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治 第14页

外治 第14页

  • 小儿伤风感冒中药外治疗法

    小儿伤风感冒中药外治疗法

    小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称为“伤风感冒”,小儿感冒后,无论是风热或是风寒,治疗当用解表法,以辛温解表治风寒,以辛凉解表治风热。吃药打针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有几样中药外用疗法,既能达到治,感冒的效果,又能不吃药不打针家长们刁妨一试。 敷贴疗法:适用于风热感冒患儿.用鲜地龙10条放净碗里撒上适量白糖,地龙体液外渗而死后,加入适量面粉’,调和成膏,制成2枚直径约3厘米的药饼,分别贴患儿 卢门穴 、神阙穴处。每日贴2次,每次贴4~6小时 ,连贴2 -3日,即可有效。 推捏...

  • 宝宝发烧小儿发热 一种中医外治法

    宝宝发烧小儿发热 一种中医外治法

    小儿易患感冒,尤其是宝宝一发烧,宝妈们便会手足无措,焦急万分,恨不得自己以自身代替。为了让宝宝尽快康复,妈妈们想尽了办法,但既不想总给宝宝吃药,也不想看着宝宝承受打针的痛苦。那么,除了吃药、打针之外,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都说国粹中医博大精深,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绿色健康的特点,疗效确切,容易被患儿接受,解决了儿童服药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副作用。 据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医院主任医师曹向东介绍,小儿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标准,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病程中。急性病多见有...

  • 前列腺炎外治法 芦荟治静脉炎 黄豆外敷治痈疮

    前列腺炎外治法 芦荟治静脉炎 黄豆外敷治痈疮

    前列腺炎外治法 敷脐法:冰片1g,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入脐孔,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密封。7~10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坐浴法:白芷、萆薢各30g,甘草6g。共煎汤一盆,坐浴时用手按摩小腹至外阴,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坐浴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药带法:萆薢10g,车前子12g,桃仁10g,红花10g,金钱草15g,刘寄奴30g,白花蛇舌草40g,败酱草15g,乌药10g。共...

  •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笔者在基层从事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二十多年来应用中医药知识为村民看病,并教会村民自采中药内服外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桐树皮治马蜂叮咬、用马勃治外伤、外用仙人掌治多种疼痛疾病等既省钱效果又好。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各种治病方法。中药外治法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乐于被患者接受。在某些特殊病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难得的经验,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

  • 复发性口疮辨治经验 中医外治法简便易行

    复发性口疮辨治经验 中医外治法简便易行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其临床特点为口腔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溃疡面,具有周期性、复发性特点。部分患者由于口部疼痛,影响日常进食及言语交流,更有甚者因疼痛剧烈而影响睡眠,或停药则发,或旧疮未愈新疮即起,临床较难治愈。“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病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对于口疮,中医多从火热论治。如《圣济总门录·口齿门》载:“口疮者,由...

  • 脾虚泄泻 辨证内治法外治法

    脾虚泄泻 辨证内治法外治法

    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认为,小儿脾虚泻病在脾胃,关系肝肾二脏,治疗脾虚泻应抓住“健脾”这一根本,兼顾肝肾。可采取内治或外治法,以达到健脾益气、温脾助运而止泻的目的。 病因病机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中医认为小儿泄泻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与“脾”“湿”二字密切相关。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故临床所见小儿腹泻病多数属于脾虚...

  • 干眼症 辨证分型内服外治 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干眼症 辨证分型内服外治 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专家简介 周尚昆,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眼科主任,唐由之名老中医工作室望京医院分站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老年眼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委员,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优秀青年”,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光明天使”。 很多人看一天电脑、手机后,感觉眼睛又干又涩,这提示眼睛“缺水”了,很多人通常会用滴眼液给眼睛“解渴...

  • 抑郁症的中医外治四法

    抑郁症的中医外治四法

    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抑郁症越来越受患者及家属认可。本文介绍临证常用的四种治疗抑郁症的中医外治法,以供参考。 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易学易用、对人体刺激性小、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其在疾病预防中具有明显优势,易于提高儿童青少年的依从性。针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将黄连、黄芩和黄柏为主的配方研磨制成药粉,配以生姜汁,早上于间始、大陵、太渊、列缺、内关、神门等穴位敷贴药剂;睡前于水突、人迎、气舍、缺盆、天突、颈...

  • 《理瀹骈文》外治思想在腹股沟疝气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理瀹骈文》外治思想在腹股沟疝气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突出体表[1],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可伴局部重坠感和慢性便秘,患者直立时腹股沟区可见一肿物,平卧时可全部回纳或部分回纳。该病发病率为0.1%~0.5%[2],手术是唯一治疗方式,但术后存在并发症,如疼痛、便秘、血清肿等。 中医称腹股沟疝为“狐疝”。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故名“狐疝”,又称为“...

  • 牙痛时快速止痛 几则外治法

    牙痛时快速止痛 几则外治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因此,牙痛时快速止痛是人们的迫切愿望,介绍几则外治法,牙痛发作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用对侧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指腹按压处即是),左右各一穴,找准穴位,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按压30秒,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为止。一般按压治疗,疼痛可明显减轻,经过1~3分钟,疼痛即可消失。可舒筋活络止痛。 塞耳疗法:用棉球蘸上等白酒或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

  • 红眼病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

    红眼病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

    洪水中夹杂有大量污染物,携带了细菌和病毒,浸泡后的家具、洗浴用具等都被污染,通过人体接触而导致感染,极易造成红眼病的流行。红眼病西医称作传染性结膜炎或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病原体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一般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感到双眼发烫、烧灼感、畏光、眼红,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个别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

  •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介绍几则外治方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介绍几则外治方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多见,发病年龄以5~9岁小儿居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很少发病,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炎,脑膜脑炎,但一般预后较好,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本病多为风温邪毒侵袭,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为。当以疏风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活血止痛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青黛糊:青黛适量,择净,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猪胆外治疾病八验方

    猪胆外治疾病八验方

    猪胆:猪科动物猪的胆。益肺,补脾,润燥。性味:苦、寒、咸。中医认为,猪胆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润燥、泻肝胆之火、明目消疳、通利大便等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猪胆有消炎、抗过敏、抑菌等作用。猪胆用于外治疾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现介绍一些外治验方,供读者选用。 1)治外阴溃疡 取猪胆3个,大黄60克,焙干研成极细末,过筛,置阴凉干燥处备用。外阴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取猪胆大黄粉撒在溃疡面上。每日3~4次,6天为1疗程。 2)治黄水疮 取鲜猪胆1个,将槐米20克装入猪胆内,挂在通风阴凉处,待其干后研细末...

  • 黄连素的新药用外治法

    黄连素的新药用外治法

    黄连素又称小蘖碱,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经临床观察发现,其也有许多新用途。 小儿痄腮:黄连素5片,研为细末,加大黄末10克,调匀,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2次,连用3—5天。 小儿痱疮:黄连素片1克,溶入300毫升温水中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5天。 婴儿湿疹:用黄连素10片、青黛10克、枯矾10克、冰片3.5克、强的松150毫克,共研细末,加雪花膏拌匀制...

  • 丁香外治验方小汇

    丁香外治验方小汇

    丁香,又名公丁香、丁子香、鸡舌香。性味:辛、温、无毒。功效主治:温胃、降逆、去恶气,主治呕吐、呃逆、风水毒肿、痘疮、疝气痛等;呕、呃而兼有发热口渴等热象的不可服用。 呕吐 丁香、大黄、甘草各等量,共研细末,取药末30克撒布于3张黑膏药中间,敷贴于神阙、中脘、内关穴位。 呃逆 1.丁香3克。将丁香置口中咀嚼,待口中有津液时将津液吞下,咀嚼3-5分钟后,呃逆可止。为巩固疗效,可将丁香渣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连续敷贴4-8个小时,可温中止呃。2.丁香、法半夏、旋覆花、柿蒂、全紫苏各20克,将上药打碎,置...

  •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邓铁涛教授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 的中医学家,精研岐黄之术,融古贯今, 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中医 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 施于体表皮肤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 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 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现将 邓老运用外治法的临床经验举例介绍 如下。 一、中药熏洗止痹痛。直达病所逐邪 气。 对股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等,因脉络瘀阻而见肢体痹痛的一类疾 病,邓老认为运用外洗药熏洗相当重要。 因外洗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所,而且脉 中之血得温熏热洗必加强其运行,有利 于瘀...

  • 痄腮外治三验方

    痄腮外治三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多发于学龄前 儿童,流行于春季。家长 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可立 即照以下3个验方。进行 治疗。 1.赤小豆、青黛各30 克,大黄15克。先将赤小 豆、大黄研细末,再与青 黛粉混匀分成五包。用时 取一包以清水调为稀糊 状,拿棉棒蘸后涂两腮 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1-3天可见效。 2.鲜仙人掌100克 去刺捣烂,加入米醋和绿 豆粉适量,鸡蛋清1个,搅拌均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疗效显著。 3.黄柏50克,生石膏30克。共研细粉,混匀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以水调敷...

  • 眩晕 中医外治法有效防治

    眩晕 中医外治法有效防治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医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2 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一疗程。用药时应将橡...

  • 病毒性腮腺炎 外治主内治辅

    病毒性腮腺炎 外治主内治辅

    中医治疗腮腺炎 (主要指,病毒性腮腺炎),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一、内治法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白或淡黄,质红,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药:银翘散加减:牛蒡于、荆芥、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各5 克,薄荷、淡豆豉、竹叶各2克,芦根、板蓝根、夏枯草各10克。水煎服,日1剂。热毒蕴结:壮热烦躁,头痛,口渴喜饮,面赤目红,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黄连、连翘、玄参、板蓝根...

  • 口臭、口苦中药外治妙方

    口臭、口苦中药外治妙方

      1、黄连胶囊:将黄连2粒,去掉胶囊衣,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2、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3、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细,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4、伤湿止痛膏:吴茱萸...

  • 自制药兜外治老年病

    自制药兜外治老年病

    自制中药兜肚疗法是将一些中药研成细末,以柔软的棉布折成能覆盖腹部的兜肚,内铺少许药棉,把药末均匀地撒上,再覆以稍厚的普通棉花,经过纵横缝纫,使药末固定在网状小格中,戴在脐腹部即可。这种方法可减轻服药之痛苦,不用天天煎煮中药,节省时间;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很适合老年慢性病患者。 (一)治高血压病配方:天麻、地龙各10克、钩藤、生石决明、夏枯草、寄生各15克,芦荟 6克,白花蛇9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与麝香0.3克混匀,做成兜肚,佩戴在脐腹部10— 15天换药1次。(二)治糖尿病配方:黄芪 30克,黄精...

  • 阴囊湿疹中医外治十法

    阴囊湿疹中医外治十法

    阴囊湿疹,中医称“绣球风”、 “肾囊风”,多由湿热、风邪外袭及不洁等所致。初起时阴囊瘙痒,久则皮肤渐变肥厚,甚至皮上起疙瘩,抓破后流脂水、结痂,常生皲裂,影响工作和睡眠。1.蛇床子、当归尾、地肤子、苦参各15克。上药用水煎沸,先熏后洗患部半小时,每日1 次,每剂药液可连用2。 3天。有清热燥湿、祛风活血功效。适用于慢性阴囊湿疹;证见阴囊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瘙痒无度。2.蛇床子、苦参、白矾、川椒、青盐、艾叶各 9克,蝉蜕60克。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人盆内...

  •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中药外治法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中药外治法

      杨某,男,27岁,2006年9月17日初诊。自诉右眼疼痛,视力减退1天。患者3天前收割麦子,在烈日下工作2天,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很少休息,昨天突然右眼疼痛,怕光,流泪,眼红,右额部疼痛,咽干喉痛,夜间疼痛加重,不能入睡而求诊治。查:一般情况良好。咽部充血,两侧扁桃腺Ⅰ度肿大,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有力。眼部检查:右眼视力3.5,眼睑轻度浮肿,睑结膜混合型充血(+++),睫状体部压痛(+++),角膜透明,虹膜纹理不清,前房水轻度混浊,角膜后有灰白色细小点状混浊,瞳孔较左眼小,瞳孔区有少量灰白色渗出物,晶状体及玻璃体...

  •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 足跟骨质增生 中药外治五方

    足跟骨质增生 中药外治五方

    足跟骨质增生主要表现行走时足跟疼痛,中医治疗此病疗效颇佳,以下验方患者可根据县体情况选用。   1、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药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0次为一疗程。   2、取鲜川楝叶30-60克,红糖适量。两者混合捣成膏状,外敷足跟疼痛处,24小时后更换,一般2-3次疼痛可消失。   3、取仙人掌适量,先将仙人掌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

  • 小儿腹泻外治方

    小儿腹泻外治方

    小儿腹泻除了内服药物之外,还可以辅助外治药物,促进康复。 1.大黄、丹参各50 克,干姜7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少许,以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固定5小时后取下。日1次,以愈为度。 2.小儿秋季腹泻的外治方:苍白术20克,白胡椒6克,荜茇6克,赤石脂10克,石榴皮15克,草豆蔻6克,山药15克。共研细末,置密封容器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以生姜汁调之,将其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脐部,外用绷带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每晚用热水袋加温15-20分钟。 3.云南白药1克,用白汤调为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包扎,再用热水袋装...

  • 中医外治灰指甲验方

    中医外治灰指甲验方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这句广告词被许多人所熟知。灰指甲就是甲癣.临床医生把它叫做“甲真菌病”,中医称“鹅爪风”。 研究发现,个人卫生习惯与灰指甲的发生直接有关。爱与他人换鞋穿,或冼脚不及时的人易患病;在公共浴室泡澡和在卫生条件差的泳池里游泳的人易患此病:饲养猫、狗等宠物者,被宠物身上的癣菌感染后易患病:患有某些慢性病症,如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者发病率偏高,症状也偏重。 灰指甲是由一大类称为病...

  • 中医外治法之一 药浴法

    中医外治法之一 药浴法

      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清朝外治大家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此法。药浴作用机理为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   炎炎盛夏,暑气逼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顿感神清气爽。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

  • 冬季防燥“内服外治”

    冬季防燥“内服外治”

    每年冬季,家里开始取暖,阴虚体质的人会明显感觉到身体干燥,常表现为眼干、舌燥、咽干、皮肤干、小便少一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的干燥症状。最初燥邪还不是很明显,若是阴虚体质的人不注意及时调理,人体各种干燥症状就会越发严重,甚至会诱发鼻出血、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所以一定要注意祛燥防病。 可以采用“内服+ 外治”的方法,防范冬季燥邪伤害人体。 内服法 取麦冬 6~9克,掰断(或捣碎) 后,放入玻璃杯中,倒人沸水500~800毫升后加盖浸泡20分钟,待温饮用。饮尽后可加水,再饮 1次,每日1剂。...

  • 夏天阳气盛 内病外治好

    夏天阳气盛 内病外治好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的时节,辨证施治,适当使用一些方药和治疗手段,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内病,就是人体脏腑的疾病,而外治就是通过外用药来达到治疗效果,方法有理疗、针刺、艾灸、热敷等。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