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第86页
-
坚持中医思维,做有底气中医人
近日有幸拜读了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的中医真谛访谈录,感受颇丰,书中熊老指出要当中医上工必须具备中医思维,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证经验和敏捷的思维反应。 中医要搞实实在在的东西,要坚持中医思维,一要勤读中医经典,二要勇于临床实践,我们读中医经典的目的,不在于去搞表面功夫,不在于去夸夸其谈,而在于指导临床、搞好临床。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是中医过去、现在以至将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毋庸置疑,中医要想摆脱危机,实现复兴,必须坚守特色,自信自强,苦练内功。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告诫...
-
少阳分布胸胁 太阴湿土主气 厥阴为三阴之尽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 源,而冲脉为血海,隶属 阳明,凡属脾胃虚弱.,气 血不足而致月经不调者, 每用调养脾胃,建其中气 而收功。又妇女经前呕 恶,头晕目眩,如坐船中, 多因水饮不化,停聚中 外浊气上逆而致,常用 温中化饮、降逆止呕之 法,如吴茱萸汤之类治 之。胃为燥土,以和降为 顺,如产后恶露不尽,,瘀 血内阻,以致胃失和降 而燥实发热,大便不通, 少腹硬痛者,亦可用桃 核承气汤泄热通便、活 血化瘀之法,从而收到 大便通、瘀血尽之效。总 之,“阳明居中,主土也, 万物所归”,不论阳明之 燥热或虚...
-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仲景六元辨证所要辨明的,就是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产生的六大系统疾病,预测其间甚时、欲解时等,然后借助自然之天功或者药、针等,干预疾病诊疗康复全过程。 三阴三阳病皆有间甚时、欲解时。如仲景明确指出了六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通晓五运阴阳学说通晓人与自然的整体恒动规律。因为按五运阴阳学说,人与自然相应相参。而相应相参要靠...
-
春季防止风湿气的侵入 养生健体
春季微风拂面,湿气渐增,要防止风、湿气的侵入,可选择做些简单的摇摆操来帮助人们舒经活血。 摇头摆臂呈立正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部从左到右来回摆动,由慢渐快,同时双臂前后左右自然摆动,一般以做30-40次为宜。 摇摆跨膝左右扭腰各30次,然后呈半蹲状,两手扶膝盖,左右扭膝各30次,然后轻轻握拳,由上至下拍打腋窝、腹部两侧、膝盖两侧、踝关节各30次左右。 手舞足蹈两手屈肘在胸前舞动,足部跟随轻快的音乐节奏自然舞动,全身自然摇摆,精神放松。 经常搓手、搓脸是最方便、最经济、随时随地都...
-
谷雨节气养生 祛湿养肝
今天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祛湿: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治未病中心中医硕士李海涛介绍,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 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多吃白扁豆、赤...
-
气温回升 为啥手脚冰凉
如今气温渐渐回升,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仍是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春季仍觉得怕冷,手脚冰凉,大部分是由于体寒症引起的,而这多发于女性。造成体寒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本身是寒性体质,这是先天因素;有些则和生活习惯、饮食规律、工作压力大等后天因素有关,而女性较男性更加畏寒。女性与男性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女性月经会失血,怀孕会增加心肺负担等原因都会使女性阳气比男性虚弱。因此,女性平时应更注意养阳气。 体寒严重的人,可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比如羊肉;多喝些姜汤、银耳红枣茶一类;少吃寒性水果和食物。要注意运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