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识 第3页

认识 第3页

  • 筋骨概念的再认识 生理状态下的筋骨关系 急性筋骨损伤

    筋骨概念的再认识 生理状态下的筋骨关系 急性筋骨损伤

    往教科书和学术专著多以“筋骨并重”来表述筋骨关系,似有欠妥之处。结合生理和临床实际推敲,笔者提出“筋主骨从”的学术观点,分析如下。 筋骨概念的再认识 中西医学之骨概念基本一致,而筋则无贴切对应的组织结构,常理解为软组织,涉及肌腱、韧带、筋膜、滑膜、关节囊、血管、神经、以及椎间盘和软骨等。一个“软”字不但无法准确表达筋之本义,而且极易引起误解。因此,正确把握筋的概念是准确理解筋骨关系的前提。 《说文解字》曰:&ldq...

  •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中医治则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中医治则

    膝骨性关节炎当从虚从瘀论治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为本 膝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隶属于“膝痹”“骨痹”范畴,病位在筋骨,其本在肝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藏血,主筋,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藏血而肾藏精,肾精化肝血。清·张璐《张氏医通》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

  • 古今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古今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久则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病名较多,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称为“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肩凝风”“肩凝症”;因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又称为“五十肩”;因其疼痛症状显著,又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本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 朱良春对银屑病关节炎的认识,典型病例

    朱良春对银屑病关节炎的认识,典型病例

    疕痹,又称银屑病关节炎(PsA)。该病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组织炎症,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病程迁延、反复,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导致残疾。 朱良春对疕痹的认识 正虚邪恋为病因,肌肤顽痹多迁延 疕痹(银屑病关节炎)的病因总归于感受风寒湿热邪,或过食辛辣炙煿、鱼虾酒酪,或心绪烦扰,惊恐焦虑,七情内郁,均可导致经络不畅,气郁化火,而致血热、血燥、血瘀,火热瘀毒留注关节皮肤,气、血、津、液耗伤,脏腑阴阳失和,乃为该病的主要病机...

  •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论慢性筋骨病从痹辨治 施杞教授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伤科大家石筱 山、 石幼山先生, 游学我国各大伤科流派及沪上中医各 家名医, 并赴瑞金医院骨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各进修 一年, 衷中参西, 博采众长, 融会新知, 回归中医。率领 团队开展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 疑难病的临床与 基础研究, 2006 年施杞教授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 的 学术观点 [1 ] 。近十年来, 施杞教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 聚焦颈腰椎病、 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筋骨病 的防治研究, 系统总结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

  • 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 痛风治疗5法

    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 痛风治疗5法

    商宪敏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师承教育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本文谨就其辨证治疗痛风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1 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 商教授认为湿邪痰浊是致病的主要病因,气血经脉阻滞是发病的重要病机,湿性粘腻导致本病久治难愈,反复发作,肾元受损是本病转化及加重的内在基础。 具体来说,痛风是由于体质因素(多有先天禀赋不足的家族史)及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痰湿、湿热内生,痰湿、湿热浊邪阻滞经络气血,这是...

  • 论中医对烧伤休克早期病机的认识

    论中医对烧伤休克早期病机的认识

    古代中医文献很早就有烧伤、烫伤、灸疮的 记载。 如《五十二病方》记载 “治胻膫, 取陈黍、 叔 (菽)冶, 以犬胆和, 以傅” [1] 。 “胻” 指小腿部, “膫” 通 “爒” , “胻膫” 指小腿部烧伤, 意即小腿部烧伤, 采用陈年黍米、 大豆 ( “叔” 通 “菽” , 指大豆)研末, 用狗胆汁调和后外敷治疗。 《武威汉简》记载: &ldquo...

  • 莫成荣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莫成荣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莫成荣运用补肾强督祛邪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 AS) 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 脊 柱和外周关节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伴进行性发展, 可见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 柱强直、 畸形和功能障碍 [1 ] 。AS 属于祖国医学“痹 证” 范畴, 古人称之为“龟背风 ” “竹节风” “尪痹” “顽 痹 ” “骨痹 ” “大楼 &r...

  •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少阳主骨”与“肾主骨”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少阳主骨”与“肾主骨”

    从“少阳主骨”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是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地减少, 骨质变薄, 骨小梁数量减少, 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2,3]。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将OP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 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4]。《黄帝内经》早有“骨痿”“骨繇”等记载,...

  •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认识 缓解期证治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认识 缓解期证治

    近20年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达13.3%,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饮食和家族遗传有关。多数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该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根源,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是治疗和预防痛风的基础。高尿酸血症以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并贯穿治疗始终。 病因病机认识 高尿酸血症在痛风发作前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清代章虚谷认为“湿土之气同类相名,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rdquo...

  • 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中医学有关肾脏的认识确实存在着概念上的单指性不足、逻辑上的关系含混等问题,诸多有关研究与表述也常出现名实不副或名同实异的情况。 •欲恰当、规范补肾,还是应回归本源,真正吃透肾气丸组方的补肾意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肾作为五脏之一,在国人心目中颇具神秘色彩,其相关认识在中医学脏腑学说中,也可谓理解最难、异议最多,尤其是对肾虚及补肾的理解,更是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兹就此略谈拙见。 肾脏之识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

  • 中风先兆的认识与防治

    中风先兆的认识与防治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重症,尽管其致死、致残率相当高,但是在中风之前,有高达82% 的人会出现“报警信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常见于中老年人,像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中风先兆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言语不利或口齿不清,肢体麻木,视物昏花,头痛,呕吐痰涎,肌肉突然跳动,嗜睡.舌头发麻,眼前有飞蚊,流鼻血,原因不明的摔跤及哈欠不断等。 上述症状一般都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自行缓解,但易于复发。这些信号可能出现在中风前3~5 年,也有...

  •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认识与家庭护理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认识与家庭护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对于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头者,精明之府”。即心与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有很大关系。历代医家对脑的功能也多有论述,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 “脑为元神之府”的记载,清代王清任更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说。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认为智能为脑所主&md...

  • 对错误的性认识说不

    对错误的性认识说不

    1、第一次进行性交的女性不可能怀孕。 这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传言。她是可能怀孕的。性交中没有“免费试用”的机会。 2、女性月经期间不可能怀孕。 虽然在月经周期的这段时间中怀孕的机会很小,但仍有女性在此时怀孕。 3、如果男性在性交前不久自慰直至射精,性交时他的精子数就可以减低到不会造成对方怀孕的程度。 不对。精子数仍然足够造成怀孕。 4、如果女性在性交后上下跳跃,她就不会怀孕。 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性交之后,上下跳跃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身体运动都无法减少怀孕的危险。无论对方射精时女性是站着还是躺着,精子都会在...

  • 王耀献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2016012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

    王耀献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2016012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

    本页提供2016年1月26日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王耀献。主题是《中医探秘糖尿病(上)》。主要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胃火旺的典型表现,马齿苋煎饼的制作方法,按摩治疗糖尿病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图:中医探秘糖尿病 王耀献:北京东直门医院院长。 早在古代,中医就对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黄帝内经有记载》消渴病就是糖尿病。 中医认为“消”有两层含义:消谷善饥、消耗、...

  •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与PEDF的平衡关系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与PEDF的平衡关系

    阴阳学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用来概括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1 ] 。阴 阳学说被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病 理变化, 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贯穿中医药实践的 全过程。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 范畴,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中医病名为“消渴目 病” ,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 “云雾移睛” 等范畴。DR 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

  • 尚品洁治疗糖尿病经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尚品洁治疗糖尿病经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尚品洁主任医师,从医50余载,治学严谨,勤于临证,主攻内科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伺诊,获益良多,现将尚老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尚老诊治糖尿病多从脾肾着手,而不拘于“阴虚燥热”之论。认为糖尿病虽与肺燥、胃热有关,但关键在脾肾亏虚。 1脾肾不足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病机 尚老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即脾肾亏虚。《灵枢·本脏》谓:“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明确指出脾虚是发生消瘅的重要病因...

  • 糖友简单运动 定期做眼科检查 认识误区

    糖友简单运动 定期做眼科检查 认识误区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11月9日报道,当日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奥兰多年会上宣布的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简单的几分钟锻炼就可以帮助体重超标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 新研究中,澳大利亚墨尔本贝克心血管与糖尿病研究所代谢与血管生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布朗温·金威尔博士及其同事对24名体重超标和肥胖的成年参试者坐立8小时期间的血压水平进行了检测。参试者平均年龄为62岁,都患有2型糖尿病。坐立过程中,参试患者进行简短休息,每半小时起身慢走3分钟或做3分钟简单的抗阻训练。研究...

  •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眼病分为内障眼病和外障眼病 , 《审视瑶函》 谓: “障者遮也, 如物遮隔 ”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 谓 :“障, 遮蔽也。内障者, 从内而蔽也;外障者, 从外 而遮也。 ” [1 -2 ] 其中发生于胞睑、 两眦、 白睛与黑睛的外 眼病统属外障, 发生于瞳神的内眼病归属内障 [3 ] 。二 者虽在病位、 病因、 致病特点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存在差 异, 但火热致病均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古医有 “目无寒 证 ” “...

  • 咽喉炎病机认识 顺势补阳法

    咽喉炎病机认识 顺势补阳法

    咽喉炎是咽喉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发病人数约有25亿人(次)以上。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症状顽固,不易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将之归为喉痹、喉瘖、梅核气等范畴。西医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加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近期疗效好但不良反应明显且容易复发。郑小伟教授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载,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喉源性咳嗽等。 1 病机认识 喉痹病因病机的最早论述,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rdqu...

  • 认识舌癌 注意与舌部溃疡鉴别

    认识舌癌 注意与舌部溃疡鉴别

    舌癌的恶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类型、大小和位置。舌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较少见,但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其次,病变范围越大、部位越靠近舌根部,其恶性程度高,因为需要手术切除的部分较多,对舌功能影响大,还需要进行舌再造,若是波及了下颌骨、咽部,病情就更复杂了。 舌癌主要表现为溃疡、外生、浸润三种类型。溃疡型占大多数,质地偏硬,没有明显疼痛;外生型表现为肿瘤凸起,有时像菜花状;浸润型没有破溃,也没有凸起,质地偏硬。早期舌癌与口疮、结核性溃疡等疾病类似,但口疮一般一周左右会自愈,而结核性溃疡的质地偏软。...

  • 中医学对口疮的认识及辨证

    中医学对口疮的认识及辨证

      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烂斑点,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现代医学多称之为复发性口疮。口疮虽为黏膜局部病变,但其发生发展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只有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方收良效。本病与全身多脏腑相关,因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辨证各家不一,今求于古训而择其要旨言之,望能有助于临床。   病机因于火热 责之心脾   口疮其性多为火(热),其主脏在心与脾胃,合血络。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即择其要者而言,心属火、主血,故其性为火,合...

  • 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 临床验案举例

    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 临床验案举例

    张崇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3、第4批全国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一五”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项目确定的名老中医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师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病及老年疑难病,临床多见卓效。余有幸跟师侍诊近3年,对老师临证经验略有体会,现将临床跟师学习治疗中风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

  • 基于脉络学说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基于脉络学说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各级动脉,是心、脑、肾 等重要脏器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由其引发的缺血 性血管病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 类的生命健康。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无动脉粥样硬化 病名的记载,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将其归 为 “胸痹心痛 ”“中风偏枯 ”“头痛 ”“眩晕”“痴 呆 ”“健忘 ”“真心痛 ”“脉痹 ”&ldq...

  • 中医学如何认识血液 人体之气的是如何生成的

    中医学如何认识血液 人体之气的是如何生成的

    中医学如何认识血液? 中医认为血液是在心气推动下循环于脉道之中以营养周身的红色液体,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物质。它的生成是以饮食为原料,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而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过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内经》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总之,血液是以水谷精微和精髓为主要物质基础,在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而生成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

  • 中医对瘀血的认识 不同活血法病案举例

    中医对瘀血的认识 不同活血法病案举例

    房定亚应用活血化瘀法经验总结 房定亚教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 导师,博士后合作老师,业医 50 余年,擅治风湿 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现将房教授 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瘀血的认识 1. 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证历史源远流长 ,《黄帝 内经·素问》指出瘀血形成的原因包括 “人有所 堕坠,恶血留内” “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等, 提出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等治法。后世医家...

  •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的临床及基础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现将史大卓教授辨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史大卓教授继承前人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心衰病机为五脏元气虚损,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2],瘀...

  •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中医心理学认识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中医心理学认识

    人格 ( personality) 是对人总体的、本质的描 述,是个体所独有的、别于他人的 “个性” 。现代 心理学把人格定义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 身上的人际过程 [1 ] 。我国古代文献中少见 “人格” 这一词汇,但传统文化中人格心理学思想却很丰 富,如孔子的 “君子- 小人” 二分式人格类型,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人格分类、阴阳二十五人 等。当代中医心理学归纳总结前人的思想,形成了 “人格体质论” ,研制出五...

  • 从“络虚风动”认识阵发性房颤

    从“络虚风动”认识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表现为心室率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发作时以心悸、气短,甚则晕厥为特点,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昏厥等发生。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以控制心室率、抗凝为主,存在长期服药、并发出血等局限性,手术以导管消融术为一线治疗手段,但受医学技术要求高、费用高及术后存在25%~60%的复发率等限制,临床应用尚无法普及。阵发性房颤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近年诸多医家从“风”的角度认识该疾病,佐以“风药”论...

  • 李东垣对心神病变的认识

    李东垣对心神病变的认识

    心神病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 “心者,君主之官 也,神明出焉。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在 这个体系里,心神起着主宰和调控的作用,并直接 参与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而一旦心神不稳,五 脏六腑的功能也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即所谓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 李东垣阐述了精神情志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 用,同时治疗疾病时重视对心神的调治。他认为, 除饥困劳役可损伤脾胃外,心神对脾胃机能同样有 很大的影响。心主宰精神活动,若心的生理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