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 第3页
-
慢性腹泻喝升陷汤
慢性腹泻中医多责之于脾虚、 肾虚,临床治疗以补脾健肾、涩肠 止泻为基本方法,但病起于惊恐之 后,大气下陷者,以上法治疗效果 往往欠佳。惊恐之后,大气下陷, 清阳在下,小肠泌别失职,徒用补 涩,自然乏效。升陷汤出自清代名 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黄 芪升陷举托,佐以柴胡等升举下陷 之气,使清者上浊者下,小肠泌别 清浊功能正常,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方法:取黄芪30克,柴胡、知 母各10克,升麻6克。慢性结肠炎 者,加蒲公英、炒山药各30克,肉 豆蔻10克;慢性痢疾者,加当归12 克,黄连6克;腹痛重者,加炒白...
-
泄泻 温阳除湿升阳止泻法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本证四季皆有,但以夏秋多见。其病因多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脾肾阳虚有关。感受外邪者以寒湿、湿热、暑湿较多;饮食所伤者,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引起;情志所伤者,主要与肝克脾有关;内伤脏腑者,主要由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或脾肾阳虚形成。其中,脾胃虚弱是慢性泄泻的根本病机,而湿邪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等病因须在此基础上才可导致慢性泄泻。在其治疗上,感受外邪者,或温或清;饮食所伤者,健脾消食;情志所致者,抑肝扶脾;内伤脏腑者...
-
升降开合防治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
升降开合功通过呼吸的练习,升腾清气,降泄浊气;通过疏通任督经脉,—流通气血,培育人体的元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经常练习可以防治感冒。 开北窗:取仰卧位,将双眼轻轻闭上.,内视小腹丹田,以收摄杂念;将口角略向外撇,形成笑容,以缓解形体和精神的紧张,使人渐人轻松舒适的境界;同时面带笑容,舌头自然轻触上腭,使上下前后之阴阳,通过搭鹊桥的方式而沟通。待心定气合后行腹式呼吸的“吐浊法”。用口吐气时,小腹随之自然凹下,并意想内脏浊气均集中从口而出。稍停,吸气,吸时小腹随之自然鼓起,不着意。...
-
糖尿病 温中化饮升清泻浊治足热
以医道而论,夫天之湿气,性属阴柔。于人体而言,为阴精,为营血,为津液,濡润脏腑经络,灌溉九窍百骸,无所不养,无所不荣。而其形质,或浓或淡,若雾露,似膏乳,必赖阳气以化之行之布之,乃得为其功。 故而人体为病,或外感,或内伤,或情志,或饮食,病涉湿气者,或清或浊,为湿病,为水气,为停饮,为痰核,总以湿邪聚散无常为其特征,而与元气之运布休戚相关。气郁而湿阻,或湿伏而气滞;气虚而湿停,或湿胜而阳微,是以临证辨湿治湿,岂能执一而为?故有鸡鸣散之理气逐湿,五皮饮之利水行气;参苓白术补气化湿,理中真武渗湿扶阳;麻杏苡甘...
-
糖尿病小心凉席 美味低糖饮品防血糖升高
对于糖友来说,不含任何热量的白开水无疑是最完美的饮料。然而,如果觉得白开水太寡淡,想喝点有味道的,自己在家动手也能制作出多种健康饮料。 低脂可可奶成品可可奶含有大量的糖,建议自己在家尝试调制,把1%的低脂牛奶和适量可可粉充分混合即可。 水果茶水果茶很容易自制,把水果切成粒(如含糖量较低的柚子、火龙果和草莓等),浸泡在热水里,待冷却后,喝起来提神爽口。 柠檬水把饮用水、鲜榨的柠檬汁和冰块混合起来即可,这种饮料清爽宜人,热量较低。 姜汁矿泉水制作方法是将一勺研磨碎的姜放入一杯冰镇...
-
陈士铎“水升火降”治疗消渴理论探讨
消渴一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 后世 医家多有发挥, 其论治各有特色, 温清消补, 靡不赅 备。 至清代, 由于温病学说的影响, 医者多偏执阴虚 燥热之说, 使滋阴清热一法, 成为治疗消渴的唯一正 治大法。 任继学先生及多位医家对此颇有异议。 王 辉先生认为单纯以阴虚燥热很难解释消渴的复杂症 候群, 而且临证时若一味以滋阴清热, 收效良莠不 齐。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石室密录》中提出 “消渴之 证, 虽分上中下 , 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 。 同时指 出, “消证非火不...
-
升举元气、活血祛瘀治糖尿病
陈宝贵,1949年生,号碧湖,天津市武清区人。1965年开始学医,担任乡村医生。于1971年跟随张锡纯弟子天津名医柳学洙先生学习,1975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83年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学习,系统研读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及研究生全部理论课程。 陈宝贵先后被遴选为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获得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ldqu...
-
升降散合银翘散治痄腮变证
刘某,男,18岁,1月20日初诊,一周前外感邪毒起病,致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发热不适。于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9天,并口服三九感冒颗粒,腮腺肿痛消失,仍发热,伴寒战不适,遂来求治。症见:发热39℃,伴寒战,咽痛,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医辨证为痄腮变证之毒窜睾腹证。嘱继续输液治疗5天,中药给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疗,方用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连翘、牛蒡子、蝉蜕、僵蚕、橘核、荔核、川楝、甘草10克,山豆根6克,鱼腥草、土茯...
-
如何预防高血压升高 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成因,与情绪过激,内伤虚损以及饮食失调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主要影响肝脏和肾脏,加上体内的风、火、痰、瘀等引起各种自觉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责任编辑 / 冯欣宇) 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血压是反映我们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发现血压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对预防高血压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得了高血压,血压降到多少才合适? 不同的人,降血压的标准有所不一,你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呢?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 140 / 90 m...
-
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治浅表性胃炎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马骏是第2~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国医名师;“理清温润通补”理论是马骏在长期从事脾胃病证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疗效显著。现将马骏的学术经验及相关临证验案介绍给广大读者,以期对指导治疗脾胃病临床有所裨益。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主升,胃主降,脾气不升,不仅不能助胃进一步消化,而且其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功能亦发生障碍,同时其统摄、升提内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完成。胃气不降,则传化无度,壅滞成病,不仅饮食不能顺利下行,而且经初步消化...
-
益气升阳治焦虑症
李某,女,46岁,1997年11月18日初诊。自诉患头昏、头痛、烦躁失眠5年,数次经医院做系统检查,均无任何阳性结果,考虑为焦虑症。曾服用谷维素片、黛力新等西药及疏肝理气、清心降火、重镇潜阳类中药,疗效始终不显,近来病情加重,怀疑自己得了高血压、脑梗死,家属苦不堪言,延余诊治。 刻诊:头昏,头痛,烦躁失眠,面如醉酒状,且自诉有麻木、发烫之感,自觉两颞骨部有紧束感及说话时舌头不能灵活转动,伴身疲乏力,心悸,耳鸣,腹泻,尿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稍数。血压135/84mmHg。此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升阳止泻汤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炙升麻6g,炒柴胡6g,煨葛根9g,防风炭9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干姜5g,炙甘草3g,云茯苓12g,乌梅9g,炒枳壳9g,陈皮6g,砂仁3g(后下)。 功能:升阳健脾,除湿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属脾气下陷、湿阻中焦者。 用法:每日1剂,分煎...
-
头晕心慌气短乏力 升陷汤
升陷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组成有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具有益气升陷的功效,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兼见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脉沉迟微弱。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升陷汤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诸多疾病收效甚佳,对气阴两虚的患者合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疗效亦佳。现举一典型病例如下。 周某,女,62岁。患者因头晕、心慌、气短乏力来诊。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一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阿司匹林、血塞通等。患者体型虚胖,声低懒...
-
多寐之证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名方,后世诸多补气之方皆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方中人参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二药相配,益气健脾之力大增。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与白术相配,则健脾渗湿之功更著。甘草助人参甘温益气,且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多寐是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亦称嗜睡、多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