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升 第4页

升 第4页

  • 升降散升清降浊

    升降散升清降浊

      “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杨栗山如是说。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

  • 升陷汤 详解

    升陷汤 详解

      近治高某,男,65岁,体力劳动者。于2011年1月13日外出受寒后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自服“去痛片”2片,“新康泰克”1粒,“罗红霉素”4粒,当晚汗出、热退、痛止,但突发眩晕,不敢少动。至次日下午眩晕渐止,但气短不足以吸,胸闷、乏力,时有咳嗽。于2011年1月15日至其家中诊治。诊见:面暗体瘦,语声无力,卧床懒动,动则气短,胸闷时咳,痰不多,脘腹无不适,知饥,进食尚可,大便少。无恶寒、发热,无明显汗出,头有昏沉感。口中和,不喜饮。舌质...

  • 升降散主治伏气温病

    升降散主治伏气温病

      升降散方原为治疗温疫之方,在《二分晰义》中治疗灾后之疫病。杨栗山也取用其治疗温疫:“乙亥、丙子、丁丑,吾邑连歉,温气盛行,死者枕藉。予用此散,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得愈者十数人,余无算。更将此方传施亲友,贴示集市,全活甚众。”   但读《伤寒温疫条辨》可知,杨栗山笔下的温疫主要是指伏气温病,全书主要在论述伤寒与伏气温病的不同。由升降散加减出的治温十四方,更多地是在论述对伏气温病的治疗。升降散原方大黄量独重,也许原方君药即为大黄,用治温疫。经杨栗山加减出治温十四方,大部分方中大黄用量较...

  • 嘴唇干燥服用生地升麻饮

    嘴唇干燥服用生地升麻饮

    进入秋季,很多中老年人出现嘴唇干燥问题,严重的还会开裂、出血,可用生地升麻茶来治疗。 中医认为,秋季燥邪最盛,损耗肺胃津液,不能濡养口唇,导致嘴唇干燥。生地黄具有养阴生津、清胃凉血的功效。升麻可以清热解毒,引领胃中清气上升滋养口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地黄与升麻富含维生素A、阿魏酸,具有改善口唇血液循环、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 取生地黄20克、升麻6克.以沸水300毫升冲泡,加盖15分补,代茶饮用。每日1剂.分多次饮完。 (中医硕士 苏全新)...

  • 升降散治内伤病

    升降散治内伤病

      升降散本为治疗温疫而设,治疗伏气温病、外感温病以及内伤病,俱属方剂的扩展应用。当代医家赵绍琴教授使用升降散不仅治疗温病,同时广用于内伤杂病,可谓善用升降散者。   赵绍琴教授在《温病浅谈》中指出:“火郁当发。发,谓令其疏散也。重在调其气机,可用升降散、栀子豉汤之类,气机输转则郁开火散,切忌寒凉滋腻……升降散可宣全身之气机,使郁热多从大便而去。其加减变化,用于杂病亦效。曾治一人,女,年32岁,四末不温,心烦梦多,面色花斑,舌红起刺,苔腻脉弦涩,曾服四逆汤,附子用至两余不效。...

  • 升降散治疗外感温病

    升降散治疗外感温病

      升降散为表里双解之方,如在外感温病过程中出现表里热盛证候时可以取用。即使里热不盛,通过适当加减,加用凉散表热之品,也可随宜取用。   笔者在治疗以发热为主症的上呼吸道感染时,除外伤寒、食积等证候,如果是常见的外感温病,多采用升降散合银翘散,或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取效颇捷。   如治疗赵某,男,15岁。2011年6月19日初诊。主诉发热2天,伴咽干、咽痛,头痛,口干喜饮,有汗,无恶寒,纳食尚可,大便日1次,偏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证属外感温病之风热外侵,治以疏风清热为法,方用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故后世称该书为“发千古未发之秘”。   自创治...

  • 当升阳益气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当升阳益气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文中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食不消等症状的描述似参考《难经》。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h...

  • 重视气机升降调畅 从调理肝脾入手

    重视气机升降调畅 从调理肝脾入手

      薛伯寿上世纪70年代师从中医大家蒲辅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通过统考进入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拜薛老为师,随师侍诊,对薛老灵活运用经方四逆散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深有感悟。   脾胃不调案   刘某,男,41岁,2010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喜食肥甘厚味,近半月来出现脘腹胀满,便干不爽,周身困重,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细而滑,证属痰湿内阻,脾胃气滞。治宜理气化痰,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

  • 国医名师薛伯寿活用升降散经验

    国医名师薛伯寿活用升降散经验

      薛伯寿,男,1936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蒲辅周先生弟子。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医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导师等。全面继承蒲辅周学术思想,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注重辨证论治,善于治疗内、妇、儿科疑难病证。临床对许多经方、时方皆有心得发挥。   1971年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蒲辅周老中医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薛...

  •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方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甘草5克,白术、半夏、白芍、茯苓、泽泻、柴胡各9克,橘皮、羌活、独活、防风各6克,黄连3克。 用法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主治脾胃虚弱,肢体酸重疼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失常,小便频数,怠惰嗜卧。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为君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独活、羌活、防风辛散除湿,共为臣药。黄连、白芍苦寒柔润,以制诸药辛燥之性,泽泻利湿,柴胡升发阳气,共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祛湿、...

  •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升麻柴胡与补中益气汤

      1979年5月,余诊治一女性患者。患者述其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肢体软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日2~3次,少腹胀闷不适。舌淡苔白,脉虚弱。   诊为中气不足。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炒山药18克,炒薏仁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此方连服10剂,病情时有好转,但总不能痊愈。余欲改方另用,即与家父商讨。家父观方刻许,提笔作处方修改:只动二味药剂量,即改升麻2克,柴胡3克,嘱患者连续服用3~5剂。患者服药...

  •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 泻阴火益胃汤的组成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 泻阴火益胃汤的组成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假如时在长夏,于长夏之令中立方,谓正当主气衰而客气旺之时也。后之处方,当从此法加时令药,名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故升阳者,补脾胃也。长夏时主气衰而客气旺即脾虚湿盛。脾虚生湿、湿盛伤气,二者互为因果。《黄帝内经》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

    临床上,不少学生或同道曾问过我,麻黄升麻汤证怎么理解?麻黄升麻汤怎么用?麻黄升麻汤方证表里同在,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药物组成也是寒热并用,表药为重,里药较轻,不容易理解和应用。以下是我对此方的思考。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株,黄芩十八株,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

  • 越鞠丸 苍术升降消导 总解诸郁当为君药

    越鞠丸 苍术升降消导 总解诸郁当为君药

    越鞠丸组方思路及苍术为君之探讨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 解气、血、痰、火、食、湿六郁, 由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该方堪比经方, 组方用药可谓精简, 临床应用广泛。一般认为[1,2]: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 气郁则诸郁随之而起, 治疗当行气解郁, 以香附为君治疗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解血郁, 苍术燥湿运脾解湿郁, 栀子清热泻火解火郁, 神曲消食和胃解食郁, 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然而, 通过《丹溪心法》《推求师意》中关于“郁”的论述及其治疗思想, 结合古今苍术之功效...

  • 中医临床 灵活变通应用升陷汤

    中医临床 灵活变通应用升陷汤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升陷汤做如下描述: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升陷汤原方: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

  • 麻黄升麻汤,一首药味超过10味的方剂

    麻黄升麻汤,一首药味超过10味的方剂

    《伤寒论》载方113首,因其组方严谨,配伍规范,药简效廉,历来受到医家推崇。仲景方一般药味在7味左右,但麻黄升麻汤是一首药味超过10味的方剂,且药物剂量配伍比例悬殊,历来颇具争议。 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六...

  • 升阳散火汤为李东垣所创方剂

    升阳散火汤为李东垣所创方剂

    升阳散火汤为李东垣所创方剂,其揭示了如何运用风药以治疗郁火。李东垣传张元素之学,张元素根据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等将药物分为五种,其中,风药为味之薄者,味薄则通,故风药气味多芳香辛散,质地多疏松,如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等。 “火郁发之”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气机运行不利,郁而化火,热邪伏于体内不得透发,治疗当以透散、展布气机,气机得布,火郁得散。知晓气机何以被郁,气机输布的道路又为何被阻而不得布,方可对症下药以祛其阻遏,展布气机。 &ld...

  • 升陷汤:益气举陷 神机来复

    升陷汤:益气举陷 神机来复

    •张锡纯从补中益气汤方中选取黄芪、升麻、柴胡三味益气升陷的主药,加上知母和桔梗,创制了升陷汤。升陷汤从药味上少于补中益气汤,但其治疗范围却广于补中益气汤,实因二方立意不同。 •在升陷汤的临床应用中逐步衍生、演变出升陷祛瘀、升陷温阳、升陷复脉、升陷愈消、升陷逐痹、升陷消癥、升陷生育等治法治疗内科疑难病及重症。临证多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遵“胸中大气”理论为指导治疗,确可达益气举陷、气立升化、神机来复之效。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rdqu...

  • 玉屏风散方义 益卫固表治皮疹 升阳举陷治泄泻

    玉屏风散方义 益卫固表治皮疹 升阳举陷治泄泻

    首都国医名师赵冠英系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学贯中西,经验丰富,尤擅以古方新用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赵冠英学习,受益颇深。玉屏风散是中医治疗表虚自汗的代表方剂。赵冠英临证除治疗常见的表虚感邪所致感冒、咳喘之外,还据该方配伍特点,扩展应用于多种病证,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分述如下,以飨同道。 玉屏风散方义 玉屏风散为益气固表之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临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

  •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升举清阳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升举清阳

      国医大师路志正常说,经典著作要学活,不可拘泥,要用在临床上,不能停在嘴上,要抓紧时间学,反复对照临床,多看病例,才能慢慢体悟其中奥妙。我们这一代中医,理论学了不少,总感觉临床上不能运用自如。其实,我认为是缺少名医点拨,想到这里,不禁暗自庆幸这次难得的跟师机会。   一位眩晕患者,男,50岁。患眩晕多年,发作时感觉天旋地转,甚至倒地,影响正常工作。曾在北京某大医院诊断为内耳病变,并实行手术及中西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服用路老中药两次后(每次14剂),眩晕即止,半年多未发作。路老说“你看看他的病历,用...

  • 经典方剂 升阳益胃汤

    经典方剂 升阳益胃汤

    李东垣最大的成就在于创立了内伤学说,而阐释内伤学说的代表性著作是《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生前唯一成书且有自序的一本著作。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卷上”部分主要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不同;“卷中”部分为劳倦所伤论;“卷下”部分为饮食所伤论。其中,“卷中”部分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列有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四部分。 本文介绍《内外伤辨惑论》的经典方剂—&mda...

  • 男性提升性能力的“养生术”

    男性提升性能力的“养生术”

      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有不少帮助男性提升性能力的“养生术”,简单实用,值得学习。   小便时踮脚尖。小便时踮脚尖对男性好处很多。首先,踮脚尖能够通畅足三阴经,达到益肾壮阳的效果;其次,踮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挤压出的血液量,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增强盆底肌肉的强度,从而提高阴茎硬度和维持勃起时间。最后,小便时踮脚能使排尿更流畅,保护前列腺,对于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尤其有帮助。方法是:小便时,双足与肩同宽,用力踮起脚跟,然后放松,可以重复3~5次。平时也可以练习。...

  • 简单有效地提升精气神

    简单有效地提升精气神

      初春时节,气温回升,不少人都容易犯困,即所谓的“春困”,生活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干扰。如何简单有效地提升我们的精气神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建议大家试试“三提”运动。   第一是提肩。经常用电脑和玩手机的读者朋友们,容易出现脖子僵硬甚至酸麻的现象,双肩也举得挺沉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臧平中医师建议大家试试提肩运动。首先,头正、挺胸、拔颈,两臂垂直于体侧。然后两肩同时尽量向上耸起(注意,不是缩颈),让颈肩有酸胀感。两肩耸起后,停1秒钟,再将两肩用力下...

  • 背宜常捶升阳气 皮肤干浴通毛窍

    背宜常捶升阳气 皮肤干浴通毛窍

      《灵枢·本神篇》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中医养生的范围之广泛、其內容之丰富,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按摩、针灸,导引,气功,药饵,运动等,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且用很少时间,而又不费大气力的手法来养生保健,往往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背宜常捶升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背正中的脊柱是督脉必经之地,脊柱旁...

  • 生升麻 蜜炙升麻

    生升麻 蜜炙升麻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除去须根的干燥根茎。本品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主治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胃下垂、胃轻瘫,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入煎剂常用量每天3~9克。本品对于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等病症应当忌服。服用本品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不适症状。本品炮制方法不同分为生升麻和炙麻黄,二者性状不同功效也有差别。   生升麻是将原药除去地上茎等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筛去灰屑而成。本品为...

  • 帮助男性提升性能力的“养生术”

    帮助男性提升性能力的“养生术”

    古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有不少帮助男性提升性能力的“养生术”,其中一些简单实用,符合现代医学理念,值得学习。 小便时踮脚尖。小便时踮脚尖对男性好处非常多,首先,踮脚尖能够通畅足三阴经,达到益肾壮阳的效果;其次,踮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挤压出的血液量,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增强盆底肌肉的强度,从而提高阴茎硬度和维持勃起时间。最后,小便时踮脚能使排尿更流畅,保护前列腺,对于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尤其有帮助。方法是:小便时,双足与肩同宽,用力踮...

  • 提升亚健康调理效果 研发核心技术

    提升亚健康调理效果 研发核心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于养生保健、亚健康防治的需求日益增多,养生保健领域日趋繁荣,亚健康产业规模初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多数养生保健机构打着中医养生保健的旗号,提供不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多以产品销售为靶点,以产品高额盈利为导向,忽视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缺乏理论支撑,忽视技术服务对调理效果的重要性,调理技术方法较单一,缺乏综合的特色调理技术;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没有很好的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最终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各类意外,负面影响屡屡发生,严重制约了健康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养生保健机构里面如何科学、有...

  • 胆气春升的涵义

    胆气春升的涵义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归纳《内经》之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胆气不升”是其中之一。他在举《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时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   按《内经》藏象学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腑气以通为用,下行则顺,胆为六腑之一,而李东垣强调胆气上行升发的作用,岂不与《内经》之意相悖?...

    养生秘方 2024-03-07 9 0
  • 立春养生“升补”疏肝 春捂防风

    立春养生“升补”疏肝 春捂防风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今年的2月4日为立春,这一天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市民如果从立春开始,顺应春季自然界万物生机勃勃的气象,注意调养身体,就会使自己有强健的体魄迎来新的一年。   春捂防风   立春前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