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第119页
-
董廷瑶的学术思想 儿科用药六字诀
董廷瑶(1903年-2002年),号幼幼庐主。著名中医临床家、儿科学家。1903 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少年时随父学医,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领悟颇深,常能引经据典临床发挥。熟谙《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儿科名著,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既精于儿科,又能旁及内科、妇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法则,成为“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一生行医80多年,诊疗上百万人次,精心诊治疑难危症,活人无数。他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广大儿童...
-
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毒副作用少,因此很容易造成滥用乱用的情况,殊不知中成药如果乱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要引起重视。下面是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感冒类中成药。感冒类中成药有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医一般把感眉分为风热、风寒两种,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热性。用反了,不但对治疗没帮助,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具有解表清热的功能,但如果因风寒感冒而服用,就会加重病情。 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认为吃越多见效越快,但实际上这些感冒中成药通...
-
跟师熊继柏学习心得 活用经典方必守法
前不久,我有幸跟随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熊继柏侍诊学习。现将学习心得整理如下。 活用经典 方必守法 熊继柏先生13岁拜名师习医,16岁单独业医,从事中医临床50年从未间断,活人无数,誉满三湘。熊继柏强调: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因此,他临证无不在经典理论指导下,辨证立法,遣方用药,而每一张处方就是一本活灵活现的辨证论治教科书,他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常常是两三首方剂化裁加减,每能效如桴鼓。如在治疗一肺癌放疗之后双腿频频蹬动案中,根据证候舌脉,熊...
-
对膏方的认识和服用技巧
2010年10月,笔者受台州商会之邀,为企业家讲保健知识,许多老总听了讲座后要求用膏方调补。来自浙江天台的周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应酬多,饮酒多,起居失常,饮食不节,结果肥胖症、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多种疾病缠身。笔者为他开了健脾助运、补肾泄浊的膏方。付钱,取膏,周先生兴致勃勃地吃起了膏方。在去年的中秋聚会上,我问起膏方的服用情况,周先生面露难色。他说,这么难吃的,还有一大半放在冰箱里呢。我还听说了一个极端做法的小故事,某先生原以为膏方如雪梨膏,鲜甜可口,结果发现苦得难以入口,气得他将满罐的膏方扔向窗外。...
-
膏方:一种方便服用的制剂
膏是将中药材通过合理配方,制成膏的形式让患者服用的一种中药制型。 亚健康调理、慢性病调治,需要较长时间服药。许多人因为上医院看病之烦,煎煮之累,服药之苦,放弃了中医药治疗;而膏方恰好弥补了中医这方面的不足。琼玉膏用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蜜,滋阴润肺,益气补脾,治肺阴亏损,虚劳干咳,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龟鹿二仙膏用鹿角、龟板、枸杞子、人参,补精益髓,治虚损精极,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者。又如人参补膏、茸参膏、铁皮枫斗浸膏、西红花铁皮枫斗膏,均是现成膏剂,有较好的口感,颇受欢迎。...
-
寒湿重 每周用艾草泡一次脚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一般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 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慢性支...
-
五类中药莫与抗生素同用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而很多中药也有抗菌杀毒作用。实际上,中药与抗生素合用时有很多讲究,使用不当的话,会出现配伍禁忌,导致药源性疾病,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服用抗生素的时候要避免与以下中药发生冲突。 含鞣质中药含有鞣质的中药不宜与很多种抗生素同服,如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因为,鞣质是一种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成分与酶类及菌类结合后,会改变酶类和菌类的性质。所以,含有鞣质的中药与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同服,会生成盐酸沉淀物,使药物难以吸收,影响疗效。 含有鞣质的中药 地榆、石榴皮、山...
-
冬天健康 归功服用膏方
有个老领导,今年82岁,血压不高,身体健朗。他告诉我,从1962年开始,每年冬天都吃膏方。红参250克,阿胶500克,龟板胶500克,是他必用的三味补药,再配上几剂中药,自己动手熬膏,吃上一个冬天。他将健康的身体归功于服用膏方。 江浙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熬制膏方服食的习惯。近年来,随着膏方受追捧,体验膏方的人愈来愈多。看过中医后,你可以把中药带回家,在家中自己动手熬制。 熬制时,找一个大砂锅,放入中药,加足量清水(煎煮时约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一天。然后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2小时,倒...
-
国医大师任继学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任继学(1926年-2010年),生前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60余载,潜心中医急证医学研究,提出辨证10法新观点,擅治心脑肝肾等疑难杂症。专著有《中医急诊学》、《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等,获科技成果奖多项。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基础研究立新论 任继学教授认为,中医药学著作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精髓。应从基础开始学习,先是粗读、泛读经典著作,然后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融汇贯通,指导实践。...
-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任务也是重要抓手,此项工作应放到新形势和大背景下系统考量,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加强中医药血脉传承是发挥五大资源优势的前提 中医药古籍在存世的中华古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最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医药典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医药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体现了中华民族...
-
中药临床最为常用的仍然是汤药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佳,搪瓷罐次之,不锈钢锅亦可,忌用钢、铁、铝等器皿,因其性质不稳定,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甘澜水或米泔水等煎煮;现多用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又称慢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药物煎煮的火候与时间,需根据其性能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
-
正确运用十八反可治病也
拜读《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2月4日所刊《虽言十八反,医者当明辨》一文后,勾起了笔者对探索中药十八反的一些难忘回忆。 1968年笔者由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皖东南部郎溪县毕桥公社医院。郎溪县虽不大,却因有胡翘武老中医等的长期坚守,中医事业颇为兴旺。某日看胡翘武行医,见其将乌头与半夏、瓜蒌同投一方,连用20余剂治愈1例因风痰阻络导致中风而肢体麻木不遂的老者,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因其以乌头(或附子)与半夏合用的资料最多,故搜集了20几份两药同用的案例加以分析,又将制川乌与姜半夏、全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