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识 第7页

认识 第7页

  • 潘怀宗"认识"食品添加剂

    潘怀宗"认识"食品添加剂

    2010-10-18 湖南卫视: 百科全说节目请亚洲资深健康专家潘怀宗教授来到节目现场,教你分辨平日所选的食材是否健康安全? 馒头为何越白越危险?面粉增白剂 目前合法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 麸皮是粗粮 含有: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 添加面粉增白剂超标的原因是搅拌不均匀 食品添加剂问题分为“滥用”与“非法” 食用三聚所致胺会造成肾结石 “苏丹红”是化学染色剂,会给肝肾造成负担以及致癌...

  • 认识老年病病因病机的经验易受毒邪侵犯

    认识老年病病因病机的经验易受毒邪侵犯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杜建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肿瘤、老年性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治疗,诊疗思路敏捷准确,处方用药灵活机变。现将其从痰瘀虚毒认识老年病病因病机的经验介绍如下。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正气虚损,代谢障碍,血运不畅,多痰多瘀,常常痰浊与瘀血相兼为患,甚至毒素堆积留置。“痰、瘀、虚、毒”是老年人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因此,老年人常以补虚(健脾、补肾、益气)、化痰祛瘀为主要治则。上世纪80年代起,杜建总结老年人病机变化,将“痰、瘀、虚、...

  • 淋巴结肿大的中医认识 辨证分型辨证治疗

    淋巴结肿大的中医认识 辨证分型辨证治疗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查,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厘米,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黏连,除颌下腹股沟腋下...

  • 中医对花蟹的药用价值认识

    中医对花蟹的药用价值认识

      中医对花蟹的药用价值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据《随息居食谱》记载:“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花蟹虽是美味,但有些患者如肝病、脂肪肝、肥胖、肾功能不全和过敏等患者应该少食和禁忌。   此菜系将花蟹斩小后,油炸,再与粉丝加调料烹制而成,成菜后,花蟹鲜红油亮,粉丝醇美味鲜。适宜筋骨损伤、疥癣、胃病等患者食用。   原料活花蟹2只(约350克),水发粉丝300克。   调料香葱10克,姜3克,蒜头3克,精盐半小匙,料酒2小匙,酱油2小匙,白糖半小匙,味精、胡椒粉各...

  • 阴火病机的再认识

    阴火病机的再认识

      金元医家李东垣首创阴火学说,用其概述内伤发热的机理,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汤等著名方剂,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李氏对阴火理论的阐述却比较含糊,以致后世医家对阴火的认识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在对李氏著作的学习过程中,就其阴火产生的机理和本质略陈管见,做为学术上的探讨。   气虚是阴火产生的原始病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反映,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足则身康体健,气衰则诸病由生。而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脾胃尤为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气的生...

  • 对营卫实质的认识与思考

    对营卫实质的认识与思考

    丁元庆教授认为以营卫为切入点有助于认识与研究慢性疾病病机及防治。营卫和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调营卫是养生之要务。日常生活不外乎吃喝拉撒与睡眠,凡此皆与营卫相关。 营卫是精微物质,源自脏腑,又为脏腑气化之基础。营卫本于脾胃,布散于心肺,藏纳于肝肾,以经脉为通道,周行不休,化血充身,护卫内外,传达神机,协调气化,脏腑百骸时刻需要营卫煦养,同时,脏腑生克制化的生命信息通过营气“贯五脏,络六腑”的循行模式来相互转达、输送。其次,结合人体生理功能的现代认识,对《内经》提出的营卫功能进行...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认识
  • 养生认识艾用好艾疗“爱脊日”

    养生认识艾用好艾疗“爱脊日”

    泡艾澡、食艾团、熏艾烟、灸艾条……艾的身影越来越为人们养生所熟悉。日前,为了让群众更多地认识艾、用好艾,《大众医学》杂志在旗下各微信平台、微博和手机版等新媒体平台举办了“艾文化节”活动。 今年的艾文化节以“艾美食秀”大奖赛的形式开展,读者和网友可通过微信平台、微博和手机版,欣赏到各地高手制作、展示的艾美食,学到各种艾叶食疗知识。端午节前后,进入复赛的作品将上线展示,并决出优胜者。该活动发起于2014年,其中“我...

  • 癌症的六个错误认识

    癌症的六个错误认识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目前很多人对癌症的治疗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它们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信心和效果。这些错误的认识有: 错误认识一:癌症是不治之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的;而1/3的癌症治疗后,患者可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即便是发现较晚的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绒毛膜癌等也能接近治愈。可见,癌症并非是不治之症。 错误认识二:一切了之。切掉的病灶只是肿瘤的“标”,而致癌因素及免疫监控失调才是肿瘤的“本&rdquo...

  • 藏医对生命的独特认识

    藏医对生命的独特认识

    中华养生文化内容绚烂多彩,博大精深,古老的藏医学自古就对养生、保健有着深刻的认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元旦尖措先生系统整理并总结了这一内容,本版从今日开始,陆续刊出《藏医养生智慧》,将从藏医对生命的认识、季节养生、藏医食养、藏医道德养生等角度为读者作详细介绍。   由于特殊的地域文化,使藏医对生命产生了独特的认识。   青藏高原的地形与文化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使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和空气、改善气候、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功能,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屏障。青藏高原孕育了非...

  • 中医学认识月亮的盈亏

    中医学认识月亮的盈亏

    嫦娥奔月,源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它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故事之一:嫦娥偷吃了丈夫羿得来的不死之药,便飞上月宫当了月精、月中仙子,也成为人间崇拜的美人形象。 自此,以嫦娥为中心的月宫、白兔、吴刚、桂树、玉杵等在人们心目中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天外世界,深深影响着多少代人。诗人李白“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李商隐“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范成大“织女无言千古...

  • 认识膝关节伤痛 保养防腿老

    认识膝关节伤痛 保养防腿老

    人到中年,爬山、上楼就腿脚吃力,膝关节“咔咔”响,甚至疼痛难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膝先衰”,很可能是膝关节“拉警报”了。 处在腿脚中枢的膝关节向来是伤痛最多的部位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主任黄枫教授提醒,要防腿先老,且行且珍“膝”。但说实话,对于这个一直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关节,很多人都了不太了解,不懂得它的伤它的痛,最基本的保养何从谈起? 认识膝关节 腿脚利索...

  • 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医药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医药的认识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一点。民族医药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和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对民族医药的认识还有差距。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民族医药不了解,不熟悉,怕麻烦,怕涉足,因而不是主动管理,主导工作,而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缺乏“大力扶持”的积极性,以至有些...

  • 中药识毒“毒”的认识 临床应用配伍

    中药识毒“毒”的认识 临床应用配伍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的挖掘与梳理,不难发现,我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萌生、发展与实践一直是围绕着中药“毒”展开的。早在《淮南子·修务训》中就记载了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后对“毒”的认识与记载从未停滞。伴随着古人对“毒”的认知,“毒”成为中药药性理论与用药安全的核心,也开启了“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药物警戒实践全过程。本文将从识毒、用毒、防...

  • 认识《黄帝内经》

    认识《黄帝内经》

    在报纸、电视上看中医药方面的内容介绍时,我们常能看到其中有引自《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表述。它究竟是怎样一部医学书籍呢?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该书中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

  • 认识中医水针

    认识中医水针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它是用注射器将中草药注射液(如复方当归注射液等)注入穴位以治病的一种方法。水针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中医水针能治疗哪些病呢?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

  • 中医传统思维发展之“伤寒论”“内伤学说”到“外损致虚”的认识

    中医传统思维发展之“伤寒论”“内伤学说”到“外损致虚”的认识

    意大利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 [1] 曾指 出, 观念、 事实和人物三方面的历史将医学思想的起 源和范围统一起来。 观念的起源与目的相同; 事实的 历史展现了个人和群体的体质病理改变与时间和环 境的关系; 而人物的历史, 其宝贵之处在于, 伟大的 先驱者及在医学进展上有不朽贡献的人物, 他们与阻 碍自由研究的敌对者及医界内顽固派斗争的过程。 中 医学自秦汉时期《黄帝内经》 奠定理论基础以后, 东 汉张仲景撰《伤寒论》 , 形成中医外感病证治的系统 理论。 其后直至唐代, 孙思邈将诸多杂证概括于脏...

  • 认识奇经八脉

    认识奇经八脉

    所谓奇经八脉,是中医经络中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是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此脉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与手足三阴...

  • 永嘉医派的诊疗特色和理论认识

    永嘉医派的诊疗特色和理论认识

    南宋“永嘉医派”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以陈无择为首,其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论争。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南宋青田人,长期生活在温州,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说,主张由博返约、提纲挈要,走出一条方剂学的由博返约路径。弟子王硕,著《易简方》,仅载录30味药物、30首汤方以及10种成药,追求“易简”达于极致,但存在重大的缺陷。孙志宁为之增修,...

  • 五行源于对生的认识
  • 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

    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

    本文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解读任脉、督脉的可见循行路线。认为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督脉是中胚层随着外胚层向背侧卷折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向背部中线发育形成的。 [摘要] 在考证经筋、经脉的过程中发现:《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解剖学结构,还具有胚胎发育学的痕迹。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中胚层的生骨节、生肌节和生皮节组织生成的结构参与了在腹部中线的对接;尿囊和卵黄囊同时被包裹...

  • 科学认识酸碱性食品

    科学认识酸碱性食品

    从营养医学的角度来判定食物的酸碱性,一不是靠味觉是酸是涩来判断,二不是用pH试纸测定,而是将食物经过燃烧,得到灰分中的化学成分,在其溶于水后,看其是成酸性溶液,还是成碱性溶液。例如;我们常吃的禽肉类、鱼虾类、蛋类以及坚果中的核桃、花生等,这些食物在燃烧后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其水溶液成酸性,故常称为成酸性食品。而水果、蔬菜、豆类、奶类以及坚果中的杏仁、栗子等,这些食物在燃烧后化学成分主要含钾、钠、钙、镁等元素,其水溶液成碱性,故常称为成碱性食品。 那么我们就能认识到,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后的代谢产物的酸...

  • 饮酒御寒是认识误区

    饮酒御寒是认识误区

      冬季寒冷,人们御寒的方式也有千百种。有的人在冷天总喜欢啜上一小口酒,以为可以驱赶寒冷,防寒保暖。但是专家认为,饮酒御寒是认识误区。饮酒并不能起到御寒的目的,反而会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温下降,使人出现感冒,冻伤。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适当饮酒可以舒筋活血起到御寒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山东齐鲁医院医学专家说,人在饮酒后,会感到全身温暖、发热,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酒中的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因而使人感到温暖发热;另一方面...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病理认识进行中医辨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病理认识进行中医辨证

    陈如泉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探析 陈如泉老师是全国知名中医, 湖北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首届“全国名中医”。陈老一生勤于临床, 勤于学习, 勤于思考, 勤于写作, 在甲状腺疾病基础研究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甲状腺疾病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创立了中医瘿病学, 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对临床诊治甲状腺疾病有很高指导价值的中医瘿病诊治体系, 在学术界与患者中均赢得了极佳的声誉。在甲状腺疾病当中,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 是一类发病率较高,...

  • 夏季常见果蔬的中医认识进行归纳总结

    夏季常见果蔬的中医认识进行归纳总结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调养自己的身体,这里,我会针对夏季常见果蔬的中医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大家日常能够健康食用提供帮助。 西瓜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写道西瓜性味甘寒,可以清肺热、解暑热、除烦止渴、醒酒凉营,治各类火毒实证均有疗效,故又称其为天生“白虎汤”。《日用本草》中又有其可利小便的论述。故夏季因暑热引起的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咽痛、口气重、大便干燥,或大便臭秽,小便色黄等症状者(即阳明体质者)适宜食用。但因其性寒,多食则积寒助湿,故体虚...

  • 血脉的认识 脉胀的特点 擅用风药

    血脉的认识 脉胀的特点 擅用风药

    杨思进教授认为:①孙思邈以风眩立纲,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肝阳上亢,肝风上动与痰热内扰“同类相求”,表现出来的“动风”“闷瞀”的“风眩”证候,这无可厚非,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从高血压以“肝风”“肝阳”“内风”论述者居多,但这只是高血压病的一种类型,以偏概全,余不苟同。②任何病证,随邪正盛衰而发展变化,期间或实证或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而“风眩...

  • 吴门医派对温病的认识 临床应用

    吴门医派对温病的认识 临床应用

    吴门医派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我国江南地区孕育形成,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创立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临床体系,为中医治疗温病开辟了新路径。 吴门医派对温病的认识 元末明初苏州昆山名医王安道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论点。明代苏州东山名医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感染途径是自口鼻而入,与现代传染病传播途径认识一致。清代名医叶天士《温热论》奠定了温病学理论框架,开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先河。清代名医吴鞠...

  • 认识经方 发展经方 使用经方 讲解经方

    认识经方 发展经方 使用经方 讲解经方

    随着经方医学的发展、壮大,经方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但关于经方的含义众说纷纭。那么,经方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位中医人思考的问题。《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弄明白经方的含义,对我们认识经方、发展经方、使用经方、讲解经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亦具有重要意义。 经方,现在基本有四种解释:其一,认为是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其二,认为是经典医著中的方剂,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其三,专指张仲景的方剂;其...

  • 中医学对风邪发病原理及治疗的认识

    中医学对风邪发病原理及治疗的认识

    刍议风邪发病原理及治疗 《庄子》《黄帝内经》等对气、风的论述,为风邪致病原理理论奠定了基础。后世医家本于经旨又有不少阐发,使中医学对风的概念、分类、致病特点、治则治法等方面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创新发展。本文就中医学对风邪发病原理及治疗的认识,略述于下,以飨同行。 风的定义 风,空中气的流动是为风,是空气这种物质的动所产生的推动力量,是空间气的运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风”的定义前,需明白“气”的定义。《庄子·知北游》曰:“人...

  • 《医法圆通》论治特色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医法圆通》论治特色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医法圆通》目病诊治经验探讨 《医法圆通》 为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所著。本书详 述了各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强调外 感当以六经为提纲, 内伤当从阴阳论治。笔者通过对郑 钦安《 医法圆通》 中目病的诊治仔细研读, 总结出治疗目 病的经验, 以供临床参考。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 . 1 外感 郑钦安曰: “ 从外感者, 多为染天行时气而 作。 ” [ 1 ] 时气指六气,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无论何邪 由外入内, 初起见恶风、 畏寒、 恶热、 头痛、 红...

  • 中西医在认识物质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中西医在认识物质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中西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医在认识人体和诊疗疾病上的差异。 中西医的共同点有三:都是基于物质而形成与发展的;都只研究了复杂物质世界的一个方面,而且都采用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疗效,即为了人类的健康。为疗效而存在,为疗效而发展,综合考虑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等,使患者收益最大化。在这三个共同点基础上,又有物质层面、研究方法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差异。此文仅就中西医在认识物质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进行探讨。 认识物质上的差异 元气论的世界观决定了中医必然走向宏观,原子论的世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