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第42页
-
胃食管反流病 以太子参健脾益气养阴
马骏,男,汉族,1940年生,安徽六安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他幼年习医,熟读经典,拜名师,勤临证,从医六十余载,学验俱丰,在内、妇、儿科疾病诊治中驾轻就熟,尤擅长脾胃病的治疗。学术主张“顾脾为先,辨证为要,调和致中”,从脾胃中焦辨治杂病,疗效显著。 组成: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姜半夏10克,麦冬15克,生薏苡仁20克,炒黄芩15克,仙鹤草15克,木蝴蝶...
-
癥积,多发性结肠息肉 治则养阴清热行瘀散积
时某,男,79岁,初诊2013年6月13日。患者在2003年腹胀肠鸣、便秽不畅,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性结肠息肉。从2003年~2013年,先后4次通过肠镜高频电及氩气刀电凝切除息肉,病理均为肠腺瘤。但切除后息肉反复再生,虽反复切除,终不能治愈。第5次于2013年3月26日,电子肠镜检查所见:距肛门口60cm横结肠终段,见一直径约0.3cm山田一型,表面黏膜光滑,距20cm处以下,共见10余枚直径约0.2cm、0.3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仍于肠镜下进行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因畏惧息肉复发及恶变,遂于2013...
-
清热凉血健脾养阴法治愈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疾病,其病变特征为肺泡毛细血管出血,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的以含铁血黄素形成沉着在肺泡间质,最后导致肺纤维化。发病年龄主要在儿童期,初发年龄多数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具体环节尚不清楚。现举一例,与大家分享。 典型病例 患者高某,男,5岁。 初诊:1987年4月6日(父母代诉)。发热、咯血反复发作四月余。患者于1986年10月初次发作,无明显诱因突发咳嗽、咯血伴发热。咳嗽频作,痰黏,内有粉红色血液,其中两次咯血量大,第2次出血较...
-
咳嗽中医病案“阴虚火旺”“寒包火”治方
咳嗽病变部位在肺,但五脏六腑均能令人咳。不同的医家对咳嗽的治疗思路迥异,赵氏临床善用轻清宣透法治疗疑难咳嗽,其用药轻灵,效若桴鼓。 北京同仁堂上海药店赵爱华名中医系国家级名中医赵绍琴之女,曾在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西医理论,后又得其父临床亲授,对内外妇儿,无不精通,尤善于运用轻清宣透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颇有心得。作者曾有幸侍诊赵老师多年,现将其治疗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历代中医名家对咳嗽的认识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
-
夜间咳嗽严重 养阴止咳药用方
闫某,女性,67岁,平遥城内人,2017年7月3日初诊。咳嗽1月余,服中西药多种无效,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现症见:咳嗽,痰少色白、黏腻,口干频饮,夜间咳嗽影响睡眠,咳甚则遗尿,纳可,大便尚调,舌嫩红,苔腻,脉滑,查体:咽部红,考虑咽红乃郁热所致,且久咳伤阴,给予宣肺降气,养阴止咳,药用如下:炒杏仁9克,炒苏子6克,桔梗6克,枳壳9克,前胡9克,白前9克,浙贝母6克,知母6克,陈皮6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9克,柴胡6克,黄芩9克,芦根9克,枇杷叶6克,甘草3克。3剂。水煎400毫升,分2次早晚分服,日1剂。...
-
枣肉汤滋阴补虚 润肺止咳
近来天气突冷,不少市民大意穿少了,中招感冒咳嗽。服药治疗后期,往往咳嗽难愈,这个时候煲川贝蜜枣瘦肉汤,既能滋阴补虚,又可以润肺止咳。 准备瘦肉750克、川贝20克、蜜枣3~4枚、姜3片。瘦肉洗净飞水,川贝洗净浸泡约10分钟,蜜枣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煲里,加入清水2升,煮沸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加盐适量调味即可饮用。 川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凉、味甘,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润肺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口干咽燥等。川贝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3种,均以质坚实、粉性...
-
瘿病(阴虚火旺)散结消肿方药治法
贾六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治疗感染性疾病与疑难杂症等。贾六金临证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辨证精准,用药得当,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兹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李某,女,23岁,初诊时间2016年1月18日,主诉乏力、眠差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近2个月来自觉精神欠佳,神疲乏力,睡眠欠佳,心烦不寐,并伴有咽部不舒,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提示功能亢进。为进一步诊治遂来诊。刻...
-
咳嗽痰少咽部不利 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
赵某,女,32岁,2010年11月5日初诊。主诉:咳嗽一月余,咳嗽痰少,咽部不利,呼吸不平。问其病史,知其产后2月余,病起于精力不爽、感寒而致。现每日咳嗽频作,食纳欠佳。更苦于大便干结难解。观其面红唇干,舌红苔干微黄,脉细而无力。此乃产后阴血缺乏之际,外感邪气,化燥伤津,燥邪伤肺,肺失清肃。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便干难解。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立方:太子参12g,北沙参12g,炒杏仁12g,冬瓜仁12g,瓜蒌仁10g,百部6g,炒苏子9g,火麻仁12g,郁李仁9g,枇杷叶5g,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1剂,共3剂。...
-
2型糖尿病 调糖止渴清热养阴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首届百杰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生石膏30克,肥知母10克,干生地30克,麦门冬10克,川牛膝30克,太子参30克,粉葛根30克,天花粉30...
-
糖尿病消渴日久阴损及阳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淡附片10克(先煎60分钟),上肉桂6克(后下),川桂枝6克,熟地黄30克,山萸肉30克,枸杞子30...
-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
-
清气坚阴治疗长期高热
贾六金是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他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每收立竿见影之效。 支某,女,13岁,因高热8个月于2016年4月8日首诊。患者于2015年9月在学校病胃痛,经查体温39°C。自此每天早饭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8.4~40°C之间,中午12时达高峰,下午4点开始降温,6点半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时无...
-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 缓解阴暑良方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防暑降温。除了高温、烈日曝晒会引起中暑(阳暑)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贪食冷饮也会中暑,这叫阴暑。因此,中暑有阴阳之分,解暑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阳暑动而得之 动而得之,意思是说阳暑一般是在活动时、高温时所得。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一旦出现早期中暑表现,如全身乏力、头昏眼花、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要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场所,静卧休息,同时服用十滴水、仁丹等具有解暑功效的药物治疗...
-
育阴清热法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浅析
商荣义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自毕业近60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笔者曾有幸侍诊于商荣义,现就跟诊记录中商荣义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整理如下。 张某,女,34岁,2018年9月23日初诊。诉舌痛数年。现舌尖刺痛,口干,时有发热。伴有咽炎,遇情志不畅加重。排便困难,大便呈羊粪状。2018年1月行人流手术。舌红无苔,有裂痕,脉沉细。 处方:板蓝根30g,僵蚕3g,桑叶3g,菊花3g,竹茹3g,桑白皮30g,麦冬30g,玄参30g,石斛15g,当归15...
-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李敬孝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小儿咳嗽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典型医案 张某,女,5岁,2023年9月4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治疗,治愈出院后出现自觉头热,体温波动在36.2℃~36.8℃之间,该症状夜间较重,干咳,少痰,易过敏,易感冒,食欲好,多食易饥,消化不良,大便稍干,小便黄。舌质淡,苔白,舌尖略红,脉细数。 诊断:咳嗽(内伤发热,证属余邪未尽)。 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