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阴 第41页

阴 第41页

  • 临证治疗心衰的体会总结 益气滋阴为大法

    临证治疗心衰的体会总结 益气滋阴为大法

    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 简称心衰) 是由任何结构性 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满足机体 需求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1 ]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 “心悸 ” “喘证” “水肿”病证范畴 [2 ] 。现将临证 治疗心衰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益气滋阴为大法 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虚虽以 “气阳亏虚”多见,然不应忽视同时存在的阴血亏 虚。阴虚原因有三: 一是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如 《黄帝...

  • 心脏主神明主血脉 关于心阴心阳开窍于舌

    心脏主神明主血脉 关于心阴心阳开窍于舌

    心脏位于胸中偏左,有心包围护其外,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明,人体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在心的主宰下进行,是生命活动的中枢,说明心脏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整体统一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主宰。《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藏神。”《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

  • 心悸治疗原则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心悸治疗原则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等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心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的表现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源远流长。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r...

  • 神经衰弱 益气养阴的中医方法

    神经衰弱 益气养阴的中医方法

    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 属气血亏虚者,症见失眠健忘,或 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易出虚 汗,舌淡苔薄,脉虚弱。本方能补益 心气兼养血,对缓解上述症状有一 定效果。 方法:酸枣仁15克,浮小麦 25克,炙甘草、大枣各10克。水煎 二次,于每日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两周为1个疗程。 陈西 服蝉蜕粉巧治鼻炎 中医认为蝉蜕有散风除热、利 咽、透疹、退翳、解痉等功效,可用 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 透、风疹瘙痒、过敏性鼻炎、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疾病的治 疗。现代研究发现,蝉蜕具有抗过 敏以及提高人体抵抗力...

  • 睡眠的基本原理 阴证阳证失眠的分类

    睡眠的基本原理 阴证阳证失眠的分类

    失眠的阴证阳证分类探析 睡眠障碍是人们正面临着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1] , 其中最主 要的还是失眠 [2] 。 失眠在临床虽不属于危急重病, 但睡眠的状 况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 失眠引起的损害 是多方面的, 涉及个人躯体、 心理、 社会功能(包括工作、 学习、 日常生活、 社会交往等)以及生活质量等多维度损害。 由于睡 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很差, 醒后会出现神疲乏力、 头晕头 痛、 心悸健忘等一系列症状, 会影响人们的方方面面, 长期的 顽固性失眠, 还会使人们形成对助眠药物的依赖, 久而...

  •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和体液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属于中医“胸痹”“心胀”“心咳”“心水”“水肿”“喘证”“心悸”“支饮”等范畴。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记载,概括总结其病因病...

  • 早搏心悸病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通脉

    早搏心悸病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通脉

    赵某某,男性,20岁,未婚。初诊:2019年7月26日。诉反复发作性心悸、心慌半年余。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心慌,夜间发作甚,并伴有胸闷、短气,无胸痛,无发作时无伴有汗出、活动受限等情况,每次发作持续5到10分钟,可自行终止,影响睡眠,未予系统治疗,半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每周发作3~5次不等。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于2019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给予“索他洛尔、谷维素&...

  •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葛勤 李雪峰 吴祝平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一书,“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口苦,小便赤……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现今中医学教材认为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多发于热病之后,也有因为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销铄阴液而成。自古多数医家推崇“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顾中欣为...

  • 急性心梗与“少阴急温”

    急性心梗与“少阴急温”

    《伤寒论》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脉沉者”即以脉论证,背后的含义不仅仅是脉沉。张仲景在写书时喜用这种简要的白描手法,对于有些问题点到即止。 “脉沉”考验的是医生的预见力与判断力,这句话可能是在暗示患者已经处于休克早期,还没有出现“面色苍白、...

  • 常常失眠 应养心肾之阴固本

    常常失眠 应养心肾之阴固本

    蔡某,男,68岁。5年前患高血压心脏病,近两个月来常失眠。现面部红赤,唇舌红,舌尖有许多瘀点,舌无苔,中央有裂纹。夜常烦躁不寐,每夜睡眠不足3小时,起床后口干、微苦,胸烦闷,常心悸,胃纳差,大便干结,1周1次,腰酸腿软,手足心热,脉细数。血压155/95毫米汞柱。 处方: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五味子8克,牡蛎末20克,珍珠母末2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胡黄连12克,丹皮10克,地骨皮12克,花生叶25克,含羞草25克,茯神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

  •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阴维阳跷脉病 心痛头昏不寐案 叶某,女,53岁,家庭主妇。2001年3月13日就诊。因家境不顺,情怀抑郁。时值春阳发动,雷雨交作,突发心胸疼痛、头昏、夜不能寐、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细数。此病心痛不寐,乃阴维阳跷失养,厥阴肝阳上逆所致。治以养血平肝,以益跷维。 方药当归10克,生白芍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酸枣仁30克,知母10克,钩藤12克,丹皮10克,炙甘草10克。5剂,每日水煎服1剂。 《奇经证治条辨》云:“阴维脉病,心胸疼痛…&hell...

  • 房颤治疗四步法 益气养阴固其本

    房颤治疗四步法 益气养阴固其本

    胡元会,男,汉族,陕西人,1963年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人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北京中医榜样人物。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6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10余项。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导...

  • 滋阴通阳复脉法治疗室性早搏

    滋阴通阳复脉法治疗室性早搏

    近年来,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其中室性早搏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 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报道, 全国22家省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 心律失常占26.8%, 其中室性早搏占11.6%[1]。国外多项研究表明, 患有PVC的人群在随访10~12年后病死率较未患PVC者高出1倍以上[2,3]。PVC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 且频发的PVC可降低心功能, 而对PVC的治疗与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或逆转心功能的损害[4]。...

  • 急性脑梗死 养阴通络汤

    急性脑梗死 养阴通络汤

    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相关研究表明,ACI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由于ACI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继而导致患者易发生糖尿病。ACI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一般采用西医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本院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养...

  • 北沙参鸡蛋糖水 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

    北沙参鸡蛋糖水 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

    北沙参鸡蛋糖水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丘振文 材料: 北沙参20 克,鸡蛋1-2 个,冰糖适量。 做法: 加清水共煮,10 多分钟后蛋熟去壳再煮20分钟。 功效: 清肺养阴,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有咳嗽咯血、咽痛口渴的人群。 【沙参小百科】 沙参虽然也带有“参”字,但却不再具备补气的功效。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而且它们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主...

  • 厥阴病与失眠 厥阴病欲解时与乌梅丸

    厥阴病与失眠 厥阴病欲解时与乌梅丸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军,从医3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并且见解独到,潜心中医经典,善用经方调治睡眠及各种杂病。宋军认为乌梅丸组方缜密,配伍精妙,可以补虚泻实,阴阳双调,并可针对多个脏腑,把握其特点用于治疗失眠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乌梅丸首载于《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可见,乌梅丸...

  • 调和阴阳消痞制酸 治胃食管返流病方

    调和阴阳消痞制酸 治胃食管返流病方

    处方:黄芪、党参、瓦楞子各15 克,半夏、苏梗各12克,浙贝母10克, 黄连、黄芩、干姜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疗程间间隔2~3天。 功效:调和阴阳,消痞制酸。 主治:胃食管返流病,中医辨证为 寒热错杂型,症见返酸,或伴咳嗽,胸 脘灼热疼痛,小腹胀痛,喜按喜暖,大 便溏,小便白,面色无华,倦怠无力,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郑志兴...

  • 从“阴阳”论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从“阴阳”论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失眠归属于中医“不得卧”“不寐”范畴,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易惊易醒,或日间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佳等[1],日久可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以苯二氮类药物为主,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依赖性高,停药后易出现停药反跳现象。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眠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针灸疗法不良反应少、依赖性小,在选穴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逐渐被患者接受。本文以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1 从阴阳论治失眠的...

  • 失眠不用慌 调和阴阳是关键

    失眠不用慌 调和阴阳是关键

    失眠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有时候还可能涉及心理、社会等因素。中医认为,睡眠讲究阴阳相合,阴阳失和了,阳不入阴或者阴不敛阳,就会导致失眠。因此,调和阴阳,使之重新恢复阴阳相合的交融状态,是中医防治失眠的关键。 老年失眠患者重在养阴 为什么会阴阳失和?对于大多数中老年失眠患者来说,主要问题多是身体阴血不足,尤其是一些更年期女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由于阴液亏虚,不能敛阳,导致阳气浮越于外,阴阳无法和合,主要表现为晚上难以入睡,睡眠比较浅,梦多,容易醒,醒了之后一时半会难以再睡。针对这种失眠的治疗,滋阴...

  • 失眠 中医的阴阳寤寐学说

    失眠 中医的阴阳寤寐学说

    辨别失眠阴证阳证的中医望诊特色 中医的阴阳寤寐学说是中医睡眠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失眠中医称为 “不寐” , 阴阳寤寐学说认为 不寐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 但总属阴阳失调, 寤寐失 常。 寤寐调和, 阴平阳秘。 阳气的入里出表、 潜降封 藏是睡眠与觉醒主要的内在因素, 阴阳盛衰偏颇、 营 卫调和失常均会导致失眠, 因此, 在失眠的辨证中尤 为注重辨别其阴阳属性,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 阳。 阳盛阴衰易失眠 [1] 。 中医诊法的原理在于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以常 衡变, 四诊合...

  • 主治反流性食管炎之气阴两伤痰气郁结者方

    主治反流性食管炎之气阴两伤痰气郁结者方

    单兆伟,1940年生,江苏南通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后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习,长期从事脾胃病的证治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主要论著有10余部。 组成:北沙参15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冬10克,茯苓12克,砂仁3克(后下),荷叶5克,木蝴蝶3克,乌贼骨15克,大贝母6克,白及10克。 功能:养阴和胃、开郁化痰、抑酸护膜。...

  • 不寐彻夜不寐用三子养阴汤

    不寐彻夜不寐用三子养阴汤

    不寐,是指经常夜不成寐,严重时彻夜不寐。《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篇》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篇》又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是对睡眠的生理描述。在病机上,《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伤寒论》云:“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以上均指出虚热是不寐病机上的特点...

  • 中医阐释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中医阐释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阴阳学说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内涵, 用以解释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一门古代哲学,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如《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古代先贤用阴阳来分析...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抓住胃阴不足为总纲领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抓住胃阴不足为总纲领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79年将其定位胃癌的癌前状态。几十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和探讨,至今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目前,有很多中医和西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但是单独的中医或西医治疗都没有取得太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要将中医西医融于一体,通过对现代医学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等深层次的角度入手,拟定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法、方、药,而非在单纯的抱定中医的胃阴不足等观念不放手。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传统中医学没有单独的病名,亦少有相关的治疗方案可谈,而很多中医研究则是根...

  • 中医治疗Barrett食管 气阴亏虚养阴法

    中医治疗Barrett食管 气阴亏虚养阴法

    益气养阴法论治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从上皮内瘤变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再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最终发展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病变。有研究表明,BE转化为EAC的风险较高[1]。BE的病理类型有3种,包括贲门腺型、胃底腺型、特殊肠化生型,以往研究认为肠化生型BE的癌变风险最高,其余两种类型的BE风险较低,但近年研究发现贲门腺型和胃...

  • 五味子治胃阴缺乏型的胃炎

    五味子治胃阴缺乏型的胃炎

    五味子有固涩收敛、益气生津的功效,关于胃阴缺乏型的胃炎患者有较好效果。这类胃炎患者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类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的患者,症状表现为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喧闹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等。 用法:取五味子研末冲服,每次3克,20天为1个阶段。可是关于肝胃气滞型、脾虚胃热型、脾胃衰弱型的胃炎患者不太适宜。要注意的是,服用五味子之后可能有打嗝、泛酸、胃炙烤感、肠鸣、疲倦等不适,偶有过敏反应,且五味子有小毒,可能使呼吸频率及幅度添加,并有降压效果。因而,主张患者在中医...

  • 滋阴养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二则

    滋阴养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二则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痞满”等范畴,发病与饮食失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病位以胃为中心,不同程度地涉及肝、脾、胆等脏腑,或肝胆失疏而横逆犯胃,或胃腑积热而耗伤气阴,病久则气滞血瘀,使胃体失其濡养,甚则痰瘀内阻胃络;病性为寒热错杂,虚实兼见,演变各异。病情反复发作,常致脾胃阳气或阴液受损,发展为中焦虚寒证或胃阴不足证。 笔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以辨证为主,确定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并参考现代医学对疾...

  • 治顽固性呃逆 厥阴病之主方

    治顽固性呃逆 厥阴病之主方

    病案:廖某,男,63岁。呃 逆频作1月余。一个月前自觉 有气自小腹上攻,攻至腹则腹 胀,胸闷气短,心中烦热,易 怒,全身无力,继则频频呃逆, 不能自止。舌淡、苔薄白,脉沉 弦无力。证属肝阳虚衰,冲气 上逆。 治以补肝阳,平冲降逆。 方选乌梅丸加减。处方:鸟梅、 黄连各6克,茯苓12克,白术 8克,炮附子(先煎)、干姜、川 椒各5克,细辛、黄柏各3克, 沉香4克,桂枝、当归、党参各 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此方加减共服21剂,诸症 渐愈。 体会:乌梅丸出自《伤寒 论》,乃厥阴病之主方,古人主 要用于蛔...

  • 胃下垂 自拟润养胃阴经验方

    胃下垂 自拟润养胃阴经验方

    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因膈肌悬力不足,支撑胃的韧带松弛造成胃体下垂,胃小弯弧线最低点至两侧骼脊连线位置之下,中医名为胃缓。《灵枢·本藏》:“肉䐃坚大者胃厚,肉䐃么者胃薄,肉䐃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䐃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腘不坚者胃缓。” 金元医家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

  • 李永成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李永成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李永成,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第3、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老年病学会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李永成教授临证50余载,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从中焦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证特点突出,疗效显著,现将李永成教授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1 阴火理论探讨 1.1 阴火以脾胃为本,与五脏相关 《素问·玉机真脏论》记载:“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