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升 第6页

升 第6页

  • 提升膏方学科内涵 完善膏方管理规范

    提升膏方学科内涵 完善膏方管理规范

    “膏方充满着中医药的学术元素,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养生与保健。”作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的首任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周端表示,在注重健康价值观的当今时代,膏方深受民众的欢迎,健康产业期待着中医药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中国中药协会阿胶专业委员会首届轮值主任、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在此次大会上也坦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

  • 提肛能提升阳气 排除浊气

    提肛能提升阳气 排除浊气

      古语有:“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之说。谷道,就是肛门;撮谷道,其实就是提肛。   传统中医认为,提肛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提肛运动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吸气时稍微用力,收缩肛门附近的肌肉,如此反复10~20次,每天做3~5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对冠心病、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效果。   建议提肛的同时还要按摩腹部,使其更好地传导、运化谷物,人的消化吸收会更加顺畅。按摩时要从左到右按摩胃部,而按摩大肠部位则要从右到左,力度要从轻慢慢到重...

  • 治气虚下陷血证,勿忘升阳止血药

    治气虚下陷血证,勿忘升阳止血药

    气虚下陷为不能摄血的失血证,如妇人崩漏、肠风下血以及虚久血痢等。笔者常用风药升阳止血,目的是使阳气上升,则脾胃有权,阳能统阴,其下漏之血,,亦能自止,最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等。这些药,都是风药、升阳药,但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则易被忽略。对中焦气虚的失血证,不能多用血分药,因为血药多属阴类,性能凝滞,非但不利于升阳,而且有李东垣谓之“降之又降”的弊端。 荆芥,一般用之发汗散风邪,是味解表药,但甄权认为其能“通利血脉,助脾胃”。李时珍则以其治...

  • 升降的意义和地位

    升降的意义和地位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医称之为“八纲”。其中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内经》中没有“八纲”称谓,是后世医家据中医经典和实践总结出来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所以,阴阳在这里也不应该失却“纲纪”、“父母”的地位。阴阳既为“父母”又分别为八纲之一,层次混乱,与理不顺。升降是中医的重要理念,应该将升降与...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向全国和全世界公布了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形势、指导思想、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五大类二十四项重点任务、五个方面保障措施、三条途径组织实施等战略思想、战略规划和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指明了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指引着中医人团结、奋发、有为地前行!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牢固树...

  • 浊气在上不可漫升

    浊气在上不可漫升

      有客过余而问之曰:一大病久虚人,容颜黄瘁,饮食减餐,两足浮肿,已半岁,气虚下陷无疑矣。连进补中益气汤,反致胁满胸膨,呕哕不能食,则奈何?   余曰:据子所言,是诚气虚下陷之病矣,补中益气汤,亦诚对病之药矣。服之而病反剧者,徒遵章句中,所谓不足者补,下陷者升耳。不思古人立教,言有尽而意无尽。虽言不足者补,而不足之中,未始不兼有余,病于此而温补焉,则不足者未补,而有余者日必炽矣。虽言下陷者升,而清气下陷者,未必绝无浊气之在上,于此而漫升焉,则清气未升,而浊气已先横矣。子之所用升补而反剧者,大率近是。  ...

  • 辨证论治离不开调理升降

    辨证论治离不开调理升降

      升降是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二者既相反,又相辅相成,无升则无降,无降则无升。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无不依赖气机升降有序,并保持脏腑阴阳气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健康状态,倘若人体气机升降逆乱则杂病丛生矣。辨证论治离不开调理升降,故重视升降相因有重要的意义。   升降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   阳主升发,阴主沉降。“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于木气的展放,火气的炎上,金气的...

  • 中医在美国的趋势应该说是上升的

    中医在美国的趋势应该说是上升的

    2013年年底,笔者参加了由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称“生物中心”)主任雷霆为团长,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企业家、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企业家为成员的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培训团,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培训、参观活动,期间走访了几位在美国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士,对中医药在美国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发现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各种文化传统并存,大家互相尊重、胸怀开放。美国人民崇尚自然、环保、有机,所以对中国的传统疗法,如针灸、中药特别欣...

  • 脏腑经络 气机升降 阳升阴降 本性悉备

    脏腑经络 气机升降 阳升阴降 本性悉备

    阳升阴降与阴升阳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之中,但阳升阴降仅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是相对孤立和片面的;阴升阳降才是媾育生命的必要条件,是阴阳升降的真正内涵,揭示了中医认识生命事物的基础观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此文是言阴阳为万事万物的基本属性,阴阳之间的变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阴阳的运动变化以“升降”为主要形式,其升降是“无器不有”,由其自身本质属性所决定。阴阳...

  • 从本草到中药的升华:炮制

    从本草到中药的升华:炮制

    本草佳木,生长于大自然之中,在变成真正的中药之前,它们只能被称作草,从本草到中药,还需要经过一个升华,那就是——炮制。 这是一个人工介入的过程,它包括清洗、晾晒、炒制、烘培等。这些大自然的馈赠,经过了人类智慧的洗礼,毒性得以降低,药效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何尝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奏出的一曲华丽乐章。 水制与飞雄黄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简单的如洗净、切碎,叫做修制;复杂的,则有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等。先说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对药材作漂洗、浸泡、闷润...

  • 五类药物易致血压升高

    五类药物易致血压升高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约有高血压病人1亿以上,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到50%以上。除了患高血压外,往往还患有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高血尿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在高血压病人中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下面五类药物,应引起高血压患者的注意,如果服用不当,反而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1.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应用疾病较广,且往往长期服用—,但都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老年患者应慎用。有些中药制剂如甘草流浸膏、复方甘草合剂,久...

  • 当心血糖悄悄升高

    当心血糖悄悄升高

    进入秋季,哈尔滨市57岁的张女士偶然发现自己的牙缝变大了,牙齿变长了,到医院就诊竟查出患了糖尿病!张女士大吃一惊,自己从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怎么血糖大幅升高了呢?其实,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约有45%不会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提醒,60~70岁是糖尿病高发期,即使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要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掌握不典型症状的判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日前采访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时了解到,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近一半中老年患者不再...

  • 女性如何提升铁质的吸收

    女性如何提升铁质的吸收

    相信不少女性都有这样的经验:蹲下去再站起来时会头晕,或是在生理期时下腹部痛得要命、精神很差。不少女性认为,这就是贫血的征兆。而且广告又说:“女性一次生理期会带走血液中超过一半的铁。”从而使女性更坚信,补铁是每个女性必要的功课。 缺少铁,人就会头晕、疲倦,甚至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但是铁并非多多益善,过量容易引发心脏病、帕金森氏症等。 人体对铁的吸收率很低,大约只有10%。除非长期铁质摄取不足,体内铁质储存量已经过低,才需要额外补充。铁,不可否认是有益健康的好东西,但医生说,最好还是有所节制,...

  • 升清降浊点“阑门穴”

    升清降浊点“阑门穴”

    1965年,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由王雅儒口述,王振国执笔的《脏腑图点穴法》,通过自学,我掌握了一些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体会到点揉阑门穴(脐上1.5寸)可使浊气下降,清阳上升,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阑门穴是大、小肠交会处,水谷运化经过的暂停之所。此穴在针灸文献上没有记载,是《脏腑图点穴法》的专用穴。经常点揉阑门穴可防治大便干结,我今年76岁了,每天早晨用右手中指指腹点揉此穴,约3-5分钟,大便一直很好,从未干结过。 另外,中老年人大便时常排不干净,点揉此穴还可以帮助排空大便。...

  • 血清转氨酶升高就是患肝炎吗?

    血清转氨酶升高就是患肝炎吗?

    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冬氨酸转氨酶(AST)除了在肝脏里含量最高以外,心、肾、脑、肌肉以及血液里也含有一定浓度的转氨酶。当这些器官和组织因疾病受到损伤的时候,转氨酶即从这些组织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这时我们只要化验血液即可测得转氨酶是否升高。 我们正常人的血液里也含有一定量的转氨酶,一般不超过40单位。由于转氨酶在肝脏里的浓度最高,而病毒性肝炎又是肝脏的弥漫性病变,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常呈大幅度升高,通常超过200单位。临床上也为此常将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作为判断肝脏变损害轻重的指标。心、肾、脑、肌肉等器官组...

  • 春夜泡脚升阳固托 热水加粗盐常泡防脚病

    春夜泡脚升阳固托 热水加粗盐常泡防脚病

    春三月……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 ——晋-嵇康《养生论》 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和暖。 ——民谚 “ 清明将至,南方不时再现纷纷细雨,空气又开始湿漉漉起来,不仅是长期西装革履的白领脚气病易复发,一些中老年人也觉得“下盘”腿脚有些酸胀乏力不踏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指出,其...

  • 春季升发的季节 舒展的人体阳气

    春季升发的季节 舒展的人体阳气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升发的季节,舒展的人体阳气上升,生命力焕发 在自然界,春天最显著的变化是阳光照射时间较冬季延长,气温升高,即阳气处于生长的状态,自然呈现出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景象。不仅植物杨柳吐绿,而且动物也蠢蠢欲动,各种冬眠的动物如昆虫、青蛙、刺猬等开始苏醒。 因此,《说文解字》有“春,蠢也,动也”之说,似乎春之本意就是虫类生物的蠢蠢欲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谓“春...

  • 升降散方的出处与组成

    升降散方的出处与组成

      升降散为温病名方,见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生)四钱。称准,上为细末,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黄酒一盅,蜂蜜五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黄酒盅半,蜜七钱五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二次服,每服重三钱六分五厘,黄酒二盅,蜜一两,调匀冷服。胎产亦不忌。炼蜜丸,名太极丸,服法同前,轻重分服,用蜜、酒调匀送下。”   后学者熟知升降散,源于《伤寒温...

  • 内经论清浊与升降

    内经论清浊与升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呢?   阳主升、阴主降是自然界阴阳运动的基本特征。在自然界天地演化的过程中,阳气质地清轻主升,阴气质地厚浊主降,指出清阳上升形成天,浊阴下降形成地。地气上升化为云,天气下降变为雨;雨虽来源于天气,但实出地气所化之云;云虽为地气上升而成,但实出天气所化之雨。天地云雨阴阳互化而互...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内经
  • 升阳益胃治呃逆

    升阳益胃治呃逆

      秦某,女,47岁。2011年6月12日初诊。素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每月10余日方净。一月前频发呃逆,服药罔效。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轻度贫血,膈肌痉挛。刻诊:呃逆连声,头晕心悸,汗出短气,周身倦怠,脘闷腹胀,大便溏薄,小便短黄,口干不欲饮,舌尖红,苔白微腻,脉弦细无力。此乃气血俱虚,劳倦内伤所致。立方当补益中气,升阳益胃为治。予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红参10g,黄芪18g,焦白术15g,云苓10g,陈皮5g,半夏6g,黄连3g,砂仁6g,炒白芍10g,柴胡5g,苏叶5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 中药升降浮沉 因势利导是兵法也是药法

    中药升降浮沉 因势利导是兵法也是药法

    一副中药煎好以后喝到肚子里,普通老百姓是不会再去考虑更多了,但是我们开方子的人,心里却有一本账:哪一味药是上升的,哪一味药是下降的,哪一味药用于发散,哪一味药用于泻利。这些中药就像是灵动的舞者,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升,有的降,有的沉,有的浮,它们优雅地舞动着,共同谱写着阴阳调和之歌,让人们享受到安乐康宁。《本草中国》第七集“浮沉”,通过菊花、大黄等几味药的功效,讲述了中药升降浮沉的故事。   因势利导是兵法也是药法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故非...

  • 中药大品种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中药大品种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世界传统医药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医药的有效性受到各种质疑,“古方虽效,今用无功”、“品质退化”、“中医将毁于中药”等说法频繁见于各种报道;同时,随着化药的一致性评价、中药的工艺核查以及中药制药工业的技术升级等制药工业技术要求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中药质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对中药的标准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中药科技工作者为中...

  • 试述李东垣“胆气春升论”

    试述李东垣“胆气春升论”

    “胆气春升” 论源自 《脾胃论》 “胆者, 少阳春生 之气, 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 胆 气不升, 则飱泄肠肠癖不一而起。 ” 胆气春升论是李 东垣脾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胆气春升论各代 医家多有论述且各有不同, 笔者不揣浅陋试论之。 1 理论溯源 《灵枢·灵兰秘典论》 曰 : “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 出焉 ” ;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 首次提出 “胆”...

  • 丙肝病例数逐年上升

    丙肝病例数逐年上升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近年来,中国丙肝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9年分别为70681例、92378例、108446例和131849例。其中,经血传播成为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注射吸毒人群、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为丙肝的易感高危人群。...

  • 夜间血压升高更危险

    夜间血压升高更危险

    中风这个名词让人“闻之色变”,而人一旦中风之后所引发的问题更是可怕的瘫痪,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少人都有经常测量血压的习惯,并且现在很多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大都免费为市民测量血压,但绝大多数人往往是在白天测量血压,因而忽略了夜间血压的高低。 殊不知;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更易患脑中风,为此专家近日特别建议,高血压患者不妨经常晚上测一测自己的血压是多少,因为夜间测量的数值可能透露出更多重要的信息来。 现代研究显示,对于已经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朋友而言,与白天测得的血压值相比,晚上测出的血压值往往更能...

  •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伦敦中医孔子学院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伦敦中医孔子学院

    5月8日,第一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市中医医院举行。 来自不同医院的内分泌名专家们对于各种内分泌病种进行研究与探讨,让大家对于各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取长补短、取精华去糟粕”的认知态度,通过交流沟通,获取专业知识。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中医医院、曙光医院承办。中西共同探讨关于“神经内分泌学”的各类学术问题。 河南省长垣县首届“读经典背方剂&r...

  • 经常打针吃药不如提升自愈力

    经常打针吃药不如提升自愈力

    不少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朋友长期服药,除药物副作用损害人体器官外,还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专家认为,长期服药不仅使人体产生抗药性,还会破坏人体自愈能力,造成药效下降。其实,由于人体本身自愈力量较强,许:多疾病不用吃药也可康复。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利用人体自愈力提高疾病的康复能力和养生保健大有益处。 记者近日采访中国药科大学陈林雅博士时得知,自愈能力是人体与生俱有的潜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不会因年龄增大而消失。自愈力的周期为7天,一般疾病的痊愈期也是7天。古埃及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人体7日自愈规律,提出“...

  • 中医医联体 中医机构服务提升

    中医医联体 中医机构服务提升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京津冀中医外科学术交流会日前在京召开,京津冀三地的中医外科人才齐聚北京,就燕京外科的历史传承、天津地区中医外科发展、河北地区中医外治方法、常见外科临床疾病的诊疗经验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举办,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天津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海一) 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批复省中医院,同意在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陇中正骨医院,为省中医院内设的非独立法人机构。 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

  • 入秋别忘“降浊升清”

    入秋别忘“降浊升清”

    近年来,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中医专家认为,这些疾病除与衰君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外,70%是体内浊气过盛所致。秋季有清洁、肃降、收敛的特点,有利于人体“降浊升清”,中老年朋友若能根据浊气所在的部位采取有效的降浊措施,便可减少一半以上的老年性疾病。 笔者近日走访了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博士生导师彭建中教授,彭教授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常“降浊”,能防止过早衰老并减少老年病。彭教授解释“浊”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茶灸 通络升阳去浊为一体

    茶灸 通络升阳去浊为一体

      茶灸,借茶热气,通过经络或穴位,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令身心平衡。茶灸以热为阳,以茶为涤,兼通络、升阳、去浊为一体,简便易行,经济大众。   针灸看似易,用其难。茶灸则不然,黎民百姓,老幼妇孺皆可得,实乃天地恩惠苍生之法。明代医家李梴所著《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茶灸是不用针,不用药,以平凡而不平庸的饮茶方法,实现“灸”之目的,促进人身心平衡。   茶灸包括“选茶”、“沏茶”、&ldq...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