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19页

用 第119页

  • 膏方用胶要用好胶

    膏方用胶要用好胶

    “膏方由优质中药饮片、精细料和胶类辅料组成,膏方开具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处方应选用一些经过中药药理研究、具有明确临床治疗作用的药物。”近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膏方标准化研究及人才培训高级研修班上,上海龙华医院大内科主任周时高向学员们介绍。 上海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夏翔介绍了膏方中如何辨证辨病用料:“肝阳上亢所致头晕头痛可用天麻,阴虚内热、肺虚干咳等症可用燕窝,体质虚弱、消瘦乏力可用海参,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可用人参。” “胶类不仅可以收膏,也有治疗作用,...

  • 使用中药时“配伍禁忌”

    使用中药时“配伍禁忌”

    在逐渐步入小康生活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越来越关注中药的功效和使用。但大家在使用中药时,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在复方中,某些中药不宜互相搭配运用。早在《本经 序例》对“七情”的描述中就说:“勿用相恶、相反者”,这一直是后世配伍药物的禁忌依据。其中,相恶、相反,是被建议禁止配伍的种类,“十八反”便是其中代表。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

  • 董廷瑶的学术思想 儿科用药六字诀

    董廷瑶的学术思想 儿科用药六字诀

    董廷瑶(1903年-2002年),号幼幼庐主。著名中医临床家、儿科学家。1903 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少年时随父学医,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领悟颇深,常能引经据典临床发挥。熟谙《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儿科名著,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既精于儿科,又能旁及内科、妇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法则,成为“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一生行医80多年,诊疗上百万人次,精心诊治疑难危症,活人无数。他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广大儿童...

  • 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毒副作用少,因此很容易造成滥用乱用的情况,殊不知中成药如果乱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要引起重视。下面是几类易被乱用的中成药。 感冒类中成药。感冒类中成药有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医一般把感眉分为风热、风寒两种,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热性。用反了,不但对治疗没帮助,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具有解表清热的功能,但如果因风寒感冒而服用,就会加重病情。 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认为吃越多见效越快,但实际上这些感冒中成药通...

  • 跟师熊继柏学习心得 活用经典方必守法

    跟师熊继柏学习心得 活用经典方必守法

    前不久,我有幸跟随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熊继柏侍诊学习。现将学习心得整理如下。 活用经典 方必守法 熊继柏先生13岁拜名师习医,16岁单独业医,从事中医临床50年从未间断,活人无数,誉满三湘。熊继柏强调: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因此,他临证无不在经典理论指导下,辨证立法,遣方用药,而每一张处方就是一本活灵活现的辨证论治教科书,他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常常是两三首方剂化裁加减,每能效如桴鼓。如在治疗一肺癌放疗之后双腿频频蹬动案中,根据证候舌脉,熊...

  • 对膏方的认识和服用技巧

    对膏方的认识和服用技巧

      2010年10月,笔者受台州商会之邀,为企业家讲保健知识,许多老总听了讲座后要求用膏方调补。来自浙江天台的周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应酬多,饮酒多,起居失常,饮食不节,结果肥胖症、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多种疾病缠身。笔者为他开了健脾助运、补肾泄浊的膏方。付钱,取膏,周先生兴致勃勃地吃起了膏方。在去年的中秋聚会上,我问起膏方的服用情况,周先生面露难色。他说,这么难吃的,还有一大半放在冰箱里呢。我还听说了一个极端做法的小故事,某先生原以为膏方如雪梨膏,鲜甜可口,结果发现苦得难以入口,气得他将满罐的膏方扔向窗外。...

  • 膏方:一种方便服用的制剂

    膏方:一种方便服用的制剂

      膏是将中药材通过合理配方,制成膏的形式让患者服用的一种中药制型。   亚健康调理、慢性病调治,需要较长时间服药。许多人因为上医院看病之烦,煎煮之累,服药之苦,放弃了中医药治疗;而膏方恰好弥补了中医这方面的不足。琼玉膏用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蜜,滋阴润肺,益气补脾,治肺阴亏损,虚劳干咳,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龟鹿二仙膏用鹿角、龟板、枸杞子、人参,补精益髓,治虚损精极,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者。又如人参补膏、茸参膏、铁皮枫斗浸膏、西红花铁皮枫斗膏,均是现成膏剂,有较好的口感,颇受欢迎。...

  • 医门十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医门十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清代程钟龄首先提出 中医治疗八法,载于《医 学心悟》中。后来陈藏器 在《本草拾遗》中又加了 镇、涩两法。十法包括: 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镇、涩。又谓之“医门 十法。”其临床意义与应 用介绍如下: 1.汗法用发汗药或 组成的发汗方剂,用于开 泄腠理,祛邪外出称汗 法。当邪气在表,尚未传 变入里,当用汗法。多用 于解表、透疹、退肿除 湿,以及消散疮疡未溃 者等。 凡无表证、表证不占 主要地位、内伤病类似外 感者不宜用汗法;凡剧 吐、淋家、疮家、亡血者忌 用汗法;夏令炎热,腠理...

  • 寒湿重 每周用艾草泡一次脚

    寒湿重 每周用艾草泡一次脚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一般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 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慢性支...

  • 五类中药莫与抗生素同用

    五类中药莫与抗生素同用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而很多中药也有抗菌杀毒作用。实际上,中药与抗生素合用时有很多讲究,使用不当的话,会出现配伍禁忌,导致药源性疾病,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服用抗生素的时候要避免与以下中药发生冲突。 含鞣质中药含有鞣质的中药不宜与很多种抗生素同服,如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因为,鞣质是一种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成分与酶类及菌类结合后,会改变酶类和菌类的性质。所以,含有鞣质的中药与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同服,会生成盐酸沉淀物,使药物难以吸收,影响疗效。 含有鞣质的中药 地榆、石榴皮、山...

  •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许多,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笔者体会,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女科疾病时,运用中医心理疏导法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在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干预,更可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有以下几种。   语言疏导法   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常用基本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

  • 冬天健康 归功服用膏方

    冬天健康 归功服用膏方

      有个老领导,今年82岁,血压不高,身体健朗。他告诉我,从1962年开始,每年冬天都吃膏方。红参250克,阿胶500克,龟板胶500克,是他必用的三味补药,再配上几剂中药,自己动手熬膏,吃上一个冬天。他将健康的身体归功于服用膏方。   江浙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熬制膏方服食的习惯。近年来,随着膏方受追捧,体验膏方的人愈来愈多。看过中医后,你可以把中药带回家,在家中自己动手熬制。   熬制时,找一个大砂锅,放入中药,加足量清水(煎煮时约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一天。然后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2小时,倒...

  • 膏方禁忌 服用方法与用量

    膏方禁忌 服用方法与用量

    服用时间 整个冬季究竟以何时服用膏方为最好呢?一般来说从冬至日起大约50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冬至以后的“头九”到“六九”(冬至后第一个九天为头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或服至立春前结束。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服用膏方药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理,劳逸适宜,运动保健等,这样才能使膏方药的作用发挥至最佳。 服用方法与用量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汤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汤匙,均用白开水冲入,和匀服用。如方...

  • 高辉推荐了两套常用的小儿强健法

    高辉推荐了两套常用的小儿强健法

      小儿健康牵动着全家人,秋冬季更是小儿疾病多发的季节,从腹泻、发烧感冒到肺炎、咳喘,宝宝的健康最让人关心。早在《内经》就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小儿保健推拿法对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的效果。江苏南京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医生高辉推荐了两套常用的小儿强健法。   保健法一:健脾胃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均需脾胃生化。而婴幼儿脏腑较弱,行气未充,脾常不足,常常为饮食和外邪所伤。推拿可以健强脾胃,增强食欲,调理血气,提高小儿得身体素质,促进小...

  • 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

    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

    慢性病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 老年人:老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 女性人群:女性常出现气血亏虚,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冬季通过对脾胃的调养,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增强,脸...

  • 治外科病也能用膏方

    治外科病也能用膏方

      膏方一般在内科病症应用最为多见。其实,中医外科某些疾病的虚证或稳定期,膏方治疗同样有效。在前不久召开的2012全国第四次中医膏方交流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膏方同样适用于外科手术后,肿瘤放、化疗等期,以及一些常见外科顽症,如周围血管病、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甲状腺囊肿等。   中医认为,外科病症“其本在内,其标在外”,疮疡虽发于皮肉局部,而与全身气血密切相关,故无论痈疽、疮疥等感染性疾病,瘿瘤、瘰疬等甲状腺疾病、颈部淋巴肿,都与脏腑、气血、经络、阴阳病变有关,可以应用膏方合理辨治...

  • 国医大师任继学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任继学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任继学(1926年-2010年),生前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60余载,潜心中医急证医学研究,提出辨证10法新观点,擅治心脑肝肾等疑难杂症。专著有《中医急诊学》、《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等,获科技成果奖多项。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基础研究立新论   任继学教授认为,中医药学著作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精髓。应从基础开始学习,先是粗读、泛读经典著作,然后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融汇贯通,指导实践。...

  •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任务也是重要抓手,此项工作应放到新形势和大背景下系统考量,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加强中医药血脉传承是发挥五大资源优势的前提 中医药古籍在存世的中华古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最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医药典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医药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体现了中华民族...

  • 穴位有驱散寒气的作用

    穴位有驱散寒气的作用

    进入冬季,不少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或关节疼痛的现象,如果能经常按按以下三个穴位,可以起到驱散寒气的作用。 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常按此穴可补肾壮阳、驱散寒气。 操作方法:用“擦法”,即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该穴位处,进行直线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每¨1—2次。 神阙穴即肚脐,常按该穴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 操作方法:两手搓热后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 1次。...

  • 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

    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

    吴之英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和医家,他热心为乡邻医病,在治病中,他还善于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一时传为佳话。 吴之英有个邻居的媳妇很不讲道理,是个骂四邻、虐公婆、欺丈夫的恶妇,大家都很讨厌她。其丈夫多次向吴之英诉苦,他很同情这位丈夫,只是没有机会插手此事。 一天,正巧这个媳妇找上门来请他看病,吴之英心想,不妨趁机教育教育她,便问她:“医者父母心,要想治好你的病,不知你听不听我的话?”那媳妇深受病痛折磨,连忙说:“瞒得了父母,瞒不得大夫。有话...

  • 中药零食不宜大量食用

    中药零食不宜大量食用

      时下正值冬季,又到零食一族“抱窝”的季节。不少人热衷于购买一大堆零食,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时享用,其中,主要成分为中药的零食被认为既解了嘴馋又补了身。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副主任医师任剑雄提醒说,其一,含中药的零食毕竟以追求口感和美味为主,其在加工炮制未必以有利于发挥药效为优先考虑,因此,拿中药零食当保健品不太靠谱;其二,中医中药讲究辨证论治,购买中药零食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食用,在品尝时要适可而止,切忌因为是零食就认为是老少咸宜,乱吃一气。   加工零食不宜大量食用...

  • 用中医思维管理卫生院 用中医技术造福患者

    用中医思维管理卫生院 用中医技术造福患者

    今年50岁的管寿明,在浙江省江山市是位名人。这个“名”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备受患者追捧;二是乡镇卫生院院长,曾率多家卫生院向前奔。 临危授命成为卫生院“当家人” 管寿明1987年从浙江省丽水市卫校中医专业毕业后回江山市到王村乡卫生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他在王村乡卫生院工作了10年,从一名中医新人成长为这家卫生院的“当家人”,不仅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在全市卫生院中“拔头筹”,而...

  • 中药临床最为常用的仍然是汤药

    中药临床最为常用的仍然是汤药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佳,搪瓷罐次之,不锈钢锅亦可,忌用钢、铁、铝等器皿,因其性质不稳定,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甘澜水或米泔水等煎煮;现多用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又称慢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即使药液温度上升、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药物煎煮的火候与时间,需根据其性能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

  • 中医从仲景方讨论细辛的运用

    中医从仲景方讨论细辛的运用

      中医理论认为,细辛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但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在此从仲景方讨论细辛的运用。   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

  • 用中草药水泡澡

    用中草药水泡澡

    今年115岁的李英,已经做了15年百岁老人。2008年,这位当时已是贵州省黔西县年纪最大的寿星,感觉身体有些不行了,赶紧回到家乡广西柳州市叶落归根,不想回到家乡后真是“枯木逢春”,一直健康地生活着。 3月4日,笔者一行来到柳州市柳南区的百乐村看望李英老太太。李老太生于1900年,1939年,丈夫在抗战中牺牲,她一直没有改嫁。从那时起,39岁的她带着只有3岁的女儿廖玉云相依为命。 解放后,李老太一家迎来了好日子。1952年土改时,由于她能写会算,成了土改工作队的...

  • 最初的“好方”固执使用 成了“坏方”

    最初的“好方”固执使用 成了“坏方”

    不明方理而取效,便容易“执方”。初用本是对证好方,但是随着时间和人体的变化,最初的“好方”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固执使用,便成了“坏方”。 方是死的(有明确的规范),但用方之理却是圆融的。执方的错误,错不在方,在用方之人,在于对用方之理的漠视。以下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不当守方时的危害。 一个例子出现在《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讲四逆散时: 1961年,在带我校第二期西学中班教学门诊时,有一个慢性肝炎病人陈某某,56岁。这次来不是看肝炎,而是精神抑...

  • 五脏六腑 顺性治病 组方用药

    五脏六腑 顺性治病 组方用药

      五脏六腑 秉性各异   受文化背景及认知方法的影响,中医所说的脏腑,不仅是解剖学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生理病理的综合概念。   在这样一个认知体系中,人体被看成一个小宇宙,脏腑被看成一个小社会,因而中医理论中的脏腑不仅各有其职(“岗位职责”),而且还具有“三性”:   一是自然属性:基于“天人相应”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的关联,如肝属木,应春、应风;脾属土,应长夏、应湿等。二是社会属性:如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

  • 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

    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

    张仲景“八味肾气丸”与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两方的方名均值得医者思考。前者方中有桂枝、附子,本为温阳之品,却名“肾气”;而后者方中君药黄芪为益气之属,却名为“补阳”,若将两方方名中“气、阳”互换,似乎才药名相对。然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岂能有误! 其实,仔细研究两方“温阳药”和“益气药”的用量,就能明白两方命名的含义。 肾气丸在...

  • 正确运用十八反可治病也

    正确运用十八反可治病也

      拜读《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2月4日所刊《虽言十八反,医者当明辨》一文后,勾起了笔者对探索中药十八反的一些难忘回忆。   1968年笔者由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皖东南部郎溪县毕桥公社医院。郎溪县虽不大,却因有胡翘武老中医等的长期坚守,中医事业颇为兴旺。某日看胡翘武行医,见其将乌头与半夏、瓜蒌同投一方,连用20余剂治愈1例因风痰阻络导致中风而肢体麻木不遂的老者,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因其以乌头(或附子)与半夏合用的资料最多,故搜集了20几份两药同用的案例加以分析,又将制川乌与姜半夏、全瓜...

  • 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更能提高疗效

    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更能提高疗效

    中药适时服用对提高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就十分重视服药时间。元代名医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曾记载:“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那么,什么时间服用更能提高疗效呢? 1、按疾病部位:《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意思是说,如病在胸腹以下,像胃、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