伤,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这时候再去刺激腰部穴位可能会痛上加痛,对此,中医专家推荐试一试中医“以远治近”点穴疗法,按揉小腿后面正中的承山穴,从而缓解腰部的疼痛。   方法一 采取双手抱膝的姿势,左右手的拇指重叠置于承山穴之上,来做指压。如果有力量不足的感觉时,可立起手指来做按压。时间大约为5分钟。   方法二 仰卧位,用一只脚的拇指置于另一条腿的承山穴之下,用力按压。...

  • 天麻及钩藤验方治面肌抽搐

    天麻及钩藤验方治面肌抽搐

      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多从一侧下睑开始,逐步发展至同侧口角抽搐,临床多伴有眩晕、耳鸣、头胀不适、烦躁等症状。症状常进行性加重,每因紧张、疲劳等原因诱发或加剧,入睡后停止。本病缠绵难治,容易复发,重症患者可致患侧面肌挛缩,患侧眼裂变小,面肌扭曲变形,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陈宝贵教授经过40余年临床实践,体会到风邪在面肌痉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总结出以袪外风、熄内风联用的治则,采用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   肝风内...

  • 防治腹泻的炒黄面

    防治腹泻的炒黄面

      取白面500克,将白面炒至焦黄,每日晨起空腹用滚开水调冲30克食用,也可放入适当的盐或糖来调味。于晨起空腹食用,可达到止泻固肠的作用。此方出自《饮膳正要》。   适用于胃肠不固而引起的腹泻不止。肠胃不固指的是肠胃消化不好,不能将食用的食物完全消化。中医认为肠胃为“水谷之海”,吸收水谷中的营养。当我们的肠胃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水谷中的营养甚至出现腹泻的症状时,就需要对我们的肠胃进行调节,这时我们大多使用炒黄面。也就是说当身体出现腹泻症状的时候,我们吃一点炒黄面给肠胃补充阳气,恢复肠胃的正常功能...

  • 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又称髓海,脏腑之精血阳气皆上注于头。在病理情况下,或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诸经痹阻;或少阳枢机不利,阳气内郁;或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或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或血瘀阻塞脑络;或痰饮蒙闭清窍;或血虚脑神失养;或肾亏精髓不足;或肝阳化风上扰,等等,皆可引发头痛及脑鸣、昏眩等病证。我临床辨治头痛,多按外感头痛、少阳头痛、肝火(阳)头痛、血瘀头痛、痰饮头痛、气(血)虚头痛、肾亏头痛等分类进行。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外感头痛皆与风邪相关,多属实证,治疗应以祛风散邪为主。临床可分风寒...

  • 面肌痉挛的表现与治疗

    面肌痉挛的表现与治疗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该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给中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痛苦与不便。近日,记者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脑神经外科专家袁越教授,请他谈…·谈面肌痉挛的表现及治疗的问题。袁教授指出,在致病机理方面,“神经短路”学说现已被临床医生所认可,其依据为颅内面神经从脑干的发出部位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面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导致面部肌肉抽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