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11页

中医 第111页

  • 头痛可以表现为侧面痛,巅顶痛,前额痛 中医处方

    头痛可以表现为侧面痛,巅顶痛,前额痛 中医处方

    程某,男,9岁。2019年5月17日初诊:前额痛、胸闷1个月,加重1天。1个月来时有前额痛、胸闷,昨日感觉前额痛、胸闷症状甚为明显,吃饭时尤甚。平素时有腹痛,恶心,食欲一般,大便日1次,质可。舌淡红苔薄脉缓。辨证为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证,治疗以补气升清为主。方以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如下:鸡内金12g,生白术9g,党参3g,炙黄芪6g,炙甘草2g,柴胡2g,蔓荆子9g,白芷9g,川芎6g,陈皮9g,当归9g。 2019年5月26日二诊:上方服用1剂后前额痛大减,胸闷无。2剂后已无任何不适,仍把5剂服完后来诊,...

  • 面神经炎中医药方辨病辨证思路

    面神经炎中医药方辨病辨证思路

    韩碧英治疗面神经炎经验总结 面神经炎 [1] 是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 周围性面瘫,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不受年龄和季 节限制。 主要以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的相关功能障 碍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额纹减退或消失、 眼睛闭合不 全、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下垂、 鼓腮漏气、 示齿 口角偏向健侧。 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2] , 一 般认为是局部受到风寒或病毒感染之后, 面神经组 织缺血、 水肿、 受压而致病, 严重者可导致面神经髓 鞘的脱失和轴索的变性等病理改变。 韩碧英教授认为, 面神经炎属于中...

  • 中医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中医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中医心理学理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汲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发展而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传承与创新。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西方心理学思想是从西方哲学中孕育出来的。1879年以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才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欧美现代西方心理学在发展中形成了著名的学术流派。 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 约从19世纪80年代起,心理学开始走向现代发展阶段,相继形成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试图从复杂心理活...

  • “郁”在中医理论中有两种意思

    “郁”在中医理论中有两种意思

    “郁”在中医理论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泛指病邪结聚不得发越发散、郁滞不畅的病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火土金水“五郁”之论、《丹溪心法·六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论等。二是专指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所导致的郁证。 当代中医似乎只将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极少数病证视为郁证,致使对大量临床存在的郁证视而不见、漏诊误诊甚多。随着社会生态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郁证患者求诊于中医。但迄今中医学有关郁证的诊疗技术却显得相形...

  • 失眠30余年 中医药方

    失眠30余年 中医药方

    郭某,女,62岁,2016年7月28日初诊:失眠30余年,动则心悸气短,唇暗,舌质偏暗,齿痕,苔白厚,脉沉细弦涩。 处方:桂枝9g,炙甘草18g,生龙牡各30g,山萸肉18g,五味子9g,炒枣仁20g,法半夏12g,夏枯草12g,茯神30g,砂仁30g,石菖蒲12g,丹参24g。7服。 2016年8月4日复诊:药后睡眠较前改善,仍感气短,头晕,肢软无力,口苦口黏、咽干、流涎,大便干,舌质暗红,舌中后苔厚腻,齿痕,脉沉弦略涩。上方加苍术18g,炙远志12g,柴胡12g,黄芩12g,生姜3片,大枣...

  • 直肠癌 中医处方仿归脾汤意化裁

    直肠癌 中医处方仿归脾汤意化裁

    李某某,男,75岁,2006年11月15日初诊。直肠癌术后4年,肺转移术后6个月,肝肾囊肿,脂肪肝。刻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食欠佳,眠可,大便稍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无力。 辨治要点 老年男性,正气不足,正消邪长,故术后4年发生肺转移。拟健脾益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法,仿归脾汤意化裁。 处方 生黄芪30克,远志10克,太子参15克,生白术3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枣仁30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桑椹30克,生地15克,鳖甲10克,浙贝母10克,凌霄花15克,鸡内金30...

  • 帕金森病 中医学根据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 中医学根据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妨碍等为首要临床特征,晚期会导致患者日子不能自理。中医学根据临床体现将本病归归于“颤证”领域。杨思进教授从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辨治疑问杂病常独辟蹊径,取得良效。 病因病机 脾胃亏虚为本,络脉阻滞为标:受“诸风掉眩,皆归于肝”的影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肝肾短少、虚风内动,主病在肝、肾,治疗多以滋补肝肾、息风定颤为主,作用不一无是处。杨思进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诊...

  • 上腹胀痛打嗝等胃胀气现象 中医认为有几个因素有关

    上腹胀痛打嗝等胃胀气现象 中医认为有几个因素有关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出现过上腹胀痛、打嗝等胃胀气现象。引起胃胀气的原因是什么?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杨晓军教授。 引发胃胀气的主要原因 器质性问题 此类胃胀可能是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肿瘤、胰腺炎、或者肝、脾等问题所引起的。45岁以上的人群、有胃肠肿瘤家族病史、突然间消瘦人群更需注意。 功能性问题 此类胃胀问题与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异常以及情绪波动等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胃胀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饮食停滞 主要与过...

  • 中医阐释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中医阐释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内涵, 用以解释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一门古代哲学,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如《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古代先贤用阴阳来分析...

  • 食积发热症 中医处方调理

    食积发热症 中医处方调理

    【病案】   刘某某,女,83岁,2013年9月6日初诊。   主诉 发热一周。每天下午3时左右即感全身酸乏不舒,皮肤发热,测体温在37.2℃~37.6℃之间,在当地卫生室按感冒输液治疗3天,发热如故。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独腹胀大,自诉食欲不振,厌闻食味,嗳腐,大便5日未解,触之皮温略高,查舌质红,苔黄欠润,脉弦滑稍数。依据舌脉症候辨证,当属于年老体衰,脾虚失运,纳食不化,郁积生热。遂予健脾和胃,消食助运,化滞除热。方用消食化积汤化裁。   处方 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

  • 中医解读“打嗝”引起打嗝的原因

    中医解读“打嗝”引起打嗝的原因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不仅大人打嗝,小孩打嗝,甚至在妈妈腹内的胎儿也会打嗝。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打嗝”。 引起打嗝的原因是什么? 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虽然打嗝并不影响身体,但是会影响交际。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打嗝呢?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有外界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饮食习惯...

  • 血管性老年痴呆的中医证治病案

    血管性老年痴呆的中医证治病案

    浅议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治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获得性智力损害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血管性痴呆患者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该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记忆、语言、视觉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呆病”“痴呆”等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选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1]。 王晞星,系第4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

  •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从痰论治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从痰论治

    基于“Aβ异常沉积”浅析中医“从痰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其病典型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iloidβ-protein,Aβ)异常沉积而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nbrillaryt...

  • 解郁安神清心除烦中医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方

    解郁安神清心除烦中医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方

    出现失眠就不必过分的担心,你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会适得其反的。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的。其实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大家应保持一个自然的心态,对缓解失眠是很有帮助的哦。 组成:缬草10g,龙胆6g,竹叶6g,甘草片6g。 功用:解郁安神,清心除烦。 适应证:肝郁化火型失眠。 禁忌证: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体会:方中...

  •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全国名中医王新陆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其诊治经验如下。 病因病机 络脉瘀阻王新陆在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脑病的发生应当首先责之于血浊,血浊是指精神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失去其清纯的状态或者血液循行紊乱,从而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不平衡的病理状态。由于血液浑浊,循行混乱,不思其道,浊血上逆,扰乱清府,则发为眩晕。 痰湿中阻过食肥甘,劳倦太过,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则聚湿生痰,痰湿内阻,上扰清窍...

  • 历代中医大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中医大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颇为丰富,多从营卫阴阳、魂神髓魄、心、肝、肾、脾胃、痰、瘀、火等认识。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主任医师认为,脾、胃、大肠属于土脏,具有斡旋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为五脏之枢纽,“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胃实际包含了脾、胃、肠的功能。过饱过饥、饥饱无常、进食不规律、过劳过逸、作息紊乱及滥用药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脾胃损伤,影响阴阳交替而致失眠。在临床上脾胃湿热、食积内停、胃火炽盛、肝胃不和等均可归属于“胃不和”。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胃失和降,阴...

  •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调睡眠治慢病的临床实践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调睡眠治慢病的临床实践

    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s,NCDS)的简称,也可称之为“慢性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就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他涵盖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常见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同时,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有呈...

  • 慢性胃炎中医“胃痛”“痞满” 研究对象及方法

    慢性胃炎中医“胃痛”“痞满” 研究对象及方法

    慢性胃炎( CG)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发病率较高, 约 占内镜检查者的 80% ~ 90% [1 ] 。该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 相关,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属中医“胃痛 ” 、 “痞满” 等 病症范畴。 体质指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及结构 [2 ] , 《素问·宝命全 形论》 云 “人禀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 命 之曰人” , 故胚胎期的天地之气禀赋即五运六气禀赋是先 天体质的主...

  • 脾胃病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 中医方剂

    脾胃病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 中医方剂

    寒热并用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正治法的升华,《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伤寒论》将寒热并用施之于临床,创立了一系列寒热并用的代表性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连汤、大黄附子汤等。寒热并用法既保留了药物固有的四性及功效,又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去性存用,体现了中...

  •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 名医名方:疏肝清胃散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 名医名方:疏肝清胃散

    李郑生,1958年生,河南洛宁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继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组成: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姜半夏10g,香附10g,砂仁10g(后下),厚朴10g,炒枳壳10g,郁金10g,乌药10g,柴胡6g,炒黄芩10g,煅瓦楞15g(先煎),姜竹茹10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 简效方瓦楞子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 简效方瓦楞子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吞酸领域。其体现是以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泛酸、厌恶、吐逆等为主症。本病成因复杂,如饮食不节、吸烟饮酒、乱用药物、精力要素等,都是本病的诱发要素,现多认为本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下面介绍一个医治胃溃疡(或吞酸)简效方。 办法:瓦楞子、甘草各150g,将瓦楞子煅后研细末,甘草焙干后研细末,两药混合均匀,每次服6g,每日2~3次,1周为1个阶段,宜饭前服,如胃痛有节律性,可选在痛苦发生前20分钟服,效果更佳。可连服3~5个阶段。主治胃溃疡,胃酸排泄过多。 瓦楞子为海产软体...

  • 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

    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

    伤津损肾(表里同病)症验案 郭某,女,26岁,1983年12月4日诊。诉前日受凉后而致发冷发烧。头疼四肢困乏无力,近2天病情加重,腰背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头痛发热恶寒加重等。口干而渴,心烦燥。体温38.5℃,曾在乡村诊所诊疗无效而来就诊。见脉数有力,舌质红,苔薄白而微燥。体温38.5℃。化验:尿蛋白(++),白细胞(++),管型(+)。 诊断:风水(热邪侵袭,表里同病)。 治则: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处方:金银花15g,黄芩12g,连翘20g,栀子10g,麦冬15g,生...

  • 急性肠鸣腹泻 中医急救

    急性肠鸣腹泻 中医急救

    话说这夏天,冷不丁的就到来了,前半个月还春寒料峭,路边枝头光秃秃一片。这些草木经过了一冬的“沉眠”,在那么一两天中,你赶我赶的爆发出了生机,转眼间绿荫一片。 这人啊,经过了一冬的“沉寂”,也都开始“躁动不安”啦!气温渐升,短裙、短裤应接不暇,露脐、露肩随处可见。伴随着这夜晚的欢畅豪饮,品尝着冰雪国度的香甜美食,有些人的肚子开始抗议了,腹泻(尤其是急性腹泻)的情况越来越多。 你可知道,在这夏天复苏的可不只是人与草木,那看不见摸...

  • 胃脘痞闷不适 痛处不固定 中医处方

    胃脘痞闷不适 痛处不固定 中医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世恩 杨发超   患者邱某,女,48岁。初诊时间2017年11月28日。素有胃病多年,近日加重已有月余,胃脘痞闷不适、甚则疼痛,痛处不固定,并时有烧心、反酸、恶心、欲呕,心烦易怒,食少,大便偏干,睡眠欠佳,脉弦细少力,舌淡红、苔白,腹诊未查,脉证合参,辨为少阳证。   处方:黄连8克,桂枝6克,党参4克,干姜6克,清半夏9克,甘草6克,大枣10克。3服。冲水服。   2017年12月1日复诊:服药后,反酸、烧心减轻,仅晨起明显,胃痛仍有,或左或右,发无定时,夜...

  • 消化性溃疡中医防治 刘启泉节点理论的内涵

    消化性溃疡中医防治 刘启泉节点理论的内涵

    刘启泉基于“节点理论”防治消化性溃疡 刘启泉,首届全国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节气对发病的影响,临证遣方用药亦基于此。文章将以消化性溃疡为例,介绍刘启泉教授基于“节点理论”防治该病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节点理论的内涵 节,节气;点,关键位置。节点,其内涵有二,一指“以节气为关键点”,另一指“节气中的关键位置”。前...

  • 泄泻和痢疾 中医对下利的证治总结

    泄泻和痢疾 中医对下利的证治总结

    《 伤寒论》 中所言下利, 包括泄泻和痢疾, 其中泄泻 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 甚至泻出如水 样为主要特征; 而痢疾则以大便次数增多, 腹痛, 里急后 重, 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现对下利的证治总结如下。 ( 1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该法适用于热毒痢疾。 症见下利脓血, 赤多白少, 腹痛, 舌红苔黄, 脉弦数。治 用白头翁汤。本方原治肝热下迫大肠的厥阴热利, 如第 3 7 1 条云: “ 热利下重者, 白头翁汤主之。 ” 第 3 7 3 条云: “ 下利,...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 浊毒理论用于胃肠难治病疗效显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 浊毒理论用于胃肠难治病疗效显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脾虚为本,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 危北海教授等系统阐述了脾虚理论的发展源流,主持开展了我国第一批探索脾虚证本质的临床研究。田德禄教授等提出脾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治疗勿忘升脾气。张声生教授等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气滞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提出“调肝理脾”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大法,并建立了“调肝理脾&rdquo...

  • 中医治疗Barrett食管 气阴亏虚养阴法

    中医治疗Barrett食管 气阴亏虚养阴法

    益气养阴法论治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从上皮内瘤变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再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最终发展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病变。有研究表明,BE转化为EAC的风险较高[1]。BE的病理类型有3种,包括贲门腺型、胃底腺型、特殊肠化生型,以往研究认为肠化生型BE的癌变风险最高,其余两种类型的BE风险较低,但近年研究发现贲门腺型和胃...

  • 中医六经辨腰痛辨胃痛

    中医六经辨腰痛辨胃痛

    程莘农 (1921—2015),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针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 70 余,推崇经络理论,强调归经辨证。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法、方、穴、术的针灸辨证施治体系。 程莘农认为,针灸临床要以诊断为基础,重辨证施治,尤其是经络辨证,认为是经络归经辨证的核心。 “有诸内必形之于外”,任何疾病都以其一定的病...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党参、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 枳壳、黄芩、法半夏、鸡内金各10 克。 加减:若疼痛较甚,加五灵脂 (包煎)、蒲黄(包煎)各12克,以 理气活血止痛;兼反酸、胃脘烧灼 感等,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 海螵蛸15克,煅瓦楞子30克,以 泻肝和胃、燥湿止痛;若腹痛肠 鸣,大便时秘时泻,则改生白芍为 炒白芍12克,并加炒白术12克, 防风10克,炒山药30克,以疏肝 醒脾、燥湿止泻;若呃逆频作,加 柿蒂12克,刀豆15克,以温中下 气、降逆止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 晚饭前各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