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 第15页
-
简单外治法助您冬天不怕冷
冬天,对于怕冷兼有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的老年朋友,日子难挨。以下介绍几个简单易行的冬病外治小方法: 1.生附子27克,肉桂9克,打粉撒在棉鞋垫里垫脚。这两味药大辛大热,均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且药性善走,既可外达皮毛,又可入脏入腑。由于脚和地面接触,离心脏相对远,很容易感觉到冷,脚寒则容易引起心肺不适,加重原有疾病,所以脚不寒则身不冷。 2.肉桂、丁香、吴茱萸各10克,粉碎,取药粉适量放入肚脐内,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一般2~3天换药1次,10 天为1疗程,间隔3~5天再做下次治疗。此方益火消阴,补&...
-
中药足浴属于中医外治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博士李多多 中药足浴,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药剂学经皮吸收原理基础上的疾病防治手段。 首先,中药足浴能发汗,因此起到了祛邪排毒的作用。其次,中药足浴能活血。血瘀证常见于多种慢性病,改善血液循环能让很多病得到缓解。再次,中药足浴能调节神经,起到通络止痛、消炎退肿、涩肠止泻、镇静解痉的作用,并且相对安全、无毒副作用。最后,中药足浴本身的药物作用,正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中药足浴的适应症很广泛,可用于多种...
-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
女子产后,气血骤虚,易出现诸多病症。因哺乳,应尽量避免口服药物治疗。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以下介绍对几种产后病的外治方法。 产后发热桂枝50克,竹叶、白薇、山栀、黄连各15克,赤芍、黄芩、丹参各20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分装在2个纱布袋内,略洒白酒,放锅内蒸半小时,取出后略放置10分钟,当温度适合皮肤温度时,放在双侧涌泉及肚脐处,在外敷前,先在穴位表皮上涂上香油以免药物刺激皮肤,产生药疹,每日换1次。或取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
-
中医外治法 临床广泛应用
中药保留灌肠、热熨疗法、中药外敷等都属于中医外治法,这类方法都具有方法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版将分3期详细介绍。 中药保留灌肠是指将药液通过肛门灌入直肠,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入血,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具有易释放、易吸收、易扩散的特点。该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和急腹症等疾病,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1、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者可用附片、大黄各10克,槐花、牡蛎各30克,浓煎灌肠;尿毒症患者可用生大黄、生牡蛎、地榆各30克,广木...
-
传统中医外治法 贴敷重在预防
近些年,季节性中药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在全国范围内很受欢迎。到底效果如何,怎样操作,机理何在?为此,我们请教了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孙惠敏主任中医师。 孙惠敏主任介绍:穴位贴敷法是以中医学天人相应、内病外治、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人体经络与脏腑相通,经络能运行气血,营养脏腑,沟通表里,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穴位贴敷有类似针灸的效应,通过穴位贴敷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病所。农历三伏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这时运用药物贴敷穴位,最易使药物通...
-
中医药浴外治法
药浴如今越来越流行,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选配适当的中草药,利用煮沸中药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药物煎汤取液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以防治疾病。药浴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也有洗、沐、浴、浸、渍、浇等法。 需遵循处方 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液亦可),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
-
中药外治法小汇(一)
中药的保留灌肠、热熨 疗法、中药敷脐、中药敷贴 涌泉穴等,都属于中医的外 治法,这些外治法均具有洽 法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显 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如能 在熟练地运用内治法的同 时,又能不失时机地运用外 冶法施治,则定能开阔思 路,提高疗效。 本文将中药保留灌肠、 热熨疗法、中药敷脐、中药 敷涌泉穴等四种外治法作 一简要介绍。 中药保留灌肠 近年来,灌肠治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慢性结肠炎、 慢性盆腔炎和急腹症等,均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1.慢性肾功能衰竭:是 多种慢性肾脏病晚期的严 重综合症,其他一些疾病也...
-
香佩疗法 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佩戴香囊防治疾 病,这是中医外治法的 一种,称为香佩疗法,至 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 史。香囊又称香袋、荷包 等,一般用丝绸制作,绣 以各种图案,里面装有 雄黄、茱萸、艾叶、冰片、 藿香等中药或香料,佩 戴于身上,人们通过嗅 吸药物散发出来的气 味,作用于人体,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可避瘟疫, 防治某些疾病。 防治感冒香囊黄 芪、党参、白术、白芍、柴 胡、防风、贯仲、香白芷、 山奈、甘松、细辛、玫瑰 花各等份,研末,装入布 囊,佩戴于颈前,可以防 治四时感冒和避瘟疫。 避瘟疫香囊荆芥、 防风、藿香、薄荷、贯众、...
-
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非常适合家庭使用。那么,怎样正确使用此法呢? 首先将药液煎好,再用干净的纱布过滤一下,以免药中杂质在熏洗时刺激皮肤。熏洗的药液量要比内服的药液量多得多,具体多少以及熏洗的容器大小视患病部位而定,如全身熏洗,药液要更多,容器可选浴盆等;而局部熏洗,药液不必太多,容器可选脸盆、大口杯等。每剂药可连续使用2天,每天2~3次,每次15~30分钟左右。 熏洗可分热用和温用两种。热用主要是利用热气使药力进入肌肤筋骨,以达祛寒解表、发汗透疹、舒筋通络、活血消肿之效,此法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
吴尚先中医外治法学术思想探析
吴尚先( 1806—1886 年)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清代外科医家,精心研究前人外治经验,并 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完成 《外治医说》 。该书融理 论与临床于一体,指出医者临证,须精辨详审, 然后遣用相应药物,疏滞宣通,使邪去正安,取 《子华子 》 “医者理也,理者意也; 药者瀹也,瀹 者养也”之意,旨在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理同法 异,且外治法禁制甚少,尤能补内治之不及; 以 对偶式的骈俪文体成书,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既便于诵读,又利于推广,故更名为 《理瀹骈 文》 ,是我...
-
刺血疗法 治病外治法
刺血疗法是用针刺人体的定穴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的使针眼出血,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一种外治法。 刺血工具:三棱针、缝衣针其他针具如陶瓷针等均可。 适应症:剌血疗法主要用于火毒、热毒炽盛之阳证、热症,如各种痧病、外感发热、跌打损伤瘀积、昏厥、中暑、疳积、急性咽炎、目赤肿痛、腰腿痛等病。 操作方法:右手拇、食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l~2厘米,左手捏住或夹持、舒张刺血部位皮肤,先在刺激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常规消毒皮肤、针具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马上出针,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数滴,或加拔火罐...
-
几则中药泡脚外治妙方
妇女痛经多为肝郁不舒,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中医多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等方法。其实运用外治法治疗痛经更简便、更安全,效果更好。下面介绍几则中药泡脚外治妙方,供选用。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泡3-5天。 ●取蒲黄、五灵脂、香附、延胡索、当归各20克,赤芍15克,没药、桃仁各10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先以药液蒸气熏蒸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20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天。于经前3日开始用药,连用...
-
壮医主要是通过外治的方法
壮医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刺血、拔罐、刮痧等这一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著名壮医药 线点灸专家龙玉乾指出,“疾 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 衡”,认为药线点灸的治疗机 理就在于调整、调节、调动人 体气血,使之趋于均衡,则疾 病自然向愈。 壮医具有丰富的药物治 病的经验,认为药物的治疗作 用,在于以其性味之偏,来纠 正...
-
壮医外治法 药棉烧灼灸
壮医药棉烧灼灸是用干棉球蘸吸预先制成的壮药酒,然后点火,直接烧灼患处从而达到治 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该法 主要流传于广西德保县。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局 部肌肉酸楚麻痛、风湿痹 痛、无名肿毒未成脓者、跌 打损伤瘀肿疼痛而无表皮 出血者,亦用于某些疾病挑 治前或挑治后的辅助治疗。 壮药酒的制备:取壮药 九龙川、破天菜、川乌、草 乌、吹风散、石头散、穿破石 等适量,95%酒精适量,浸 泡药物3天以上,制成壮药 酒,备用。 施灸方法:用血管钳夹住棉球一个,蘸吸预先制成的壮药酒,点燃,右手将着火的棉球迅速扣向病变部位,...
-
苗族特色外治法
补口疗法 也叫填补疗法;是苗医用于黏合创口的古老方法;本法利用椿树脂作为黏合剂黏合创口,简单、经济、实用,至今还在苗族民间使用。取椿树分泌的树脂一块,棕红色半透明者较好;选光洁;平整的一面厨冷水蘸湿;右手握刀轻刮树脂;干后蘸水再刮。创口先清洗,消毒,不能留有异物,将刮好的树脂填补入创口中,并用一粗棉线将树脂压入创口时即可。填充创口时务必将树脂压至创口的底部,不能留有空隙。填充后勿接触水,以免药物脱离和伤口感染;此疗法适用于各种难以自愈的小创口,一般1次即愈合;不需要再次换药。 隔虎疗法 又称为隔药法,隔药意思为隔阻...
-
中医外治法:湿热敷
湿热敷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我们在家中进行湿热敷时,可以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需要热敷的部位。湿热敷的温度以能够耐受、不觉烫为宜,3~5分钟更换1次,一般连续热敷15—20分钟。 落枕 轻度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颈椎病 颈椎病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硬、酸痛或受凉后出现疼痛,可用毛巾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眼疲劳 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导致眼睛疲劳和酸胀干涩时,可湿...
-
庞桶药浴 瑶族传统外治法
瑶医庞桶药浴是瑶族的一种特色传统外治法,是利用水的温度刺激和药物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瑶医认为,庞桶药浴疗法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解毒通络之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调整机体盈亏平衡状态,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功能。实际上,就是在热的药液中进行洗浴,借助水的温热刺激以及药物的皮透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瑶族用来药浴的庞桶是用杉木做成的大木桶。药浴所用的草药来自大瑶山,自采自用,多采用鲜药,平常也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以备冬季使用。药浴多无固定配方,常根据药物性能搭配使用,各种草药的剂量,也多凭习惯和经验而定。药...
-
内病外治方法 熨浴疗法
壮医熨浴疗法,是利用药物熨烫及药水浸冼患病部位时的温热效应、经络传导及药物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作用,来发挥功效的内病外治方法。熨浴疗法可以通过疏通人体龙路 (体内血液的通道)、火路(体内的传感之道,即相当于神经系统),以发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舒筋止痛、调和气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从而调节天、地、人三气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寒湿凝滞、气滞血瘀和虚寒性疾病的疗效较好,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滚克)、痛风 (隆芡)、强直性脊柱炎(令扎)等病症。 熨浴疗法中所用的药物需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辨证选择,...
-
运动灸法结合了灸疗推拿中药外治
提起艾灸,很多有过灸疗经验的读者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艾灸被医生拿着熏患处,或者艾柱被点燃后附在其他媒介上固定“熏灸”。但是,笔者日前了解到,一种被称之为运动灸法的灸疗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针灸专家顾一煌介绍说,运动灸法是现代针灸专家从清代的太乙神针等疗法中创编而成的。这种方法结合了传统灸疗、推拿、中药外治等方法的优点。 与传统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等灸法相比,运动灸法具有三大特点:第一,运动灸法在实施灸疗的过程中融入了旋转揉按的推拿手法,使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