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汤
-
阑尾化瘀汤治疗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著,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阑尾化瘀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阑尾化瘀汤的秘方制作方法,阑尾化瘀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著,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阑尾化瘀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著,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
-
温肾疏肝化瘀汤治疗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温肾疏肝化瘀汤药物组成:附片15克(先煎)、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茯苓25克、泽泻15克、夏枯草2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柴胡15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青皮10克、川牛膝15克、莪术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内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后忌酸冷、辛辣食物,避风寒。 病案举例 赵某,男,72岁。系同事之父,患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症13年,8月15日初诊。刻诊:形体魁梧,面色虚浮,小便频数,滴沥不爽,难以自禁,偶有血尿,尤其夜间频频起床多达7—8次之多,颇为懊恼心烦,纳便尚可,但腰膝酸...
-
骨质疏松症 补肾益气化瘀汤
补肾益气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症多是由于骨基质骨矿成分降低, 导致骨结构发生改变、骨小梁减少、骨皮质变薄的一种病证。骨质疏松症使患者的行动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常规西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主要探讨了补肾益气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
-
痛风清热除湿化瘀汤 四妙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
梁万发,男,汉族,1945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成都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临证擅治肺胃系疾病,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1部。 组成:苍术10~20g,盐黄柏10~20g,薏苡仁20~30g,川牛膝10~15g,土茯苓20~30g,萆薢10~15g,生大黄3~5g,羌活10~15g,独活10~15g,威灵仙10~20g,木防己10~15g,山慈菇10g,制乳香5g,制没药5g,生甘草...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化瘀汤
组成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半夏10克,黄连6克,枳实15克,刺猬皮15克,没药10克,徐长卿12克,佛手10克,砂仁5克(后下)。 功能养阴益气,理气化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异型增生者,症见胃脘痞满、隐痛、灼热、嘈杂,纳呆食少,嗳气、吐酸,口干,困倦乏力,心烦少寐,大便秘结,消瘦,舌质紫暗,舌苔黄少津,脉沉细。证属脾胃气阴亏虚、气滞络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方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中医“胃痛”、&ldqu...
-
主治老年性血管性痴呆健忘 调肝化瘀汤
陈勇毅,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文献学、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名中医,原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养生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中医文献研究工作近40年,主持或参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主编或参...
-
治糖尿病 方用经验方益气养阴化瘀汤化裁
王某某,女,58岁,2012年9月3日初诊。主诉口渴多饮、腿酸乏力3个月。患者三个月前因口渴喝水多,腿酸无力,在当地医院例行健康查体,空腹血糖14.6mmlo/L,尿糖(+++),服用消糖灵、二甲双胍、蜂胶及土单验方治疗,血糖仍波动在10mmol/L左右。 患者现口渴喝水多,夜间有时口干渴醒,晨起因口干而感到舌头发硬,伴有体倦乏力,腿酸懒动,手脚发麻,小便频数而混浊,睡眠不宁易醒,心烦易发火,体重下降7公斤,大便干结排解困难。舌质红,苔白欠润,脉沉细稍数。化验空腹血糖10.6mmlo/L,糖化血红蛋...
-
李家庚运用清上化瘀汤治疗口腔疑难杂病摭拾
李家庚教授从医执教30余年, 临床经验丰富, 对治疗各类疾病颇有心得, 善治疑难杂病, 屡起沉疴。 口腔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疱疹性口炎、唇炎、舌痛证、牙龈炎等, 其发病部位不定, 种类繁多, 多见于两侧口腔黏膜, 或者舌部, 以及牙龈、上颚等部位。由于其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 常为患者所苦。此外, 如口腔扁平苔藓、顽固性口腔溃疡等疾患还存在潜在恶变可能, 治疗十分棘手[1]。西医多采用抑菌、抗炎、提高免疫等方法, 但容易反复, 而中医具有独特优势, 其不仅针对于溃疡本身, 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