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识 第8页

认识 第8页

  • 中医学是认识人体的“系统”理论

    中医学是认识人体的“系统”理论

    姜良铎状态中医学与系统科学思想的临床解析 姜良铎教授(以下尊称“姜老”)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造诣深厚,总结出从状态论治及疏利三焦的辨治大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及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显著。 从状态论治是系统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系统整体,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外在环境、内在七情六欲及饮食劳倦等均影响着这一系统。人体是一个整体的、不断变化的系统,人体系统状态是整体的、辨证的、动态的、...

  • 中医方剂的功用与组方 几点认识

    中医方剂的功用与组方 几点认识

    方剂是各种药物的有机组合而非堆砌,其功用虽取决于方中诸药却又非诸药功效的简单加合。目前,对方剂功用的归纳、总结,由于缺乏明晰、严谨的标准,时常可见对其功用见仁见智、表述不一的情况,影响临床应用。兹对此作一梳理。 文献记述 方剂的功用与组方的药物直接相关。而关于中药的功用,自《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很长时期并未独立表述,而是表现为与主治混杂记录的状态。如其中记述桂枝“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

  •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邓铁涛教授潜心研究中医学理论数十载,提出“五脏相关”理论与“五诊十纲”诊疗思维,简称“双五”理论,也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治。邓老提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学具有整体调治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相辅相成。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心律失常既可呈特发性又可继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可属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素问&middo...

  • 舌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是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即舌岩。《外科真诠》云:“舌岩,舌根腐烂如岩。”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相当于西医的舌癌。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刘天骥主任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近50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刘天骥治疗舌菌的验案及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属于中医学“舌岩”“舌疳”范畴。《丹溪心法》首先...

  • 前列腺疾病认识七个误区

    前列腺疾病认识七个误区

    前列腺疾病是男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乃至前列腺癌等。但是许多患者都会把不同的疾病混同起来,并且认为多与“性”有关,甚至当成性病看待,结果不敢就医,延误了治疗。从临床来看,最常见的前列腺疾病认识误区有七类。 前列腺炎都有传染性 临床上绝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是查不出致病菌的,这一类型不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以过夫妻性生活,但不可过于频繁。 治疗须使用抗生素 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大部分是属于无菌性的,是由一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采用抗生素来治疗,自然难以取得良好效...

  • 正确认识性交疼

    正确认识性交疼

    性交疼痛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性功能障碍,其实际发病率是实际就诊率的10倍甚至更高。因为不少女性误以为性交本身必然会带来疼痛,所以她们宁可忍受性交时的不适或疼痛,也不愿意或不懂得应该积极求治,而是默默地忍受痛苦。 性交痛原因众多,器质性病变女性存在生殖道畸形,如处女膜肥厚或闭锁、阴道先天性狭窄、特纳氏综合征,或膀胱炎、盆腔炎、阴道炎、子宫脱垂手术后瘢痕挛缩、尿道肉阜、膀胱膨出、阴蒂神经炎、阴蒂包皮炎、疝气、阴道或直肠肿瘤、静脉曲张、阴道撕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可导致性交疼痛。 而性焦虑也常会引起性交痛,焦虑表现为:...

  • 正确认识高血压

    正确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存在“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据估计,我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人数正在迅速增多,年平均增加数约达到400万左右,且发病新增人数中青年人占有一定比例。 高血压病最主要的危害在于:长期未经良好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心脑系统、心血管病变、脑血管、肾脏、眼睛等脏器并发症。血压升高是脑卒中(死亡)最重要的发病因素,而脑卒中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往往成正比。 近年临床中...

  • 佛教对中药及医疗技艺的认识与丰富

    佛教对中药及医疗技艺的认识与丰富

    中国历史上佛教中的医学认识,很早就影响了中医。隋代传入我国的《维摩诘经》,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不论是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佛教当代主流,《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条主线——“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禅宗宝典《六祖坛经》核心思想大多源...

  • 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中医学、 傣医学都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 均为 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对人体多从整 体、 功能态的角度加以认识。然而由于植根于不同 的传统文化, 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形成背景 以及相异的理论体系, 二者对于脏腑的认识有着不 同的阐释。 1 认识脏腑的哲学基础比较 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也是中医理论的方法论。精气学说认为, 气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本原,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人体五脏 六腑等生理功能的运行都要依赖气的推动作用。阴 阳学说认为, 气分阴阳、 阴阳交感而化生万物...

  • 针灸治病意在调形气神 形气神关系的认识

    针灸治病意在调形气神 形气神关系的认识

    试论形气神与针灸治疗的关系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的角度来认知生命,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要素,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正确认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医学疗法,它既具有成熟的理论内容,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由于针灸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在保卫健康、繁衍民族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因此一直以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信赖。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有序是形气神三者协调的结果,而疾病的发生是形气神三者失调的结果[1]...

  •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运用

    □ 沈庆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叶氏对奇经八脉的认识,承接于内、难诸家,发展于临床实践。例如“久病必通任督”“八脉隶于肝肾”,在杂病中运用甚广。“女科之病,冲任最要”,在妇科疾患中指导意义颇大。 从全部叶氏对奇经八脉治疗疾病的脉案来分析,冲、任、督、带,各有一味主药,这就是《指南》产后门按语所说:“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为温煦,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

  • 藏医五源学说与现代物理学认识物质本质的哲学思考

    藏医五源学说与现代物理学认识物质本质的哲学思考

    藏医药学认为世间万物由土、 水、 火、 风、 空5种 物质构成, 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形形色色 的物质世界。 人体生理与病理、 药物都以内外合应即 外在自然现象与内在生理特征具有相对应的五源自 然哲学观念作为理论尊旨,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间 接阐述着物质和心灵的本质。 现代物理学认为构成 世界万物必须存在4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故藏医五源 学说与现代物理学描述构成物质的基本因素具有可 比性。 总之, 藏医学以自然哲学的整体观、 二元论的 研究方法、 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等为青藏高原人民 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

  •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 藏医药浴疗法为藏医外治法之一,与藏医传统口服用药方法比较,其可避免口服药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刺激,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藏医药浴疗法,因其配方独特,临床疗效显著,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科研人员的重视。药浴所用药物及其发酵工艺在提高药效及促进人体皮肤毛孔吸收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分述如下。 1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1.1 藏医药浴的起源和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在同自然界和疾病搏斗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著名藏医学家...

  • 沈绍功教授对气水血的认识 气血用药特点

    沈绍功教授对气水血的认识 气血用药特点

    沈绍功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悬壶60余载,具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因临床善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故有“沈温胆”之称。本文特就沈老对气、水、血的认识,以及其用药规律进行整体梳理,以求探析其内在规律,以飨后学。 对气水血的认识 三分同病,气痰为先 沈老在临床中特别强调气、水、血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沈老认为“气虚必生痰浊”“气滞必凝痰浊”“...

  • 对“寒头暖足”的认识 临床应用现代养生保健

    对“寒头暖足”的认识 临床应用现代养生保健

    “寒头暖足”出自马王堆出土的《脉法》:“圣人寒头而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体现了中医补虚泻实的诊疗准则,也是现代养生保健医学的重要内容。 对“寒头暖足”的认识 寒头 头居人体之上,头部阳气最足,也是最耐寒的,头宜寒不宜热。《说文解字》释头为“页也”,页与火一起构成“烦”字。《说文解字》:“烦,热头痛也,从页火。”此言即是,头边有火则发热...

  • 中医学对火热症的病因病机 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中医学对火热症的病因病机 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相火学说”是元代医家朱丹溪在《黄帝内经》“少火、壮火”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火热论”、李东垣“阴火论”,吸收了陈无择、张子和的若干观点而形成,首先在其专著《格致余论》中提出。这一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内生火热理论,使祖国医学对火热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都有了长足进步。 相火的本质 相火的概念 “相火”二字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

  •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认识 临床应用与创新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认识 临床应用与创新

    奇经八脉理论是中医理论中一个独立、完整的辨证论治方法,肇始于自《黄帝内经》《难经》,到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日臻完善;后世医家如张锡纯、叶天士等,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国医大师朱良春汲取前人经验,临床广泛应用和实践,大胆创新,为从奇经八脉辨治疑难病提供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好好学习。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认识 奇经八脉理论始见于《黄帝内经》,分散记载了冲任督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等循行、所主病症等,特别是在血枯病论述中提出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由乌贼骨、茜草、雀卵、鲍鱼汁4味药组成,主治肝肾不足、冲任虚衰...

  •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具有战略资源优势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具有战略资源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医药文化再次得以彰显。 五千年中华文明没有断流能够延续至今,就在于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的...

  • 认识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可治可控

    认识桥本氏病 桥本氏病可治可控

    许多桥本氏病患者都会问,我们怎么会得外国人的病?其实这个病的真正名字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日本学者桥本根据其组织学特征于1912年首次报道,所以又叫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本病多发生在20~50岁的女性,中老年女性是桥本氏病的高发群体。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早期往往没有临床症状,部分人出现颈前不适感或压迫感、颈前肿胀等表现。 桥本氏病的症状 桥本氏病患者早期部分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出现甲状腺肿大,可有结节,重者可有颈前压迫感。很多桥本氏病患者会同时伴有甲亢或甲减。桥...

  • 对“火郁发之”理法的认识

    对“火郁发之”理法的认识

    •李时珍认为火郁为气机壅滞,火热遏伏于内,不得透达于外所致,其传变既可上灼下迫,亦可扰中内窜。 •火郁证重点在“郁”,单以清热解毒治疗不完善,提出需宣布敷散,如承流宣化之意,即火郁当“发之”。 •《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治疗火郁证的相关方药亦具特色,李时珍擅用辛味药物,重视运用鲜药,广施内外诸法,这为现代治疗火郁证提供了宝贵的临证经验。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 中医是如何认识淡豆豉的 古代名方中的豆豉

    中医是如何认识淡豆豉的 古代名方中的豆豉

    豆豉鲮鱼、豆豉蒸鱼、豆豉蒸排骨、豆豉鸭……全国各地的妈妈菜谱中都有以豆豉制作的菜式。 中医名方“银翘散”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由连翘、金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组成,大家有没有注意配伍里面有一味很眼熟的药材,就是淡豆豉。 豆豉能入药?这个“淡豆豉”是不是我们平日餐桌上的豆豉? 家常菜中用的豆豉 豆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酿造的食品,其原料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大豆。...

‹‹ 4 5 6 7 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