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第15页
-
酒调白药治扭挫伤
小关节扭挫伤以手部多见,其病程长,治疗较为困难。采用酒调白药外敷治疗小关节扭挫伤48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将适量云南白药用30%的酒精调为稠糊状,根据关节部位将调好的药糊均匀涂于受伤的小关节四周,并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固定,最后用硬纸板或邻近健指固定患指,24小时换药1次。可用热水袋行局部热敷。 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消失,小关 节活动正常);有效(疼痛缓解或消失, 劳累后稍有疼痛,休息及对症治疗后 好转,小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 状减轻不明显,小关节功能未恢复)。 治疗结果:患者经5...
-
外敷法调治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由于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值得强调的是,静脉曲张本身可能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如腔静脉闭塞等,应积极处理原发病。患者不妨试试用红花透骨草外敷辅助治静咏曲张。 方法为:取红花、透骨草各150克,研成粗粉,用等量陈醋和温水拌潮湿,装入布袋中(布袋大小根据患处大小而定),将药袋敷于患处固定好,用热水袋敷上,保持 一定温度,每次半小时,每天1次。其中,红花性味辛,温和.能通经、活血、止痛、消肿;透骨草辛散温通,入肝经血...
-
缓解肩部疼痛不适 调治肩周炎热敷法
热敷法是将发热的物体放置于病人患处或机体某一特定部位(如穴位),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以达到调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也是人们常用的自我调治慢性伤痛的方法之一。肩周炎患者通过适当的热敷,可解除肩背部肌肉痉挛,缓解肩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恢复肩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有利于肩周炎患者的康复。 毛巾热敷法 先把毛巾浸在热水盆内,取出并拧至半干,用手腕掌侧试其温度是否适当,把温度适当的热毛巾敷于患侧肩部疼痛处,敷时还应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烫。毛巾上面可再盖一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同时,要准备两块毛巾,以便交替使用。大约每5...
-
骨折康复 药膳调治
骨折是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骨骼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体征。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种。骨折通常有以下这些主要症状: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或伴休克等。饮食方面,在骨折早期适当补充营养,有利于愈合。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粉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骨折病人可适当多吃。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卧床病人更多见。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下面介绍一些药膳食疗方,骨折患者在...
-
方药来调理预防痛风症发生
并不是所有高尿酸症患者都会患上痛风症。所以一般认为对于无症状的高血尿酸无需治疗,控制饮食就可以了。虽然控制饮食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但是持久的高血尿酸,有可能造成尿酸结晶和尿酸盐结晶在肾盂、输尿管或肾小管及肾间质沉淀,造成肾损害,引起肾结石。尿酸盐沉淀在的关节则会引发痛风,造成痛风性关节炎。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一般来讲如果血尿酸高却没有关节痛,病人不需要服药治疗,但为了预防痛风症发生,出来要少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多喝水,还可以适当使用中医方药来调理预防(最好咨询医生...
-
关节红肿 食疗调治
关节红肿为老年人常见病,中医认为 风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 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 养导致关节的红肿。冬天有些老人的关节 红肿不痛不痒,但其实已经是邪气入侵筋 骨。老人本来骨关节就有退化,就像生锈 一样,不及时合理处理就会锈迹斑斑。 关节红肿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出现 红、肿,伴有热、痛或者有全身发热等表 现。 热盛的人,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 显,有些人甚至关节会有非常明显的发热 感,周围皮肤也可见红斑,这些人的舌质 多红、苔黄干。而被风邪入侵的人,肌肉关 节呈游走性疼痛,或伴有出汗、怕风...
-
敷脐疗法调大便
小儿腹泻:取300克粗盐,放入洗干净的锅里,用小火炒热(锅里最好不要有油),在盐中加入红花、花椒之类效果会更好。将炒好的热盐盛入事先准备好的20-30厘米的小布口袋,用绳子系紧。敷在患儿的肚脐周围,1天2次。 慢性结肠炎:吴茱萸3克,黄连6克,木香6克。将诸药共研细末,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 次。 习惯性便秘:取大戟3克,大枣3枚。先将大枣煮熟去皮核,然后将大戟研成粉末,二者共捣匀,敷于脐部,外用胶布覆盖并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3 天。 腹泻:丁香、肉桂、车前子、枯矾各等份。将...
-
中医调治慢性肾衰
1.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适用于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不能服药的病人。灌肠所用的药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①通腑泻浊类:大黄、芒硝;②重镇安神类:牡蛎、龙骨;③温阳类:肉桂、附子;④清热解毒、燥湿化浊类:蒲公英、山栀、土茯苓、六月雪、槐米、蛇舌草、石韦等;⑤活血化瘀类: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川芎、赤芍等。另外,有的还配以益气药人参、黄芪,有的还伍以行气药莱菔子等。 泻下类药物,大黄为首选,其性味苦寒沉降,荡涤肠胃积滞,还有活血止血、健脾利胆、降压利尿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