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阴 第39页

阴 第39页

  •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阴养胃泄热通滞

    沈舒文治慢性胃病 阴养胃泄热通滞

    •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故治疗理虚滋胃补脾气;开痞除满调气机。 •沈舒文治胃病养阴重于补气,胃病虽脾与胃同时受病,然阳明胃腑阳气隆盛,邪滞于胃最易化热,化热则伤阴,胃阴虚多于脾气虚,用药以润为降。 对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早期,沈舒文教授认为疾病迁延不愈,久病必虚,但虚中常兼滞,进而认为,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在疾病的进展中,因虚而滞,因滞而虚,虚滞因果相关联。若以正邪辨病态,疾病常处于正虚与邪滞交...

  • 主治阴虚肺燥肺失润降 桑杷二百五汤

    主治阴虚肺燥肺失润降 桑杷二百五汤

    曹东义,男,1958年生,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弟子,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主持省级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等著作12部。1975年开始在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和小侯公社任乡村医生,期间多次参加学历教育,并读研究生和拜师学习,后从事肺系疾病研究多年。 《难经·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

  • 治肺结核多汗症(阴虚火旺)方

    治肺结核多汗症(阴虚火旺)方

    处方: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柏、黄连各10克,黄芪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敛阴止汗。用于治疗肺结核多汗症,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型。症见夜寐盗汗,心烦口渴,咳嗽少痰,失眠多梦,骨蒸潮热,形瘦颧红,舌质红绛少津,脉细数。 专家点评:多汗症是指因阴阳失调,营养不和,腠理开合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据临床表现分为自汗、盗汗、脱汗等。肺结核病临床上多伴有盗汗或自汗症状,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经常因汗出不止,感受外邪,引来其他并发症,给结核病化疗带来困难,影响疗效,成为临床上较为...

  • 滋肺阴治糖尿病 补肺母治肾功能减退

    滋肺阴治糖尿病 补肺母治肾功能减退

    <<上一页 刘研究员在介绍肺的调节功能时说,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由此可以看出,肺与人体其他组织器官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调护肺脏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秋季调肺首先要少吃辛辣而多吃甘寒养阴润肺的食物,以防被秋燥所伤,使肺阴受损。起居上要注意避寒保暖,防止肺部受寒宣发不利。此外,可通过清肺燥、益肺气、滋肺阴等方法,防治秋季多发病和常见病。 滋肺阴治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rdqu...

  • 结核病两款滋阴扶正食疗配方

    结核病两款滋阴扶正食疗配方

    结核病是世界流行性传染病,曾经在许多国家中广泛流行过,严重威胁民众健康。 古人将肺结核病称为“肺痨”或“痨病”,认为此病是由一种“痨虫”寄居肺叶中,并不断腐蚀肺叶所致。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精气耗损,抗病力弱,是痨病的诱因。本病多因阴虚所致,如阴虚肺热、肺肾阴虚、气阴两亏,临床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胸痛,消瘦等为主要症状。 肺痨的治疗原则,分为滋阴扶正和杀虫祛邪两大方面。 下...

  • 白果银耳茡荠 秋燥伤阴干咳

    白果银耳茡荠 秋燥伤阴干咳

    入秋后,不少人会出现干咳少痰、烦热口渴、咽喉涩痛、便秘或小便黄少等症状,经检查又未发现有感染现象,其实,这多属秋燥伤阴引起的,自制白果银耳茡荠汤,可以缓解这类病证。 制作方法白果8克,银耳15克,茡荠8个(去皮切小块),冰糖适量。将白果去壳,银耳泡发(2小时左右)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熬煮,待银耳、白果烂熟后,加茡荠、冰糖,再煮3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剂,分两次服完,连服5-7天。 白果性平,味甘苦,有温肺益气、定喘止咳等功效,寒咳热咳均宜;银耳性平味甘,能养阴润肺、益气清肠...

  • 治肾阴虚头痛方

    治肾阴虚头痛方

    肾阴虚类症状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喉痛、耳鸣耳聋、遗精盗汗、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玉竹、枸杞子、熟地、钩藤、茯苓各 30克,麦冬、当归、五味子、川芎、天麻各20 克,地龙、全蝎各1克,蜈蚣5条,荆芥穗、菊花(二味醋炒)各10克,川牛膝4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5天为1个疗程。 主治:头痛属肾阴虚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伴腰痛,久痛不止,舌红,苔薄,脉混细弱者。 (杜昌)...

  • 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龚某,女,30岁,于2014年12月2日初诊。自幼患哮喘,2014年10月以来哮喘频发,在当地服用中药2月未见好转来诊。刻诊:夜间2点哮吼痰鸣,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夜间发作哮喘时伴口渴,烦热,咯痰色白清,有清鼻涕,咳嗽不甚,胃纳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细。考虑其证丑时(夜间2点)发病,符合“厥阴欲解时”,遂予乌梅丸方加减: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6克,黄...

  • 阴道肌肉松弛练习

    阴道肌肉松弛练习

    这一行为治疗方法对由于阴道痉挛所引起的性交疼痛是非常有效的。   阴道痉挛是阴道周围肌肉发生的不自主反射性痉挛,严重的甚至包括股内收肌群也会发生痉挛。它有三种类型:(1)初次交媾后发生痉挛的,称原发性阴道痉挛;(2)曾经有过交媾成功的经历而后来发生痉挛的,称继发性阴道痉挛;(3)由于交媾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痉挛的,称为境遇性阴道痉挛,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分析造成阴道痉挛的原因,大多都是以下几个方面:   a.家庭教育对性的方面过于严厉和持否定态度;   b.暗示性的自卑和自罪感;   c.情感上的焦虑、厌烦、...

  • 中药外敷治会阴水肿

    中药外敷治会阴水肿

    产后外阴水肿是产科常见症状,常因外力作用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引起,因其引起的疼痛、肿胀而影响产妇休息、乳汁分泌及哺乳,水肿本身也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近年来,笔者采用鲜野菊花、蒲公英外敷治疗会阴水肿,促进伤口愈合,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取鲜野菊花、蒲公英各30克,洗净后冷开水清洗沥干,捣烂成糊状,敷于会阴水肿或伤口处,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两次,根据水肿程度及伤口愈合情况可适当增减使用次数,直至水肿消失伤口愈合为止。 江苏盐城 陈志育...

  • 治甲亢 酸甘化阴软坚散结

    治甲亢 酸甘化阴软坚散结

      李英杰,男,1939年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为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   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注重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他万病崇脾的学术思想。其弟子总结其经验,出版《李英杰医案》一书。   组成:夏枯草15克,乌梅15克,炒白芍10克,木瓜10克,生龙牡各2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连10克,炒栀子10克,桑叶10克,莲子肉10克,浙贝母10克,炙甘草1...

  • 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治甲亢方

    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治甲亢方

    甲亢患者是很年轻人,他们往往都会有较大的压力。更多的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自身免疫调节会异常,造成过度分泌的高代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使人变得非常敏感,往往到最后,对女性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压力引起的疾病使他们的生活完全丧失正常的秩序。 精神状态,可能是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失眠,外部刺激的过度反应,甚至导致人格改变。女超人发生这些健康危机,必须立即找医生检查,及早治疗,否则易老化。 治甲亢方 组成:沙参、天冬、麦冬、生地、天花粉、昆布、海藻各9克,五倍子、浙贝母各5克。 用法:每日1剂...

  • 治硬红斑 养阴清热化痰软坚

    治硬红斑 养阴清热化痰软坚

      硬红斑主要表现为小腿屈侧结节性红斑。西医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或结核疹,部分患者的其他脏器可能存在结核病灶。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三阴亏损,虚热挟痰湿交阻肌肤,导致气滞血瘀而形成。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小腿下段屈侧面最为多见,有的轻度肿胀,皮损为皮下结节,质地较硬,暗红色,可融合、软化、破溃形成溃疡,愈后留有疤痕。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笔者对有以上临床表现者治以养阴清热,化痰软坚,获良好疗效。   处方:玄参、丹参、生地、百部(炙)各15克,海藻、黄柏、天门冬、皂角刺、川牛膝各10克。破溃后气血两虚者,加炙黄...

  • 治阴虱经验

    治阴虱经验

    方法:取百部、苦参、地肤子各30克,黄柏 15克,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20分钟,水煎去渣,涂洗感染部位。每日2~3次,持续1 周。 主治:阴虱,是一种传播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虫爬感,瘙痒。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褥可传染给他人,应及早彻底治疗。 万涛...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经验
  • 治鼻息肉 阴囊湿疹经验

    治鼻息肉 阴囊湿疹经验

    治鼻息肉经验 方法:取清凉油适量涂鼻翼,每日2~3次,4 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主治:鼻息肉。 温如是 治阴囊湿疹经验 方法:取黄柏30克,苦参20克,土茯苓10 克,煎水适量,待温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 次,3日1剂。 主治:阴囊湿疹。 李顾之...

  • 中暑有阴阳之分 白虎汤 藿香正气

    中暑有阴阳之分 白虎汤 藿香正气

    中医认为,中暑有阴、阳之分,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多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较危重。 治疗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药物组成为生石膏50克(先煎),鲜芦根、生地黄30克,竹叶心、知母各10克,荷叶1张,西瓜皮1块,生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热极生风、四肢...

  • 阴暑的预防 阳暑的特点

    阴暑的预防 阳暑的特点

    阴暑,阳暑,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天,相信人们对中暑都较熟悉,而对阴暑、阳暑却模糊不清。其实,这是夏天最常见的两种病症,只不过是中医名称罢了。那么,这两种病症究竟有哪些特点,发病率哪个高,又怎样预防呢? 阳暑的特点 明代名医张景岳对阳暑的起因及病状曾做过描述:“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疼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 阳暑即中暑。一般来说,...

  • 治“阴暑”银翘解毒片

    治“阴暑”银翘解毒片

    【病例】傍晚,在田里劳作了一下午的李伟收工回到家里,他急忙抓起妻子早为他准备好的凉开水咕嘟咕嘟喝了个痛快。晚饭后他又约了本村的几个小伙到村后小河边纳凉。阵阵凉风吹来,他们感到非常畅快,直到夜深人静了,才各自回家。第二天,李伟开始呕吐、腹泻症状,伴有畏寒头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发热无汗等症状。乡医告诉他这是中了“阴暑”。 “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张开、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

  • 花椒治头上白秃 妇人阴痒不可忍

    花椒治头上白秃 妇人阴痒不可忍

    花椒又称青花椒、狗椒、蜀椒、红椒、红花椒,不仅可以作为调味剂,还是药用价值很好的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花椒味辛、性温,入脾、肺、肾经,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主要用于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等。 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 妇人阴痒不可忍:花椒、吴茱萸、蛇床子各30克,陈茶一撮,食盐50克。水煎熏洗。 皮肤瘙痒:花椒、白矾各15克。煎水洗。 牙痛:蜀椒醋煎含之。 盗汗:川椒目、五味子...

  • 中暑也分“阴”和“阳”

    中暑也分“阴”和“阳”

      “中阴暑”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如果过度贪凉,睡眠时电风扇强吹,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会让寒邪袭于肌表,热闭于内而致病。通俗来讲,就是天气炎热时,汗腺毛孔打开,如果突然给予冷刺激,毛孔一下子全闭塞,忽热骤寒机体一时调节不过来,就会出现不适。   而我们平常所指的“中暑”是指“中阳暑”,指在暑日当空或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等症状,这时需要补水散热降温,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

  • 治糖尿病 方用经验方益气养阴化瘀汤化裁

    治糖尿病 方用经验方益气养阴化瘀汤化裁

      王某某,女,58岁,2012年9月3日初诊。主诉口渴多饮、腿酸乏力3个月。患者三个月前因口渴喝水多,腿酸无力,在当地医院例行健康查体,空腹血糖14.6mmlo/L,尿糖(+++),服用消糖灵、二甲双胍、蜂胶及土单验方治疗,血糖仍波动在10mmol/L左右。   患者现口渴喝水多,夜间有时口干渴醒,晨起因口干而感到舌头发硬,伴有体倦乏力,腿酸懒动,手脚发麻,小便频数而混浊,睡眠不宁易醒,心烦易发火,体重下降7公斤,大便干结排解困难。舌质红,苔白欠润,脉沉细稍数。化验空腹血糖10.6mmlo/L,糖化血红蛋...

  • 2型糖尿病 滋阴益肾补气活血治疗为法

    2型糖尿病 滋阴益肾补气活血治疗为法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它的并发症多,尤其对心、脑、肾、血管系统威胁极大。在我国,2型糖尿病占很大比例。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而致病。历代医家多主张以补肾为主。《景岳全书·消渴》篇说:“凡治消之法,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更明确提出因阴虚所致,不必分清上中下消,均宜使用滋补肾阴的基本治法。历代文献记载的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上是一致的。   据笔者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为:尿频量多,混浊或有甜...

  • 糖尿病10余年 治法滋阴固肾方

    糖尿病10余年 治法滋阴固肾方

    胡某,男,51岁,2014年1月8日初诊。 患者素有糖尿病10余年,平素常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控制病情。近两年病情加重,空腹血糖最高时16.0mmol/L,小便频数量多,浑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消渴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该患者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属下消。此乃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固肾。 组方:熟地黄18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泽泻9克,丹皮9克,茯苓12克,地骨皮12克,五味子6克,葛...

  • 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方

    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方

    处方:丹皮、郁金、黄芪、生石 膏各12克,丹参、山药、鸡内金、天 花粉、鬼箭羽、知母各10克,玉竹、 玄参各6克。 加减:大便于者,加大黄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节饮 食,禁辛辣刺激之物,忌恼怒及劳累。 功效:清热养阴,补气活血。 主治:糖尿病,中医辨证为气 阴两虚兼血瘀型;症见糖尿病日 久,神疲乏力,口干多饮,面色晦 暗,舌暗红,苔少,脉细涩。陈迪 治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延胡索25克,川芎20克,桃仁、甘草各10克。共研粗末,用沸水冲开,先熏后...

  • 徐书三阴理论辨治2型糖尿病经验

    徐书三阴理论辨治2型糖尿病经验

    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 的死亡原因,其中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糖尿病总数的 90% 以上,胰岛 素抵抗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衰竭是其主要特征 [1 ] 。 1 中西医关于 T2DM 的认识与治疗 1. 1 T2DM 现代病理研究及西医治疗 T2DM 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 分泌缺陷,其中胰岛素抵抗伴随 T2DM 整个病程, 体现在胰岛素的分泌反应减低、胰岛 β 细胞受损 和胰岛素本身作用发生改变等。西医学在...

  • 糖尿病保养心得 炎热仲夏南人重化湿北人重补阴

    糖尿病保养心得 炎热仲夏南人重化湿北人重补阴

    赤日炎炎的炎热仲夏时节,被中医称为“消渴病”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往往导致机体汗液大量丢失,引起气血津液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气阴亏虚,加速糖尿病的病情进展。从中医辨证角度考虑,夏季是对糖尿病人损害最大的一个季节。因此,在炎夏对糖尿病患者保养、呵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卓总结了糖尿病患者保养心得。 南方患者重化湿 李卓指出,南方夏季气候多潮湿,糖尿病病人本就脾肾亏虚,气阴不足则易挟湿,脾虚湿运,阳气虚衰,津液输布失常,致湿浊内停,...

  • 治肾阴虚兼瘀毒之糖尿病肾病

    治肾阴虚兼瘀毒之糖尿病肾病

    病例:周某,女, 58岁,退休干部。患糖尿病12年,2年前出现蛋白尿,服消渴丸控制血糖。症见:口干咽燥,神疲乏力,手足心烦热,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睡眠尚可.大便干结,舌质隐青,苔薄,脉弦细无力。检查:血糖 11.3毫摩尔/升,FTs (血清果糖胺)3-2毫摩尔/升,尿蛋白 (+),尿糖(+),血压140/90毫米汞柱。诊断: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治疗方法:1.控制血糖、血压; 2.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低盐、低蛋白饮食;3.方药:土茯苓50克,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生地、丹参、益母草、金银花各12克...

  • 滋阴降火益气养阴治老年糖尿病

    滋阴降火益气养阴治老年糖尿病

    老年性糖尿病是临床 中的常见多发病,同时也 是一种疑难病症。本病病 程较长,不易根治,且可引 起全身多个暴统如心血 管、脑血管、周围神经、肾 及眼底等慢性病变,严重 威胁病人的生命。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 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 两脏主宰人之生长、发育、 衰老。老年人都有不同程 度的脾肾两虚之象,也是 老年性糖尿病的主要病 机。 老年糖尿病比较特 殊,由于年老体弱,脏腑亏 虚,气血运行不畅,往往导 致血淤,血淤又加重脏腑 功能低下,组织器官严重 缺血缺氧,使临床症状不 易缓解。据临床观察,老年 性糖尿病患者,大...

  • 益气养阴补肾活血 治糖尿病肾病方

    益气养阴补肾活血 治糖尿病肾病方

    治糖尿病肾病方(一) 处方:黄芪30克,山药、茯苓各20 克,猪苓、太子参、麦冬、川牛膝、枸杞 子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益气养阴。 主治: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 两虚型,症见面足水肿,神疲乏力,腰膝 酸软,少气懒言,手足心烦热,大便溏 薄,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刘文阳 治糖尿病肾病方(二) 处方:生地20克,山药、山萸肉、 鬼箭羽、丹参各10克,丹皮、茯苓、泽 泻各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肾活血。 主治: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肾虚 血瘀...

  • 阴阳六经辨治消渴病诊疗方案

    阴阳六经辨治消渴病诊疗方案

    阴阳六经辨治的辨治原则为: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标本。首辨阴阳: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将患者分为阳证与阴证,再辨六经。 阳证分为3证:1.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治法,方拟:白虎加人参汤。2.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腑为治法,方拟:加味桃核承气汤。3.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以和解少阳为法,方拟小柴胡汤。 阴证分为4证:1.太阴、阳明虚寒证,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为治法,方拟理中丸合吴茱萸汤加味。2.少阴阳虚寒湿证,以温补元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