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治 第13页

外治 第13页

  • 中耳炎有效中药外治方

    中耳炎有效中药外治方

      中耳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中耳部位发生炎性变化的一种耳病。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本病属中医“脓耳”、“耳漏”、“耵耳”范畴。笔者推荐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外治方,供患者选用。   1.鲜桑叶数片洗净后,捣烂取汁。每次将1~2滴桑叶汁滴入耳道内,每日3次,一般2~3天即愈。   2.黄柏30克(生药),水煎为浓缩液20毫升。用此药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一般2~5天即愈。   3.蛇蜕烧灰研末,调以麻油。用时先以3%双氧水清洗...

  • 糖尿病足的中医特色疗法“三期”辨证外治法

    糖尿病足的中医特色疗法“三期”辨证外治法

    在下肢血管通畅情况下,给予降糖、控制感染、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再根据患者消渴脱疽的情况,行三期辨证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红肿祛腐期 1.创面表现:伤口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较多,伴有恶臭,患肢肿胀,局部红肿,可有疼痛及皮温升高。 2.创面处理:患肢肿胀,影响药物到达,这时应避免过早清创,宜采用适当抬高患肢及局部湿敷伤科黄水。该药含有黄连、栀子等成分,具有抗炎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祛腐生新作用。 祛腐生肌期 祛腐生肌早期 1.创面表现...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应内外治结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应内外治结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卢灿辉 林汉平 廖丽媛 魏绵伟 王某,女,68岁。2009年8月26日诊。患糖尿病10年。一个半月前散步时,左脚磕碰石头,当晚第1、第2趾红肿热痛,1周后2个脚趾溃破流脓,半月前二趾变黑,露出骨头,足背暗紫色,西医外科医师建议住院手术切除二趾,否则可能需全足切除。现面色晦暗,舌尖、边密布瘀点,口干、头晕,失眠多梦,全身乏力,四肢常麻痹,胸闷痛,常心悸,胃纳差,大便干结,1周1次,小便次数多,夜尿12次。脉细、代。血压正常。血糖9.2毫摩尔/升,心脏彩超提示:冠心病。 处...

  • 中耳炎外治便方

    中耳炎外治便方

    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取一勺纯香油,放在火上加热,然后放入20— 30粒花椒,待花椒在油中变成深黄后,放一小块明矾(俗称白矾,大小同一小枣即可),然后关火,等油凉后,用卫生棉签蘸着涂抹患处,每日早晚各 1次,3—4天即可痊愈。 当孩子患上中耳炎后,你应该让孩子服用解热镇痛剂溶液,而且让患部靠在包裹着毛贴的热水袋上。上温水充填热水袋,让头部疼痛的那一侧朝下,以便让耳朵的渗出液...

  • 化脓性中耳炎外治法

    化脓性中耳炎外治法

      药物组成:川黄连9克,槟榔10克,枯矾6克,苦参4克,大黄9克,冰片3克。   将上述各药物研细粉混合均匀成散剂,装于瓶内密闭备用。   用法与用量:先用双氧水将患耳内分泌物及脓液洗净,再用消毒过的细空管吹入药粉适量,每日一次,次日再以双氧水洗净后用药。7日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痊愈。   作用:黄连、苦参、大黄、槟榔四药均含有能抑制或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如小檗碱、苦参碱、大黄酸、槟榔碱等。枯矾收湿敛疮,化腐止痒。冰片清热止痛。故本散剂主治各种化脓性中耳炎。...

  • 溃疡性睑缘炎中药外治

    溃疡性睑缘炎中药外治

    溃疡性睑缘炎即眼睛睑缘红赤溃疡性睑缘炎,是以睑缘红赤、溃疡、刺痒为特征的外眼疾病。本病病程多较长,顽固难愈。采用中药外洗方熏洗眼部,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外洗方:苦参、秦皮、蛇床子各20 克,蒲公英、荆芥、野菊花各15克,明矾 5克。先将上药用水浸泡15分钟,然后放在武火上煎15分钟,过滤取汁500 毫升,盛于杯中,再根据患眼能耐受的程度调节蒸汽与眼熏蒸的距离。每次熏蒸 10分钟,若药凉可适当加热后冉熏,最后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患眼。洗后避风 30分钟,局部外涂0.5%金霉素眼膏。每日1剂,每天熏洗2次。...

  • 中医外治法:热敷(护眼聪耳健脑)

    中医外治法:热敷(护眼聪耳健脑)

    热敷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方法是用毛巾或净布浸热水(或药液)中,轻轻绞去水,掩覆于患处,对寒湿聚集、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等有较好疗效。老年人常采用头部热敷,能起到护眼聪耳健脑的效果。 护眼:将毛巾放入稍烫手的热水中浸透折叠,然后将其放在闭合的双眼上,双手在毛巾上轻柔地揉眼;毛巾稍冷后,用热水重浸再热敷摩揉。每次做时保持呼吸自然,心情放松,每次可做 3~5遍,每天1-2次。能起到解除疲乏、保护视力的作用,对预防老花眼、白内障等也有效果; 聪耳:用热水(手能耐受为度)浸透过的毛巾掩盖在耳上,先掩左耳或右耳均可。每次交替...

  • 民间外治慢性鼻炎

    民间外治慢性鼻炎

    由伤风引起的急性鼻炎,拖延日久,变成慢性鼻炎,经常鼻塞流涕,不时流出粘性分泌物以及黄白色的脓性液,以致往往伴有头部胀痛, 可用苍耳子9克,辛夷花6克,葱白15克,先将苍耳子与辛夷加水180毫升煎取浓汁60毫升,候冷;再将葱白用冷开水洗净后捣汁冲人,用药棉蘸以上药汁塞鼻中,如左鼻孔有病塞左方,右鼻孔有病塞右方,左、右鼻孔都有病则轮换塞之。1—2小时换1次。用药棉蘸药汁塞人鼻孔时有一些刺激性,往往引起打喷嚏、流鼻涕,不必疑惧,能忍耐的多塞几分钟,不能忍耐的每次塞5分钟即可,但间隔的时间可短一些,塞得勤一些。...

  • 鼻窒 长期鼻塞流涕 治则方药 外治针刺

    鼻窒 长期鼻塞流涕 治则方药 外治针刺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丁某,男,40岁,工人。诉双侧鼻塞、嗅觉减退、伴头昏头胀数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为单侧,两鼻交替,时轻时重,初用西药滴鼻剂之类有效,滴之即通,后用无效,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稠黄浊,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内堵塞闷胀,讲话鼻音较重,睡觉时张口呼吸,头昏头胀,伴耳鸣、记忆力下降,咽喉如有物梗阻。曾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不久诸症如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故求助于中医诊治。...

  • 药气外治鼻子过敏

    药气外治鼻子过敏

    1.菊花10克,桔子6克,葱白3 克。以上药物加水煎煮15分钟,将药汁倒入小口的杯子中,趁热用鼻子吸药气(需要注意距离,以免被烫伤),每次10分钟,每日1次,1剂药可用2~3 日。可缓解过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 2.辛夷10克,布包好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温热时以鼻吸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1次,对过敏性鼻炎有疗效。 3.丝瓜络15克,大枣3枚,一同煎煮,取汁倒人杯中,趁热吸药气,每次 15分钟,每日1次,1剂药用2日,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4.薄荷12克,蔓荆子6克,煎水取汁,趁热以鼻吸气,每次 1...

  • 中成药外治慢性咽炎

    中成药外治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多发于成年人,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结果,或长期理化刺激所造成。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多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当以养阴润肺,引热下行为治,采用中成药外治右明显效果,以下介绍几则。 伤湿止痛膏。取本品1张,外贴于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清热解毒。 七厘散。取七厘散每次0.3克,每日2次口服,另取半支药粉喷吹咽后壁,每日2次。可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对慢性咽炎年深日久,咽部粘膜瘀血肥厚者,疗效尤佳。 喉症丸。取本品20-30粒,研为细末,用白酒适量拌成稀...

  • 腮腺炎外治法

    腮腺炎外治法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中医认为,痄腮多由于外感风邪、内有胃热,使身体络脉失和、气血凝滞不通所致。   野菊花叶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赤小豆性甘、平,能解毒排脓、利水消肿,加上有抗炎、黏附作用的鸡蛋清调和各药,其效果更加明显。   具体方法是:取鲜野菊花叶50克,洗净、捣烂如泥,加入赤小豆粉30克,用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并贴敷患处,胶布固定,一般每日换药1次,重者每日换2次。实验证明,大多数患者在敷药后,局部即觉清凉,数小时后热痛感显著减轻。邓薇...

  • 口腔溃疡外治法

    口腔溃疡外治法

      笔者自拟溃疡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百余例,屡用屡验,一般用药2~3天即可痊愈,患者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及用法:红枣10枚,青黛、黄连、黄柏、白矾、乳香各10克,冰片5克。先将红枣去核,再把白矾、乳香填入红枣内,把红枣置文火内烤焦后加入黄连、黄柏、青黛、冰片,共研极细末混均,置于容器内密封。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面均匀地涂于溃疡面,以覆盖溃疡面为宜,每日3~5次,3~5天即可治愈。   中医认为,因小儿过食肥甘厚味,致心脾蕴热,熏蒸口舌,或复感邪毒,瘀阻气血,腐蚀肌膜,易患本病。本散有清热降火、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祛瘀...

  • 外治妙法祛病痛 牙痛案皮肤瘙痒案

    外治妙法祛病痛 牙痛案皮肤瘙痒案

    蒋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外治法是中医的特技之一,历史悠久,曾经应用广泛。从广义来讲,针灸、推拿均属外治的方法,但现在则专指用药物进行外治。其共同特点是,在人体外在、外向或浅表部位用药,或敷或熏或洗,药物通过皮肤渗透或黏膜吸收而发挥作用。外治法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以治疗外表浅在的疾病,但有时虽然在体表用药,也可治疗脏腑内在的疾病,例如敷脐疗法。 一般而言,外治法具有以下优点:安全性高(少数含铅含汞剧毒的例外);组方简单,很多甚至仅一二味药,因此价格十分便宜;携带、使用方便;直接作用于患病局部...

  • 牙疼外治方

    牙疼外治方

      1.山奈10克,细辛3克,薄荷3克。研细,卷成纸烟状,点燃后熏鼻腔,5分钟即可止痛。   2.杏仁7枚,大蒜7瓣,共捣为泥外敷太阳穴,左侧牙疼敷右侧,右侧牙疼敷左侧,然后用胶布固定4小时,一般用1~2次即愈。   3.取鲜芦荟叶1小段,洗净后放入口腔中牙疼的部位,反复咀嚼成糊状后在疼痛部位停留20分钟服下即可,1日2次。一般用此方治疗3天症状可明显改善。...

  • 口腔溃疡 蜂蜜外治

    口腔溃疡 蜂蜜外治

    蜂蜜治口腔溃疡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可洗净双手,食指蘸一点蜂蜜,涂抹于口腔溃疡处,让蜂蜜在口中保留一会儿,然后用白开水漱口,可吐掉也可咽下,一天两三次。 一般3日内疼痛消失,溃疡面缩小,4~5日愈合。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蜂蜜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和抑菌素,起到较强的抗菌、消炎、收敛、止痛作用。 李国强...

  • 中药外治口疮验方三则

    中药外治口疮验方三则

    1.细辛敷脐。细辛20克,研为细面,取3~5克,用米醋做成药饼,贴敷脐中,上盖纱布, 以胶布固定, 2天换药1次。本方散浮热, 解郁火, 通窍止痛。2.口腔炎散。细辛、官桂、吴茱萸各3克, 研为细末,将适量药末撒满患者脐孔,并按紧,再用胶布贴紧,勿使药末漏出,同时兼用本散涂搽口腔患部,2天换药1次。本方消炎止痛,引热下行。 3.青黛冰片散。青黛10克, 孩儿茶6克,共研细末,每日外涂3次。口舌生疮是常见病症,治疗不当,影响进食,且反复发作会成为顽疾。贾佩琰...

  •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方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方

    1.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入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 4小时换药1次。 2.胡椒粉0.5~ 1克,面粉5~10 克.用湿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3.连翘粉60 克,大黄粉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4.吴茱萸12克,浙贝母9克,大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患左侧敷右足.患右侧则敷左足,如系患双侧,则敷双足。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奏效。 (潘东曙)...

  • 介绍几则流行性腮腺炎民间外治验方

    介绍几则流行性腮腺炎民间外治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也有人叫它“猪头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春季(尤其是初春)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园内造成流行。这里特介绍几则民间外治验方,家长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仙人掌外敷 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6~8小时或每天换敷1次,一般2~3天就可以。仙人掌味淡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中药饼外敷 取吴茱萸10克,生大葱12克,川...

  • 牙痛外治方三则

    牙痛外治方三则

    方一山奈10克,细辛、薄荷各3克,研末,用一张纸将上药末包裹卷成纸烟状,点燃后用其烟熏鼻腔,5分钟即可止痛。 方二杏仁7枚,大蒜7瓣,共捣为泥,外敷太阳穴(左侧牙疼敷右侧,右侧牙疼敷左侧),用胶布固定4小时,一般1-2次可愈。 方三鲜芦荟叶1小段,洗净后放入口腔中牙痛部位,反复咀嚼20分钟,不必吞服,每日2次。一般3天症状可明显改善,5天可愈。 山东省沂南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祥农献方...

  • 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中药外治疗法

    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中药外治疗法

    中风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 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 病率明显升高,偏瘫患者有所增多。 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以偏瘫肢体肿胀 及肢体活动能力受限为主。常因血 管硬化、血液运行不畅及神经营养 不良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手足 肢体肿胀,低垂部位最为明显,轻者 可自行消肿,重者肿胀明显,长时间 不能消肿,导致肢体功能恢复受阻。 采用中药热熨进行治疗,获得了较 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50例,男24例,女26例;年 龄48~53岁;其中脑梗死34例,脑 出血16例。 二、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及护...

  •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中医内治外治法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中医内治外治法

    “老烂腿”也叫“臁疮腿”,是静脉曲张或浅表静脉炎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病变部位多在下肢小腿,在急性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小腿的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结节或大面积结块,均有色素沉着。一般病程较长,由于皮肤的干燥,脱屑,逐渐发展至破溃,创面逐渐扩大,不易愈合,中医属“恶脉”,多因久劳,热盛湿凉,血瘀络脉而致。文献有“裤边疮”“裙边疮”之称,多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 失眠外治方

    失眠外治方

    1.朱砂安神丸或归 脾丸、补心丹适量。每次 取上药10克(或1丸) 研末或捻碎.加适量醋 调成糊状.睡前敷于脐 部.外用胶布封固.每晚 1次。适用于神经衰弱引 起顽固性失眠. 2.磁石30克.朱茯神 15克.黄连、阿胶各10克。 将磁石,朱茯神先煎取汁, 再加黄连稍煎去渣取汁. 阿胶烊化,混匀,睡前乘热 摊贴于胸前,每晚1次,20 分钟后擦净入寐。此方有 滋阴降火、宁心安神之功。 用于阴虚火旺失眠者。 3.磁石20克.茯神 15克.五味子10克.刺 五加2()克..先煎煮磁石 30分钟.然后加入...

  •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它的 治疗难度较大。失眠时间长会导致 心理压力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 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 夜晚越想尽快入睡则越难以人睡, 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 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久而久之不但影响患 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会诱发其他 疾病。中医外治失眠疗效显著、方 便、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3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4例;年龄42~83岁。 二、治疗方法 1.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 晕动病病名及病状 祝由法和外治法

    晕动病病名及病状 祝由法和外治法

    晕动病的中医病证考略 晕动病 (motion sickness, MS) , 或称运动病, 是因机体暴露于被动运动环境中, 受到不适宜的运动环境刺激而引起头晕、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前庭和自主神经反应为主的症候群[1]。该病名出现很晚, 1881年由Irwin提出, 并于二战期间由加拿大生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普及[2], 但古代中医文献早有相关记载, 现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眩晕病”范畴, 治疗亦多从风、痰、虚入手。但事实上它不同于一般的眩晕...

  •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头风与头痛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头风与头痛

    尉中民头风内外治法经验撷萃 头风与头痛, 一字之差, 症状相似而有别, 中医 临证治疗头风, 或内治或外治, 辨证论治, 效果突 出。 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使用三方论治, 三方 之中, 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头风与头痛 头风一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中 “白鲜, 味苦, 寒。 主治头风” [1] , 但本条并未指明头风病状。 考《素 问·风论》 言: “新沐中风, 则为首风……首风之状, 头面多汗恶风”...

  • 胃胀气的中医治疗 外治方法多

    胃胀气的中医治疗 外治方法多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强度高,大人小孩老人都会时常出现胃胀气的毛病,全身不舒服,不思饮食,备受折磨,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怎样调理好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夏冰为大家解惑答疑。 病因有六条 夏冰从日常生活入手,细致分析了现代人多患胃胀气的原因。 一是边吃饭边说话 古代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现代人吃饭大都喜欢热闹,边吃饭边说话很容易让人们吃进许多的空气,从而引起胃胀气。 二是吃饭快 有些人吃饭跟打仗似的,狼吞虎咽,一...

  • 胃炎的医治 中医外治法药膳食疗

    胃炎的医治 中医外治法药膳食疗

    缓慢胃炎,归于中医学“胃痞”等病证的范畴,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一般依据形态学改变分红浅表性与萎缩性两型,临床表现为并无特异性的上腹饱胀不适、嗳气、胃口减退,或兼无规律性的上腹痛苦,在疾病后期常呈现乏力、短气、厌食、形体消瘦、贫血、长时间腹泻等。因而必须重视缓慢胃炎的医治与防备,以下介绍能够居家防治缓慢胃炎的几个中医妙招: 药膳食疗 生姜和胃茶:生姜3片、红茶适量,共置茶杯中、以沸水冲泡3~5分钟;趁热频饮、一日1~2剂。功用散寒止痛、温胃降逆。适用于胃...

  • 感冒初起葱姜外治

    感冒初起葱姜外治

    初受寒邪(感冒当日)出现的感 冒鼻塞、喷嚏、畏寒等症者,及时使 用葱白生姜水外治,一般次日即愈。 方法:取葱白(切碎)60克, 生姜(切片)30克,加水150()毫升 煮沸10分钟,诹葱姜水兑入适量凉 水,使水温在40℃以上,每次烫脚 半小时。 鲁文...

  •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方一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 根、桑叶、菊花、桑白皮、桂枝各50克,黄 芩、细辛各25克。 用法: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 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煎液倒 进盆里。余下的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先用 首麒药液然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 脚,为保持约水温度可以随时缓慢加入 二次煎煮的药液,每次20~30分钟,若药 液能没过小腿更好。药液可重复使用,只 需加热即可。 方二食盐100克,生姜70克。 用法:将食盐和生姜放入锅内,加水 煮沸30分钟。先用药液的蒸气熏双脚, 待水的温度适宜时,再泡脚,并且相互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